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誰人能力最強?李秀成說出了答案

2020-12-18 縱橫國史

1851年9月,太平軍攻克永安,大搞分封建制,楊秀清東王九千歲、蕭朝貴西王八千歲、馮雲山南王七千歲、韋昌輝北王六千歲、石達開翼王五千歲,此乃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雖說排名有先後,但誰的能力最強,並不一定就能夠體現出來,這也是眾多朋友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1864年7月,忠王李秀成被俘虜後,終於說出了答案。那麼,誰最強呢?

第五、翼王石達開。在李秀成的心目中,翼王石達開絕對是最厲害的,他在《自述》中給予翼王相當高的評價:「皆雲中中,而獨服石王,言其謀略甚深」。確實,16歲受訪出山,19歲封王,24歲統帥千軍萬馬,在湖口、樟樹鎮橫掃曾國藩湘軍精銳,迫使曾文正兩次投水自盡而未遂,石達開戰功赫赫!不過,李秀成說此話時,未免有點歌頌上司之嫌疑。縱觀石達開的一生,他最拿手的並不是統帥大軍,而是去治理地方,讓人民安居樂業。例如,石達開在安徽督師時,大力推行改革,拒絕在當地推行「聖庫制度」和《天朝田畝制度》,而是讓人民「照舊納糧」,工商業正常經營。就此而言,他還是比較有遠見的!但是,石達開單幹不行,不能獨當一面,他只是個打工仔!

第四、北王韋昌輝。1856年9月,韋昌輝星夜兼程,從江西前線回師天京,將東王府人員誅殺殆盡,一個不留,此為「天京事變」。對於韋昌輝,李秀成自然沒什麼好的評價,「性情狡詐」,道出了北王的為人。其實,韋昌輝是一個頗具城府之人,非常善於等待機會,然後向對手發出致命一擊。要知道,在楊秀清專橫跋扈,目無尊長的那些日子裡,韋昌輝處處受到欺壓,甚至不惜將自己兄長五馬分屍來討好楊秀清。不過,韋昌輝卻暗中積蓄力量,培植親信,等待洪秀全對自己發出勤王令,然後報仇雪恨。此外,在軍事上,韋昌輝也相當了不起,天京的衛戍任務即是他承擔,不過,後來被楊秀清剝奪了!但是,韋昌輝將聰明才智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不用於刀刃上,排第四!

第三、西王蕭朝貴。在將星雲集的太平天國陣營,若按作戰勇猛程度搞個排行榜,第一名肯定是西王蕭朝貴。李秀成對他的評價非常簡單,只有短短八個字,但卻道出了他的英雄本色。「勇敢剛強,衝鋒第一」,就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金田起義時,實際負責人便是蕭朝貴,他在官村、蔡村江兩地連續擊敗幾倍於己的清朝綠營兵,使得大部隊得以突圍北上,避免就地覆滅的命運。1852年6月,太平軍全部人馬在蓑衣渡受到江忠源伏擊,馮雲山戰死,形勢岌岌可危。此時,蕭朝貴率主力從東岸殺出,再次救了全軍。可以說,金田起義以來,打前鋒的就是西王蕭朝貴,怎能不厲害呢!此外,他的政治能力也不錯,畢竟會搞「天兄下凡」,拉攏人心,壯大勢力!可惜,蕭朝貴智慧不足,屢犯險境,排第三!

第二、南王馮雲山。說到馮雲山,這絕對是一個傳奇的人物,雖然他科舉考試不行、八股文功底也弱,但卻有十分突出的組織才幹。李秀成在《自述》裡對他的評價是:「謀立創國者出南王之謀,前做事者皆南王也」,也就是說,太平天國能夠建立,第一大功臣就是馮雲山。李秀成的這番評價,確實比較中肯,也符合歷史事實。創建拜上帝教時,洪秀全半途而退,不想深入廣西腹地宣傳,而是直接回到廣東,繼續過著教書生活。但是,馮雲山則前往桂平縣紫荊山區傳教,把楊秀清、韋昌輝、胡以晃、石達開等悉數發展入教,壯大了拜上帝教勢力。金田起義後,馮雲山為天國制定曆法、制度,以及討伐清朝之檄文,其他文書也都出自他手。不過,馮雲山在軍事上比較一般,政治上還行,所以排第二!

第一、東王楊秀清。1860年,洪秀全下詔為楊秀清平反,設立「東王升天節」,同時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楊秀清,承襲東王爵位,號稱幼東王。楊秀清不是逼封萬歲嗎?不是所謂的亂臣賊子嗎?天王為何還要如此厚待他!其實,這都是因為楊秀清的功勞太大了,沒有他統帥大軍,沒有他搞全盤策劃,就沒有太平天國的盛世。李秀成評價他:「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可謂是一語中的,十分恰當。1847年,馮雲山被逮捕,拜上帝教亂作一團,楊秀清以「天父下凡」之名義安撫教眾,穩定了局勢。1852年,楊秀清據理力爭,反對竄回廣西,而是大軍直搗金陵,利用東南之財賦壯大實力,然後在與滿清逐鹿天下。1854年,楊秀清派石達開督師湖口,擊敗曾國藩,穩定西部戰線。1856年夏季,楊秀清派秦日綱、石達開、陳玉成攻破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使太平天國達到了極盛時期。就綜合能力而言,楊秀清在晚清都算是超一流人才!

總而言之,在天國首義五大王中,東王楊秀清穩居第一,其次為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各位有何高見呢,歡迎分享!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各位關注,一起漲知識!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國運之戰:首義五大王被800壯士伏擊,南王陣亡
    1852年6月,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帶著大部隊來到桂北全州,打算順著湘江而下直抵長沙,給清王朝一個「驚喜」。由於太平軍攻擊全州過於順利,尾隨清軍只敢觀望而不敢發起進攻,所以此時洪秀全等人對賽尚阿、向榮、和春等綠營兵統帥十分藐視。為此,太平軍全體將士及其家屬均登船走水路,湘江兩岸則未派一兵一卒做掩護,災難就此發生。
  • 洪秀全墳墓被挖,屍體被曾國藩焚燒,李秀成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文/小冷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失守,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佔了天京城,這些清軍在天京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許多的平民老百姓被殺,李秀成、洪仁軒被捕。要知道,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可以將清政府折騰個半死,太平軍本可將清政府推翻,洪秀全本可以成為一位真正的帝王,但是,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洪秀全也落得個屍體被焚燒的下場。
  • 自述書:石達開、陳玉成寫幾百字,為何李秀成能寫幾萬字?
    首先,介紹太平天國「首義八王」之情況,也就是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胡以晃等8人之生平,講述起義爆發之原因。其次,講述自己參加太平天國革命之經過,以及在太平天國所受到之「委屈」。又次,總結太平天國滅亡之原因,歸結為「十大錯誤」。
  • 太平天國李秀成稱外國人做「洋兄弟」 但打起來也絲毫不手軟啊
    太平天國認為「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稱外國人做「洋兄弟」,歡迎外國人來中國通商,當癸好三年(1853年)春,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訪問天京時,太平天國就曾經向他正式通知;準許英國人來華經商,惟警告英國不準再賣鴉片,且不承認英國與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籤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列強對清政府的態度由打擊轉到拉攏,最後幫助清政府,共同進攻太平天國。
  • 李秀成與陳玉成誰更厲害?從人才培養、心理素質等方面分析
    此時,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力挽狂瀾,承擔起復興太平天國之重任,成為天國後期絕對之頂梁柱,被譽為雙子星。那麼,陳玉成與李秀成,究竟誰更厲害一些呢?誰人段位強一點呢?從四個方面看,英王遠不如忠王,李秀成綜合能力甩陳玉成幾條街。一起來看下,歡迎點評。
  • 太平天國推翻清朝四大良策,誰人更高明?不是石達開
    太平天國圖謀江山之策略,忠王李秀成在《自述書》中提到一水手向東王楊秀清獻策:「河南河水小而無糧,敵困不能救解。爾今得江南,有長江之險,又有舟只萬千,又何必往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民富足餘,尚不立都,爾而往河南何也。」後來,楊秀清採納,定都天京,與大清對峙,並試圖北上中原作戰幹翻滿清。
  • 太平天國蘇州八王獻城投降前,李秀成已經察覺,為何聽之任之?
    太平軍在主帥慕王譚紹光的率領下屢挫敵人,清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重大代價。11月29日,李秀成回到蘇州,本來想保住這個重要城市,但很快發現大勢已去,手下人心已經散亂。鎮守蘇州的太平軍主將是慕王譚紹光,還有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鈞、寧王周文嘉等四個王和天將的部隊。譚紹光和郜永寬都是李秀成的親信部將,都是從少年時代就跟著李秀成南徵北戰、屢立戰功的。
  • 洪天貴福被捕後所說的話,讓洪秀全死不瞑目,讓李秀成心寒
    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穩住數萬太平軍將士的心,忠王李秀成擁護年僅16歲的洪天貴福為主,被稱為幼天王。洪天貴福本名為洪天貴,福字是後來加上去的,童年時期的他一直跟著洪秀全、太平軍奔波,直到太平軍定都天京以後,他的生活才算是穩定了下來,不過,從定都天京到天京淪陷,洪天貴福一直沒有出過宮門。
  • 被俘後向清軍寫四萬字悔過書,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是真心降清嗎?
    太平天國在「天京事變」之後,「永安建制」時所分封的五個王,其中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早就戰死沙場,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在天京內訌事變中先後被殺,只剩一個翼王石達開,也由於天皇洪秀全的猜忌,而不得已率領二十餘萬精銳出走。
  • 李秀成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
    此時,仍有學者對李秀成供詞手跡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推斷臺北影印出版的手稿並不是李秀成的真跡,而是曾國藩在刪改忠王真跡後找人謄錄的抄件。羅先生從其筆跡、內容等方面詳作考證,指出這份文獻雖不完整,有被曾國藩撕毀、刪改和偽飾的地方,但確係出自李秀成手筆。這一結論最終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同。
  • 李秀成在忠王府親切地接見呤唎,談進攻上海,但李秀成錯了
    1860年8月,李秀成自上海前線回到蘇州後,見到了前來拜訪的英國人呤唎。呤唎原是英國海軍的一名低級軍官。1859年來到香港。他對清朝印象不好,渴望對他的對立面太平天國有所了解。為了多觀察一些太平天國實況,辭去軍職,在一艘名為英國人產業實為中國商人的小輪船上當大副。
  • 李秀成自我評價:仁慈善良,忠君護主,憂國憂民
    1864年7月,一代名將忠王李秀成淪為清軍階下囚。應曾國藩之請,他洋洋灑灑寫下數萬言《自述書》,對太平天國成敗之得失進行總結,對自己參加革命之經過做了詳細描述,還對各諸侯王之能力、素質做一一點評。對此,許多人都說忠王不忠,關鍵時刻變節,有愧於太平天國;有些則極力辯護,說李秀成只是想效防姜維之故事,玩緩兵之計而已。
  • 李秀成有4次求生機會,卻沒能抓住,原因何在?
    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被俘虜,在獄中寫下數萬言《自述書》,後被曾國藩處死。李秀成,太平天國後期絕對頂梁柱,能力自然沒得說。此外,李秀成還有一位鐵桿「洋兄弟」,即是英國人呤俐,此人是太平天國對外聯繫之橋梁。所以,如果李秀成願意,通過呤俐之手,他是能逃過一劫。
  • 李秀成投降了嗎?曾國藩後人公開《李秀成自述》原稿,請您來判斷
    ……然而,被擒前英雄氣概絲毫不遜上述諸人的忠王李秀成,居然在《自述》中寫下了許多出人意料的文字,讓那些欽佩和愛戴他的人難以接受。由於這份《李秀成自述》是曾國藩命人刪改謄抄上報軍機處,後來由九如堂刊刻行世,所以,很多人不願意相信它是出自李秀成之手,而屬曾國藩一手炮製。
  • 1963年曾國藩後人將李秀成供詞公布:被捕後曾勸曾國藩稱帝
    1851年,在洪秀全等人的努力之下,教徒與日俱增,規模早已不容小覷。年初,作為領導者的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並建國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定都南京,公開與清廷"叫板"。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1857年, 繼天京事變及石達開領軍出走等重創之後,太平天國呈現衰勢,無奈之下洪秀全開始重用李秀成等後起之秀。李秀成生於農民家庭,自小生活十分困苦,幼年時期就與父母一起"尋食度日"。
  • 李秀成供詞為何1962年才公開?學者:早公布,曾國藩恐要被誅九族
    遠在唐朝開國初期,高祖皇帝的歷史,近在太平天國時期,李秀成的供詞,都有過刪刪減減。太宗皇帝的往事我們已經聊得很多,今天就來聊一下李秀成的供詞,看看當年曾國藩到底刪除了哪些內容。一、李秀成的供詞據史書記載,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以後,天下英雄雲集響應,這些英雄之中就包括了李秀成。
  • 石達開24歲吊打中興名臣,為何李秀成說他格局有限?
    湖口大捷:24歲石達開弔打中興名臣,號稱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胡林翼,扭轉了西徵戰局,開啟新一輪勝利。大渡河畔:為保全部下,甘願去駱秉章大營,接受凌遲處死,怎一個「義」字了得。有意思的是,李秀成在《自述書》中微言大義,採用春秋筆法,對石達開進行了評價:表面文武雙全,卻沒有大格局,並非王者。
  • 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
    但太平天國運動其興也快,其亡也速,在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攻破,這也標誌著天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不過在這過程中,天平天國內部卻湧現出了一群極為「出色」的人,其中的代表就是天王洪秀全分封的諸王。那麼太平天國中諸王的實力如何,為何東王楊秀清被稱為天國第一名將呢?
  • 李秀成已經向曾國藩寫了投降書,為什麼曾國藩還要殺了他呢?
    曾國藩親自參與了對李秀成的審訊,李秀成還向曾國藩寫了投降書。但是曾國藩最後還是選擇殺死了李秀成,應該說這個選擇是非常正確的。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個重要軍事將領,除了忠王李秀成之外,還有英王陳玉成。陳玉成早就被殺害了,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都寄托在李秀成的身上。
  • 李秀成、曾國藩後人各說各話,似互不幹涉,卻共印證了一歷史傳聞
    李秀成是太平天國運動中最富傳奇色彩、又最備受爭議的人物。最富傳奇色彩之處,在於其從起義之初的一名普通小兵做到了運動後期的「總司令」,則他一個人的奮鬥史、戰鬥史,基本就是一部太平天國運動史。事實上,他在被俘後所寫的《李秀成自述》就成了後人研究太平天國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