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柳斌:核心素養更為核心的是品德教育

2020-12-13 中國網教育

中國網訊(記者 王曉霞)11月6日,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16中國教育明德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國家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柳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表示: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更為核心的是品德素養。

 

 
國家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教育部總督學 柳斌

 

以下是發言實錄:

 

這次論壇以「核心素養」為主題,很好,很及時,意義重要而深遠。

 

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八一學校慰問師生時,曾經鄭重地指出:「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現在大家正在討論核心素養問題。其實,核心素養可以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是在素質教育實踐發展過程當中新產生出來的,有新意,有活力。對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已有不少人做了論述。當然還是需要進一步充實、豐富和發展。

 

素養的形成過程是習得過程

 

什麼叫素養?「素」字上面是生,下面是絲的一半,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絲綢,意思就是:「本色的生帛」,隱身意義是指「本來的」,「原有的」。如:素性,素顏,素材,素常,很有名的著作是《素問》。什麼叫素養呢?素養,素養是人在實踐當中,形成了一種相對穩定的品質,這種穩定的品質跟天生的接近。所以叫做素養。它應該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品質,或者是一種比較穩定的能力,包括行為能力。

 

素養是哪裡來的?素養不同於「秉性」,「秉性」一般是指天性、天賦一類的特質。「素養」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形成但其穩定性已接近天性的品質。

 

素養的形成過程,是「習得」過程。習得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經過多次培養反覆訓練才完成的。基礎教育是各方面素養最好的最重要的養成階段。抓住這個素養養成的黃金時段,切合有效地開展養成教育,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素養是反覆實踐形成的

 

我國兩千年前的《漢書·賈誼傳》就有了「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的古訓。指出了各種良好習慣養成要從小抓起,從兒童少年階段抓起。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也講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更強調:優秀是一種習慣。是的,好習慣成就人的一生,壞習慣毀滅人的一生,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理。

 

素養是反覆實踐、反覆訓練形成的。習近平主席要求要做學生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這裡,沉澱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都是核心素養,都需要一個扎紮實實的養成過程。

 

人類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之後,為了自身的生存就得有能力、有本領、有智慧、有道德,這些都不是人類先天就具有的。如何獲得這些先天不具有,又必須有的東西呢?古往今來,總結出的經驗以經典的方式概括出了五個大字:學而時習之。這五個大字就記錄在對後人尊稱為「半部論語走天下」的先聖孔子和他的弟子論道的《論語》裡面,而且是《論語》開篇的第一章第一句。

 

創新就在學而時習的過程之中

 

我們天天在講「學習」,人人在說學習。現代社會裡「學習」這個高頻詞就源於「論語」。可是我們對「學習」這兩個字究竟理解多少呢?我覺得理解,但並不深刻。學而時習,是針對學而不習、淺嘗輒止、一知半解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的否定,是對持之以恆、熟讀精思、溫故知新等積極態度和行為的倡導。「學而時習」是真智慧,是大道理,要好好體會。

 

其中「學習」兩個字不就指出了長期堅持,反覆訓練,是「學」的核心要義,是掌握能力,掌握本領、修養品德的必要過程嗎!人們常常讚賞德國的哲學家狄慈根「重複是成功之母」的名句,卻不知道狄慈根是在十八世紀才發現這個道理的。而孔子早在距今兩前千多年前就認證了這個道理。孔子還指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明確地指出了故與新的關係。指出了對已有知識的複習是獲取新知識的必要途徑。這裡的「溫故」不正是指對已有知識的反覆溫習揣摩、習練嗎?

 

能力和素養都需要積累,沒有「積累」也就無法「習得」,而反覆溫習、訓練是積累的必要手段,這不是提倡讀死書,因為創新就在「學而時習」的過程之中。品德養成,習慣養成更是如此。

 

核心素養更為核心的是品德素養

 

我想強調的是,要重視品德素養。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起實施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正在許多國家展開,他們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閱讀素養,數學素養和科學素養狀況。這三個他們對學生進行評價,而且在國與國之間進行比較評價,主要是這三個方面思維的一些質量。這三個方面的素養都很重要。這裡我想著重強調:更為核心的品德素養。

 

現在有些人,可能不缺才,不缺本領,但是缺德。大漢奸汪精衛就是例證,人就其本身而言,是與他人共生共存的,非關係性的存在的人,在世界上找不到,也不會有。而道德規範是人類社會生成的,人類自己制定規範,並受制於這些規範,而且對違反規定者予以制約。所以,人是因為擁有了道德行為規範,才從動物群裡走出來了!

 

道德是整個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道德教育從其本質來講是"使人成為人」的教育。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是難以融入社會,難以為社會成員所接受的。目前就我國來講,社會道德滑坡,其嚴重性不亞於外敵入侵,大軍壓境!「有德為榮」的氣候迫切需要營造,守德風尚迫切需要引導,重建社會道德大環境的任務迫在眉睫!在轉型社會轉型期更是如此。

 

「教育國際化」是教育「非中國化」

 

愛國品德素養又是道德素養的核心,應當首先予以重視。必須明確,我國的絕大多數人是愛國的,但也不要諱言有些人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他們不熱愛祖國,不熱愛人民,甚至做出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的事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理論界有人主張把「教育國際化」(超國家化、非中國化)作為我國教育發展的方向。強調培養所謂的超國家的國際人才,培養世界公民。這股思潮的影響不可小視。

 

前不久,有一次在「模聯」活動的大會上,多位名校校長竟然把培養「世界公民」視為比培養「中國公民」更光榮的任務,加以鼓吹。這些同志忘記了,當今世界仍然是一個國家利益至上的時代。忘記了「公民」是一個國籍身份的法律概念,甚至忘記了美國三任總統,尼克森、柯林頓、布希在訪問中國的時候都宣稱他們是為了美國的利益而來的。

 

這些同志置教育全球化、國際化帶來的殖民化傾向而不顧,這種思潮對國家地理疆界和民族文化傳統的侵蝕於不顧,這種思潮對消解公民對國籍身份認同的負面影響於不顧,這種思潮對國家主權的侵蝕於不顧,我認為,這是很值得我們警惕的。

 

如果我們的文化價值觀西方化了,教育「國際化」、「非中國化」了,我們培養的人都成了「世界公民」而非「中國公民」,那麼不要多少年,中國就要自毀長城自動消亡了!美國和日本之流還用得著費勁心機構築反華包圍圈嗎?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看得見的危險!

 

所以當年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指出:中國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體魄健全的中國公民!只有全體教育者都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才會有希望!

 

愛國品德愛國情懷發端於家庭,形成於學校、家鄉和社會。所以愛國品德愛國情懷培養的路徑是:愛家庭,愛父母,愛家人,愛學校,愛師友,愛家鄉,愛社會,愛祖國,愛同胞,愛大自然。這種情感的源頭是愛父母,愛家人,愛家庭。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的根基。父母愛,師友情是奠定愛國主義情感初始價值觀的根基。

 

總之,素養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是學而得之,習而得之,學而時習而得之,是教而有之,化而有之,因教化薰陶而有之。關注學生的品德素養、語文素養、數學素養、科學素養,使每個人都能成為有素養的國家公民,那才是我們基礎教育肩負的圓夢中華的歷史使命!

相關焦點

  • 核心素養:領域或一級指標?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定稿版以研究成果名義發布,尚沒有以官方文件發布,這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徵求意見稿版本以官方名義(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群眾性學術機構(中國教育學會)內部徵求意見略有差異,其機巧尚需等待定稿版是否、何時、以何種方式以官方名義發布而曉知。 核心素養的研製,對於中國教育至關重要。
  • 情境教育:核心素養的發展範式
    聚焦核心素養·回望教育家⑤    隨著核心素養研究與實踐的深入,情境的時代色彩越來越濃重,情境教育備受關注,自然,中國情境教育的創立者李吉林更讓人崇敬,我們總想從她身上發現什麼。李吉林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秘密,她總是說:「我是一個小學教師。」不過,她說過另外一句話:「小學是我的大學。」兩句話合在一起,就會發現李吉林成為教育家的許多秘密。
  • 每年高考都把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高考考核重點,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每一年的高考都把各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為高考考核的重點。以前叫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在叫做核心素養,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舉個簡單的例子,也許你就懂得了核心素養的意思了。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核心素養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完善。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學科核心素養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 數學抽象 、邏輯推理 、 數學建模 、 直觀想像 、 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
  • 學生最基礎的核心素養是什麼?
    學生最基礎的核心素養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弄清楚,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最重要的任務和最主要的工作是什麼?當然是學習!學知識、學品德、學勞動、學審美、學鍛鍊身體,一切都離不開學習。可是現在,讓孩子努力學習,認真學習,刻苦學習,成了老師和家長們最頭疼的事情。因此,學生最基礎的核心素養,應該是怎樣更好地學習。這就要求解決好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和學習保障的問題。
  • 核心素養的核心
    當下,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深刻理解,更準確地把握核心素養的根本要義、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等,端正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方向,從存在的問題出發,研究和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載體、途徑、方式等,以核心素養引領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深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需要討論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或意見,使之日臻完善。這應是我們對待核心素養的積極態度。
  • 安心中:核心素養的核心概念
    記者:關於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這個命題,您是怎麼看待的?安心中:這個提得非常好,因為咱們中學生應該有一個核心素養的理念,而不是像現在應試教育體制之下,老是講分,咱們明德我感覺這個詞非常好,就是說學生他學習,明德是第一位的,明德就體現了一種核心素養。他能夠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這就是有德的表現。
  • 核心素養 點亮心燈
    近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編審、人教版高中語文實驗課本副主編劉真福教授做客廣外並作專題報告。市教科所義教室副主任張瑩,廣外初中分校校長杜明寶出席報告會。如何理解「核心素養」理念?「核心素養」理念下,我們如何教語文?
  • 「核心素養」的教育隱喻
    首先,「核心素養」的界定、選擇、落實依然是相當老套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與「核心素養」教育思想中的其它主張有矛盾之處。無論是OECD、歐盟還是我們國家,「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選擇雖然是基於研究的,但依然都是「專家話語」、「精英話語」,體現的是專家與精英對現實社會的理解。對於什麼是最重要的素養或勝任力,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定義和選擇。
  • 中國人的核心素養是什麼?
    1今天,當代教育家的微信上轉發了王開東老師的文章《沒有特長的學生就是差生》,文中有個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 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概要
    近幾年來,在教育實踐領域和教育研究領域,人們談論教育問題時,經常提到「核心素養」這個詞。從今天回顧核心素養的發展,不難發現核心素養這個概念由來已久。「核心素養」這個概念來自於西方的英文詞「Key Competencies」。
  •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迫在眉睫
    人民網深圳11月23日電(袁儷芸)11月23日,「走向核心素養的初中教育變革」學術論壇在深圳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就「核心素養時代的學校變革」「如何讓核心素養及時落地」等話題進行交流。
  • 人本——核心素養的「核心」
    作為一名大學教授,同時身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國家督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研究核心素養已有數年,這一次,他並沒有給出「學院派」的回答。劉堅表示,不論是已經公布的「3個方面、6大素養、18個基本要點」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還是包括溝通與合作、批判性思維等在內的最受全球關注的七大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出都是為了解決當下教育中最突出的問題。
  • 王文湛:核心素養是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所在
    Q中國網: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公布。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知識本位和應試教育填滿了學校生活的空隙,您是如何理解核心素養的?王文湛:素質教育的實施,人才的培養主要通過課堂教學而實現。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功能的主渠道,由小學一年級到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一共上課9522節。學生在校的80%時間在課堂度過。
  • 2018年中考試卷點評·思想品德:強調核心素養 關注時事生活
    貴陽市第一實驗中學思想品德學科教研組組長、貴州省骨幹教師、貴陽市首批名教師 梁虹  這次中考是最後一年採用人教版教材,整份試卷題型、題量、分值分布、難度均與以往保持一致,符合課標要求,沒有出現偏題、怪題。
  • 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學生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緊扣關鍵品質和關鍵能力。那麼,核心素養到底具有什麼樣的內涵?陶西平:核心素養是對中國所有學生的共同素養要求,同時受後天影響,人的核心素養結構和水平也會呈現不同的個性特點。除此之外,核心素養還具有基礎性、關鍵性、生發性特點。劉長銘: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超越學科的概念,包括知識、能力、態度、品格、人格等。
  • 培養核心素養需要厚實的「基礎素養」打底子
    某小學便積極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工作,制定了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案,把六大素養培養工作分配到幾個時間節點當中,每個時間節點集中培養一種素養。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沒有節點,也沒有尾聲,且各要素之間相互融合,不可割裂。
  •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書法教育轉型思考
    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相連,學科核心素養又要通過課程教學目標、內容標準、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來體現。在當下的中小學書法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關注不夠,導致書法教學目標的混沌、教學內容的單一化、教學方式的機械化、學習評價的主觀化。教育改革從根本上講,就是對「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不斷追問的過程。
  • 溫宏宇 楊麗: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理論
    內容提要:基於「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改革面臨一系列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具體問題,需要教育理論給予強有力的支撐,為其保駕護航。圍繞核心素養的一些基本問題的解決呼喚教育理論;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制定、教材編寫呼喚教育理論的支持;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呼喚教育理論助其理解核心素養引領的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
  • 浙江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意見出臺
    ­  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出臺《關於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指導意見》,提出「培育優良品德、打造精湛技能、促進身心健康」的育人目標。11月下旬,浙江省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推進會在紹興上虞召開,進一步明確了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核心素養成為浙江省職業教育改革「新風向」的今天,學校應該怎麼做?核心素養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