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橋
教師節快到了!
很多家長開始糾結,送不送老師禮物呢?
送,不知道買啥好;不送,又怕對孩子有意見。
怎麼送,送什麼是家長糾結的點;擔心,害怕又是家長糾結的點!
要筆者說:教師節別糾結,送禮「太土」,老師想要的是「心意」。
每年到教師節的這一天,不僅是老師難受,家長難受,孩子其實更難受。
本來家長不想送禮,但班級的其他孩子送了,自家孩子也吵鬧著要送,自己就不得不送。
老師收禮的時候,也很難受,收還是不收,不收會不會被家長誤會!
這都是彼此糾結的點!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比起禮物,老師更需要的是什麼?
之前新聞有過這樣的報導,一名年輕老師在朋友圈曬教師節收到的禮物,並說「我的學生可真用心,膠原蛋白都上了」。
無論老師發出來是什麼心理,但對於朋友圈裡的家長來說,這就是一種「暗示」,更是一種攀比。
隨著事件的升溫,最後有看不過去的家長舉報了這名老師,而這名老師也在校方的要求下,退還了這名學生送的膠原蛋白。
教師節本來就是孩子對於老師的美好祝福,怎麼就上升到家長送禮了呢?
比起家長送禮,或許老師更想要的是這個吧!
而這份心意就是「理解」和「明理」
在教育上,每一位老師都是儘量做到公平公正的,因此家長的理解與明理才是老師最想收到的禮物。
一、教育不複雜,複雜的是人心
以前的教育工作者,收到的都是尊重與愛護,但現在的教育工作者收到的是「禮物」和「謾罵」。
父母也有好壞,那麼在大集體中有壞,不代表沒有好的父母,老師亦然。
一個班級老師帶30-40名學生,有些少點,那也是一個人帶20多名,有些同學上進學習好,老師自然會關注的多點,有些孩子調皮搗蛋,老師的關注也會多一點。但一些學習中等,性格沉默的學生,老師也許會遺忘,但也會給予學生鼓勵。
有時候教育也是靠學生去爭取,而不是靜靜等待。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上的公平慢慢被禮物取代了,送禮後家長會安心,收禮後老師會心安,這其實都是「胡扯」。送禮的家長安心了,老師才不會心安,老師的內心更糾結,退回去,家長又要亂想,不退拿著燙手。
所以教育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人心。
二、家長不糾結,送禮送「心意」
隨著教師節的到來,很多家長開始糾結,實際沒必要,送禮送禮送到就是「心意」。符合人心,才能達成共識。
因此老師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明理」。教育裡最怕的就是不被理解,最無奈的就是家長不明事理。
例如:
班級的分座,是按身高公平還是按成績公平,是把近視的安排在前座公平還是放在後面公平。這些小事慢慢取代了教育,孩子上學後學到的不是知識,而是攀比和勾心鬥角。
所以教育者的工作需要被理解,而家長的明理才會讓孩子的成績持續上漲。
所以,教師節,家長不用「糾結」,送禮就送明理和理解。
三、學生表達是情誼
教師節的到來,是為了表達教育者的辛勞。老師教育了學生,因此學生想要給老師過節,那代表的是學生向老師表達了感恩,表達了情誼。
所以教師節,選擇的「送」,老師可以接受,而家長不必送,也不用偷偷摸摸送,更不用想送不送。
學生的送禮也應該出一份好的成績,做乖巧不惹禍的學生,做不惹老師生氣的學生,送一份手工,送一副全體師生的畫像,尊師重道,點到即止。
今日話題:你教師節準備送禮了嗎?歡迎留言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