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闌夕
隨著世界熒幕上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一個重要問題隨之而來:中國企業何時能在世界舞臺拿回「中國故事」的解釋權和渠道權?畢竟,誰都不希望「中國故事」成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或許,我們可以在眾多中國企業的出海故事中找到答案。比如騰訊視頻面向海外推出的流媒體服務平臺WeTV。
自2019年海外正式上線起,在至今1年多時間裡,WeTV的步步為營和漸入佳境讓「中國好故事」有了新的發展土壤。當這種內容成長力在海外市場破土而出,發芽的不僅是一門跨國生意,還有加深文化連接的更多可能性。
1
WeTV:中國故事的海外「同聲傳譯官」
對於現階段的國產影視綜藝行業而言,「內容出海」所需要的不僅是現象級爆款作品,還要一位像阿甘那樣身體力行的領跑者。一開始,文化差異可能會讓某些新市場對此感到迷惑,但曠日持久的奔跑最終會讓世界看懂原汁的中國故事。
羅馬並非一日建成,內容出海同樣需要通過任務拆解漸進式打開外延市場。
騰訊視頻顯然有自己的思考。2019年6月,WeTV將泰國作為出海第一站。東南亞市場「副本難度」適中,無論是人口基數、華人在當地的影響力,還是雙方生活習慣、文化和價值觀方面的認同感,都是普及國產內容的有利條件。再加上早在多年前,《西遊記》、《三國演義》、《還珠格格》、《羋月傳》等國產經典IP就在東南亞收視狂潮,具備不俗的觀眾基礎。在越南,中國電視劇甚至佔據了57%的市場份額。
雖然開局樂觀,但痛點依然存在:那就是出海內容資源鬆散集中度差,翻譯、配音質量參差不齊,且缺乏時效性。
比如,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不同歷史時期存在較大差異性。如果劇集之間的時間跨度過長,不利於海外觀眾系統性的消化理解。再比如,在一些採訪中有東南亞觀眾反應,無法準確理解中國電視劇某些劇情的翻譯語境和文字梗,加上多數劇集沒有當地語種的配音版本,妨礙了好內容的推廣。另一方面,如果海外用戶對中國影視劇的印象停留在經典IP上,會對中國流行文化和新題材產生「一葉障目」的認知錯配。
正是洞察到了這些內容出海盲區,WeTV找到了發揮平臺價值的方向。進入泰國市場後,WeTV的「三步走」戰術很快取得成果。
首先是做好華語內容的聚合。基於背後騰訊視頻的內容平臺優勢,WeTV把大劇熱綜的海外聚合做成了一項護城河。提供一站式華語內容的同時,相關運營團隊在資源梳理和指引方面,充分結合了當地用戶的興趣偏好和觀影習慣。加上有針對性的本地化運營,在海外市場建立了獨特的心智定位。
其次是通過本土化翻譯、配音進行「文化融合」。針對自有影視綜藝資源,WeTV不斷推動翻譯字幕校準、相關釋義語境轉換和本地化配音,通過這種方式消除文化壁壘降低觀看門檻。讓新用戶更易融入劇情的走向,老用戶能「溫故知新」。看似是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本質上卻補全了內容出海木桶上最短的一塊木板。
最後,在解決內容時效性問題的基礎上嘗試內容共創。解決「內容時差」一直是WeTV留給自己的課題。2019年以來,《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陳情令》以及《外星女生柴小七》等爆款劇集,在WeTV的助推下快速走紅海外。到了《創造營2020》時期,更實現了國內外同步宣發上線。
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是,總能以用戶思維看待並解決問題。WeTV的「三步走」顯然深悟此道,並以此為跳板不斷切入新興市場。
如2020年11月26日,騰訊視頻WeTV與馬來西亞首要媒體集團(Media Prima)宣布了在內容層面達成重要合作,通過此次合作,用戶可以在騰訊視頻WeTV馬來西亞站上點播首要媒體集團專有和現有的劇集內容,讓更多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方便觀看內容,獲得更加便捷的內容消費體驗。這些內容不僅包括首要媒體集團過往播出的庫存節目,還包括由其自製的全新獨家劇集,雙方還將在內容製作上有更深入的合作。
數據顯示,WeTV已經在泰國、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落地,成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首個專門提供大陸內容的流媒體服務平臺。目前WeTV用戶覆蓋國家和區域數目達110餘個,平臺上的中國內容突破8000小時。時至今日,國內的影視綜藝動向已經能夠清晰、高效的傳向海外市場。WeTV 這位特殊的「同聲傳譯官」也藉此實現了自身價值,為騰訊視頻的國際化打下堅實基礎。
2
新市場新起點,國創IP在崛起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官網顯示,2020年1至11月份電視劇備案630部,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181部。劇集數量減少所折射出的,是行業投資規模降低、市場競爭壓力變大的現狀。疊加國內人口紅利見頂的情況,國創IP未來之路該如何走?
WeTV的海外戰事無疑為行業注入一針強心劑。
一方面,WeTV上的劇集表現出極強的市場競爭力。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產劇」出海並不被看好。一些聲音認為,國產劇無論在題材還是質量上,都缺乏與美劇、英劇一戰之力。當然,隨著國產劇不斷發展,出現了不少代表性的口碑作品。但「差距」的大小判斷因人而異,國產劇到底有無競爭力,還是要到世界級平臺上闖一闖才有結果。
WeTV恰好成為國產劇集秀出肌肉的舞臺,而事實也證明,中國內容勢力的崛起並不是一場「自嗨」。
比如《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在播出期間,創下WeTV泰國站開站以來的最高播放量記錄,直接促使WeTV在泰國應用商店下載量多次收穫第一名,且在Google Play應用類營收榜上登上第一名(泰國地區)。再比如,《陳情令》在WeTV播出以來多次登上泰國地區Twitter熱搜榜,大結局還登頂Twitter全球熱搜第一名。這些劇集在泰國和印尼上線以來,熱度都超過同期播出的其他海外劇。
可見,有了WeTV提供的新媒介,外加海外市場的開門紅,內容方勢必會在各個環節上加深對海外市場的理解和學習。有了與海外劇正面對抗的底氣和決心,小到IP的商業價值實現,大到中國影視行業工業化之路,都會比以前走的更為順暢。
另一方面,伴隨劇集和綜藝的火爆產生了可觀的話題影響力。
《創造營2020》在騰訊視頻海外版WeTV同步上線以後,海外用戶的關注度與「撐腰」熱情持續走高,播出期在海外推特熱搜榜共產出246個熱搜話題,《創造營2020》學員共計登上海外熱搜數120個。《外星女生柴小七》則在印尼等國家引起轟動,該劇的男女主還成為16年來在印尼首次成功舉辦粉絲會的中國藝人。
一部劇集或者一個內容出海戰略的成功與否,除流量指標外,最有意義的衡量標準就是「話題性」。這些中國故事、中國綜藝裡的劇情和人物能頻繁登上話題熱榜,足以證明國創IP的價值。
藉助WeTV這個「放大器」完成的文化破壁,讓中國好故事有了新的海外記憶和高光時刻。對於內容團隊而言,這也意味著成為「國內頂流」不再是發展天花板。與WeTV等平臺共謀海外市場,將成為新的徵途。
3
內容出海,豈止於東南亞
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為東西方提供了商品交換的機會。而在今天,透過網際網路和內容IP形成的新絲綢之路,將是雙方文化交換的橋梁。WeTV和其他志同道合者,正是這一遠景的首批建設者。
如今,WeTV已經開闢出東南亞之外的其他內容陣地。
2020年2月8日在日本wowow電視臺首播的《風味人間》,首次把中國紀錄片推向該平臺,對方還邀請了日本重量級聲優大師井上和彥作為旁白解說;
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在韓國中華TV、日本MAXAM引發了觀眾對中國歷史的濃厚興趣;
《風味原產地·潮汕》、《風味原產地·雲南》、《風味原產地·甘肅》接連獲得Netflix青睞,在購買版權後,Netflix主動發起了全球推廣,在全球超過190個國家與地區上線播出。
其實中國IP與外國觀眾間產生的化學反應才剛剛開始:
內容方面,隨著優質內容產生口碑積累,國外觀眾的偏好會加速相關平臺在內容引進上的投資規模和效率。針對新興市場的人群偏好和審美,WeTV完全可以通過定製劇的模式將現有的中國故事進行二次創作。這些對於WeTV與合作夥伴來說,意味著可觀的商業前景。
衍生產業方面,高頻的國創內容輸出,將伴隨海外用戶對中國一次次的「認知刷新」。而認知刷新,又會成為中國文化與商品消費的海外助推器。舉例而言,曾有泰國網友在收看某中國古裝劇後驚嘆,稱「從不知道中國除旗袍外還有這麼美的服飾。」《三生三世枕上書》在WeTV上播出後,印尼知名媒體TribunNews也以劇集拍攝中的服飾、場景道具為切入點,還原背後的故事。一些影視劇中的中國零食,也在海外市場受到追捧,甚至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專業代購。
文化交流方面,WeTV和騰訊視頻提供了雙向互動的窗口,讓國內外全年齡用戶都有了通過本國作品「隔空對話」和增進了解的機會。除影視劇集外,像《魔道祖師》這樣的國漫優秀作品,也發行至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主流平臺。在韓國上線後,觀看量更是一路走高,提升了中國動漫在當地的影響力。
WeTV用一年多的時間,跑通了如此之多的新通路。這支「潛力股」充分延續了騰訊視頻在用戶文娛消費習慣方面的洞察力和解決方案輸出能力,並通過在海外市場積累的海量用戶數據、商業價值與影響力,成為騰訊視頻新的閃光點。
現在的WeTV,隨時可以按下內容出海的「快進鍵」。WeTV所還原的中國故事,也無比接近它最真實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