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尼共享出行服務商Gojek旗下流媒體服務平臺GoPlay,進行了首輪獨立融資。領投方為眾為資本和金門創投,並有多家企業跟投如東南亞Openspace Ventures。雖然具體融資金額未披露,但本次投資也反映出投資者對於流媒體行業的信心。
同時海外流媒體平臺Netflix也因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訂閱用戶淨增達1577萬,亞太地區收入達4.84億美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51.3%,彰顯出流媒體平臺的發展潛能。
如今,流媒體技術運用最為典型的各種音視頻平臺正在海外「百花齊放」。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下海外各賽道如視頻、音頻等中國產品的出海案例。
首先視頻平臺,在海外最令人矚目的中國視頻平臺當屬短視頻APP抖音海外版TikTok,其已成為5月全球下載量最大的非遊戲類應用程式,安裝量超過1億,同時收入近6.8億。但除Tik Tok海外增長迅速外,長視頻平臺也不甘落後,愛奇藝、騰訊等國內頭部在線視頻播放平臺也在19年開始發力,拓展海外市場。
愛奇藝:將原創優質內容帶向海外
愛奇藝成立於2010年,目前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在線視頻播放平臺。19年6月,愛奇藝宣布會員規模破億,成為國內在線流媒體市場第一家會員規模過億的平臺。
2019年愛奇藝正式開展出海之路,6月,其面向全球市場推出國際版iQIYIApp,除了上線愛奇藝原創優質內容外,還進行了本地化運營,當前已支持中文、英語、馬來語、泰語、印尼語、越南語等多種語言,為愛奇藝布局海外更多市場奠定了基礎。原創優質內容加上本地化運營,讓愛奇藝在東南亞等區域市場娛樂應用下載排名衝入Top30。
由於文化相近,愛奇藝出品內容在東南亞市場已有不錯表現。如在泰國市場,近期熱度極高的青春有你,泰國導師參與的合作舞臺播出後,一舉包攬了泰國推特熱搜前四。
除了其自有平臺外,19年11月,愛奇藝與馬來西亞第一媒體品牌Astro達成戰略合作,Astro是馬來西亞電視、OTT、廣播等數字媒體領域領先的平臺,服務於76%的馬來西亞家庭。
愛奇藝在此次的合作中,不僅出海了內容還輸出了技術。在Astro的品牌頻道中上線其旗下《青春有你》、《熱血少年》等原創優質內容的同時,也向Astro輸出了流技術,使其能夠通過愛奇藝的技術產品和內容中臺系統分享愛奇藝的運營能力。在愛奇藝的內容技術分享下,加之Astro強大的媒體和營銷網絡,愛奇藝得以將其優質內容高效觸達當地用戶,目前其馬來西亞用戶已突破兩百萬。
騰訊視頻:從輸出內容到輸出渠道
騰訊視頻上線於2011年4月,目前其全平臺日均覆蓋人數已超過2億 ,截止2019年12月31日,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達1.06億。
2019年騰訊視頻轉戰海外,其出海模式除了單純向海外發行內容外——通過與國外流媒體視頻平臺以及其他國家的電視臺合作,向海外輸出內容。
也上線了海外平臺——騰訊視頻國際版APP WeTV,主要面向東南亞地區用戶。2019年6月幾乎與愛奇藝同時上線。騰訊視頻選擇泰國為第一站,推出WETV Thailand APP,通過這一應用泰國觀眾可以觀看來自中國的影視綜藝作品。也由此,騰訊雲視頻不僅只向海外輸出內容,在海外也推出了其自己的流媒體平臺,內容+渠道並行出海。
以WeTV首發市場泰國為例,其發行的影視作品一度在泰國市場引起轟動,如《陳情令》在當地引發了現象級社交媒體熱度,劇集相關話題多次登上泰國推特熱搜。也因其發布內容受到當地用戶的喜愛,目前WeTV在泰國市場娛樂榜位列第六。目前WeTV還與泰國CH3電視頻道運營商BEC World宣布達成戰略合作,2020年WeTV將作為泰國CH3臺的獨家網絡視聽合作夥伴繼續發展。
不僅在泰國,如上圖可見,在東南亞市場其他區域如印尼、馬來西亞,WeTV均在娛樂賽道下載榜中位列前茅,最好成績衝入Top3。
從愛奇藝,騰訊視頻來看,其首選出海區域仍是東南亞市場,近年來東南亞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其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成為各大賽道爭搶的對象。因此揚帆出海也整理了目前除騰訊、愛奇藝外在東南亞市場主流的流媒體視頻服務平臺。
說完了視頻出海,接下來看一看當前流媒體技術運用的又一典型——音頻賽道。國內早在2011到2013年,音頻平臺蜻蜓FM、喜馬拉雅和荔枝就相繼成立,如今其已成長為中國在線音頻的三巨頭。而海外,東南亞在線音頻初創企業 PenyuFM 完成了500萬元天使輪融資,衝入印尼暢銷音頻類應用排行榜第11名。20年初,剛剛在港股上市的赤子城,也宣布推出音視頻社交平臺「Yiyo」,進軍音頻社交領域。
「耳朵經濟」已成為一座金礦。本文將以喜馬拉雅為例來看看耳朵經濟的出海路。
喜馬拉雅:開拓日本耳朵經濟新紅利
喜馬拉雅,註冊用戶達3.5億,可以稱得上是國內音頻賽道上的第一大玩家。內容模式以PGC+UGC為主,且音頻資源較為全面,為拓展其內容,喜馬拉雅還與多家一線出版公司如閱文集團購買版權。
2017年9月,喜馬拉雅發布應用「Himalaya」出海日本,提供朗讀、外語、娛樂等免費內容,成為國內第一家「出海」的移動音頻公司。不同於其他同類應用選擇東南亞、美國等熱門市場,而是選擇登陸相比之下體量較小且較為封閉的日本市場。喜馬拉雅的出海路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探究。
在喜馬拉雅進軍日本時,當地市場音頻賽道還未開拓,並且日本智慧型手機用戶也多以觀看視頻或漫畫為主,較少收聽音頻。而喜馬拉雅以知識共享為主題,上線伊始通過免費內容,培養當地用戶的音頻收聽習慣,從而在日本市場開始擴張。
此外喜馬拉雅還在日本開展精細化運營,除了多元化其內容儘可能滿足用戶內容需求外,還開放社區功能和創作頻道,既能增加了軟體的交互功能,了解聽眾回饋對產品進行改進,還能通過社群運營來增加用戶粘性,保證用戶平穩增長。
在19年5月,喜馬拉雅開啟收費模式,從部分內容開始,逐漸讓用戶接受這一模式,上線一年後,其付費用戶已佔比6%,可見音頻出海在日本仍有增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