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霧化吸入的 10 大常見誤區,這些坑不要再踩了了!

2020-12-22 騰訊網

霧化吸入療法是呼吸系統相關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與口服、肌肉注射和靜脈給藥等方式相比,霧化吸入療法因藥物直接作用於靶器官,具有起效迅速、療效佳、全身不良反應少、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等優勢,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但霧化吸入療法的不規範使用不僅會直接影響治療效果,更可能帶來安全隱患。呼吸時間特此盤點臨床上霧化吸入治療的 10 大誤區,供大家參考!

誤區 1:傳統「呼三聯」方案

傳統的霧化吸入方案(即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慶大黴素),通常稱為「呼三聯」,曾在臨床中廣泛應用。但遺憾的是,這三種藥物其實都不適合霧化。

(1)地塞米松:無霧化劑型,該藥進入體內後需要在肝臟代謝才能起效,脂溶性低、水溶性高,與氣道黏膜組織結合較少,肺內沉積率低,與糖皮質激素受體的親和力低,在氣道內滯留時間短,較難通過霧化吸入發揮局部抗炎作用,療效相對也較差。

(2)α-糜蛋白酶:無霧化劑型,對視網膜毒性較強,霧化時接觸眼睛容易造成損傷;遇血液迅速失活,不能用於咽部、肺部手術患者;有報導該藥對肺組織有損傷,吸入氣道內可致炎症加重並誘發哮喘,故不適合霧化。

(3)慶大黴素:無霧化劑型,氣道藥物濃度過低,達不到抗感染的目的,細菌長期處於亞抑菌狀態,易產生耐藥,同時可刺激氣道上皮,加重上皮炎症反應,故不適合霧化。

誤區 2:噴射霧化器的氧流量不適

噴射霧化器是臨床上最常用的霧化器,其產生的顆粒直徑和釋霧量取決於壓縮空氣泵性能或氧流量。其中壓縮空氣泵產生的壓力和流量較為恆定,所產生的氣溶膠顆粒大小適宜,穩定性較好。

若是使用氧氣源驅動,則氧流量需調節為 6-8 L/min。氧流量過小,產生的顆粒較大,不能到達作用部位;而流量過大,易導致藥物過早過快的丟失。

誤區 3:霧化液總體積過大

建議霧化液總體積為 4-5 ml。總體積過大,容易使藥液濺出,導致霧化時間過長,對於 COPD、哮喘等患者易使之疲勞,對於患兒來說,霧化時間過長會導致其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煩、哭鬧等,吸入效率也大大減低。總體積過小,則殘留體積佔比過大,霧化藥物太少,到達下呼吸道的藥量也相對少,達不到治療效果。

誤區 4:認為霧化時間越長越好

在霧化液總體積和氣體流量一定的情況下,其實霧化時間是相對固定的,大約 10-15 分鐘,而且噴射霧化器的殘留體積一般是 0.5-2 ml,當剩餘霧化液小於殘留體積時,霧化器就不會產霧了。

而且隨著水分蒸發,氣溶膠的溫度逐漸降低容易引起支氣管痙攣,霧化液濃縮、藥物輸出減少、顆粒增大,霧化效果也會變差。

誤區 5:霧化吸入時刻意用力呼吸

患者的認知和配合能力決定了是否能有效地運用霧化器,而患者的呼吸方式將影響氣溶膠在呼吸道中的沉積。用力呼吸易產生湍流,局部易產生湍流,促使氣溶膠因互相撞擊而沉積於大氣道,導致肺內沉積量明顯下降。所以霧化治療前,應教會患者正確的呼吸方式,平靜呼吸過程中,間斷進行深慢呼吸,將更有利於氣溶膠沉積在下呼吸道和肺泡,以提高霧化治療效果。

誤區 6:不注意體位

霧化治療時,患者宜取坐位並保持上半身直立,這種姿勢有利於膈肌收縮,保證藥物更充分的進入下呼吸道和肺泡。

霧化治療會使痰液稀釋容易刺激患者咳嗽,這種姿勢也便於及時拍背協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

半臥位或側臥位進行霧化治療,不僅影響患者的潮氣量、深吸氣量以及排痰,且霧化器杯體容易傾斜,導致藥液濺出,從而降低霧化治療效果。

誤區 7:霧化治療前後不注意清潔口腔及面部

霧化治療前要清潔口腔,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及食物殘渣,減少微量誤吸,以及降低吸入阻力,避免過多藥物沉積於口咽部。治療後要洗漱,防止藥物在口咽部、面部沉積,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

誤區 8:霧化治療前不注意清除氣道分泌物

患者的呼吸系統特徵可影響氣溶膠在呼吸道的輸送,如氣道黏膜炎症、腫脹、痙攣,分泌物瀦留等病變導致氣道阻力增加時,吸入的氣溶膠在呼吸系統的分布不均一,狹窄部位藥物濃度可能會增加,阻塞部位遠端的藥物沉積減少,從而使臨床療效下降。

因此,霧化治療前,應儘量清除痰液和肺不張等因素,以利於氣溶膠在下呼吸道和肺內沉積。

誤區 9:以靜脈製劑替代霧化製劑使用

靜脈製劑中含有防腐劑,如酚、亞硝酸鹽等吸入後可誘發哮喘發作。非霧化製劑的藥物無法達到霧化顆粒要求,無法通過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積,從而增加肺部感染的發生率,不推薦霧化使用。

誤區 10:一次霧化的藥物種類過多

一般儘量使用單一藥物進行霧化治療。若在同一霧化器中配伍使用多種藥物,應注意不同藥物之間的相容性和穩定性,可以參考下表。

作者:梁小波

排版:飛騰

題圖: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制定專家組. 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 [J]. 中華醫學雜誌, 2016, 96(34): 2696-2708.

[2] 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編寫組. 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 (2019 年版)[J]. 醫藥導報, 2019, 38(2):135-146.

[3]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A guide to aerosol delivery devices for respiratory therapists 4th Edition

相關焦點

  • 闢謠丨別讓這些誤區耽誤孩子治療 寶寶做「霧化」 這些必須懂
    霧化治療優點多霧化吸入是臨床治療呼吸類疾病的一種手段,霧化吸入療法直接作用於呼吸道,與口服藥物、肌肉注射給藥、靜脈輸液給藥等全身用藥相比,具有用藥劑量小、見效快、全身副作用少等優點。霧化的給藥方式非常便捷,而且也能有效降低不必要的用藥量,只有全身用藥的1/5。顯然,霧化效果好,用藥少,副作用也少,這種「定點打擊」完全比吃藥和輸液更安全。
  • 霧化吸入知多少?
    霧化吸入就是將藥物經吸入裝置分散成懸浮於氣體中的霧粒或微粒,通過吸入的方式沉積於呼吸道和肺部,從而達到呼吸局部治療的作用。利用氣體射流原理,將水滴撞擊的微小霧滴懸浮於氣體中,形成氣霧劑而輸入呼吸道,進行呼吸道溼化或藥物吸入的治療方法,作為全身治療的輔助和補充。
  • 霧化吸入治療有門道 哈五院醫生提醒不正確的吸入方式可引發不適
    霧化吸入治療可將平喘、消炎和化痰藥物直接作用於呼吸道,具有起效迅速、療效佳、全身不良反應少等優勢。但是很多患者在家裡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後,不但沒有恢復反而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哈爾濱市第五醫院呼吸內科醫生提醒廣大患者,霧化吸入治療需要注意方法,同時要避免誤區。徐先生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多年,每年一到冬季徐先生就感覺是在「過關」。
  • 患兒霧化吸入有用嗎?專家帶你正確認識霧化吸入
    華龍網3月20日18時訊(記者 林楠 實習生 張吟吟)最近一周來天氣變化頻繁,溫度從10°C-20°C起伏不定。今(20)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了解到,因感冒到院治療的患兒較多,有的家長會把霧化作為治療首選方案,認為「比輸液打針好多了」,也有的家長認為霧化時孩子特別不配合,並且害怕這樣對孩子的發育有影響。
  • 兒童常用霧化藥物盤點,需要警惕這些不規範用藥
    霧化吸入是臨床常用的一種給藥方式,在兒科也非常常見,但在臨床應用中,常見一些不規範用藥的情況。 在此對兒科常見霧化用藥進行一些盤點,希望能引起各位同行,對兒科規範用藥的重視。
  • 給寶寶做霧化吸入治療,這些注意事項你必須要知道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哭鬧的時候嘴巴張開,會大口呼吸,因此會比安靜的時候要吸入更多的藥物。霧化吸入通常需要5~10分鐘,儘量不要中途停止,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如果寶寶劇烈咳嗽或者不配合可以暫停吸入,等寶寶停止咳嗽或者狀態好的時候再繼續。 4、寶寶出現這種症狀家長要警惕 在霧化的過程中,家長要隨時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態。如果出現口乾、噁心、胸悶、氣促、心悸、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要及時讓醫生處理。
  • 霧化吸入藥物使用,90% 的醫生都用錯了
    臨床上常用氨溴索、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慶大黴素、溴己新、喜炎平等藥物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本文對常見霧化藥物治療的超說明書用藥進行了合理性分析。糜蛋白酶 《兒童常見呼吸道疾病霧化吸入治療專家共識》指出:黏液膿栓或黏稠分泌物是氣道阻塞的常見原因,並可使肺功能損害加重,誘發感染,霧化吸入袪痰藥物有利於痰液排出。 α-糜蛋白酶是一種多肽酶,屬於黏液溶解劑,可用於祛痰。目前已有糜蛋白酶超聲霧化臨床應用報導,但其有效性還需要進一步證實[6]。
  • 冬季孩子咳不停,霧化吸入治療這幾點需謹記,千萬不要大意
    遇到這種情況,很多時候醫生會建議對孩子進行霧化治療,然而寶爸寶媽們經常是「一頭霧水」:什麼是霧化?哪些藥物可以霧化?霧化治療有哪些注意事項?這一期我們就來聊聊霧化治療那些事。什麼是霧化吸入?霧化吸入是一種給藥方式,可以讓藥物隨著吸氣氣流進入呼吸道和肺部,是一種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治療手段。
  • 霧化吸入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
    霧化吸入藥物應用的注意事項 2020-04-30 0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霧化吸入為什麼好呢?
    霧化吸入為什麼好呢?首先霧化吸入呢它是直接把藥物把其它的這些包括生理鹽水作用在呼吸道,從鼻腔口腔吸入,那麼對氣道至少有一個什麼作用呢,溼潤的作用,使氣道溼潤了以後,氣道那個纖毛功能又恢復了。我們知道氣道有很多纖毛往外掃垃圾,那麼掃垃圾他就不用咳嗽了呀,他就能夠很及時的給它清除出去,這纖毛一溼潤了它就能作用了,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通過霧化能夠增加纖毛的運動,增加痰液的排出的一個很好的一個作用。霧化吸入期間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如果出現咳嗽、氣促等症狀,就要立即停止霧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餵清水,等症狀緩解後,再考慮下一次霧化吸入治療。
  • 「霧化吸入」到底該怎樣吸?
    霧化吸入看似簡單的操作,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學問,只有明白了霧化吸入的原理,掌握了霧化吸入的操作,才能使藥物發揮出其最大的藥用價值。霧化是指利用不同裝置的霧化器將藥物分解成直徑極小的粒子。由於機器的原因,這些粒子直徑大小並非完全一致,一般來說,粒子直徑過大,就容易嵌頓至口腔及消化道,而直徑太小容易彌散,撞到氣道壁後開始沉降。因此能沉積到支氣管及肺部的粒子直徑應在1-5微米之間,這是由霧化器質量決定的。霧化成氣溶膠的粒子,可通過慣性、重力沉降和布朗運動來到達藥用部位,從而被人體吸收。
  • 提醒:除了霧化吸入治療之外,還需這些藥物治療
    孩子氣緊、喘不上氣……感覺孩子的呼吸道上,像有一塊大石頭在那堵著……以上這些症狀,都是常見的較為嚴重的急性喉炎的症狀,急性喉炎在成人中的發病比較少,偶爾見於聲帶使用過度的人群,並且成人發病一般不太嚴重,
  • 霧化盛行在家就能做?這5個坑千萬別踩
    應廣大媽媽要求,科大大今天來好好說一說:那些年,你對霧化的誤會到底有多大......1霧化副作用大霧化表示:冤枉啊!都是給藥方式,憑啥說霧化副作用大?➱ 有研究表明:✔ 骨密度的降低與長期【高劑量】吸入激素有關,但與【中低劑量】相關性不大。✔【長期低劑量】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對兒童生長發育和骨骼代謝【沒有顯著影響】。✔ 如果寶寶確實需要長期大劑量吸入,那麼每3-6個月需要監測一次身高,每年監測一次骨密度。
  • 小兒霧化吸入:是哭著做好,還是睡著時做好?
    近日,兒科時間推出了「小兒霧化吸入治療常見問題知多少」一文,有粉絲就霧化吸入相關問題在文末留言。本文就相關問題進行整理,供參考。問題 1:霧化是好還是不好呢?對這兩位粉絲的留言,筆者認為不能簡單的以好還是不好來下結論。就如@Jessie X. 的留言:霧化吸入只是一種給藥途徑,只在必要時使用。
  • 霧化比輸液可怕?孩子一咳嗽就做霧化?關於霧化的幾個誤區,媽媽們別...
    霧化治療是利用霧化吸入裝置,把藥物製成極小的液體顆粒,通過呼吸進入到氣管、支氣管以及肺部中。 如果藥品使用說明書沒有明確可以霧化吸入,是不可以隨意改變藥品服用方式,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比如靜脈注射製劑、傳統「呼三聯」方案(地塞米松、慶大黴素、α-糜蛋白酶)、中成藥物以及無霧化吸入劑型(如抗病毒藥物)等都不能用來霧化使用。
  • 給寶寶做霧化比輸液危害還大?溫州兒科專家說真相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些關於「霧化」的說法,如:霧化裡的成分都很可怕,霧化對寶寶的傷害比輸液還大……霧化,真的有這麼可怕嗎?(網傳信息截圖)  針對這些問題,闢謠君請來了溫州中西醫結合醫院溫州市兒童醫院兒童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吳鐵峰,給大家說說關於霧化的真相。  吳鐵峰指出兩點錯誤!
  • 什麼是霧化吸入?能治療新型肺炎嗎?
    近日,一則聲稱「德國用霧化手段治療新冠肺炎,4名確診病患已無症狀」的消息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雖然,此消息已被德國專家闢謠,但事實上,霧化吸入確實是臨床上治療呼吸道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什麼是霧化吸入?霧化吸入和口服、靜脈輸液一樣,都屬於用藥方式。不同的是,口服和靜脈輸液是全身用藥,而霧化吸入是局部用藥。
  • 「二元制」全日制大專常見五大誤區,你可別踩坑!
    學歷提升路上你踩過多少坑? 新買了自考教材結果改版了... 剛決定要報成考發現錯過時間了... 以為網教簡單裸考去結果失敗了...
  • 家庭中幼兒教育的規則有這幾個誤區,你一定不要踩坑了
    而很多家庭的規則中,有很多誤區,小編在說幾個最常見的誤區,希望大家不要踩坑了。誤區一:制定規則,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如果一個成人要求孩子遵守規則,自己則不能以身作則,那制定的規則,就沒有意義。誤區二:用打一棒子,給一口糖吃,來制定規則。很多家長制定規則,隨心所欲,心情好的時候,用物質來誘導孩子。
  • 寶寶感冒咳嗽,是選擇霧化吸入好,還是輸液好?
    建議選擇霧匯醫用級空氣壓縮式霧化器,現在醫院裡普遍用的就是這一種,醫用級霧化顆粒3~5um直達下呼吸道,讓治療更高效。霧化的好處網上還流傳著一些關於「霧化」的說法,如:霧化裡的成分都很可怕,都是激素抗生素,霧化對寶寶的傷害比輸液還大......一時間讓很多給孩子做過或正在做霧化的家長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