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任皇帝溥儀,他的一生註定是傳奇並坎坷。在大清帝國滅亡後,溥儀其實還住在紫禁城內,可到了1924年的11月5日,皇帝溥儀竟被趕出了紫禁城,從雲端一下走向了社會,並成為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平民罷了,時年溥儀還僅有18歲而已,後來溥儀又帶著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繡前往了天津,可在天津期間,溥儀和淑妃文繡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竟鬧得離婚的下場呢。
在1922年溥儀大婚之時,按照當時的規定來說,溥儀應該是有一後一妃的,所以當時就選了兩個人,一位是婉容,另一位便是文繡了。實際上在最初的時候,溥儀是更喜歡文繡的,並也希望能立文繡為皇后,但是當時宮中的端康太妃並不太喜歡文繡,反而是更青睞於婉容,所以最後溥儀還是娶了婉容為皇后,而文繡就成為了淑妃。在初入皇宮之時,文繡就深深感受到了皇后與妃子身份之差了,而這一切,也許年紀輕輕的溥儀並沒有在意,最後她們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其實在文繡與溥儀剛剛結婚的時候,他們的關係還是不錯的,為了教文繡相關的文化知識,溥儀還特意的請來了滿文的老師,漢文的老師以及英文的老師,除此之外,兩人還時常遊山玩水的,並享受著這兩人世界的快樂。但是這種相安無事的情況僅維持了兩年之久,隨著1924年溥儀被趕出紫禁城,移居到了天津之後,環境的突然轉變讓溥儀、婉容和文繡三人之間的矛盾再度升級。
婉容性格較為外向,而且多才多藝,在與人交流上,婉容做的可圈可點,而文繡性格就較為內向了,可以說是秀外慧中的吧,再加上文繡與婉容身份的不同,往往還會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比如在每個月零花錢中,婉容和文繡就有明顯的不同。在居住方面,當時的婉容和溥儀是住在二樓中,而文繡卻只能住在一樓的側屋當中,因此說溥儀這種重後輕妃的思想很是明顯。
當矛盾激發上升時,心中充滿鬱悶的文繡竟想到了用自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在,但在第一次自殺未遂後,溥儀便大大的改變了對她的看法,可這讓文繡更是感受到了深深的絕望,在婚姻上的不幸以及不快,文繡都會向妹妹文珊傾訴。後來文珊就帶文繡去見了另一個女人玉芳。玉芳思想較為新潮,聽到文繡的種種婚姻不幸之後,便勸她可以向溥儀提出離婚的要求啊。初聽到離婚,文繡還是震驚了一下,畢竟怎麼能和皇帝離婚了,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經過玉芳的一席話之後,文繡還是下定決心的要和溥儀離婚,在1931年8月26日晚,文繡與溥儀的雙方律師進行了第一次會談,當時文繡就提出了這麼一個要求,要想不離婚,你溥儀必須保證每個月來我這裡同居兩次,並還要求正常的夫妻權力,可是年僅25歲的溥儀聽到這些後,竟有些驚慌失措。最後無奈之下,雙方都向天津地方法院提出了離婚的請求。只不過雙方還是沒有上庭,而是在私下達成了所謂的離婚協議,在該協議中,溥儀一次性的給了文繡五萬五千元的終身生活費,而文繡也回到了母方家居住,並一輩子都不能再嫁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