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第22期:秦都鹹陽有沒有城牆?《大秦賦》中的章臺宮在哪裡?

2020-12-17 陝西法制網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最近正在熱播。兩千多年前的秦都鹹陽是什麼樣的?章臺宮、甘泉宮到底在哪裡?12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到秦都鹹陽城遺址進行了實地探訪。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秦都鹹陽城大遺址項目領隊、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碩士研究生外聘導師許衛紅,和秦都鹹陽城考古隊隊員張楊力錚一起受邀作為主講嘉賓,為網友介紹了秦都鹹陽城遺址的宮殿分布、考古發掘及近年來的相關研究和發現。

230.5萬人次網友跟著「陝西文物探探」的直播鏡頭經歷了一次「穿越秦朝」。

一、秦都鹹陽城覆蓋範圍有多大?

跨渭河南北,許多重要宮殿兩岸都有分布

直播第一站來到了西鹹新區秦漢新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站。在工作間的牆上,掛著一幅被當作「作戰圖」使用的1968年的黑白衛星圖,上面做了很多標註。

許衛紅介紹,這張衛星照片標識的範圍是70多平方公裡,但這還只是秦都鹹陽城的一部分。「鹹陽城是渭水灌都,以渭河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這張圖上沒有南半部分。因為我們工作範圍主要在渭河的北邊。工作站位置在秦漢新城窯店街道的牛羊村,這是上世紀80年代建的工作站,但鹹陽城遺址考古其實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了。」

通過勘探,考古人員發現了近四十處夯土建築遺址,發掘了其中的4座。其中1號宮殿遺址有個高出現代地面5米多高的夯土臺,這個高大的夯土臺上有三層建築,1974年3月到1975年11月發掘過。在1號宮殿和3號宮殿遺址,還發現了保存比較好的壁畫。

據《陝西通史·秦漢卷》,自秦孝公遷都鹹陽,即「築冀闕宮廷」,開始大規模營建這座城市。後經從惠文王到莊襄王的近百年時間,鹹陽已被建成為全國一流的大都市。它基本以渭水為軸線,分為南北兩區。南區主要是諸廟、皇家苑囿、陵寢及部分離宮別館的所在地。北區為國家的政治中心所在。在京師鹹陽及整個關中地區,秦的離宮別館,亦「相望聯屬」。其中主要者如章臺宮、興樂宮、六英宮、華陽宮、芷陽宮、長安宮、步高宮、步壽宮、橐泉宮、蘄年宮、棫陽宮、萯陽宮、平陽封宮、羽陽宮、長楊宮、高泉宮、虢宮、蘭池宮、甘泉宮(南宮)、望夷宮、宜春宮、曲臺宮、林光宮、梁山宮、回中宮、凌雲閣等。另外,秦在掃滅六國的過程中,「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鹹陽北阪上」。

《陝西通史·秦漢卷》秦都鹹陽平面布局示意圖

「可能有網友會問,到底哪一個遺址是鹹陽宮?秦始皇到底在哪兒辦公、在哪兒住?考古講究的是實證,有考古實物才能說話,目前還不能對號入座。但它的等級、規格,顯然是跟行政管理中心有關、跟宮殿有關的。」

許衛紅介紹,目前已知的多個秦代宮殿是在渭河南岸。比如文獻明確記載,漢代的長樂宮就是原秦代的興樂宮。而《大秦賦》中經常出現的章臺宮在興樂宮西邊,位於漢長安城未央宮前殿舊址內;甘泉宮(南宮)在漢長安城桂宮舊址內。阿旁宮遺址也在渭河以南。

「既然渭河的南北兩岸都有宮殿,秦人怎麼來回通行?渭河上有橋叫『橫橋』,漢長安城北邊有『橫門』,按照一般理解,橫橋一定是對準『橫門』的。可在對應位置上至今尚未發現古橋蹤跡,卻在橫門東邊的廚城門外發現了五組古橋,年代最早的一組是戰國晚期,與秦都鹹陽城時代一致,可見是這座橋連接了鹹陽城的南北兩區。」

漢長安城示意圖

許衛紅介紹,渭河北岸和河川地連接的臺地,海拔在420—430米,這個地方黃土厚、地勢較高,是最適合做建築的。再往北屬塬地,地勢過高,不容易解決用水問題。所以,渭河北岸的秦代宮殿建築都在臺地上,自西向東依次分布。在這一線考古人員已勘探了三十多處大型夯土建築,行政中心應該包括在其中。

「但作為一個城市,肯定還要有經濟中心。渭河南岸的先不討論,渭河北岸曾經在秦代行政中心西南部不到5公裡左右的河川地發現了「長陵車站手工業作坊遺址」。不過一個手工業作坊概括不了這個區域的功能,這裡應該還有商業貿易。通過對渭河兩岸灘地調查可以確定,這個區域的範圍是12平方公裡左右。」

「除了行政中心、經濟中心,有活人就會墓地。渭河北岸的墓葬區包括三座秦公王陵,分布在鹹陽塬的西北和北部。比如舉鼎受傷而亡的秦武王,有可能就埋在其中。2013年我們還勘探發現了一處墓地,有墓葬1100多座。」

二、秦都鹹陽城有沒有城牆?

可能是以河渠自然分界並無城牆

在《大秦賦》中,嬴異人從趙國逃回到秦國後,老遠就看到一座有城牆的城市。劇中人高興地喊:「鹹陽到了!」但渭水橫穿而過的鹹陽城,有沒有可能修建城牆?

許衛紅說:「城牆的問題困擾了考古人一個甲子,但至今仍沒找到。常言道,說有容易,說沒有難。因為發現了,就坐實了有;說沒有,也許是沒找著,也許是真沒有。從謹慎、嚴謹的角度講,只能說目前沒有發現。」

「若有城牆肯定得有夯土。我們在北部布置了勘探帶,並沒有發現連貫性的夯土,卻發現了一條東西走向延伸了將近5公裡的溝。在這條溝以南有很多建築遺址,以北卻沒有。另外,在南部有一條斷續出現的水域,沒有越過這條水域的大型夯土建築。如果這樣的話,秦都鹹陽城有可能就是利用當時自然的、人為的溝來作為分界線的。雖然沒有城牆,但一定會有另外的防禦措施,比如具體的宮殿建築四面都有圍牆,整個大的城市可能沒有閉合的城牆。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大秦賦》是進行了演繹的。我在這裡提一個『怯生生』的看法:我們老找牆,但鹹陽城的邊界也許就不是牆。」

三、阿房宮到底有沒有?

雖然沒建成,但地位非常重要

許衛紅說,文學作品的演繹,再比如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阿房宮賦》。考古發掘證實,阿房宮就沒有修成,所以項羽火燒阿旁宮是冤案,杜牧寫的《阿房宮賦》是虛擬杜撰的。不過阿房宮沒有建成,並不是說其性質不重要。阿房宮考古這兩年也扔了一個 「炸彈」,那就是阿房宮的選址是經過認真考慮的,它是帝國的一個中心:從阿房宮遺址位置出發,向西到寶雞地區渭河的支流汧河與渭河的交匯點,大概是130多公裡;而從阿房宮遺址往東到渭河入黃河的交匯點,也是130多公裡。所以,秦人建新朝堂的選址是一個中心點。雖然最終沒能建起來,但它的寓意一定很深刻。

「文學作品不完全是子無須有。我們發掘的秦代大型國家府庫遺址就是完全被火燒了,牆和地都被燒成了板結狀態,真的是焦土。府庫遺址的位置就在秦都鹹陽城宮區的西邊的胡家溝塬地。附近還發現了錢模,是「中央造幣廠」的遺物。國家府庫建築被嚴重火燒,證明了一件事:項羽火燒阿房宮也許是虛的,但項羽搞破壞這事兒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了。」

四、秦都鹹陽城遺址出土過什麼文物?

石磬、琴軫、釀造酒、青銅劍……

直播中給網友展示了在秦都鹹陽城遺址考古中發現的四件文物。它們分別是兩塊大小不一的石磬,一枚琴軫,一柄青銅劍。

許衛紅介紹,這兩件石罄就是在府庫遺址出土的,看起來好像沒有金銀器物精美貴重,其實它是非常重要的國家禮樂器,是權力的象徵,有鎮國安邦的意義。「我們在府庫遺址出土了600多公斤石磬。文物一般是說多少件,我們說多少公斤,是因為數不清件。第一是數量多,第二全部都是碎片,還經過了火燒,只有三四件基本完整。」

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石磬的側面,可以看到秦小篆的「北宮樂府」、「北樂」字樣。許衛紅說,這些文字可以證明秦代已經設了樂府。樂府是管理國家禮樂的部門,要編樂,要組織演出。到漢代以後,形成了一種文學體裁叫漢樂府。「有人說秦人不講禮,沒什麼禮儀文化,是那種粗獷的、野蠻的、好打仗的。但考古實證了秦人不僅講禮,而且禮樂器規模很大。」

在一個專門製造骨器的皇家工廠作坊裡,發現了一個小物件——琴軫。「琴軫是弦樂器上用來調弦的。作坊裡沒有發現製作這類器物的原料、坯料和廢品,只發現了一件完整器。它不是產品,而可能是工人用的物品。也就是說,可能有工人會彈弦樂器。人們可能認為,秦朝社會法律嚴苛,工匠過的日子悽悽慘慘,從這件器物來看並不是這樣。秦代社會是複雜的、多彩的。」

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大秦賦》劇中,嬴政的爺爺安國君在見第一面時就把秦王劍送給了嬴政。秦代的青銅劍是什麼樣的?直播中就展示了一柄。這柄兩千多年的青銅劍在陽光下寒光閃閃。

許衛紅介紹,這柄青銅劍和一個裝著酒的銅壺,都是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南部的巖村墓地發現的。發掘出土的這柄銅劍,刃部可見使用後留下的豁口,推測是一柄經歷腥風血雨的實用武器。根據造型特點判斷,其鑄造年代要早於戰國晚期。據史書記載,為適應戰爭形式,秦國自簡公六年開始「令吏初帶劍」,次年再次令「百姓初帶劍」,從此秦國男子帶劍成為一種規制,不僅可防身,又是等級身份的重要標誌。

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大秦賦》中有很多關於飲酒的情節,酒色呈乳白色。秦代酒應該是什麼樣的?許衛紅介紹:「非常遺憾,因為要避光恆溫保存,酒不能擺出來。裝酒的銅壺出自另外一座秦人墓葬。酒從銅壺裡倒出來的時候接近於無色。兩千多年了,這些酒經檢測仍含有多種胺基酸,以及酵母菌、蛋白質、澱粉等。能判斷它是發酵酒,不是燒酒。所以,《大秦賦》裡像米酒一樣的乳白色酒是有根據的。按照周禮制度,墓葬中出土的銅壺,多與下葬過程中的舉行的『獻祭』儀式有關。」

許衛紅表示,無論金聲玉振的石磬,還是墓葬裡發現的酒,它們都是從周禮而來,體現了秦帝國對周禮制度的延承。

五、秦都鹹陽城遺址附近什麼樣?

處處是歷史,感覺像在「穿越」

從工作站前往秦都鹹陽城遺址的路上,可謂處處都是歷史。許衛紅老師介紹,路旁兩側的土崖裡有圓形或五邊形的陶管道,它們是宮殿的排水設施。不遠處高大的夯土堆,是西漢帝陵。一處用鐵絲網圈起來的荒地,就是發現製作石鎧甲的地點。「目前與它可對應的發現,只有秦始皇陵石鎧甲陪葬坑。」

再行不遠,便可看到遠處考古工地上的紅旗。遠遠望去有不少人,遺址仍在進行發掘,連成一片的探方面積看起來很大。

進入遺址前,考古隊員張楊力錚帶大家走進了工地旁的臨時辦公用房。其中一間房內,兩邊靠牆的架子上陳列著許多在遺址內發掘出土的的筒瓦、瓦當、地磚等,這些建築材料上都有各種各樣的紋飾。

一種空心磚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張楊力錚說,《大秦賦》開頭是一段內心獨白,秦始皇拾級而上,腳下臺階很寬很多。這些空心磚就是用在宮殿臺階上的,用於把臺階包起來。這是一塊殘磚,完整的磚長1.2米、寬0.6米,陝西歷史博物館和國家博物館都有收藏。

除了磚瓦,還展陳有一塊粉色牆皮。「宮殿的牆壁要用稻草拌的細泥抹上一層打得很光,然後在上麵粉刷一層有顏色的塗料。這塊牆皮是粉色的,由此可以想像一下當時房內牆面的裝飾風格。」此外,這裡還陳列有半成品的手工業骨製品和陶範陶模,其中包括一塊鑄幣的錢模。

另一間房內擺著6號高臺遺址沙盤模型。張楊力錚介紹,在4平方公裡的遺址範圍內,這座建築是非常宏偉的一座,有高低相間、錯落有致的平臺樓閣。「從臺頂到秦代地面,高度是11.3米,差不多相當於4層樓高。整個6號高臺建築遺址的地基範圍大概是邊長126米左右的方形,地基佔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

「古人講究築高臺、美宮室,這種高臺是秦漢時期宮殿建築的典型形式。《大秦賦》裡也可以看到有很多高大的宮殿,這種宮殿建築基礎就是夯土臺。在6號高臺頂上,我們還發現了一部分房間的地面,打磨得很光滑,上面塗有朱漆。高臺頂上還有一個小臺階,比紅色房間地面還要再高一些。從房間的地面到屋頂至少還得有三米的高度空間。」

在遺址西北區正在發掘的是附屬建築。張楊力錚介紹,這個建築在6號高臺的西北,原來也有高臺,總面積接近1萬平方米。「我們已發掘了兩年,夯土地基還沒到邊界。儘管現在滿地都是黃土,兩千多年前這裡可是一個偉大帝國的行政中心,有多少歷史故事就曾經發生在這裡。」

六、站在秦宮高臺遺址上啥感受?

視野開闊令人頓生豪氣,向北望兩邊卻都是漢陵

登上6號高臺建築遺址,視野特別開闊。站在這裡四面眺望,不由令人心生豪氣,也許嬴政當年就曾站在這裡俾睨天下。

張楊力錚介紹,在這整個4平方公裡左右的塬面上,當時都是秦代的宮殿區。這片土地下埋著大大小小近四十處建築遺址,總佔地面積相當於北京故宮佔地面積的5.5倍。雖然目前尚無無法確定腳下這座高臺是哪一座宮殿,但它位置在遺址中心,規模很大,應該是當時秦代宮殿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主要建築物。

高臺遺址北邊的坡上,整體蓋著塑料薄膜,在薄膜下有一處突起。張楊力錚介紹,這是一塊寬1-1.2米左右的石頭,是安放木柱的礎石。旁邊還有對稱分布的柱礎石。由此可以想到,當時宮殿的柱子一定非常粗。原來這個高臺應該更大,還要再向外延伸,是晚期破壞和滑坡,導致柱礎石露了出來,形成了現在的樣子。目前高臺頂上的面積有三四百平方米,通過柱礎石位置進行復原,頂上房屋的面積至少在1000平方米。

6號高臺建築遺址考古發掘資料照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高臺上向南望,可以看到機場城軌線。張楊力錚介紹,附近的站名就叫秦宮站,過了城軌線再往南就是渭河。從6號高臺建築遺址向南,正前方有一條路,這條路往前一直延伸到渭河,正對廚城門古橋。從渭河以南,不論是秦的南宮區還是漢長安城,過了橋之後一條直路就通到了這個高臺。

從高臺向東南方向遠眺,最遠甚至可以看到驪山和白鹿原。向正東眺望,可以看到渭河電廠,蘭池宮就在那個範圍。

向西南眺望,秦代的手工業作坊遺址和市場等經濟區域,被新建的高樓包圍著。「那裡應該是當時老百姓生活居住、商業交易的地方,有市場、酒肆、閭裡等。李斯最終被腰斬於市,也可能就在那個地方。」

「奮六世之餘烈」而建立的秦帝國二世而亡,在這個秦代宮殿遺址上北望也可一眼看到政權更迭的印跡:東北可以看到劉邦和呂后的合葬墓長陵,西北可以看到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劉盈的安陵。漢初的兩個皇帝專門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在秦代宮殿的北邊,兩千多年過去,仍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意味深長。張楊力錚說:「我們推測漢陵如此選址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想要從思想上鎮壓前朝,二是便於利用秦宮的建築材料來修建陵墓。」

七、秦都鹹陽城遺址未來將如何保護?

計劃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具體規劃尚未公布

秦都鹹陽城遺址將來會如何保護?張楊力錚介紹,將來會和大明宮、兵馬俑一樣建設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過要等考古工作做完以後才能開始落實。」

「整個鹹陽城遺址非常大,保護區分為核心區和建設控制地帶。2011年就編制過保護規劃,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被正式頒布。最新版的規劃已經基本成型,宮殿區計劃做一個類似大明宮、秦陵這樣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大概至少有兩平方公裡。遺址不能把全都發掘出來,因為發掘出來以後保護是個問題。我們可能會挑選一些典型的點,把它蓋個大棚或玻璃罩,讓人們直觀看到秦代建築的模樣。大部分建築遺址會通過綠化標識等方式展示出來。這樣點、面結合,可以給遊客一個直觀印象。」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文 張杰/圖

作者/來源:二三裡資訊西安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2期:《大秦賦》中的章臺宮在哪裡?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最近正在熱播。兩千多年前的秦都鹹陽是什麼樣的?章臺宮、甘泉宮到底在哪裡?12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到秦都鹹陽城遺址進行了實地探訪。渭河北岸的墓葬區包括三座秦公王陵,分布在鹹陽塬的西北和北部。比如舉鼎受傷而亡的秦武王,有可能就埋在其中。2013年我們還勘探發現了一處墓地,有墓葬1100多座。」  二、秦都鹹陽城有沒有城牆?  可能是以河渠自然分界並無城牆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3期:《大秦賦》傳詔為何用泥封起來?
    秦人從櫟陽遷都鹹陽後沒多久,就開始向渭河以南發展了,當時渭河以南還沒有漢長安城。漢代的長樂宮,原來是秦的興樂宮。包括章臺宮在內,秦在渭河以南有一系列宮殿。相家巷村發現秦封泥的地點,在漢代桂宮的東北角,從現在的發現來看,秦代在這個地方應該有大量建設。  「相家巷村出土的這批秦封泥,是非常重大的發現。
  • 鹹陽渭南宮區,章臺宮
    《三輔黃圖》佚文:「章臺宮在漢代長安故城西,秦宮也。中有章臺,因名。」故此宮也簡稱章臺。可能築於秦惠文王時代戰國策·楚策一》載:蘇秦警告楚威王說:「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西面而朝於章臺之下矣。」蘇秦事跡中此類材料不少,楚威王公元前339年~前329年在位,相當秦惠文王時代,而惠文王確曾在渭南大興土木,故章臺宮在他手裡建成是可能的。秦昭王時多次在章臺宮舉行朝會,接見使臣。例如《史記·楚世家》:秦昭王誘楚懷王「西至鹹陽,朝章臺,如藩臣,不與亢禮。」《史記·藺相如列傳》:「藺相如西入秦,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 大秦帝國都城 到底在西安還是在鹹陽?
    其實秦鹹陽城沒有城牆,並沒有一個具體的邊界,而是像日月星辰一樣分布在渭水兩岸。《三輔黃圖》載秦鹹陽城,「渭水貫都 以象天漢,橫橋南渡 以法牽牛」。根據史書記載和考古發掘,秦都鹹陽橫跨渭河南北。秦阿房宮,完璧歸趙的章臺宮,位於西安境內。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5期: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可能就在這些...
    歷史劇《大秦賦》服化道很細緻,引發公眾對秦人髮型服飾、兵器甲冑、乘車戰車的高度興趣。但劇中展現的生活戰鬥細節,在考古上能得到證實嗎?  2020年12月28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邀請該博物院三位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結合這裡的出土文物圖片展和銅車馬等文物實物,為網友們講解了秦人髮型服飾、兵器軍械、戰車乘車的特點。
  • 看《大秦賦》訪秦都櫟陽城 秦人發展壯大的密碼在這裡
    《大秦賦》的熱播引起不少人對秦人發展壯大原因的探究。其實秦人在遷都鹹陽之前,以櫟陽為都時已經奠定了各方面基礎。12月21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西安市閻良區秦都櫟陽城遺址,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隊長劉瑞作為主講嘉賓,實地介紹了秦漢櫟陽城遺址的考古新發現,和他對秦人發展歷程、中華文明進程的感悟。158.8萬人次網友觀看了這場視頻直播。
  • 大秦賦鹹陽戰亂:相邦固守己府!陽泉君死衛南門!贏係獨臂救扶蘇
    本文,我們用【大秦賦】中秦王嬴政雍城親政時被長信侯嫪毐假借王、後大權調兵遣將製造混亂後眾臣拼死抵擋的案例做淺述。呂不韋早早的就看透了嫪毐的本質,對趙姬的那番話是肺腑之言:若不是你一味的縱容,給嫪毐封爵分地,讓他具備了廣招門客死士的能力,又如何會膨脹他那無法滿足的野心?
  • 大秦賦大結局:嫪毐調動驪山大營五萬秦軍,仍鬥不過嬴政三千騎郎
    談秦說漢(341)大秦賦大結局:嫪毐調動驪山大營五萬秦軍,仍鬥不過嬴政三千騎郎公元前238年,22歲的秦王嬴政率百官前往雍城行冠禮。嬴政之母后趙姬所寵幸的嫪毐趁機用加蓋了王璽及太后璽的矯詔,發動縣卒、衛卒、騎郎、外族戎人及手下門客,欲進攻雍城的蘄年宮,刺殺嬴政而改立自己與太后的私生子為新秦王。
  • 大秦賦嬴政親政是哪一集?大秦賦劇情介紹(1-78全集)大結局
    網易娛樂12月17日報導 日前,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CCTV-8黃金強檔、愛奇藝同步熱播。播出至今,《大秦賦》熱度不斷攀升,在同檔期劇集中以黑馬之勢,佔領各大平臺榜單榜首。
  • 《大秦賦》冬兒:單戀嬴政,為救扶蘇而死,她的作用卻不止如此
    大批人馬隨嬴政赴雍城,鹹陽只留下呂不韋和生病的扶蘇。嬴政讓冬兒跟隨自己到雍城去,冬兒卻因為扶蘇生病無法車馬顛簸而自願留下照顧他。嬴政見勸不動她,便沒有強求。嬴政留下樊於期,讓他用性命保證冬兒與扶蘇的安全。
  • 《大秦賦》:嫪毐之亂,明明是請君入甕,卻被演成了措手不及
    電視劇《大秦賦》不但是這麼演的,而且還把嬴政塑造成嫪毐之亂的幕後推手,給他加了一個「黃雀在後」的權謀戲份。 可是,按說應該早有準備的蒙武卻輕易被嬴虞奪下軍權,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如果蒙武是這種能力,嬴政還如此信任他,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 大秦賦:比權力之爭更慘烈、更震撼的是戰爭中的生靈塗炭
    文|吳清淺大秦人期待已久的《大秦賦》總算播出了。開始看時多少有點忐忑,畢竟前面三部《大秦帝國》有口皆碑,而系列電視劇都有一個毛病——越拍越爛。然而,當張魯一飾演的嬴政一級級地走上長長的臺階,抑揚頓挫地念著奪取天下的內心獨白時,再看看那頗有電影質感的畫面,稍微不那麼緊張了。
  • 準備棄劇《大秦賦》了,嬴傒胳膊被砍,槽點忍不了:我被大秦負了
    前期小林伊還真的是有被趙姬對子楚的忠貞感動到一二,可後面,她就成了一個完全無智商的大秦太后了,專業坑兒子的。現在的劇情,是嬴政想要親政,在鹹陽城的四方勢力中(四方勢力在前兩篇就解釋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宗室力量是最支持嬴政的。可是,嫪毐殺了關內侯,嫪毐搞了嬴傒的老婆,秦王砍掉了嬴傒的胳膊。
  • ...了解秦人真實生活細節 28日10時,來「陝西文物探探探」看直播
    「秦人的頭髮是怎麼辮起來的,有什麼講究嗎?」  「嬴政加冠,先後在頭上試戴了多種冠冕,這是為什麼呢?」  「戰士們穿的盔甲、使用的矛戈,和博物館裡的很像。戰場上的各種戰車,看起來很震撼。古代人打仗真是這樣嗎?」  「《大秦賦》在服化道細節上很下功夫,但這和真實的秦人生活、戰鬥場景一樣嗎?」
  • 《大秦賦》公子扶蘇九死一生,嫪毐被車裂公子虞被腰斬,趙高上線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大秦賦》播到第四十七集,終於把嫪毐滅了,秦國也因此損失不少,嬴政的大兒子公子扶蘇險些被嫪毐殺死,可謂九死一生;最終嫪毐被車裂,公子虞被腰斬,妖后趙姬永久軟禁雍城,兩個私生子軟禁甘泉宮,與此同時,禍亂秦國的趙高開始上線。
  • 秦都厚天:參觀鹹陽市區的一座民辦博物館
    鹹陽是大秦帝國的首都,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蹟。但是,這裡的博物館一直發展緩慢,民辦的博物館更是鳳毛麟角。2020年11月28日上午,秦都厚天博物館正式開館,成為鹹陽具有代表性的一座民辦博物館——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2020年12月20日上午,我騎著自行車,沿人民路向西,穿過鹹陽市區,來到西郊的秦都厚天博物館。這裡位於鹹陽029藝術區對面的一條小路內,遠離交通要道,周圍比較冷清,不太容易找到。
  • 《大秦賦》樊於期為何背叛秦國?樊於期結局是什麼?
    《大秦賦》樊於期為何背叛秦國?樊於期結局是什麼?很多人都知道荊軻刺秦的故事,這個故事裡面的最大的主角是荊軻,其次是燕太子丹,但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自殺獻上首級的樊於期。在《大秦賦》中,也出現了樊於期,但他一直是以秦國臣子的身份出現的,武力高,負責王宮的守衛工作,如此看來樊於期最後必然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而導致他背叛了秦國,才有了後來的荊軻刺秦,那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大秦賦》電視劇有哪些看點 《大秦賦》劇情介紹
    古裝大劇《大秦賦》首播6集就收穫一片好評,不僅服化道精緻,還盡力去還原歷史,宏大的戰爭場面讓觀眾直呼過癮,而主演團隊也是演技在線,非常值得一追,那麼《大秦賦》有哪些看點?下面帶來介紹。  《大秦賦》的內容看點  《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張魯一飾演)在呂不韋(段奕宏飾演)、李斯(李乃文飾演)、王翦(尤勇智飾演)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先說尊重歷史的一面。這部《大秦賦》從秦國攻打趙國邯鄲,秦異人緊急回鹹陽講起,引入秦異人、呂不韋、嫪毐、華陽夫人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
  • 大秦賦嬴傒和趙姬到底是什麼關係 有過怎樣的經歷
    大秦賦嬴傒和趙姬到底是什麼關係 有過怎樣的經歷時間:2020-12-09 09:45   來源:中華網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秦賦嬴傒和趙姬到底是什麼關係 有過怎樣的經歷 歷史上的嬴傒結局是什麼?嬴傒這個角色在《大秦賦》中引發了網友的爭議,那麼歷史上的嬴傒到底是怎樣的呢?
  • 電視劇《大秦賦》更新時間是什麼 電視劇在哪裡能看
    電視劇《大秦賦》更新時間是什麼硬核史劇《大秦賦》12月1日開播,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的崛起之路,全劇共有78集,從追劇日曆上來看要到12月26日大結局,每天更新3集還是非常耐看的,下面帶來《大秦賦》追劇日曆和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