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機械感覺反饋控制的神經迴路機制

2020-12-12 科學網

攝入機械感覺反饋控制的神經迴路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4 13:26:31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ung-Yon Kim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的研究揭示攝入機械感覺反饋控制的神經迴路機制。該研究於202048日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研究組表明,在小鼠中,表達前強啡肽基因的臂旁神經核中的神經元(以下稱PBPdyn神經元)利用上消化道產生的機械感覺信號來監測液體和固體的攝入。多數個體PBPdyn神經元通過攝入以及對口和胃的刺激而被激活,這表明了消化道不同部位所整合的感覺信號的表現。PBPdyn神經元在解剖學上通過顱骨和脊髓途徑連接到消化系統。

在這些途徑中,迷走神經將胃擴張信號傳遞給PBPdyn神經元。收到這些信號後,這些神經元會產生厭惡和持續的食慾抑制信號,從而部分地通過向心室下丘腦發出信號來阻止進食和飲水(充分重現胃擴張的症狀)。相比之下,僅當存在攝取驅動時,抑制相同的PBPdyn神經元群體才會引起過度消耗,這證實了這些神經元會介導負反饋信號。他們的發現揭示了一種神經機制,它是消化的機械感覺監測和消化道擴張時攝入行為的負反饋控制的基礎。

據了解,從消化道到大腦的機械感覺反饋對於限制過多的食物和水攝入至關重要,但是潛在的腸-腦溝通途徑和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neural circuit mechanism for mechanosensory feedback control of ingestion

Author: Dong-Yoon Kim, Gyuryang Heo, Minyoo Kim, Hyunseo Kim, Ju Ae Jin, Hyun-Kyung Kim, Sieun Jung, Myungmo An, Benjamin H. Ahn, Jong Hwi Park, Han-Eol Park, Myungsun Lee, Jung Weon Lee, Gary J. Schwartz, Sung-Yon Kim

Issue&Volume: 2020-04-08

Abstract: Mechanosensory feedback from the digestive tract to the brain is critical for limiting excessive food and water intake, but the underlying gut–brain communication pathways and mechanism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1,2,3,4,5,6,7,8,9,10,12. Here we show that, in mice, neurons in the parabrachial nucleus that express the prodynorphin gene (hereafter, PBPdyn neurons) monitor the intake of both fluids and solids, using mechanosensory signals that arise from the upper digestive tract. Most individual PBPdyn neurons are activated by ingestion as well as the stimulation of the mouth and stomach, which indicat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tegrated sensory signals across distinct part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PBPdyn neurons are anatomically connected to the digestive periphery via cranial and spinal pathways; we show that, among these pathways, the vagus nerve conveys stomach-distension signals to PBPdyn neurons. Upon receipt of these signals, these neurons produce aversive and sustained appetite-suppressing signals, which discourages the initiation of feeding and drinking (fully recapitulating the symptoms of gastric distension) in part via signalling to the 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us. By contrast, inhibiting the same population of PBPdyn neurons induces overconsumption only if a drive for ingestion exists, which confirms that these neurons mediate negative feedback signalling. Our findings reveal a neural mechanism that underlies the mechanosensory monitoring of ingestion and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of intake behaviours upon distension of the digestive tract.

DOI: 10.1038/s41586-020-2167-2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67-2

相關焦點

  • 腦電生物反饋訓練 提升注意力的神經機制
    這位家長問到點上了,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對注意力的改善,是經過近10年、數十萬學員驗證過;同時,作為國家射擊隊制定的注意力訓練機構,我們跟清華大學合作,在這方面也積累了大量數據;從科學角度看,腦電生物反饋訓練,主要通過兩種神經機制的變化來提升注意力。
  • 針對ADHD的神經反饋治療
    1970年代,在貓和人身上發現感覺運動節律(sensori-motor rhythm,SMR)神經反饋的抗驚厥效果。隨後證明SMR神經反饋在多動障礙中也起到積極作用。 關於TBR神經反饋改善ADHD認知功能的具體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 Cell:控制進食的迷走神經感覺神經元的遺傳鑑定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Vagal Sensory Neurons That Control Feeding」的文章,鑑定了控制進食的迷走神經感覺神經元
  • 科學家鑑定控制進食的迷走神經感覺神經元
    科學家鑑定控制進食的迷走神經感覺神經元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3:19:4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Zachary A. Knight組的最新研究,鑑定了控制進食的迷走神經感覺神經元。
  • 科學家發現對情緒壓力做出反應的神經迴路
    名古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對情緒壓力做出反應神經迴路。該迴路始於大腦的深部區域,它們向下丘腦發送壓力信號,下丘腦是大腦中控制身體重要功能的一個小區域。這些發現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這個對情緒壓力做出反應神經迴路的大腦深部區域,稱為背足小腦皮層和背腱膜(英語:Dorsal Peduncular cortex and the Dorsal Tenia Tecta,簡稱DP / DTT)。如下圖所示,神經迴路驅動身體對情緒壓力的反應。 情緒壓力信號在「情緒」電路中進行處理,併集成在DP / DTT中。
  • 神經反饋訓練知識講堂(1)腦電生物反饋訓練 提升注意力的原理
    這位家長問到點上了,腦電生物反饋訓練對注意力的改善,是經過近10年、數十萬學員驗證過;同時,作為國家射擊隊指定的注意力訓練機構,我們跟清華大學合作,在這方面也積累了大量數據;從科學角度看,腦電生物反饋訓練,主要通過兩種神經機制的變化來提升注意力。
  • 腦科學日報|青少年女性抑鬱症的內在神經迴路
    乳酸對海馬區成體神經發生具有怎樣的影響?對此人們仍然知之甚少。腦血管作為神經幹細胞重要的微環境分泌細胞因子影響神經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但是腦血管內皮細胞是否參與乳酸穩態調控依然一無所知。4,青少年女性抑鬱症的內在神經迴路來源:思影科技青春期是一個以情感和認知的變化為特徵的時期,並且該時期也是一個抑鬱症急劇增加的時期,尤其是發生在女性中。但是,關於青春期抑鬱症的神經迴路卻知之甚少。
  • 反饋迴路思維模型-讓你的人生多一些正反饋迴路
    一、    反饋迴路的基本釋義:反饋迴路亦稱「反饋環」,由兩個以上的因果鏈首尾相連形成的閉合迴路。二、    反饋迴路的分類:按照反饋環的行為不同,可劃分為兩大類:①  一類具有自強化行為,稱之為「正反饋環」或叫做正反饋迴路② 
  • 上海交大醫學院吳皓/華雲峰團隊實現耳蝸神經迴路的超微結構解析
    這項研究建立了耳蝸神經迴路成像的新方法,並提出了耳蝸聽神經可以整合多樣的外界聲音信號且受中樞緊密、多樣的調控,而其生理功能、調控機制以及該系統的建立和可塑性變化仍處於未知,為聽覺領域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特別邀請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華雲峰研究員接受採訪,介紹了該研究工作開展的背景、亮點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計劃。
  • 視網膜神經可影響食物攝入信號
    視網膜神經可影響食物攝入信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3 14:26: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amer Hattar、Diego Carlos Fernandez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視網膜神經可影響食物攝入信號
  • Science:首次發現一種皮質-腦幹迴路控制和預測強迫性飲酒行為的產生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沙克生物學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控制小鼠飲酒行為的皮質-腦幹迴路(cortical-brainstem circuit),並且它可以作為一種生物標誌物用於預測小鼠日後產生的強迫性飲酒行為。在未來,這些發現可能會對理解人類的酗酒和酒精成癮產生潛在影響。
  • 學界| MIT將生物學機制引入神經網絡,新模型或揭開抑制神經元功能
    MIT CSAIL(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究員們開發出一個新的大腦神經迴路計算模型,這一模型將有助於理解抑制神經元(阻止其他神經元放電)的生物學功能。這一模型描述了一個由一列輸入神經元和等量輸出神經元構成的神經迴路,執行神經科學家所謂的「贏家通吃」策略(winner-take-all。
  • 高性價比的數字控制迴路電池測試儀設計案例
    本文介紹了數字控制迴路電池測試儀的優勢,並提供了一個靈活且具備較高性價比的電池測試設計示例。 數字控制迴路的優勢 電池測試儀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和監控電池的充放電情況。圖1所示為開關式電池測試儀的原理框圖。可在模擬或數字模式下實現控制部分。在模擬實現中,脈衝寬度調製(PWM)控制器可調節流經高壓和低壓電源的輸出電壓或電流。
  •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科學家發現在果蠅中調控攻擊行為的神經迴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13:20:53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David J.
  • 通過神經反饋控制α腦電波,增強注意力,巧用科學方法提升
    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可以通過執行特定任務時收到的神經反饋來控制自己的α波,從而增強注意力。這一因果關係的發現,表明人們有可能學會通過神經反饋來提高注意力。,是控制大腦活動的一種完全非侵入性方式。
  • 輕鬆看懂控制迴路
    斷路器的控制迴路是最基礎的二次迴路。但是對於初學者要理解也並不容易。得益於一位老師的指點,本期小編和大家一起抽絲剝繭,分享一下關於基本跳合閘迴路的學習心得。1、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開始學習控制迴路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控制迴路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的功能:(1)能進行手動跳合閘和由保護和自動裝置的跳合閘;(2)具有防止斷路器多次重複動作的防跳迴路;(3)能反映斷路器位置狀態;(4)能監下次操作時對應跳合閘迴路的完好性
  • 理論分享 | 控制理論 (control theory)
    根據控制理論,反饋迴路是其中的基本單元( Carver& Scheier,1982)。反饋迴路包含四個要素:(1)參考標準,(2)感應器,(3)比較器,(4)效應器。許多人使用恆溫器的例子來描述反饋迴路的四個要素如何共同作用(Klein,1989)。
  • 腦科學日報:重構果蠅的運動控制迴路;有些人為什麼有智力缺陷?
    1,Cell | 重構成年果蠅的運動控制迴路來源:BioArt圖註:運動和感覺神經元的重建揭示了神經的精確功能域1月4日,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系研究團隊Wei-Chung Allen Lee在Cell上發表題為Reconstruction of motor control circuits in adult Drosophila using
  • 輕鬆看懂控制迴路
    斷路器的控制迴路是最基礎的二次迴路。但是對於初學者要理解也並不容易。得益於一位老師的指點,本期小編和大家一起抽絲剝繭,分享一下關於基本跳合閘迴路的學習心得。1、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開始學習控制迴路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控制迴路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的功能:(1)能進行手動跳合閘和由保護和自動裝置的跳合閘;(2)具有防止斷路器多次重複動作的防跳迴路;(3)能反映斷路器位置狀態;(4)能監下次操作時對應跳合閘迴路的完好性
  • 剖析Flyback變換器的高頻迴路
    因此,迴路D要求有儘量小的迴路面積,有時還需要在二極體D3上串一個電阻以抑制高頻振蕩。2.5 原邊控制迴路E如圖1(e)所示,原邊控制迴路E,由控制晶片IC、旁路電容C8和採樣電阻Rs組成。迴路E有兩點需要注意,C8必須儘量靠近控制晶片IC,同時與控制晶片IC的Vcc和接地引腳形成最小迴路;採樣電阻Rs到晶片反饋端的迴路需要避免和迴路A的耦合,採用單點接地的方式與迴路A連接。2.6 驅動迴路F如圖1f中所示,驅動迴路F,由控制晶片IC、門極驅動電阻Rgs、電晶體Q1和採樣電阻Rs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