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昭:我學習書法的步驟

2020-12-15 字曰

早年(已成年)跟隨老師學習,諸位老師(跟過幾位,都不久)對於臨摹相似度似乎都不是很要求,稍一上手,就認為可以發展個人的風格。

後來自己花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將重要的字帖一一臨習,漸漸釐清出一條自認比較可依循的途徑。因為我本身是學科學的,模型跟數據是同時需要搭配的,在一堆數據中,如何將它們以合理的物理模型解釋,這是當時所受的教育。所以面對一堆字帖,常常在思索如何有條理的學習,同時兼顧技巧與美感又不失法帖的精神所在。想起大學在學習雷射原理時,首先需要將足夠的電子激發到高能階,這些高能量電子才有可能一起往低能階跳,然後釋放出雷射(雷射)出來。

臨摹古帖就好像是在將本身能力提升,沒有到一定能量及數量,不可能會有發光發熱的機會,所謂「伏久者飛必高」的道理,儲存越多才有可能越有機會。當然,如何將這些運用得當,這也是後面會談談的。

從哪裡開始?

學習一定是要依著本性,找到適合的風格、順眼的字帖、可以遵循的老師,這些都需要自己去尋找,並且要用心思索,絕對不要人云亦云,蒙著頭去學習只會浪費時間,並且會將原來的熱忱漸漸的澆熄。

我自己是比較喜好二王風格,但是早期並不是這麼明確的了解,所以全面通盤的學習是讓我能知曉各種風格的差異性,這需要越早越好,而且時間不宜拖太長,所以大量的全面學習是初學者所要留意的,如果在跟老師學習中,就需要自己加強練習各種法帖,不要老是靠人家來教,除非你是有專門的老師來時時注意你的學習,否則只能多靠自己了;但是如果已經有點年紀,可能就無法有這麼多的時間來全面學習,那就要跳躍的學習了。

臨摹是第一步

書譜有言:"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想辦法看清楚每個筆畫的細節,包含起筆的角度、輕重、速度等等,乃至於過程、收筆,以及連續下一字,都需要留心。絕對不是大概就好,動不動就要表現自我,這種阿Q精神,其實是種逃避及鴕鳥心態。

多看好的書論,將法帖仔細端詳,想盡辦法看出每個細節,這樣才有可能寫得跟原帖一樣(目標),什麼是好的書論,這需要自己去判斷了。

臨帖的方式,以隸書來說,我先將重要的乙瑛、史晨、禮器、華山等都練習,參酌清人的臨帖及書論,最後才看看現代人的作品,找出適合我的用筆方式,偏向樸拙的質感,是我較喜歡的質感,因為漢隸都是刻本,而從後代的臨摹,大概可分成光滑與樸拙兩種,鄧石如就以表現光滑厚重為佼佼者,而我比較喜歡如楊峴般的斑駁質感,這是在全面學習後再來做判斷,不要一開始就下評斷,這樣往往會有遺珠之憾的。

將臨摹範圍縮小一些,以楷書倪寬贊為例,拜現代科技之便,我會將字帖掃描在iPAD,隨身帶著看,放大看每個細節。比如橫畫,就有七八種起筆,遑論中段及收筆的變化,注意其中的不同,一定要先能夠寫出來,這絕對是必要的精臨,像了之後(可能要半年以上),就要開始去想想禇先生為何要寫成這樣,是紙、墨、筆的問題?還是心情層面的影響?這裡面絕對包含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層面的事,如陰陽的變化、中庸的精神等等。

每當故宮展出此帖,我必定會前往朝聖,跟它近距離、面對面的對話,一筆一畫看著真跡,想像它實際可能的書寫狀態,往往是半小時,乃至於一小時是盯著一帖在發呆式的凝視,因為沒有影本可以如真跡的真實感,裡面的飛白、漲墨都是在傳遞著各種用筆的變化。

有個重要的觀念絕對不能偏離-----與古為徒。

在沒有完整性的書寫習慣之前,好的法書就是對的。就像小時候,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等到臨摹到一段時間,可以有點判斷力時(記得多看書論),就像初中時期,開始會有叛逆性,常以為寫字不過如此爾爾,不過當字帖蓋起來,就完全是荒腔走調,慘不忍睹,所以只好乖乖的再臨摹,如此反覆,換帖,複習,跌跌撞撞幾年,大部分的字帖都寫過(應該有30-40)帖吧!可是每當要自運,騙騙外行人還可以,對於內行人,或是對照古帖,又是嗟嘆萬分---怎麼差這麼多,臨摹是沒有結束的時限,是一輩子的事情。

從臨摹到創作

我想自古以來這是每個寫字者的關卡,不是能臨摹像就可以成為書家,最多只能算是描摹匠而已;不是隨便撇一撇就算是書家,頂多得個敢字而已。

前面提及的雷射(雷射)能量夠了,怎麼將他激發出來?在雷射需要有引子才容易一次全面的釋放能量,而在半導體長晶需要有種子(seed) 才能拉出龐大且珍貴的單晶。所以除非是大天才,才能突然的將古帖轉化為自己的東西,但是平庸到近乎愚蠢的我,是不可能有此頓悟能力的,也只能用漸脩的方式學習來提升自己創作方面的能力,所以先找找古代大師有誰也是用這種方式學習,看看誰適合我了。

米先生就對了,米芾壯歲之前,人稱集古字。

這條密碼太重要了,這時又可以用上科學精神了。首先分析特性、其次歸納特性最後再予以演繹,這三個步驟是科學的,是適合任何學問的,我將它用在書法的學習上。

米先生早歲有一帖子(方圓庵記),結構幾乎就是像集字聖教序的翻版,相信他當時必定花很多時間在臨摹集字聖教序,並且也做過集字的功夫(或許有僕人代勞),因此,如何先能夠將某一帖能夠翻版似的組合,個人認為是在臨摹畢肖後應該趕快做的事。我自己以好幾帖當例子(先從規律性高的),例如楷書倪寬贊、楷書雁塔聖教序、楷書智永千字文、楷書顏真卿,行書趙孟等等似乎都可以有較好的成績。

這是當然要做功課,找字、集字,然後書寫時加以合理化,集字的上下呼應一定不好,即使是楷書,也是有相關性的,左右的避讓及輕重協調性,在在都需要有機的處理,而集字一定很生硬,這時候如何將他合理化,讓它們組合起來好看,但又要有原帖的精神,這需要多思考的,不只是手上功夫。所以合理化的過程,這是有點難度的(其實很難),但是絕對是必要的過程。

很多書家都經歷過翻字典找字的過程,早期都是這麼過來的,現在有網站的電子檔或是已經集好的古詩詞,幫初學者節省了不少時間。但是集好的字帖未必有去處理上下的呼應及左右的避讓,所以還是需要自己去做些工夫的。

但是集字往往帖子的字太少,不足以集出一首詩詞來,想想當年懷仁和尚,以有限的王羲之法帖,卻仍可集出將近兩千字的集字聖教序,有些字是沒有的,他是用組合的方式去集出來,這在當時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下,是何等困難的事情。

現在可幸福多了,以楷書倪寬贊來說,帖子不過只有300多字,想要集出一首唐詩五言絕句就很難了,此刻需要去組合,當然要先去分析帖中每個字的結構特性,每個部首的出現特性,在左邊會如何,在右邊又是如何,在中間又是怎麼的壓縮,都需要動動腦筋去思考,不要老是靠人家集出來,這樣同時也是在訓練組合能力。比如左邊木字旁的第一筆總是厚重帶斜弧,而直畫起筆重後立刻瘦腰再緩慢的變粗,這是它的特性,要寫得出來,要每次都成功,要記起來,然後就可以去組合了。

剛剛談及的只是部首的組合,還要留意組合後的合理性-----味道像倪寬贊嗎?絕對要平心而論,殘酷的批判自己,想辦法糾正自己的不足,能走到這一步,已經沒幾個老師可以給你正確的指導,大多只是說「不錯」、「怪怪的」、「好像欠什麼」之類的形容詞。靠自己吧,要寫出自己的風格就一定要經過破繭而出的辛苦,然後大量書寫,寫到隨手都有他的味道,這樣才算是把帖子寫到入味。

不要只吃甜的柿子

以楷書來說,顏體字最多,而且最規律,練起來最容易上手,集字也最容易成功,同樣的是趙體、歐體,這些字筆畫變化較少,也容易成功,但同時極度容易讓人安於現狀,享受掌聲,得獎聲譽不絕於途,然後也會自絕於途,除非可以自己知道學習這些書體只是一個過程,為的是增加自己的用筆能力,不然養成習慣像要改就很難了。

所以我建議一開始就學複雜的,因為眼界才會廣,用筆不會限於少數的變化,結構不會就那幾種組合。當然絕對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絕對要能沉得住氣,絕對要有「遁世無悶」的隱士態度,學習書法是自己喜歡的,不要迷惑在旁人的讚美中。

所以禇體、智永是我認為楷書中筆法最複雜的字,而智永千文用筆複雜但缺乏韻致、禇遂良的雁塔飄逸乏老成,就只剩下倪寬贊兼穩重、飄逸及富二王變化於一身,雖然可能不是禇遂良寫的,但是寫得好,管他是誰寫的。

而訓練自己隨手可以寫出倪寬的味道,這絕對是沒有時限的,絕對是日起有功,我們現代人已經起步晚了(現在應該沒有人從小隻念詩詞歌賦吧!),能稍稍接近就偷笑了。

楷書的學習只是其一,我深深認為能將倪寬學好,要練任何楷書都輕而易舉,因為其他的楷書用筆簡單太多的,結構的複雜度不高,而更重要的是由此進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更是容易,這是我本身的經驗,同時在書法班也同樣得到映證,很多(超過7位)同學在完成倪寬後,幾乎都可以在一年以內就能將蘭亭集序的形狀寫得很像了。(但是形狀像只是初級而已)

楷書要寫到有帖的味道,其實不難,當然這是相對於行書、行草、草書而言,為何?在這裡要釐清一件事,草書絕對不是亂書,而行書也不是想怎樣寫就怎樣寫,很多老師都說寫起來像行雲流水就是行書,不是這樣的,行書雖然寫起來快一些,但是在轉折上常常需要有小心的處理,想想開車在轉彎時如果不小心處理會怎樣?翻車吧!想要有古人的味道、筆法,我認為只能漸進的去接近,楷書規則極高,所以才叫楷書,招式就那幾種,然而行草書的規律性低,變化很大,所以很難寫到很接近,自古以來多少天才練習王羲之,有人可以寫到幾可亂真嗎?趙體有人仿他的楷書可以亂真,但行書就無法了。

所以學習行書的創作千萬別想寫到亂真的程度(不是臨摹),但是往味道像的方向努力即可。

以蘭亭為例,臨摹像是不難,隨手寫出有蘭亭的味道,是可能的,而要寫到跟王羲之一樣的變化及亂真,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趨近而已,我用的方法是集字併合理化。

集字併合理化

藉由現在的集字書(或是自己集),嘗試將現有的字將它的連貫性加強,如此練習這一帖的其他變化,久而久之這帖的常用字就會很熟悉,並且流暢性會增加,當然如果可以加入遲、滯、快、慢,乃至於濃、淡、乾、澀等等,也要常常讀王羲之的字帖,藉以加強合理化的能力。注意,殘酷的檢驗自己的字是首要條件,當漸漸越來越好時,掌聲也越來越多,也越容易迷失在掌聲中,同時前進的力量也弱了,我看過太多的例子了。

而單一帖的逼近還不算難,很多人自以寫米芾有味道為能事,這當然已經不簡單,但是寫再好也永遠跳不出米字的窠臼,但是後人再怎樣寫,也只能幾成而已,想要有其他的獨特性是不簡單,所以我用的方法是廣泛的吸取,所以我一帖一帖的寫並用前述方法加以集字合理化鍛鍊,偶而用完全自運的方式寫字,藉以印証一下演繹的能力。

仿間很多集二王的字帖很多,而集字聖教序是王字最多的字帖,序帖本身就是集字,自古以來很多書家在此經營不少,臨習過程可多多參考前人的臨作,看看他們是如何的合理化,然後加以博採而約簡之,逐漸形成自己一套合理化的規則。

金庸在寫到乾坤大挪移時,當達到七層後,連原作者都無法達到的境界,因此很多是猜想、理所當然的臆測,所以接下來的探討也是我正在嘗試的步驟,或許不正確,或許隔些時日又有不同想法。

廣泛吸取是我喜歡從事並以此為方向的途徑,我沒有足夠的才氣能無中生有的變化出各種字體、線條,所以就去修改、合理化,之前從事米芾的部分,集字帖雖然是集米字,但是有些極度不合理且不雅觀,所以想辦法將不合理處修改,當然要符合米字的用筆習慣及結字;然後最近則是更進一步隨便集字,有時,很刻意想把非米字也寫成米字,有時則寫成趙字或二王,甚至寫自己想寫的風格,個人認為這樣的自我訓練可以有些許的助益。

以上求方家加以指正。

陳國昭,臺灣著名書法家,字曰籤約講師。清華大學碩士畢業,臺灣正修科技大學教授。作為一名理工科老師,卻酷愛文化藝術,喜歡書法、篆刻、水墨、古典音樂、古典詩詞等。閒暇時間幾乎都在從事與自己愛好相關的活動,尤其是書法方面,數十年來一直堅持臨帖、創作、分享。

以上內容為,由字曰籤約講師陳國昭原創,轉載請勿修改並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書法問集》159、初學楷書一定要打格子嗎,字寫多大比較合適?
    上圖是寶島臺灣的一位書家陳國昭先生,臨《蘭亭集序》的視頻截圖。可以從尺子的刻度看到每個字,其實並不大。陳國昭先生選擇原大馮承素的《蘭亭集序》,注意沒有縮放複印。非常推薦陳國昭先生這樣的臨帖方式:原大複印,放在旁邊臨。我們現在書法,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永字八法」的說法,尤其是用在楷書中比較多。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第一個字是「永」,這成了有一部分人堅信是王羲之歸納出的「永字八法」。
  • 學習書法步驟很重要,正確方法讓你事半功倍
    學習書法步驟很重要,正確方法讓你事半功倍!學習書法本身就是一種理解學習,我們學習書法一定要理解怎麼學習書法,要明白書法是「先學後練」,這個「學」就是理解的意思,我們學習書法首先要理解怎麼學習書法,不是上來就拿著字帖去寫去畫。
  • 在學書法時,怎麼培養良好的書法學習習慣?
    書法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並形成,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毛筆書法學習習慣的培養正是在長期而耐心的實踐操作中逐步形成的,通過長期的培養逐步知道並形成良好的書法學習習慣,不僅提高了書法素養,也提高了書法書寫的流暢度和實效性!那到底該怎麼樣培養學習書法的習慣呢?
  • 如何練好毛筆書法?初學者怎樣練好毛筆字,書法學習步驟詳解!
    如何練好毛筆書法?書法在歷代的階梯傳承與發揮下,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很多既有的字體與風格更是深入人心。這些作品之所以打動人,就像一棵棵自然生長的巨樹,自然地生發,枝葉的本性、水和光的營養、生長中的避讓、環境的修蝕等一切任其自然。
  • 結合我的書法學習,談一談對於藝術「通融」的理解
    對此,我來分享一下關於我學習書法的一些感悟。藝術的的學習就如同是海洋遨遊,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時常覺得自己渺小無力,學習難得其中深昧,可是熱愛藝術的人依舊不停的探索未知和發掘自己。就我本身而言,年齡在二字頭越來越遠,學習書法的日子也有十載春秋,在別人眼裡生活順利心情遂願,但因為熱愛書法,卻時常在獨處的時候感到萬分困頓。
  • 學習書法,冷暖自知
    總有一些書法愛好者向我詢問諸如「成人學習書法晚不晚」,「孩子學習書法早不早」,「學習書法難不難」以及「學書法有什麼訣竅」之類的問題。我告訴他們:不管是學齡前兒童還是在校學生,亦或上班族及退休人員,在什麼年齡段開始學習書法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學習書法也並不難,難的是有沒有機緣找到一位合適的老師,能不能遵從老師指導、領悟學書真諦。
  • 在輕鬆愉快的書法學習範圍內學習書法對孩子是有幫助的
    例如,學習書法的孩子可以在此階段將筆試成績添加到孩子的考試中,並為他們的總成績做出貢獻;兒童學習書法可以使兒童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們學習書法,可以使他們寫出好角色,並在朋友圈中佔據有利的位置。正是因為孩子們從學習書法中受益匪淺,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父母正在給孩子上書法課,並開始讓孩子學習書法。但是,對於兒童來說,學習書法既簡單又困難。
  • 硬筆書法入門:關於學習硬筆書法的方法,這些你知道嗎?
    硬筆書法藝術作品相比於毛筆書法、國畫那些作品來說,雖然不能以墨色的乾濕濃淡,線條的肥瘦、枯潤等來展現美感,但是硬筆書法還是以其自身的形式和內涵來表達自身的魅力,傳遞自身的魅力。隨著硬筆書法對學習、工作、生活的不斷滲入,尤其在電腦時代的快速發展下,硬筆書法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的潮流。在學生時代方面,硬筆書法涉及到的是寫字書面問題,涉及到學習成績的問題,很多家長就擔心自家孩子字體寫得不好,所以家長們都會選擇讓孩子學習硬筆書法,那麼關於硬筆書法的學習方法,這些你知道嗎?
  • 學習書法,到底要學習什麼?
    有很多人都很痴迷於書法,我也一樣特別喜歡書法而且很痴迷。可以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離不開的,動不動就是忘了自己不知不覺中到天明深夜,或者第二天的早上。那麼我們費時費力到底是為了什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讓大家這樣的痴迷,這裡面真的有一些只可領會不可言傳的快樂,真的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講明白的。只有個人能體會到其中的味道。就像吃飯的時候需要一些調料,說起來這些名詞很簡單。
  • 【書法學習資料】自我的發現——沈鵬先生談書法學習
    【書法學習資料】自我的發現——沈鵬先生談書法學習同學們基礎不一樣
  • 學習書法的好處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它和詩、畫一樣,是中國「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為魂,書為骨,詩書同源。因此,學習書法,妙趣無窮,好處多多。(一)書法臨帖的過程,就是在學習歷史。中國書法浩瀚的「碑學」「貼學」的發展歷史,完全遵循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的發展脈絡;而且,書法的創作,大多以「詩詞」「格言」為內容。故而,學習書法就是學習歷史,學習詩詞,也就是學習國學。(二)學習書法,能夠提高人的意志力。書法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進步,才能成功。
  • 書法狗:我為什麼這樣學書法?
    學習書法的基本邏輯作為一名學習書法三年了的「書法狗」,結交的書法之友越來越多。
  • 如何正確學習書法?怎樣寫好字?跟著啟功學書法,走出書法誤區
    今天來聊聊著名書法家啟動老先生,他的書法具有獨創性,世人稱為「啟體」,在書法和繪畫上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以及其他領域,如教育、文物鑑定、詩詞歌賦等方面成就斐然。今天的文章內容是啟動先生編著的一本書法教程,深入淺出的對書法的誤區,發展、入門、創作等講解和演示,是一本極好的書法理論和實操性的書法教材。
  • 輕鬆愉快的書法學習範圍對孩子學書法是有幫助的
    不然的話,很容易出現孩子在書法學習過程戛然而止的情況,不僅失去了書法學習對孩子的作用,更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態度,讓他們認為堅持不下去是可以隨時可以放棄的。所以,為了能讓孩子堅持學書法,鑄翰教育老師還專門整理了一些辦法,希望對各位家長和孩子們有幫助。在開始講解讓孩子堅持學書法的辦法之前,我們首先要讓大家了解孩子的書法學習堅持不下去的原因。
  • 練習硬筆書法,如何做到科學系統地練字,讓學習書法不再走彎路
    接下來關鍵要做到三點:一是要有系統的科學的練字步驟,循序漸進;二是要持之以恆臨帖;三是要勤於動腦,學以致用。這是練字的第一部分,叫基礎筆畫的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應該注意筆畫的細節和特點,要把基礎知識學牢固。2、漢字中常用偏旁學習,建議每個偏旁單獨寫,搞明白每個偏旁的特點,可以分類別記憶。
  • 學習書法,幾歲是最佳年齡?
    本人不才,但書法也教了一段時間了。我基本上每天都在和孩子,家長打交道,但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學好書法,感覺非常遺憾。今天我講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幾歲才是學習書法的最佳年齡,這裡和各位朋友探討一下。現在,80後,90初的這個群體,做了父母,孩子也差不多在上小學和初中了,這些家長其實也很重視孩子的書法學習,但因為自己不懂書法,故孩子很容易錯過學習書法的最佳時期。我認為,幼兒園大班後期,一年級前期開始學硬筆書法是最佳時期,再晚就不好了。毛筆書法,則根據硬筆書法的水平來定,三到四年級是比較合適的。
  • 學習書法,有必要參加書法培訓班嗎?
    書法班有沒有必要報,這得看個人具體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不是一定要報或者不報。普通學校裡,當然書法不是老師重點要教的知識,也不是學生重點要去學的知識。但是,如果個人特別喜歡書法,可以肯定的是,報書法班學習比個人自學,會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效率更高,學得更快。
  • 書法學習的十句箴言!
    臨帖是學習前人書法的有效手段,它是通向創作自由的不可或缺的橋梁。只有在臨帖這一階段打下堅實基礎,學習到前人創作的經驗和精華,才有可能創作出「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好作品。大多數人雖然都知道臨帖的必要性,但是對於臨帖本身卻未必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書法創作有境界的差別,臨帖也存在境界的差別。蘇東坡說:「察之愈精,擬之愈神」,意思是說臨帖時觀察得越精細,臨摹出的作品越有神採。
  • 學習書法的好處與意義
    學生在臨習書帖時,耳濡目染,常受其薰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進而養成酷愛書法藝術的興趣,從而一代一代將書法藝術繼承下去,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在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文字的書寫,因為他不只是生活、文化、思想和科學交流的媒介,而且其藝術價值非常高。但隨著科學的進步,電腦的普及,人們逐步忽視了寫字的訓練,所以,寫出的漢字很難看。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學習書法不只是提高寫字的水平,還能提高人的藝術修養和人的良好心裡素質。 一.
  • 從小學習書法的好處
    附:小學生學習書法有什麼好處培養孩子的耐力和自信心許多家長都覺得的孩子特別調皮,靜不下來,不利於文化課程的學習,學習書法能使學生提高專注力,因為學習書法需要腦、眼、手全身心的投入,使學生養成專心致志學習習慣2、開發智力,培養協調性書法的練習是一種生動的動態系統,始終要求專注、寫好每一個字,都需要大腦指揮手和眼睛配合完成,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