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知識彙編,17人「連中三元」前後相距1039年

2020-08-27 喻龍焉

相對正式的科舉考試(古代高考)據考應起源於漢代。漢平帝時,每年對在京的博士弟子考試一次,將其分為甲、乙、丙三科,凡考中甲等者即可授予官職,謂之科甲出身(科舉取試萌芽階段)。到隋煬帝大業年間,朝廷特設進士科,廣招天下文士,從此科舉考試才成為真正的功名利祿之途。

明清兩代科舉制度相對完善且大致相同,我們來了解下清朝科舉制度。清代讀書人先要參加童試才能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參加童試者稱為儒生或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為生員(清代有縣學、州學和府學,統稱為儒學,儒學和孔廟在一起稱為學宮)。生員「入學」後即受教官(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的管教。清初生員尚在學宮肄業,又稱為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生員分為三種:成績最好的廩生(名額有限)由公家發給糧食;其次是增生(名額有限);最後是新「入學」的,稱為附生。每年由學政考試,按成績等第依次升降。秀才每一年考一次(「歲試」),每三年參加一次大的考試(「科試」,主要是為了推舉舉人考試的資格)。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3級:鄉試、會試、殿試。鄉試通常每3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由於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參加鄉試的是秀才,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舉人實際上是候補官員(有資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舉制度規定,舉人可以到吏部註冊,可取得一定官職,可以當縣官了(當然這個職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額,其他的人就必須等空缺了)。

會試(取「共會一處、比試科藝」之意)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又稱禮闈、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分三場舉行,三日一場。錄取名額不定,明代約300名左右,清代無定額(雍正八年錄取406名,乾隆五十四年錄取96名),各省被錄取的名額,以應試人數及省的大小、人口多寡而酌定。會試後一般要舉行複試。揭榜後,中試者於下月應殿試。

殿試由武則天開創,是皇帝主試的考試,參加殿試的是貢士。殿試主要考策問,應試者自黎明入,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3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三甲的第一名俗稱傳臚。

皇帝於太和殿舉行傳臚大典宣布結果,典儀之後,新進士在保和殿參加朝考。朝考試卷分為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俗稱「點翰林」),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

在古代,「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在今天,「知識改變命運」「讀書改變命運」。這種自古至今發展著的、相對系統的人才選拔制度,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與活力,推動著歷史文化的前進與繁榮。從全球視角來解讀,這種相對東方式的人才選拔機制,帶有天然的東方DNA,化解了很多西方國家在用人制度中的弊端。

現代高考相當於以前的考秀才,考上了秀才才有可能考舉人、考狀元。自唐至清「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者只有17位,前後相距1039年,崔元翰(唐·781年)、武翊黃(唐)、張又新(唐)、孫何(宋)、王曾(宋)、宋庠(宋)、楊寊(宋)、馮京(宋)、王巖叟(宋)、王棠(遼)、孟宋獻(金)、王崇哲(元)、黃觀(明,縣府院鄉會殿均第一)、李騏(明)、商輅(明)、陳沆(清)、錢棨(清)、陳繼昌(清·1820)。

相關焦點

  • 如何「連中三元」?
    「魁星」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星宿名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仙。在儒士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科舉高中也被稱之為「奪魁」。因為「魁」字左邊是個「鬼」字。所以藝術品當中表現魁星時身邊往往都有個小鬼在身邊。
  • 三元及第(連中三元)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連中三元」有幾人連中三元是科舉制度下古代讀書人渴望得到的最高榮譽,中國古代所有讀書人獲得過這一稱號者也寥寥無幾。查閱資料你會發現,對於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人數記載各有不一,有說一共17位(文科14位;武科3位),也有說一共20位(文科16位;武科4位)。
  • 2020年高考來了,細數與古代「高考」相關的俗語,祝「金榜題名」
    高考將至,在這裡先誠摯祝願廣大學子:「不負十年寒窗」,不奢「連中三元」,也可無欲「獨佔鰲頭」,但一定要「金榜題名」,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高考是一場群英匯聚的盛事。推遲了一個月的高考,終究還是來了。
  • 史上有多少位「連中三元」的奇才?
    古代的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三年中只產生一名狀元,可見考取狀元是相當艱難的。倘若沒有超人的才華、堅強的毅力、健康的體魄,高中狀元是不可能的。從隋代到清朝的1300多年科舉史裡,共產生文狀元596名,武狀元182名。而能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蟬聯第一,「連中三元」的,更是鳳毛麟角。「連中三元」是古代讀書人畢生之夙願,歷史上「連中三元」者,版本不同,數量不一。
  •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彙編
    高考語文基礎知識:18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彙編 2012-11-20 17:46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有趣的古代「高考」經典成語
    ⊙汪 志今年受疫情影響,高考推遲到七月份,雖然延遲一個月,但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國之重事、家之大事,又是一年高考季。此刻,又讓人想起中國古代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那個年代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那麼,你知道古代科舉衍生出的「十年寒窗」「金榜題名」等成語的來源嗎?一、十年寒窗。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二):古代服飾
    ‍‍‍2019年12月高考分類練習專輯出爐,買買買!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諮詢微信160170248,手機13602424805 語文月刊2019年8月高考作文專刊目錄
  • 古代的高考狀元,連中六元是什麼概念?歷史有幾人達到?
    ,現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舉制都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模式,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既然是考試就必定會出現名次之分,每年高考分數線出來的那幾天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省也會陸續公布本年度的高考狀元,自然,古代科舉製成績最好的前三名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科舉制選拔人才也是層層遞進的,雖然隋唐時期就已經設立了科舉制,但是經歷各朝各代的不斷改革,明清時期才開始了最為正規的科舉程序,因此以清朝科舉制的模式為例子。
  • 關於古代「高考」的那些成語,你需要知道!
    今天是高考的日子,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的高考來得異常艱難。雖然高考延遲,但是高考對於考生和家長來說,依然是充滿了激動和緊張。今天為大家來聊一聊,關於古代高考的那些成語,這些成語可以讓考生們,對中國古代自從有科舉考試以來考生們的喜怒哀樂有一個了解,也可以讓考生們,從前輩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
  • 【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0年四川卷(高清解析版)
    】高考題彙編:2018年全國卷Ⅲ(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9年全國卷Ⅰ(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9年全國卷Ⅱ(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19年全國卷Ⅲ(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20年全國卷Ⅰ(高清解析版)【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
  • 古代文化常識彙編一二
    ‍‍‍2019年12月分類練習專輯12月出爐,買買買!高考第一品牌語文月刊代碼46-88每月一本定價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優秀作文點評專輯、9月高考試題分析專輯、12月最新高考分類練習專輯、4月最高高考衝刺AB卷二套題等為高考必備!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1|古代年齡稱謂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從這周開始,小編會給大家分享古代文化常識的乾貨,大家記得點讚收藏,一起感受時間的魔力吧。
  • 古代連中三元是什麼意思,那麼都有誰得此殊榮?
    所以,三次都考第一名的人,叫三元及第。這放在現在,就是一個人從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每一次大考都是第一名。總之,這是一種很牛逼的存在,在中國科舉制度興起之後,近千年間,也只有17人三元及第。而這17人中,也只有14人三元及第。他們分別是:一、唐朝1、崔元翰,名鵬,字以行,博陵人。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科狀元。
  • 高考裡的「冷」知識——古代奧林匹克的那些事兒
    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相約冬奧》節目本周推出系列專題,盤點今年《高考中的「冷」知識》。這個「冷」可不是考點的冷門,而是因為這些2020年高考中的題目,都和冬奧、冰雪運動息息相關。
  • 【在線答題】湖南2009--2018年十年學業水平考試題分類彙編(2)
    ——摘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歷史必修①》(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約法」的名稱、性質和作用。(6分)  29、(17年)26、(1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會上,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等人作了重要發言。
  • 2020高考|為夢想而戰,書寫精彩答卷!
    儘管不同文獻對「狀元」和「連中三元」者的數量統計不一,但與約十萬的進士人數相比,可謂是鳳毛麟角。參考文獻:[1]侯福興《中國歷代狀元傳略》[M] 北京人事出版社,1998.[2]魯中《科舉中連中三元的幸運兒》[J] 中國高校招生,1999-10-15:61.
  • 連中三元有多難?中國歷史上只有21位三元及第
    連中三元」是用於形容古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情況,指某個考生參加考試過程中,在鄉試、會試、殿試三次考試中均考得第一名,接連考得「解元」、「會元」、「狀元」。 這個就有點像我們現代小升初全國考試拿了狀元,初升高中拿了全國狀元,高考拿了全國狀元。
  • 古代第一考神,連中六元創歷史紀錄,卻因得罪朱棣被剝奪狀元名號
    在中國古代,形容一個人才華出眾的詞語很多,比如「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最高等級的卻是「連中三元」。 何為「連中三元」? (三元及第牌匾)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三年舉辦一次,一次科舉全國只有一個狀元,其含金量要遠超如今的「高考狀元
  • 精選一組關於雅利安人的冷知識;日耳曼人同雅利安人相距甚遠
    #趣知識(身材高大,金髮碧眼是日耳曼人的顯著特徵,但不是雅利安人的顯著特徵。)二,納粹將生活在德國、英格蘭、丹麥、荷蘭、瑞典、挪威的日爾曼人定義為雅利安人,實際上兩者相距甚遠。但現代人類基因圖譜基本上解說或者證明了世界民族遷移史,美國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種基因圖譜(Y染色體)表明:現代德國人中屬於雅利安基因佔19.5%、俄羅斯人屬雅利安人基因佔47%、波蘭,超過50%;
  • 【地理題庫】高考題彙編:2020年全國卷Ⅲ(高清解析版)
    B【解析】【4題詳解】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5-9歲,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15-19歲,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歲,197-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歲,據圖可知,這四個年齡段育齡婦女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