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2016-08-03 14:10 來源:澎湃新聞
據《好萊塢記者》報導,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已決定將出版於1998年的暢銷書《教授與瘋子》(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搬上銀幕。
此番他雖不擔任導演,只擔任製片人,但會攜手演技派男演員西恩·潘(Sean Penn)出演片中的兩位主人公。
《教授與瘋子》改編自日本作家三浦紫苑同名小說的電影《編舟記》,將鮮為人知的辭書編纂過程呈現於銀幕之上,讓我們了解了這項看似漫長、枯燥、繁瑣的工作背後的苦樂。
英國作家西蒙·溫切斯特(Simon Winchester)的《教授與瘋子》講述的是一個《編舟記》式的真實故事,只不過相比後者要更富戲劇性,也更令人唏噓。
這部作品以《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兩位幕後英雄為主人公,一位是聲名顯赫的英國語言學家詹姆斯·默裡(James Murray)教授,一位是在寬沼刑事瘋人院的美國醫生W.C.邁納(W.C. Minor)。
《編舟記》劇照《牛津英語詞典》的首版自1857年編委會成立到1928年最後分冊出版,共耗時71年。在英年早逝的第一任主編及不負責任的第二任主編之後,默裡於1876年自告奮勇接任主編。
由於人手有限,他在報紙上登出告示,向外界徵集詞條。此後雪花般的信件從各地飛來,其中堅持時間最長且提供了過萬詞條的志願者就是邁納。
1896年,默裡決定去拜訪這位神交多年的老友,卻發現他是一位精神病人。原來邁納因經歷美國南北戰爭落下精神分裂症,並因此錯手殺了人,之後的幾十年裡一直被關在英國貝克夏郡的瘋人院中。在瘋人院的圖書館中翻閱書籍,搜羅詞條,註明詞源、演變,尋找合適的引文,成為他被幻覺折磨之餘最清醒的時刻。
《教授與瘋子》出版之後就登上《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頭名。梅爾·吉勃遜旋即將它的影視改編版權收入囊中,沒想到居然一等十八年才啟動拍攝計劃。
其實這部作品本身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幾乎就是現成的劇本。故事以一件發生在泰晤士河畔的殺人案開篇,繼而兵分兩路,一路是邁納的不幸遭遇,一路是默裡的勵志人生。前者出生於美國的一個殷實的家庭,又受教名校耶魯,卻被戰爭摧毀心智,淪為殺人犯,長年被關押於陰鬱之地;後者出生於蘇格蘭的寒門,早年輟學,靠著自學成為受人敬重的教授。
然而,以文字為慰藉的共同點,將兩人聯繫到一起,兩路線索也終於在兩人見面時匯成一線,繼而他們的命運又走向殊途同歸:在編撰完11個字母的條目後,默裡於1915年離世;五年之後,邁納在老家康乃狄克離世;兩人都沒能等到1928年《牛津英語詞典》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西恩·潘(Sean Penn)從默裡與邁納兩人惺惺相惜的關係及彼此對照的人生中不難看出,《教授與瘋子》改編成電影的演員人選不易抉擇,或許也正因此這個拍攝計劃多年來懸而未決。好在如今終於定下60歲的梅爾·吉勃遜將扮演默裡,而56歲的西恩·潘將扮演邁納,從未合作過的兩人在這部新片中的對手戲著實令人期待。
曾為梅爾·吉勃遜2006年的導演作品《啟示》(Apocalypto)執筆的伊朗裔美籍編劇法哈德·薩菲尼亞(Farhad Safinia)這次將又編又導,吉布森任聯合創始人的艾肯影業(Icon Productions)將負責製作。影片將於今年十月在歐洲開拍。
《教授與瘋子》一書的中文版曾分別於2000年、2002年、2009年由臺灣時報(定名為《瘋子·教授·大字典》)、百花文藝和北京世紀文景三家出版,對這部新片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先讀一下原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教授與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