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女士向記者展示她遇到的山寨「歐萊雅」,內裝產品字母與包裝盒不一致。
近日,市民陳娟(化名)滿心歡喜去美髮店燙頭髮,在店員推薦下,她選擇了588元價位的「歐萊雅」熱燙系列。頭髮快燙完時,陳娟意外發現,美髮店為她提供的「歐萊雅LOREAL」燙髮水包裝盒內的產品字母「RE」變成了「FF」,「假得太離譜了」……
A
讀者報料
用國際品牌燙髮「RE」成了「FF」
5月2日,家住成都郊縣的市民陳娟,在女兒梁夏(化名)的陪同下,到家附近的一家美髮店燙捲髮。
「我有那家店的會員卡。」陳娟經常在外洗頭,這家裝潢時尚的美髮店是她常去的地方。這天她準備燙個捲髮,在店員的推薦下,她決定用標價588元的「歐萊雅」熱燙。
準備為頭髮上藥水時,理髮師按照既定程序,拿出未拆封的燙髮水產品,舉著給陳娟過目,「意思就是讓我確認,他們用的哪個牌子的藥水。」陳娟說,她掃了一眼產品包裝確實完好。「一盒包裝裡有兩隻小瓶,先用燙髮水,然後上定型水。」
梁夏坐在一旁百無聊賴,隨手拿過理髮師為媽媽拆用過的燙髮水包裝瓶,卻怎麼也看不懂了,「不是『LOREAL』嗎,但藥水瓶上印的是『LOFFAL』。」英語專業畢業的梁夏立刻反應過來,這產品是山寨貨,而且「假得太離譜了」。
理髮店稱不知情 拒絕說出供貨商
陳娟母女當即找出美髮店老闆孫某對質。「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紙盒包裝就是寫的歐萊雅呀,裡面的塑料瓶包裝怎麼會不一樣呢?」孫先生自稱他也不知情。
「老闆說不收我們的錢,又感謝我們幫他發現了問題之類的。」陳娟說,由於孫先生表現得毫不知情,且態度誠懇,她不想過多為難,最後還是給了200元錢,結束了這次不愉快的燙髮。
事後,記者找到美髮店老闆孫某了解情況,孫某說,店內使用的產品都是長期合作的批發商直接發貨,「如果客人不發現,我們也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孫某說他會找供貨商問清楚。
但當記者試圖通過孫先生聯繫供貨商時,他卻拒絕提供相關信息。
店內「國際品牌」多「法國蘭蔻」只簡稱
在這家美髮店記者注意到,張貼在店內的洗吹價目表上,羅列了諸多名稱的洗髮水項目,從加收10元/次的費用到40元/次不等,有法國蘭蔻、植物奇蹟、生薑等等。
其中,加收10元/次的洗髮水「法國蘭蔻」引起記者好奇,可當店員拿出對應的洗髮水產品時,2升大瓶包裝上只能找到「法蘭西香療」的字樣。「這個就是『法國蘭蔻』洗髮水?」「嗯,簡稱。」面對記者的質疑,店員的回答依然十分肯定。
此外,店員還向記者展示了他們每次加收40元,提供給客人的洗髮水產品「珍迷妮」。一位店員介紹:「這個產品很受歡迎,客人可以直接買來放在我們店裡用,一瓶750毫升裝的才140元。」
這樣的產品是不是真像店員所說這般物超所值?記者隨即展開調查。
B
記者暗訪
批發商揭秘:2元藥水定價200元
3日,記者走訪成都梨花街、火車北站西一路和藍光美博市場等成都最大的日化用品批發市場,了解洗護和燙染產品相關情況。
在市面上,很容易找到諸如施華蔻、資生堂、歐萊雅等知名大品牌,但更多的是國內品牌的產品。「賣得最好的是廣州那邊的貨。」有十幾家批發商都這樣告訴記者,因為「價格最划算」。
現象:知名品牌多仿冒
至於擺在貨架上的國際大品牌,批發商都直言「是仿(冒)的。」「真的歐萊雅(燙髮水)七八十元一盒,開店的基本上都買假的,這也不是秘密了。」一個姓童的批發商說,大品牌產品的正品和仿冒品價格有十幾倍的差異,「仿的歐萊雅(燙髮水)6元就可以批(發),更差的兩三元的也有。」
童先生給記者展示了一盒批發價6元錢的「資生堂」燙髮水,「仿(冒)的大品牌,價格都是3元到15元左右,染髮劑也差不多,一般都10元以內。」
這個批發商「支招」,藥水價格差異並不大,燙髮定價根據美髮店的裝修和地段來定價,「2元藥水可以定100到200元的(燙髮)價格,5元的產品可以定在200到400元之間,幅度是很大的。」
內幕:獨家供貨防查價
「很多牌子可以選擇,不一定用仿的。」批發商邱友民(化名)介紹,越來越受歡迎的是大量來自廣州的品牌,他表示,這些品牌有價格優勢,而且都有「洋氣」的名字和包裝,「很容易培養一個品牌成自己店內的主打產品,感覺還很有檔次。」
以頭髮洗護產品為例,美爵士、COCO、伊莎貝拉、朵美萊等聽起來很「洋」,且包裝上還配外國文字的產品,批發價從50—90元不等,多是700—800毫升裝,邱友民說:「賣得高的,可以定600元到700元一瓶。」
據批發商們說,不少美髮店會直接賣產品,但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店面裝修上檔次的,地段好的,隨便能定六七百一瓶。各方面差一點的,至少也能加200元再賣。」
記者試圖找到陳娟母女遭遇的美髮店內要價140元一瓶的「珍迷妮」洗髮水,但走遍數十家批發店也沒找到。一位批發商告知,為了「保護」理髮店的定價,每個批發店賣的貨都不太一樣,「全城就一家在賣都可能。」
揭秘:產品進價相差2元燙髮定價懸殊200元
隨後,記者在網上查詢,一套750毫升裝的「珍迷妮」(包括洗髮水和護髮素),價格在30元左右。在陳娟母女光顧的美髮店內,800毫升裝的「法蘭西香療」也大致在這個價位。
定價差異從何而來?一名從事美發行業超10年的業內人士劉英(化名),向記者透露她所了解的情況。
劉英說,無論是洗護還是燙染產品,成本差異可能只有幾元錢,但定價可以差幾百元,「比如假冒歐萊雅燙髮水3元錢一瓶,假冒資生堂5元錢一瓶,但燙捲髮的報價可差兩三百元。甚至用同樣進價的產品,也可定價懸殊很多。」
至於洗髮水,劉英說,根據她的從業經驗,「很多美髮店都買大桶裝回去再分裝。」批發商證實了劉英的說法。在批發市場,記者發現許多5000毫升裝的洗髮水,價格從20元到60元不等,「拿回去用你們自己的瓶子裝」。
據劉英說,5000毫升的洗髮水大概能為近1000位客人洗頭,如此算下來,每次洗頭的洗髮水成本差異僅幾分錢,「加洗10元/次和加洗30元/次的,成本差異可想而知。」
C
行業聲音
美容美髮行業 靠產品賺錢行不通
「洗護和燙染產品的成本越來越透明,早就扒掉了美發行業所謂的內幕。」本地某高端連鎖美發行業的相關負責人吳傑告訴記者,「現在美發行業想要有競爭力和生命力,還在產品上做手腳是不行的。」
吳傑說,以他所在的美髮店為例,所有的產品都是明碼標價,「大型商場都能找得到我們用的產品,價格也看得到,甚至比我們的還貴。」吳傑說,專業美發機構賣的不是產品,而是髮型設計和製造髮型過程中的服務,「我可以把冷燙劑送給客人拿回去做,但她做不出我們做的效果。」
「美髮業的產品成本應該越來越透明。」吳傑說,在他的店內,客人知道一支最好的進口染膏價格只有70元,而用它染髮收費價超過一千元,仍然會有人接受。「產品消費透明,客人購買的是我們的服務和技藝。」
華西都市報記者 李媛莉 謝燃岸 實習生 劉博曉 攝影報導
新聞連結 美容美髮投訴兩年受理288起
目前,四川省成都市在工商登記註冊的美容美髮院(店)約18593家,成規模的美容美髮企業約480餘家。美容美髮業創造的年總營業收入約為21.29億元,佔成都市GDP比重的0.85%,佔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的5.92%。
但與此同時,美容美髮類消費投訴也居高不下。據四川省成都市消費者協會統計,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底,成都市消協組織共受理美容美髮類消費投訴288起,包括美容美髮店的消費卡預付糾紛,環境、設備、用品的衛生安全不符合規範,消毒設施形同虛設,從業人員無健康證,超範圍從事美容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