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華為做外包的真實經歷!

2021-02-13 純潔的微笑

一個愛錢如命,又有所不為的人。

我將用系列文章,回顧十年程序生涯,一方面是對職場生涯的階段性總結,另一方面希望這些經歷,對大家往後職場生涯有所啟發。我很慶幸一路走來皆是自己的選擇,雖然也走了不少彎路,但那是我選擇的生活。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畢業即失業,找工作找到懷疑人生(已被刪,查看此文公號內回復關鍵字:畢業)

第 1 份工作,我只幹了 2 周就被辭退了!

這個工資最高的工作就是去華為做外包,當時面試的時候就很不友好,整個面試過程在當時西安軟體園的食堂裡進行的,只面了一次,大概問了幾個問題,就說可以了來吧。我對外包並沒有太多了解,只是聽說網上有人說外包不太好,但究竟有多不好,我並不清楚。但當時我的選擇並不是很多,不管怎麼樣畢業了就不能再往家裡要錢了,總得先掙錢吧。於是我就做好準備去華為做外包,去上班才發現管理有多嚴格,入職的時候會給一個臨時卡,辦完手續後會有一個正式的工牌。

上班的時候,我需要刷兩道門才可以進入辦公室,並且進最裡面的時候還需要安檢,手機都必須放在辦公室外面,搞得很機密,其實幹的工作很普通。

當時在2010年的時候,非常流行無線上網卡,使用無線卡往電腦上面一插,電腦就可以利用無線上網卡工作了,當時 WIFI 還沒有大規模流行,無線上網卡的市場還是很大的。

華為在無線上網卡產品的市場很大,不止是給中國區供貨,給全球的各個運營商都發貨,什麼阿拉伯、中東、歐洲諸多國家的客戶也非常多。這個無線上網卡硬體上運行的軟體是印度阿三做的,我們的工作就是根據各個運營商不同的需求,在整個軟體系統上進行二次開發。根據開發工作量的多少,會把不同的工作分給不同的工作組,我們當時分了三個組:大巴組,小巴組和定製組。①定製組:不用寫代碼的那種,華為開發了一些工具,通過工具可以改變客戶端軟體的 logo,模塊功能等。華為的軟體真是遍布全球到處,什麼的客戶都有。阿拉伯、非洲各種語言大部分的需求都是基本可以用工具搞定;②小巴組:需要改一些代碼,但是工作量又不是特別多的那種;

我當時分在了小巴組,大概有十幾個人,其中也有很多碩士畢業的也被忽悠進來了。

每個人進來都會給分配一個師傅來帶,剛進去的時候把我分給了一個胖胖的小夥子,我剛坐到他旁邊,他就對我講,我在這裡只剩下最後三天了,已經提離職了。剛從大學畢業,也不知道工作是幹啥,一臉蒙逼。這個胖小夥帶著我熟悉環境,他說整個系統特別的龐大,想要熟悉項目全靠自己摸索。在和我講話的同時,他給我看了項目中的一個類,代碼有4萬多行,我驚呆了。但是代碼確實寫得非常規整,代碼中的注釋也很到位。整個項目是  Swing 項目,運行起來就是一個無線上網卡的界面管理端。沒有什麼架構/設計文檔給我們,但改動點基本都是外層的皮膚了或者小按鈕之類的。三天後他走了,領導又給我分配了一個新的師傅,比我大一歲看著挺成熟的,後來他特別照顧我,同時他的性格、態度,以及他工作的方式其實最後也都影響了我。於是跟著當時的師傅,我開始接一些小活,慢慢的一兩個月過後我上手了。接一些小巴的定製項目,也就是跟著換個 Logo 、界面加一些小功能之類的工作。其實搞代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把代碼打包到硬體中去測試,整個流程挺複雜的,需要不同的環境中進行打包,Window\Mac 等,華為有一整套打包工具,打包出來後才能測試。我剛進去的時候,客戶端有兩種:一種是 Java 寫的,一種是QT(C++的封裝),慢慢的 Java 版本的都淘汰了,全部上線了 QT。當時和我一起做 Java 版本的人也都慢慢離職了,在公司呆了 5 個月後就發現我成了「老人」,也開始慢慢帶徒弟了。期間華為終端部曾經組織過一個 Java 專項培訓,5個工作日培訓不用上班,我這邊的領導的領導給我報名了,他也是華為的一個主管,可能覺得我工作還不錯吧。去了之後發現全都是華為員工,只有我一個帶著黃色的牌子,華為的工牌是白色的。培訓完畢之後還會有一個考試,記得那次培訓還是挺乾貨的,培訓完我的考試成績很一般(畢竟當時底子很差)。我從小巴慢慢開發了大巴需求(改動量很大的需求),但到最後沒有 Java 版本的需求了,全部用QT。也就是半年之後,沒有 Java 開發這個崗位了。Java 組的同事都各種轉型,有的去了另外一個 Js 控制的項目組,我選擇了留下來搞 QT,開始學習C++,因為有 C 語言的底子,倒也不難,慢慢的可以開始搞 QT 版本的小巴需求。

但是最後我就糾結了,我以後到底是往 Java 方向發展呢,還是 C++ 呢?

期間我們換了三次辦公室,因為終端發展得太快,本來我們是坐在一個地下室辦公,後來搬到西安軟體園二期,軟體園二期工作了 2 個月又搬了回來,來到了軟體園的三期四樓。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成為了一個老人,各種開會主持帶徒弟一一上手,後面也基本混成了老油條,工作也變得比較輕鬆了。但是我也很迷茫了,我花了 1 萬元的培訓去學了 Java ,工作半年後又轉了 C++,那麼未來的發展到底該走哪個方向呢?後來終於想通了,我花了那麼多錢培訓 Java ,這樣太虧了 ,於是選擇了離職。那時候華為方的領導其實對我也特別好,JS 項目組的老大也過來挽留,但我還是決定要離開了。我偷偷跑出去面試了幾次後,發現工作 1 年後明顯比以前更好找工作了。工資至少可以要到 3k+ 以上,面了幾家公司後我信心大漲。面試的時候有一家公司比較變態,複試的時候需要展示 PPT ,當時也是這家工資要得高,想著準備就準備,沒想到最後也給 Offer 了。

當時還有一家公司不錯,從北京來西安開拓市場,正在組建研發團隊,我和他們的老大聊得也不錯,做的是地圖這個方向,最後放棄了,感覺方向不是很好。

華為外包有一個變態的特點:為了保密,不允許帶U盤、手機等各種存儲、通訊設備,上班後基本就和外界失聯了,我在華為上了9個月的班,同學朋友丟了一大推。
加班非常多,但比較開心的是加班有工資,而且是按照國家標準來的,平時加班1.5倍,周六天2倍,假期3倍。這是我工作到現在最正規的加班制度了,工資只有2100,但通過加班可以拿到3000左右。平時加班到晚上2點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別喜歡假期加班可以拿3倍工資,華為在西安包了N多大樓,當時在軟體園三期,班車上百輛開出去還是挺壯觀的。華為的中午休息文化確實好,中午吃完飯熄燈大家都睡覺,中午趟在那裡睡一個小時,下午工作質量明顯提高 N 倍。我在華為公司做了 9 個月後出來時,感覺特別虛, Java 的相關知識都忘完了,但是因為有了 1 年工作經驗,找工作反而更容易了,生活就是這麼諷刺。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中一提到外包,大家的印象就是:比別人低一等、沒有技術含量、加班很頻繁、工資比較低、頻繁找人裁員等等。這裡面有些是真的,有些有點誇張,剛好我也在外包公司工作過,所以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目前市場上的外包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人力外包,就是你需要入駐到甲方,你平時的主管領導、人物分配基本上都是甲方的人來安排,以大公司外包為主,比如華為、中興、阿里巴巴等;另外一種是項目外包,就是公司不願意做一個項目,把整個項目外包給了另外一個公司,這類公司以中小公司為主,公司的業務就是不斷的接各種外包項目。以上這兩種外包在市場最常見,第一種可以去大公司工作,感受到大公司的工作氛圍等,但總會讓你感覺低人一等,雖然在一起工作,但福利待遇什麼的都不一樣。第二種外包因為公司是以項目為主,當項目來的時候就猛招聘,同時不斷的加班趕項目,當項目交付之後沒有事情做又開始裁員,所以員工的流動性非常強。

兩種情況的共同點就是:同樣加班頻繁,同樣同事更換頻繁,同樣技術含量都不會太高

雖然我們上面說了外包的種種不是,但是外包真的一無是處嗎?我們要知道,凡是存在的必然有它的合理之處,很多剛畢業的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個時候外包其實可以是一個選擇,因為並不是誰一開始都是技術大拿。它的招聘門檻相對比較低,不能說學不到東西,至少不會讓你的技術倒退,只會進步(關鍵看你的團隊和勤奮,完全無用論是偏激了),但是你要了解大部分的 IT 人都是牴觸外包的,原因無須多說,一堆且也是事實。在裡面你至少能學會和團隊打交道(測試人員,上司,甲方、人事、財務等),技能知識的實際應用(大學自己做的作品和實際產品不是一回事的)等等。外包公司不建議作為你的首選,但是對於技能一般又苦於沒得到實際鍛鍊且長時間沒找到工作的應屆生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也請記住,外包公司裡面也是有很多大牛的。另外還有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小外包公司,做的項目很多使用的技術也很新,也能鍛鍊到一些實戰技術,但是我們要明白,真正的技術不是使用,也不是交付給甲方後就完事。真正的技術絕對是在那些自己擁有產品的公司,通過用戶反饋日復一日打磨產品,遇到過各種各樣的極端場景,在不斷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中鍛鍊出來的。

所以如果有得選,我還是強烈建議大家去網際網路公司,最起碼是擁有自己產品的公司。

我從那家公司離職後,仍然有好多老同事留在了那裡,有的一呆就是很多年,並且呆得越久越沒有辦法出來換工作。
一方面在裡面呆得久了技術都忘完了,另一方面人都喜歡在安逸的環境中(哪怕這個環境其實並不安逸,但當事人感覺安逸),久而久之呆得越久人就越出不來了。所以我之前一直都喜歡對大家說一句話,如果自己不能改變現狀,那就讓環境來改變自己,去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團隊,帶給你的壓力是不一樣的,這些壓力也會推著你去成長。在職場中工作,我一直認為選擇永遠比努力重要,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如果你在職場或者生活中遇到重大的選擇比較迷茫時,歡迎在星球中來提問,我會很樂意給一些我的建議。作者簡介:純潔的微笑,一個有故事的程式設計師。曾在網際網路金融,第三方支付公司工作,現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和你一起用技術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我的微信號puresmile2,歡迎大家找我聊天,記錄你我的故事。

推薦閱讀

 * 《孫宇晨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 《王思聰很混蛋,但就像他的熊貓一樣,稀有!

 * 《漫畫:北漂十年,我盡力了

相關焦點

  • 外包程式設計師吐槽:同樣的工作,華為員工工資2萬,我只有8000
    現如今很多IT網際網路企業,特別喜歡用外包的方式來節省開支。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外包程式設計師吐槽,他說自己8年前在華為幹過一段時間,不過是被外包過去的,真心不公平。同樣的工作量,華為員工工資2萬,而我們這些被外包過去的程式設計師只有8000,還沒有加班費,獎金也少得可憐。
  • 我,法律專業,轉行程式設計師.聊聊我的外包工作經歷
    轉眼半年了,但我其實還是啥都不會,因為自學,沒有指引沒有督促,更沒法很好地檢驗自己的真實水平。找工作我還是決定去找工作了,因為我真的欠缺項目經驗。可能是前面幾家受打擊多了,害怕失去這次機會,就說了個 7k,事實證明,入職幾天我就後悔了,當然不是後悔入職,而是後悔薪資,這位經理是我轉行的引路人,也可以說是貴人,我一直很感激,我後面問過很多人的面試,我這段經歷還是挺不可思議的。
  • 我在大廠做外包,等一個轉正名額
    外包的人,永遠沒有歸屬感Xspuer 某大廠外包其實我所在的大廠,對外包員工還是很不錯的,加班費也給的,秋遊雖說需要自費,但起碼也是帶著的。但我卻一直沒有歸屬感。外包員工,和你籤約合同的是外包公司,但工作場地卻在大廠,所以感覺自己既屬於兩方,但又不屬於他們其中的任何一方。雖然表面看起來和大家是一模一樣,沒有區別。但其實細看下來,和正式員工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從工卡袋、工卡到打卡方式……每一個細節都在提醒你:你是個外包。
  • 為什麼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都需要IT外包服務?
    IT技術外包誕生於傳統產業的IT信息化需求,而非網際網路企業整個IT領域有大量的實施顧問、程式設計師、測試工程師在從事IT外包工作,而他們普遍就職在傳統產業的IT信息化項目上。 那為什麼像華為這樣的大公司都需要大量使用IT外包呢?
  • 中軟國際與華為合資公司正式掛牌 聚焦軟體外包
    網易科技訊 4月8日消息,中軟國際今日宣布,其與華為技術合資組建的中軟國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資公司」)在西安高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 善世分享:華為這麼喜歡業務流程外包(BPO),原因竟是?
    ,把項目中非核心崗位或業務流程外包給人力資源公司,是當前開展綜合性項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華為公司就實現了班車外包、食堂外包、公務用車外包、IT服務外包等。而通過業務流程外包(BPO),企業可把非核心崗位或者不擅長的業務分離出去,通過人力資源公司專業的人員管理以及規範化的操作流程,簡化用工程序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人員管理成本,也順應了「專業的事由專家去做」這一趨勢。比如有些單位會在合規方面從律師事務所尋求法務外包、在開發方面利用外部資源尋求科研外包、在傳輸方面借力市場尋求物流外包等等。
  • 外包程式設計師入職螞蟻金服被質疑,網友:人生汙點
    近日,有位已經成功入職螞蟻金服的員工發帖吐槽:「外包毀簡歷,每家公司都會盯著外包公司問,質疑我的學習能力。" 只要你做過一個完整的項目。能有邏輯嚴謹的介紹。並且帶點技術。就行。背景不重要 @潑墨:外包大部分都需要至少兩面,一面是外包公司,二面是甲方爸爸,這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進去的,技術不比小廠差。 @程序猿.歐鵬:你都去了支付寶,還質疑你?
  • 男子接到華為offer,卻嫌工資低拒絕2次,主管:華為從不讓雷鋒吃虧
    最近在職業論壇看到這樣一個熱門的帖子,「男子接到華為offer,卻嫌工資低拒絕2次,技術主管:華為從不讓雷鋒吃虧」 。到底怎麼回事?請往下看。 原來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面試經歷,稱自己接到了華為OD的offer,但是已經拒絕了兩次,主要原因是因為工資才給到11k,可是華為技術主管還打電話說了很多職業發展的事情:你過來
  • 軟體服務外包企業迅速崛起
    北京既是全國最早開展離岸外包服務的城市,也是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領軍城市。這裡聚集了一批服務外包行業的翹楚,博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彥)就是其中之一。
  • 廣大程式設計師千萬不要做外包
    我所知道的外包人員的職位: 需要外包服務的的公司,我在這裡暫且叫做僱主公司。一般的僱主公司規模都比較大,項目比較多,人事招聘程序繁瑣。 1. 項目很急。 一般這些公司的入職手續非常繁瑣,如果通過正常途徑招聘一個員工的時間大概需要1周的時間,而這1周對於項目是比較關鍵的時間。
  • 你拒掉的外包offer,疫情過後可能也挽不回來
    先重複講一次,什麼是外包?公司不想幹的事情,外包給服務商做。可能是自己搞不定,也可能是臨時需要不想花錢僱傭長期的正式員工,或者為了剝離非主營業務,精簡財務和管理壓力。第一種外包,長期人力外包這種外包的甲方公司不想拿出編制,把一些相對非核心技術崗位找外包公司僱人。這樣以略低的薪水,通過公司的名氣同樣招來員工。
  • 谷歌臨時工達 12 萬,外包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裡?
    一般網際網路巨頭招聘通常都是在 985 211 等名校招聘,即使是社會招聘也是需要工作經歷豐富的人才,而其他的普通本科、專科院校的學生是很難通過校招渠道進入名企的,再加上國內的教育資源大多傾斜於這些名校,以計算機專業為例在校學的知識都偏理論且紛繁複雜,什麼都學一點,所學技術與企業實際應用脫節。
  • 真的,程式設計師別去外包公司|程式設計師有話說
    回答:我在這裡從公司和個人兩個維度總結一下我的基本觀點:從公司角度看,外包公司賺錢的本質模式是低價買進員工的時間再高價把時間賣給僱主,這種模式,是線性增長模式從對個人影響:1)外包公司運轉的是「談單-收錢-交活」的循環,注重的是怎麼把這個周期縮短,怎麼轉得快,不大考慮員工的職業發展,對個人增值不利;2)外包業務可能不穩定,今天做這個明天做這個,業務沒積累,技術也換來換去難以積累;3)外包拿到的往往是非核心模塊,技術難度較低,業務複雜度不高,不利於個人縱深發展和全局發展;4)沒有歸屬感。
  • 外包公司真的很差嗎?
    目前,外包公司分為人力資源外包公司和項目資源外包公司兩種。人力資源外包是指本公司只負責招聘,人員會外派到指定合作公司也就是甲方,進行相關工作。項目資源外包公司是指,甲方公司招標,本公司投標,公司拿到項目的部分/全部,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工作。 一般在各類招聘軟體上比較常見的就是人力資源外包。
  • 華為首任人力資源VP,投資女王徐新「騙」他創業,做了幾十年HR
    張建國將人瑞業務寫在了一本名為《靈活用工》的書裡,這是與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馮喜良合著的,提倡「人才為我所有到我所用」,張建國說,他在努力澄清外界對靈活用工尤其是人力資源服務外包的誤解,這些誤解包括規避法律風險、不願付出成本、剝削弱勢群體、逃避社會責任,讓員工沒有歸屬感、忠誠度、幸福感…張建國細數了外界對靈活用工誤解的七宗罪
  • 我的設計成長筆記—第34篇(接外包)
    接外包2020年7月22日這裡是我的設計成長筆記—————————————————苦學設計這麼久,終於到了可以接外包的時候了可隨著設計年限的增長,接外包的頻率和次數越來越多,這種快樂的感覺也慢慢消磨,反而更多的是遇到了各種「麻煩」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做設計接外包的那些事一、外包渠道接外包,一般分兩種情況
  • 被國產品牌打怕了,韓國 LG外包中低端手機!網友:做貼牌機?
    曾幾何時,三星、LG、HTC、索尼、蘋果主導國際智慧型手機領域,彼時小米、華為等國產品牌都是低端產品代名詞,當時很多人眼中與山寨手機無異。短短幾年時間智慧型手機領域大變天,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迅速崛起成為主流,索尼、LG等品牌逐漸沒落,HTC雖然紅極一時,最終不免徹底退出智慧型手機領域。
  • 任正非: 華為被「掐脖子」,你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他帶著僅有的2萬餘元,在破舊的倉庫裡成立了華為。幾十年後,在艱辛與磨難、絕望與堅持中,任正非帶領華為躋身世界科技巨頭。  2019年,年過七旬的任正非沒有迎來退休,反而在「華為的突圍之戰」中越戰越勇。而此前,任正非與華為遭遇了「女兒離散、美國打壓」等大事件。
  • 「你做外包,賺了很多錢吧」
    「你做外包,賺了很多錢吧」我最早開始做外包開發時,是在大二。不過,都是在學校內的項目。
  • 「軟體外包」公司值不值得去?聊聊外包公司的運作模式和賺錢之道
    無論是應屆的計算機系的畢業生,還是準備跳槽的軟體工程師,無論是做軟體開發的還是做軟體測試的,都可能面對「軟體外包」公司的面試的可能。下面就簡單分析一下擇業的時候,如何正確地面對軟體外包公司。下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做以分析:1、以降成本為主的軟體外包公司全球化的軟體外包公司始於全球化如火如荼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有與美國本土的軟體人才成本高昂,大量的美國軟體公司在印度、中國、愛爾蘭等人工成本低的國家建立軟體研發中心,後來由於為了提升本公司人均效益和規避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