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父母來講,把孩子照顧好是最重要的事情。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是家長的心願。在看護孩子的過程中,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作為初次「上路」的新手父母,更面臨極大的考驗。
演員古巨基43歲時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寶寶。首當人父的他,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暴露了對兒子的「用心良苦」。因為兒子睡覺時總是動來動去,害怕兒子趴睡出意外,他和妻子24小時嚴加看管,通宵看兒子睡覺,一旦兒子翻身趴著了,立馬扶正。讓人感嘆:當父母不易。
在有些人看來,古巨基夫妻這樣做有點杞人憂天了。但其實生活中,像他們夫婦一樣的爸媽不在少數,可憐天下父母心,畢竟誰也不希望因為自己一時粗心大意害了孩子。
一、容易窒息
寶寶的頭部較重,趴著睡了一段時間後,會不由自主翻身或轉動頭部。而小寶寶頸部力量不足,扭動過程中容易傷到脖子,也可能被枕巾、毛巾等物品堵住口鼻,造成窒息。如果發現較晚,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二、不利於身體散熱
趴著睡時,寶寶的胸部、腹部甚至面部會緊貼床鋪,身體散熱困難,進而引起體溫升高、出汗等情況。本身孩子活力就大,睡覺愛出汗,長期趴睡不僅身體會有汗液的味道,也容易得溼疹。
三、四肢麻木
趴著睡手腳被壓在身下,不容易活動。睡覺時間長了血液不循環,四肢會麻木。而小寶寶正處於初次成長和發育階段,四肢麻木會影響長身體。
1. 為了獲得安全感
未出世前,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一直是趴著、蜷縮的狀態,因此,這樣的姿勢會給他帶來心理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趴著睡時,寶寶的大部分器官與床面貼合,潛意識裡是他在自我保護。
2. 自行調節體溫
當室內溫度過低時,為了身體有足夠的熱量,寶寶會自覺採取措施減少熱量散失,這個措施也就是我們說的趴著睡了。睡覺時,家長要為寶寶提供良好的溫度環境。
3. 消化不良
當寶寶消化不良時,會聰明地將姿勢調整到俯臥式,以此來降低腹脹感帶來的不適。若家長發現寶寶總是喜歡趴睡,要注意一下他們的日常飲食和消化系統。
①做好防護
家長可以把孩子的被褥、床墊換成柔軟的;對於愛亂動的寶寶,可以在床邊加上防護欄,防止翻身時滾下床;還可以在床下鋪一張軟墊子;睡覺時把周圍的玩具和雜物清走,以免磕碰到寶寶。
②安裝監控
家長可以在寶寶的臥室安裝監控,遠程看護,這樣既可以做自己的工作,還能查看寶寶狀況,可謂一舉兩得。但如果離寶寶很遠,光靠監控是不夠的,還是需要有人在現場陪護。
③看護陪同
寶寶獨自睡覺有很大風險,家長不要一時粗心大意,雖然不能做到24小時全程陪護,但是可以分工,像古巨基夫妻一樣,確保每個時間段寶寶都有人看護。
寶寶的安全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不論是不是初為父母,都不應該馬虎。生孩子難,養孩子更不容易。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家長不要煩躁,要珍惜和寶寶相處的每一段時光。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