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厭惡房產。身邊有一部分人密切關注房地產動向的時候,有另一部分人卻閉口不談樓市,不是不關心,而是已經徹底破罐子破摔了——一方面,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對於物質的追求沒有太多欲望;另一方面,房價確實太高早已超出他們所能承受的範圍,橫豎都買不起房子,索性就過得灑脫一點,放縱不羈愛自由,為自己而活——不被高房價所累,不為世俗眼光禁錮。
這樣的人真的不是少數,越大的城市,比例越高。前兩天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7700多萬成年人獨立生活,結婚率創11年來新低。用不著看報告的分析結果,我們應該都猜得到,高房價、高物價絕對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娃是無敵吞金獸,結婚對很多適齡年輕人來說,成了最想逃避的話題。
我多次強調過,高房價的危害不容小覷,它不僅擠壓實體經濟,擠壓消費,還正在一步步吞噬當代年輕人的奮鬥拼搏意識。有一部分人歷經過房價上漲帶來的財富升值的快感,價值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房地產的造福能力在他們心中奠定了「神一般」的地位,這使得他們更加瘋狂,更加變本加厲,不勞而獲妄想靠投機炒作樓市暴富的思想在滋生蔓延。
然而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到今天仍然有人瘋狂鼓吹房地產會繼續高歌猛進,房價會繼續上漲,他們殷勤地為高房價代言,慫恿國人「有錢還是要多買房,因為買房是積累財富的最佳手段,房子越多財富越多」。
這種邏輯真的能一直適用嗎?靠投資炒作房地產仍然是穩賺不賠最優投資渠道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當前各大層面釋放的信號來看,我非常同意「顛覆者」馬雲對未來樓市的最新神預言:當下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弊大於利,不久的未來房地產或會高位解體,摔落神壇,整個房地產行業迎來「大洗牌」在所難免,年輕人完全不用擔心買不起房子。
過去這些年房地產迎來飛速發展,的確改善了國人的居住水平,且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過去這二三十年,房價漲幅太驚人,尤其是過去8年,房價是一路漲過來的,這是違背市場經濟原理的,這樣的發展讓人感到害怕。更重要的是,過去這些年地產刺激經濟發展的模式,是我們犧牲了兩代人的幸福換來的,這種模式是不可再繼續的,房地產不能再被高高捧起了。
無獨有偶,曹德旺對於房地產的未來發展也持悲觀態度。他曾經直言不諱說過,現在的房價已經在高位了,年輕人需要房子,但是已經買不起了,而有錢人的房子又太多了,疊加現在各種限購的存在他們想買也買不了。他認為,未來房子只會在有錢人手裡來回倒騰,總有一天這些人會玩不下去。
有人說曹德旺和馬雲壓根不懂樓市,他看到的是淺層因素,實際上市場的最大操縱者是誰,大家都知道,土地財政不改變,房價很難下跌。這話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度悲觀,常人都能看懂的道理,國家何嘗不懂,過去土地財政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但不代表這種模式會一直被重用。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認清一個現實,不管是誰的房子如果是投資,最後都要變現,如果未來市場上沒有剛需了,剛需的住房問題都得到徹底解決了,那麼這些人的房子要讓誰來接盤呢?房子升值到50萬一平,賣不掉又有何意義呢?
馬雲預言「不久的將來樓市或高位解體」,我認為並非空口放炮。從當下的人口、金融、經濟和住房總量以及國人的負債等方面來分析,我認為很有一定道理:未來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沒有上漲空間了,除非是極少數有顯著人口增量的城市還有想像空間,其它所有城市都要至少五年時間來消化現在的房價。
倒不是說所有的城市都會高位解體,未來房地產的發展一定會存在巨大的分化,人口有顯著增量的城市可能仍然會出現供不應求房價上漲的局面,但是像黑龍江鶴崗、陝西玉門、威海乳山這種人口持續流出,產業發展不增反降的城市,房價是沒有指望的,不用等以後,現在都已經是一文不值,房如蔥、如白菜價了。
就像中介大佬左暉指出的那樣,"中國人今天已經不缺房子了,基本已經解決了房子的居住問題。從全國的戶房數量來看,房數已經超過了戶數。現在核心問題在於房子的分布問題上。房子的分布不夠均勻,住宅房屋的供應分布和人口地域分布,實際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其實馬雲的預言和李嘉誠的判斷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嘉誠早在三年前拋售地產物業時就曾經說過,未來房地產市場會迎來「瓶頸」,行業出現下滑也是必然。因為中國內地房地產過去持續上漲,往往以高於市值的價格也無法投得土地。現在價格的確漲得太高,一般老百姓買不到,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就目前來看李嘉誠對於房地產的預測都是非常準確的——17、18年之後,屬於房地產的黃金時期確實已經遠去了。相比馬雲對樓市的預言,李嘉誠這一席話讓人更心服口服,因為他確實道出了國內房地產發展的本質。
尤其是看當下國家對房地產的定位,更好地證明了,過去房地產一家獨大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再延續了——不走房地產拉動經濟的老路,不靠炒房發展經濟,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放棄房價上漲幻想……國家在最近一段時間密集表態,不單單是給無數剛需打「鎮定劑」,更重要的目的是,國家已經看到了房地產發展帶來的不足,如果再縱容樓市無節制發展,對經濟就不再是拉動,而是負向擠壓了。這一點馬雲說得很對,當下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實弊大於利,房地產確實到了變革的時期了。
房地產該如何變,其實億萬剛需的要求並不高。有網友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我已經不奢求房價大跌了,只要它不變態的上漲就行,給我積攢首付的時間,到了必須買房的年紀,希望我能快些上車,我只想有個家。要求不高,但卻足以要一個普通人花費一生的代價去拼得。
仍然有很多人堅定不移地附和專家們的觀點,他們害怕改變,是擔心自己的財富縮水,但這並不能阻擋大勢的改變。大多數人在房價問題上,都擁有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只有事實才能讓他們認清現實。而且局部的事實還不行,必須要大量的事實。等到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價都開始下跌的時候,人們對於房價的看法將發生180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