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再預言樓市或高位解體,有無道理?李嘉誠一席話讓人心服口服

2021-01-10 房天下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厭惡房產。身邊有一部分人密切關注房地產動向的時候,有另一部分人卻閉口不談樓市,不是不關心,而是已經徹底破罐子破摔了——一方面,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對於物質的追求沒有太多欲望;另一方面,房價確實太高早已超出他們所能承受的範圍,橫豎都買不起房子,索性就過得灑脫一點,放縱不羈愛自由,為自己而活——不被高房價所累,不為世俗眼光禁錮。

這樣的人真的不是少數,越大的城市,比例越高。前兩天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7700多萬成年人獨立生活,結婚率創11年來新低。用不著看報告的分析結果,我們應該都猜得到,高房價、高物價絕對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娃是無敵吞金獸,結婚對很多適齡年輕人來說,成了最想逃避的話題。

我多次強調過,高房價的危害不容小覷,它不僅擠壓實體經濟,擠壓消費,還正在一步步吞噬當代年輕人的奮鬥拼搏意識。有一部分人歷經過房價上漲帶來的財富升值的快感,價值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房地產的造福能力在他們心中奠定了「神一般」的地位,這使得他們更加瘋狂,更加變本加厲,不勞而獲妄想靠投機炒作樓市暴富的思想在滋生蔓延。

然而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到今天仍然有人瘋狂鼓吹房地產會繼續高歌猛進,房價會繼續上漲,他們殷勤地為高房價代言,慫恿國人「有錢還是要多買房,因為買房是積累財富的最佳手段,房子越多財富越多」。

這種邏輯真的能一直適用嗎?靠投資炒作房地產仍然是穩賺不賠最優投資渠道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當前各大層面釋放的信號來看,我非常同意「顛覆者」馬雲對未來樓市的最新神預言:當下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弊大於利,不久的未來房地產或會高位解體,摔落神壇,整個房地產行業迎來「大洗牌」在所難免,年輕人完全不用擔心買不起房子。

過去這些年房地產迎來飛速發展,的確改善了國人的居住水平,且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過去這二三十年,房價漲幅太驚人,尤其是過去8年,房價是一路漲過來的,這是違背市場經濟原理的,這樣的發展讓人感到害怕。更重要的是,過去這些年地產刺激經濟發展的模式,是我們犧牲了兩代人的幸福換來的,這種模式是不可再繼續的,房地產不能再被高高捧起了。

無獨有偶,曹德旺對於房地產的未來發展也持悲觀態度。他曾經直言不諱說過,現在的房價已經在高位了,年輕人需要房子,但是已經買不起了,而有錢人的房子又太多了,疊加現在各種限購的存在他們想買也買不了。他認為,未來房子只會在有錢人手裡來回倒騰,總有一天這些人會玩不下去。

有人說曹德旺和馬雲壓根不懂樓市,他看到的是淺層因素,實際上市場的最大操縱者是誰,大家都知道,土地財政不改變,房價很難下跌。這話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度悲觀,常人都能看懂的道理,國家何嘗不懂,過去土地財政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但不代表這種模式會一直被重用。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認清一個現實,不管是誰的房子如果是投資,最後都要變現,如果未來市場上沒有剛需了,剛需的住房問題都得到徹底解決了,那麼這些人的房子要讓誰來接盤呢?房子升值到50萬一平,賣不掉又有何意義呢?

馬雲預言「不久的將來樓市或高位解體」,我認為並非空口放炮。從當下的人口、金融、經濟和住房總量以及國人的負債等方面來分析,我認為很有一定道理:未來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沒有上漲空間了,除非是極少數有顯著人口增量的城市還有想像空間,其它所有城市都要至少五年時間來消化現在的房價。

倒不是說所有的城市都會高位解體,未來房地產的發展一定會存在巨大的分化,人口有顯著增量的城市可能仍然會出現供不應求房價上漲的局面,但是像黑龍江鶴崗、陝西玉門、威海乳山這種人口持續流出,產業發展不增反降的城市,房價是沒有指望的,不用等以後,現在都已經是一文不值,房如蔥、如白菜價了。

就像中介大佬左暉指出的那樣,"中國人今天已經不缺房子了,基本已經解決了房子的居住問題。從全國的戶房數量來看,房數已經超過了戶數。現在核心問題在於房子的分布問題上。房子的分布不夠均勻,住宅房屋的供應分布和人口地域分布,實際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其實馬雲的預言和李嘉誠的判斷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嘉誠早在三年前拋售地產物業時就曾經說過,未來房地產市場會迎來「瓶頸」,行業出現下滑也是必然。因為中國內地房地產過去持續上漲,往往以高於市值的價格也無法投得土地。現在價格的確漲得太高,一般老百姓買不到,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就目前來看李嘉誠對於房地產的預測都是非常準確的——17、18年之後,屬於房地產的黃金時期確實已經遠去了。相比馬雲對樓市的預言,李嘉誠這一席話讓人更心服口服,因為他確實道出了國內房地產發展的本質。

尤其是看當下國家對房地產的定位,更好地證明了,過去房地產一家獨大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再延續了——不走房地產拉動經濟的老路,不靠炒房發展經濟,不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放棄房價上漲幻想……國家在最近一段時間密集表態,不單單是給無數剛需打「鎮定劑」,更重要的目的是,國家已經看到了房地產發展帶來的不足,如果再縱容樓市無節制發展,對經濟就不再是拉動,而是負向擠壓了。這一點馬雲說得很對,當下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實弊大於利,房地產確實到了變革的時期了。

房地產該如何變,其實億萬剛需的要求並不高。有網友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我已經不奢求房價大跌了,只要它不變態的上漲就行,給我積攢首付的時間,到了必須買房的年紀,希望我能快些上車,我只想有個家。要求不高,但卻足以要一個普通人花費一生的代價去拼得。

仍然有很多人堅定不移地附和專家們的觀點,他們害怕改變,是擔心自己的財富縮水,但這並不能阻擋大勢的改變。大多數人在房價問題上,都擁有了根深蒂固的偏見。只有事實才能讓他們認清現實。而且局部的事實還不行,必須要大量的事實。等到大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價都開始下跌的時候,人們對於房價的看法將發生180度的變化。

相關焦點

  • 住房空置率探得究竟,10年內樓市會「高位解體」?高房價難以支撐
    文|校長既「房價如蔥」之後,馬雲近期在公司的一次會議中提到,未來5-10年內樓市或將面臨高位解體。馬雲這次的「神預言」能否會實現呢?據全國監測70城房價數據分析,70城房價上漲趨勢明顯放緩,多數地區已經出現漲不動現象,這將預示著高房價將很難再支撐下去。房屋空置率「探得究竟」,未來10年內樓市或將面臨「高位解體」?值得相信嗎?
  • 樓市三大「支撐」已經不靈,董明珠「看穿」了,馬雲也早有預言
    另外我想重點強調,董明珠所謂的樓市沒有「支撐」、房價未來「高位解體」,確實真敢說,但又絕非隨口一說,仔細分析當前的房地產形勢,我們會發現董明珠這個「外行」對於房地產的見解還是非常獨到的——昔日樓市的三大「支撐」均已日漸式微
  • 馬雲四字金言,揭露樓市走向!未來是否買房?李嘉誠早有預示!
    在中國人的眼中,房子就是命,大部分的中國人寧可不吃不喝也要買房!可能有人覺得小編說的太誇張,但事實上卻是國人對於買房強烈渴望的真實寫照。那麼中國人買房是為了什麼呢?在以前,我們買房都是為了居住,為了讓自己能夠有一個安全而又溫馨的小家。然而現在人買房,考慮的因素卻多了很多。
  • 創業做生意,聽聽李嘉誠的一句肺腑之言,馬雲:說得很有道理
    許多人想創業做生意,但真正成功的少,大多數人只是賺個小錢,或者失敗。那些能夠創業成功的人,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他們的經驗之談,很有借鑑價值。比如李嘉誠。李嘉誠是創業成功的典範之一。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曾經講過一件事。有一次,他去拜訪李嘉誠時問道:「為什麼你做了那麼多生意,都非常成功,而我們很多人卻失敗了,你到底有什麼秘密呢?」對於馬雲的提問,李嘉誠講了一句肺腑之言:「我的秘密就是,你永遠要有一個生意,即使天塌下來也能賺錢。」
  • 馬雲預言要成真?國家一錘定音,樓市新規下,這3類人要失望了
    有句俗話說「先成家再立業」,雖然現如今也可以先立業再成家,但是都繞不開買房子這一件事情。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房子就是家的象徵。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到城市工作打拼,因為在城市的就業崗位多、機會也多,然而想在城市長期定居發展,買房子是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雖然在城市中租房也可以解決住房問題,但是租的房子並不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歸屬感和安全感。
  • 中國房子夠34億人住,2020年該買房還是再等等?看馬雲怎麼說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人們的收入有了極大提高。在不少注重傳統觀念的人看來,房子是居住之所,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也是很多人所希冀的。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擁有的房子是可以夠34億人居住的,而國內的人口數量大概在14億左右,在這方面來看,房子甚至可用「過剩」進而形容,但不少開發商依舊沒有停下建房的步伐。此種情況下,很多人也在2020年該買房還是再等等之間難以抉擇。那麼,2020年要不要買房呢?看馬雲怎麼說。
  • 這兩類人將會遇到「大麻煩」,馬雲李嘉誠早有暗示
    文:陳陳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看不清樓市趨勢。一些地方房價持續上漲,優質樓盤供不應求,而另一些地方則交易量大幅下滑。事實上,市場分片化在不斷加劇。例如:蘇州出臺住房補貼政策;嘉興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西安、大連等城市也加強限購限銷政策等等。從這一系列行動足以看出:目前房地產市場趨勢已與區域化相聯繫。
  • 李嘉誠王健林直言不諱!王思聰「五個字」說出真相
    據悉,2月份樓市成交量低迷。在全國70個典型城市中,房價上漲的城市有21個,房價下降的城市有23個,持平的城市有26個。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樓市的良好局面已經消失。市場上不少房地產企業都在喊「救命」,房價下跌已成事實。同時,也給很多人帶來了壓力:在特殊時期房價下跌的時候,我們應該買房嗎?人們喜歡從前輩在房地產領域的行為中尋找根據,比如李嘉誠、王健林、馬雲等。
  • 李嘉誠、馬雲交流成功秘訣 馬雲:有錢不是李嘉誠成功的原因
    對於成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中國,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認同李嘉誠是一個成功的人,而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阿里巴巴的馬雲絕對也算是一個成功的人。而他們對於成功又有怎樣的看法呢?大家都知道,李嘉誠作為老一輩子的商界領袖,早早就取得了成功,而馬雲則是在最近十年逐漸成為了新時代的商界領袖。在阿里巴巴正在成長起來之前,李嘉誠與馬雲也有過交集。當時的馬雲,名聲不顯,在拜訪李嘉誠之前,還需要通過別人的介紹說:這是阿里巴巴的馬雲。就是這樣的情況下,李嘉誠的回應是這樣的:阿里巴巴非常出名。兩人後來相互交流了自己的經商秘訣。
  • 李嘉誠一席話說透了
    「有房才有家」、「先成家再立業」一直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而房子作為必需品,從古至今房子都是一種可以投資的商品。特別是在最近20多年,隨著1998住宅開始全面商業化,房產投資也慢慢風靡起來。在過去20多年,隨著房價不斷上漲,只要是買了房子的人都掙得盆滿缽滿,很多人都通過買房實現了財富的大量積累。而對於沒有買房子的人來說,一步錯步步錯,房子也越來越買不起了,自己掙的錢也越來越貶值。
  • 樓市迎「變革」?央行數據透露「大信息」,李嘉誠「警示」成真?
    不少投資房地產的人,都開始「動搖」了,覺得房子未來可能不會再漲價了,價格可能已經「到頂」了。我國人民買房,擁有著各種各樣的「藉口」。有人買房是為了居住,而有人買房只是為了投資,但有人買房卻是為了「保值」。一些人依靠房子,來對抗通貨膨脹。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我國人民對於房子,是非常的「看重」,甚至將其當成「萬能工具」了。
  • 馬雲:李嘉誠是我的偶像
    圖:長實主席李嘉誠  只有14年歷史的阿里巴巴集團,由電子商貿起家,至今已成為中國最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阿里集團和騰訊(00700)兩家公司合計市值,已超越李嘉誠等本港數個大家族過去50多年的努力  主席馬雲直言,阿里集團沒那麼厲害,只是每個時代總有標誌性的企業,是時代變革下所造就。  「李嘉誠是我的偶像!」馬雲表示,從李嘉誠的故事得到激勵。他指,雖然自己說話時張揚五爪,而李嘉誠則溫文爾雅,但兩人背後的精神如出一轍,便是最希望能夠讓這一輩人超越上一代。  馬雲表示:「我希望有一天在香港走路時,有人可以像尊重李嘉誠一樣,說我們在你公司賺錢了」。
  • 海南房價暴漲,2020年樓市還會火熱嗎?
    前兩天給出政策之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問海南的房地產還能投資嗎?我們要銘記教訓,不要讓90年代的悲劇再將再次重演。再有就是要踏踏實實的把政策落實好,吸引產業人隨產業而走。內行人:起碼近6億人可能將買不起房樓市變化牽動著老百姓的敏感神經,那麼今年樓市還能再火熱起來嗎?可能性較低,起碼有6億人將買不起房。
  • 李嘉誠到底有多少錢?馬雲王健林加起來也沒他多
    這位92歲高齡的老人, 從1999年開始 ,就連續稱霸華人首富這一稱號15年, 只是到了2016年 ,王健林就以1700億的財富 ,首次超過李嘉誠, 成為中國首富, 之後又被馬雲反超 ,至此很多人都認為 ,李嘉誠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然而關於他的財富究竟有多少, 其實一直都是一個謎, 因為他是世界首富排行榜中的第一隱形富豪
  • 馬雲的「預言」或將成真
    馬雲的「預言」或將成真。早年很多人都期望進城,如果是想過上好日子,那無疑是扯淡了,農民一旦成為父母,很少會有考慮自身的享受,大多都是考慮孩子。因為孩子上學的問題,農村種地不賺錢,那麼只能外出打工了,可是外出打工房子無疑是一個難關,因為當地沒房就代表孩子無法在到當地上學。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農民進城之後有積蓄的肯定是選擇買房了。
  • 不利消息頻現,樓市還是最佳投資渠道嗎?兩位首富給出一致答案
    專家預計,下半年全國樓市將依然會保持調控高壓姿態,尤其是房價有明顯波動的城市,調控的響應速度會出乎所有人意料。國家對樓市回歸居住屬性的定位不變,這決定了它的價格不可能再像過去幾年那樣大幅度猛增。房地產過去的確是創富的最佳工具,但未來不會再是了,普漲更加不可能再出現了。
  • 中國房子夠34億人住卻不降價,買還是觀望?看馬雲李嘉誠怎麼說
    有數據表明,過去的20年間,房價已經上漲了20倍。如今一線城市平均房價高達五六萬每平,平均工資卻只有五六千,不吃不喝打工一年也不夠買個廁所。而隨著一二線樓市調控的收緊,不少開發商、炒房客都轉戰三四線城市,將房價哄抬過萬,全然不顧當地平均工資只有3、4000的事實。
  • 馬雲預言又成真!2020年哪些行業最賺錢?專家:這三大職業最搶手
    馬雲預言又成真!2020年哪些行業最賺錢?專家:這三大職業最搶手!最近發現馬雲「房價如蔥」的預言要成真了,特別是疫情期間,全國樓市直接冰凍,三四線城市房價大跌,一些二手房跌成白菜價,其實「房價如蔥」並非第一次見,早在2019年,鶴崗,玉門,乳山的房子就驗證了馬雲的遠見,當我們看到三四萬一套的房子,真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原來房價真的可以跌成這樣。
  • 「住房不炒」深入人心,買房還是觀望,看馬雲李嘉誠潘石屹怎麼說
    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數以億計的剛需購房者。毫無疑問,在每個人的眼中,房價不僅高,還也遠遠超出了承受範圍。一線城市平均房價達到5-6萬元/平米甚至更高;二線城市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套普通的房子需要需要至少50-60萬元,這對於只靠工資過活的年輕人來說同樣困難;而三、四線城市可能要稍微好點,但就業機會卻相對較少,教育和醫療技術等資源稀缺。這導致了一個非常尷尬的現實:一二線城市買不起,三四線城市「回不去」。
  • 地產巨頭王健林李嘉誠回歸房地產?樓市到底是什麼風向?
    房價到底還有沒有漲的可能性了,所以,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對樓市和房價抱有著一絲期望,觀察著房產的動向,有點風聲就認為房價要漲價了。王健林李嘉誠回歸房產什麼風向提起萬達集團,頭腦裡第一反應全球知名的企業,它是地產行業的領頭人,然而,隨著國內樓市的進入了供大於求的狀態,一度地產巨頭都逐漸退出地產行業,王健林2017年退出了房地產,萬達集團開始轉型,如今萬達集團已經向輕資產方向發展,可讓大家沒有想到的事,成功轉型的萬達集團,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