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注重家庭觀念的中國人眼中是必需品,關係著結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因此,房價也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有數據表明,過去的20年間,房價已經上漲了20倍。如今一線城市平均房價高達五六萬每平,平均工資卻只有五六千,不吃不喝打工一年也不夠買個廁所。
而隨著一二線樓市調控的收緊,不少開發商、炒房客都轉戰三四線城市,將房價哄抬過萬,全然不顧當地平均工資只有3、4000的事實。
儘管人們都想擁有自己的房子,但高房價並不是每個人都承受得起,大量房屋因此而被空置。
數據顯示,除了小產權房、農村自建房等特殊住房以外,中國有著足夠34億人居住的房子,而總人口不足14億。正因如此,目前不少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高達20-30%,遠超10%的國際警戒線。
雖然房子已經漲價漲得貴出天際,但本質上依然是遵循著市場規律的商品,當供過於求,價格也會隨之下行。
這不,湖北恩施的房價就「扛不住」了,開發商紛紛降價,部分餘盤的成交價格直降30%,低至4000元/平米,與一年前尚未瘋漲時持平。
可有購房需要的人還沒高興多久,一紙通知便「叫停」了大幅降價,要求企業整改「斷崖式」降價行為,並對降價幅度做出了限制。
這麼多房屋被空置,而這麼多人買不起房,為何還限制房價下跌?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對於房價調控的目標都是「穩定」,但部分地方卻將「穩定」簡單地等同於為房價兜底,才出現了這種「託底性調控」現象。
而且專家認為,隨著房價的下行,還將有城市效仿。
房價好不容易跌一點又被限制,到底應該抓緊買房還是繼續觀望?來看看大佬們怎麼說的。
馬雲:6年後,房價如蔥
馬雲曾在2017年公開表示:「8年後最便宜的就是房子,年輕人別買房,8年後房價如蔥。」在他看來,未來房子會越來越便宜,到2025年會和大蔥一樣便宜。
這句話當然有誇張的成分,畢竟房價還包括了土地價格、建築材料、人工成本等,哪個都不至於降到和大蔥一個價格,但這句話清楚地表明了馬雲對於房子的態度。
至於馬云為何這麼說,或許和支付寶在多個城市推廣信用租房有關,而且國家一再鼓勵「租購併舉、租售同權」,也有利於推動人們的觀念從「買房」向「租房」轉變。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房屋租賃會成為下一個風口,房子不再是每個人的剛需,價格自然也會下降。
李嘉誠:房價必然越來越低
李嘉誠曾明確表示:「大陸的房價已經與市民收入嚴重脫節,將來房價必然會越來越低。」
比起語言,他的行動更有說服力。自2012年開始,李嘉誠就停止了在內地拿地的動作,並從2013年開始拋售在香港和內地的地產項目,至今已經套現千億,轉頭去英國抄底水、電、天然氣等能源產業,幾乎是退出了內地的房地產市場。
「從不失敗」的李嘉誠曾透露過自己做生意的原則:不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如果房價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時候,經營就有風險了。
也就是說在他看來,靠房地產賺錢的時代已經接近尾聲,趁早抽身才是明智的選擇。
大佬們的預測是基於自己的經驗和對市場的判斷,無論是否準確,都能給在「買房」和「觀望」中猶豫不決的人們一些參考。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房子能回歸「只住不炒」的本質,讓真正有需要的人都買得起,而不是成為為它打工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