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讓這個世界需要關愛,它也許今年最溫暖的華語片

2020-12-19 吶姐說電影

《米味之花》經歷了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節以及北京電影節等大大小小的影展,豆瓣評分7.6分,是一部口碑頗佳的佳作。影片描述的是留守兒童在生長過程中的現狀,教育資源的匱乏以及年輕媽媽對孩子的愛。

明快的配樂、亮麗的色彩,清新又自然,樸實又動人,在一個個生活細節中向我們呈現了諸多的社會現實——留守兒童缺乏關愛、親人間缺乏溝通、城鄉發展不平衡、性別歧視,這些都是現實生活的反射,引人深思。

一個個慢鏡頭,美術與攝影,將雲南傣族原汁原味的風光和最為樸實的農家生活呈現出來,悅耳的配樂與流程舒服的剪輯,讓我感覺這是一個溫暖的故事,淡淡的憂傷,淡淡的喜悅,在感動中又帶有一定的深意。

少數民族的留守兒童,並非全都生活在我們想像中的充滿灰暗和沮喪、貧窮與落後的角落。雖然喃杭在某種社會刻板印象中言是個「問題少女」,但這也並沒有說明她真的缺乏善良,與城市裡的孩子有多大的差異。

需要區分開的是,少數民族的留守兒童的生活,與其說是苦中作樂,不如說是在創造歡樂。如果說城市裡的孩子們,大多還保留著能從外界不斷接受、獲取歡樂;那麼身處邊陲,父母不在家的他們則要更早地學會自己給自己創造歡樂,即便這種歡樂有時候會顯得空洞。

由此開始,一場喜樂的生活交響拉開了帷幕,一幕幕生活化的喜劇笑料在演員們的舉手投足之間傳遞出了幽默感。這些幽默感不僅是令人感到有趣的,更難得的是它們都是「高級」的。

喃杭在學校裡想賄賂老師,給的是母親送的巧克力。好友患病將死,喃杭去看望她。

這兩場戲,不僅因為它們引發了全場的笑聲,更重要的是它們(尤其是最後一場戲)在幽默點的設計上都非常機敏,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些充滿趣味的小細節,不用大開大合的笑料來刺激你,引發會心一笑的是來自於每個人對生活的體驗理解。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離家太久,家鄉變了。人物變了,子女變了,米花之未也已改變。

我們意識到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究竟是什麼。這句話是《米花之味》的宣傳語,還是其在平遙國際電影節獲獎時的頒獎詞。以「米花之味」這個意象,輕盈地道出了母女二人之間心靈的對話,並由此點出城鄉差異與交融。「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便藏在這裡——那些樸實無華、真摯動人的情感

這部電影只提供客觀的展現、輕度的反思與詼諧的歡樂,卻並不提供更深一層的嚴肅批判。這便足夠了,有時我們不需要過分嚴肅,詼諧與幽默就能帶給議題足夠的力量。

影片最後,母女倆在石窟跳的那段舞蹈,富有深意,是祈福,也是心與心的靠近。《米花之味》這個世界需要關愛。

吶姐說電影,把最真實的影后感受說給大家

相關焦點

  • 從《暴裂無聲》到《米花之味》:想像的他者
    電影恐怕早就不是一種「藝術」形式這麼簡單的事,看電影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娛樂是這個時代最稀鬆平常的消費生活。伴隨著今年春節期間中國人創造的電影票房「奇蹟」,電影業的蓬勃當之無愧地成為2018年大眾文化領域最應該受關注的事件之一。
  • 這華語片橫掃好萊塢,連李安都選它為今年最佳
    還有這部奧斯卡頒獎季的種子選手,也是李安導演2019年最喜歡的電影——《別告訴她》 The Farewell這部即將上映的華語家庭片,在國內默默無聞。就是這樣一部華語片,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8%,被一向不能理解「中國式家庭」的西方媒體稱為「2019北美年度黑馬」。女主角的扮演者奧卡菲娜,也憑此片入選了2019年世界女演員20佳表演榜,成為今年好萊塢最當紅的華裔女明星。
  • 文藝片《米花之味》團隊被爆抄襲推廣文案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文藝片《米花之味》團隊被爆抄襲)4月26日晚,電影眾籌放映平臺大象點映的創始人吳飛躍,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題為《致〈米花之味〉團隊:請不要打著文藝的幌子,幹盜竊的勾當》的文章,直指正在上映的電影《米花之味》
  •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不帶華語片玩了?
    此外,本屆坎城電影節片單堪稱華麗,阿莫多瓦、達內兄弟、吉姆·賈木許、樸贊鬱、西恩·潘等名導皆有新片入圍,奧斯卡影后瑪麗昂·歌迪亞憑藉《只是世界盡頭》(It’s Only the End of the World)、《米粒之石》(From the Land of the Moon)雙片入圍再衝坎城影后。
  • 《米花之味》團隊被爆抄襲:很多文案沒改一個字
    》團隊被爆抄襲  本報訊(記者 袁雲兒)4月26日晚,電影眾籌放映平臺大象點映的創始人吳飛躍,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題為《致〈米花之味〉團隊:請不要打著文藝的幌子,幹盜竊的勾當》的文章,直指正在上映的電影《米花之味》借著合作的名義,拿走大象點映的商業計劃書,全盤抄襲了他們的產品和模式,「很多文案甚至連一個字都沒改動」。
  • 狼為何不傷害人,狗也許更需要溫暖與關愛
    就像給中石油運送柴油的司機所說,狼是有靈性的,你遇到它時,眼睛看著它,不要跑,把隨身帶的能吃的東西丟給它,它就不會襲擊你。那位司機經常路過時,就帶些雞腿之類撒給狼,後來果真救了那個頂替天邊加油站王重慶工作的小秦,在他迷途雪原時,不但沒有傷害他,還用響亮平和的叫聲,為尋找救援的村民報信,你對它好,它會記住你,這是大自然萬物的和諧與生存法則。
  • 《米花之味》影評:鄉村,逃離容易歸來難
    這個4月,繼王學博執導的《清水裡的刀子》和王超執導的《尋找羅麥》之後,而今,曾經擔任蔡明亮助理導演的鵬飛推出他繼2015年的《地下香》之後的第二部藝術電影《米花之味》,將鏡頭從城市陰暗的角落轉移至國境西南的鄉村。
  • 《米花之味》:以日常生活之幽默反映留守兒童的現實
    電影《米花之味》海報  將於4月20日在全國上映的電影《米花之味》4月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首場校園路演。影片放映後,導演鵬飛、女主角英澤與觀眾進行了1個多小時的現場交流。  據鵬飛介紹,影片《米花之味》主要講述了外出務工的葉喃返回家鄉雲南省滄源縣的一個邊境小寨後,與處於叛逆期的女兒喃杭之間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和解的故事,其間產生了一系列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觀念的衝突和碰撞。影片結尾,母女二人在溶洞共舞的超現實表達方式,更是引發了觀影者對於「什麼是人類最本真的追求」的思考與探討。
  • 英語片在威尼斯最吃香 兩部華語片將參與逐獅
    ,兩部華語片將同時對金獅獎發起衝擊。  大小華語片角逐金獅  早前《綜藝》就曾預言《賽德克-巴萊》入圍,看來威尼斯勢必會一掃坎城華語片打醬油的遺憾。令人驚喜的是,《桃姐》也同時入圍,令華語片在水城的競賽勢力更加壯大。  《賽德克-巴萊》是《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的最新作品,籌備時期長達八年,歷經10個月方才拍攝完成,期間動員人數超過2萬。
  • 《米花之味》:平淡的故事裡講出生活的味道
    《米花之味》海報畢贛的《路邊野餐》曾打破這種窠臼,將中國農村拍出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和輕盈的詩意。而鵬飛的《米花之味》則是將其拍出了難得一見的幽默感和溫暖氣質。故事很簡單,在外務工多年的母親回到村子,與正開始進入叛逆期的女兒鬥智鬥勇,而與此同時,曾經傳統的村落裡新舊觀念衝突。這一切都讓母親有些不知所措。
  • 《米花之味》:故鄉沒有面目全非,卻已物是人非
    作者:龔金平 亮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米花之味》,故事發生在中緬邊境一個四季如春的傣族寨子裡。這裡天高地遠,蒼翠遼闊,陽光有一種通透又熱烈的明豔,一切都顯得靜謐安然。
  • 《米花之味》:務工返鄉母親和留守女兒,感情彌合需要從容的心態
    《米花之味》是一部反映雲南傣族村寨留守兒童問題的電影,獲得第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威尼斯日競賽單元「特別提及獎」,以及平遙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受歡迎影片」。在平遙國際影展上獲獎的頒獎詞中有這麼一段:「明亮豔麗的畫面,鏡頭後蘊含的是人文主義關懷,讓我們看見了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
  • 「最後驚喜」是部華語片
    本屆電影節,曾拿下威尼斯金獅的賈樟柯獨佔鰲頭,目前公布的入圍競賽單元的惟一一部華語片是他監製的《蕩寇》,他導演的《河流的愛情》則入選展映單元。記者了解到,北京時間今日,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將公布今年入選競賽單元的最後一部驚喜電影,據悉也是一部華語影片,但到底是哪部片暫時還沒有確切消息。
  • 這部「半華語片」捧得金球卻無人問津,我替它不值!
    它的演員大部分是華人,對白也是以中文為主,可以算是一部「半華語片」。而就是這部「半華語片」,被媒體們稱為2019年度黑馬,以350萬美元成本的小投資,得到海外近2000萬美元的票房,收穫如潮好評。它還被知名導演李安在美國《綜藝》雜誌的Directors on Directors名單上,選為「2019年最愛的電影」。
  • 號稱看哭了無數人,今年華語片大驚喜是王小帥?
    原本,2019年的柏林電影節,是華語片的大年,有一大堆華語片都入圍了柏林的各個單元,是難得一見的華語電影盛況。於是,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也意外成為今年柏林少數幾部華語片。好在,影片的評價也是相當不錯。
  • 《米花之味》米花再甜,也不是小時候的味道了
    《米花之味》不同於傳統的現實主義影片,該片的基調陽光,給人以無窮希望。影片是青年導演鵬飛的作品,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俄羅斯電影節中都獲得了獎項,並引起了好評與關注。影片以務工回鄉的媽媽與女兒喃杭之間由疏遠到親密的故事為線索,展示了雲南少數民族的基本生活,體現了人性的堅韌與光明。影片在樸素的攝影中表現美,用驚人的洞悉力和豐富的細節表達了人性的本質。
  • 一部關於少數民族留守兒童的電影,你需要了解一下
    從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起步,榮獲首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中國新生代單元最受歡迎影片後又歷經了多個國內大大小小影展的《米花之味》,終於上映了。作為鵬飛導演第二部長片,《米花之味》在陣容上擁有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黃金製作團隊,這也許與他之前參與洪尚秀、蔡明亮的電影團隊中不無關係:攝影廖本榕是蔡明亮的御用攝影師;配樂鈴木慶一則常常與北野武合作;陳博文、杜篤之更是金馬常客。
  • 坎城片單來了,選的華語片竟然是這兩部
    其中有909部是新人導演的處女作長片,有532部來自女性導演。而最終選擇出的56部坎城2020電影中,其中有15部來自新人導演,有16部是女性導演作品。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今年的坎城2020到底有哪些片子吧,順便說下,這裡有華語片哦。
  • 電影《米花之味》:以日常生活中的幽默瞬間聚焦留守兒童
    中青在線訊(胡蝶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昶榮)將於4月20日在全國上映的電影《米花之味》4月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了首場校園路演。    據導演鵬飛介紹,影片《米花之味》主要講述了外出務工的母親葉喃返回家鄉雲南省滄源縣的一個邊境小寨後,與處於叛逆期的女兒喃杭之間由陌生、疏離到互相理解、和解的故事,期間產生了一系列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觀念的衝突和碰撞。影片結尾,母女二人在溶洞共舞的超現實表達方式,更是引發了觀影者對於「什麼是人類最本真的追求」的思考與探討。
  • (原創)一花一世界之花花:《橫衝直撞》的少年成長了
    一花一世界,此花非彼花,此花亦是彼花。從花花的世界看世界,今天,聊聊花花的《橫衝直撞》。很久沒有寫花花了,雖然一直也都還在聽著、看著花花的一舉一動,但更多的是平靜地享受他的音樂,沒有太多衝動去寫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