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西班牙語學習之路,近70年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2021-02-19 西聞

9月19日,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Real Academia Española,簡稱RAE)在中國上海開設第一家全球語言研究中心。中西兩國建交45周年之際,這個裡程碑事件將被寫入雙方友好交往的史冊,更意味著中國人對學習西班牙語的熱情越來越高。

1950年代,新中國第一批學習西班牙語的大學生。(圖片來源:《國家報》)

中國外交官臨危受命,做起了西班牙語教授

《國家報》報導,1951年,智利文學家巴勃羅·聶魯達第二次訪問中國,當他抵達北京的時候,中國政府派出一位翻譯帶他到動物園遊覽,翻譯向他解釋:「這裡有種動物……一頭非常大的豬,非常非常大。」(「hay este animal… un cerdo muy grande. Muy, muy grande」)。聶魯達非常好奇地走到獸籠前,他哭笑不得地看著翻譯說:「這是一頭大象!」(「¡Es un elefante!」)。【註:巴勃羅·聶魯達,智利詩人與外交官,本名內夫塔利·裡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託(Neftali Ricardo Reyes Basoalto,生於1904年7月12日,逝世於1973年9月23日,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與中國交好的智利詩人與外交官,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巴勃羅•聶魯達。(圖片來源:搜狐)

這並不是一個笑話。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西班牙語人才相當匱乏。

1952年10月2日,中國政府主辦了為期10天的亞洲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出席會議代表中有近百位來自南美國家,為了尋找到專業的西班牙語翻譯,中國政府邀請了曾任中國駐智利大使館隨員的孟復先生。【註:孟復 (1916~1975),筆名孟克之。筆名孟克之。江蘇常州人。193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政治系。1949年赴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學習。1950年回國後歷任全國政協、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翻譯,北京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主任。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196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西班牙文學簡史》,論文《託爾斯泰後期作品》、《〈堂·吉訶德〉的人民性》、《塞萬提斯和他的〈堂·吉訶德〉》,譯著小說《克列採長曲》、《森林裡的故事》等。】

新中國西班牙語教學的開山鼻祖孟復。(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孟復著《西班牙文學簡史》,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共209頁(圖片來源:陳國堅新浪博客)

這位外交官臨危受命,做起了西班牙語教授,帶領12名學生「臨陣磨槍」的學起了西班牙語,接待來自南美國家的參會人員。

陳楚蘭接受埃菲通訊社的採訪。(圖片來源:埃菲通訊社)

陳楚蘭曾為西班牙王儲菲利佩(現為西班牙國王菲利佩六世)、委內瑞拉前總統查維茲做過翻譯。(圖片來源:埃菲通訊社)

孟復的學生陳楚蘭(Chen ChuLan,音譯)近期在北京家中接受埃菲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我當時是法語語言文學系的學生,因為懂得法語,我覺得西班牙語並不難。在接受了孟復老師的簡單教學後,我們掌握了基本的西班牙語發音規則。但由於國家派遣的任務重、時間緊,我們必須在15天內完全無誤的掌握500個西班牙語詞彙。同學們日以繼夜的不斷學習,互相檢查並矯正發音,最終我們做到了。」

1954年8月,北京外國語學校高教部呈請中國國務院批准,改稱北京外國語學院。當時,德語系、法語系和西班牙語系全部成立,孟復被任命為西班牙語系系主任,他的一名優秀學生被聘為助理教授。

「當時什麼都沒有。」孟復帶領的自學助教陳泳怡(Chen Yongyi,音譯)說,「孟老師那裡只有一堆16開的紙,上面僅有一些西班牙語的讀音和語法規則。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孟老師帶著我們開始了西班牙語的學習。教材只有一本古老的中西雙語詞典。」

《國家報》披露,在此之後多年間,中國大學裡的很多西班牙語知識都來自蘇聯。陳泳怡說,「我們也做過研究,但那些教材裡的詞彙基本都是政治化的,不切合實際,那些年我們的西班牙語教材幾乎就是用中文和西班牙語來描述布爾什維克。」

西班牙老師:「中國學生的情誼深厚綿長」

同樣持此觀點的,還有著名教授董燕生,他是陳泳怡的學生之一,中國重量級西班牙語教材《現代西班牙語》、《堂吉訶德》最著名譯版作者。

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董燕生。(圖片來源:《歐洲時報》)

現年81歲的董教授說,「當時我們沒有書籍,老師們每周會發給我們一些油印的學習材料,如果墨水太多,整張紙都會黑掉,字跡都很模糊。而圖書館裡有關西班牙語的藏書實在太少了,能夠找到的只有塞萬提斯(Cervantes)、加爾多斯(Galdós)、布拉斯科·伊瓦涅斯(Blasco Ibáñez)、奧拉西奧·基羅加(Horacio Quiroga)、塞薩爾·巴列霍(César Vallejo)……西班牙語書籍連2、3個書架都填不滿。」

董教授還特別回憶了令他最為敬重的西班牙老師瑪麗亞·列塞亞(María Lecea)。

1955年,33歲的她瑪麗亞·列塞亞來到中國,成為當時新中國難得的西班牙語教師。董教授認為,瑪麗亞在新中國早期幾代西班牙語系學生的學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她的西班牙語錄音至今還停留在他們這代學子的記憶中。

1992年,瑪麗亞•列塞亞(左一)老師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圖片來源:孔子學院)

董教授在2016年接受《光明日報》的專訪時表示,「瑪麗亞·列塞亞是我最敬重的老師之一,她生前我們始終保持著聯繫。我在西班牙學習和工作期間,只要有機會就一定去拜訪她,在她家小住幾天,一起翻看舊相冊,回憶當年的種種瑣事,海闊天空的「神侃」,兩人都感到十分愜意愉快。瑪麗亞老師對我說,在她顛沛流離的前半生,走過世界上不少國家,教過不同種族的學生,但是,只有中國使她終生留戀,只有中國學生一直跟她保持著密切聯繫。她最欣賞一個形容中國人性格的比喻:熱水瓶。她說,你們確實不像西方人那樣張揚外露,整天把『我愛你』掛在嘴上,可你們心裡對人的那種情誼是深厚綿長的,只有長久跟你們真誠交往的人才能體會到。」

秘魯作家組織咖啡討論會提升學習熱情

1959年1月,菲德爾·卡斯楚(FidelCastro)領導的古巴革命取得勝利,在西半球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隨之與古巴交好,雙方不斷互派教師與留學生,中國的西班牙語教材水準突飛猛進。然而,在1966至1976年期間,中國的西班牙語教學卻中斷了10年。

1976年後,秘魯作家胡安•莫裡略(JuanMorillo)和他的妻子喬治娜·卡布雷拉(Georgina Cabrera)來到北京,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專門負責對幾百名西班牙語系學生的教學工作。2018年,這兩位對中國西班牙語教學做出重要貢獻的教師,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後移居馬德裡。

對中國西班牙語教學產生決定性影響的秘魯作家Juan Morillo及其妻子Georgina Cabrera,本圖攝於2018年4月份他們北京家中。(圖片來源:CronicaViva)

秘魯作家Juan Morillo及其妻子Georgina Cabrera在上世紀70年代剛到中國時的照片。(圖片來源:塞萬提斯學院官網)

卡布雷拉對《國家報》表示,「當我們在北京開始任教時,採取了非常嚴謹的語法教學,語氣表達也非常學術化,這容易被學生們接受。此外,我們還通過使館的新聞官拿來西班牙語報紙上的文章給中國學生講解,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創新。我們想告訴學生,歷史、新聞、電影等文化元素,都是學習西班牙語和了解西班牙不可或缺的。」

有一次,西班牙語系裡的外教準備通過分析來解讀西班牙著名作家卡米洛·何塞·塞拉(Camilo José Cela)和他的作品,但老師們發現學生無法跟得上,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咖啡。「當時的我們組織了一場周四咖啡(Café del Jueves)的討論會,老師和學生們互動很好,我們談論一切,之後還組織戲劇演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卡布雷拉回憶說。

西語教學在中國各階段教育中的比重都在加大

西班牙駐華大使館教育處於2005年成立於北京。據統計,那一年全中國約有4236名西語學生,到今天這個數字已超過40000人。據官方報導,中國在校西語大學生有34800名,除此之外,還有各種提供西語教學的私立教育機構在蓬勃發展,比如塞萬提斯學院等。

西語在各階段教育中的比重都在加大。目前,有98所大學提供西班牙語學士學位,120所大學設立了西語課程。據悉,今年下半年,另有9所大學將開設西語系。西語在中國尚處於溫和發展期,仍屬於小語種,不過,它在中國的上升潛力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可以預見的。

《國家報》分析稱,當下,在中國學習西班牙語的人不再局限在有政治抱負的外交官,或那些對異國情調有興趣的中國人了。中國學習西班牙語的人群已經擴展至普通大學生、高中生甚至小學生。

西班牙駐中國大使館教育參贊吉斯拉•孔德。(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西班牙駐中國大使館教育參贊吉斯拉·孔德(Gisela Conde)表示,「西班牙語越來越被視為一種國際語言,將為商業世界打開另一扇大門。西班牙和其他西班牙語國家在中國越來越為人所知和欣賞,這將極大提升中國人對西班牙語的興趣,也將增強西班牙語世界在中國的影響力。」

(轉載請註明出處:《歐洲時報》西班牙版  西聞:SpainZone)

相關焦點

  • 社會上學習之路,適合哪種方式:想好了再走?還是走一步看一步?
    人在社會上的學習之路,適合哪種方式:第一種:想好了再走第二種:走一步看一步本文的觀點是第二種。學校模式、社會模式的學習有著很大的不同——學霸在社會上需要適應。「走一步看一步」適合社會上面的學習,主要有下面幾個好處:學習需要碰撞、發酵,在走的過程中,才有這個機會——空想是想不出來的;在走的過程中,空想的一些東西,就不用想了,這本身是對時間、精力的節省;
  • 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在路上,一路順風,蹣跚不安,甚至跌跌撞撞。每一步,都走的那麼小心翼翼,就怕踩空;每一步,也都走走停停,路遇坎坷,甚至想過回頭,放棄,抑或輕生。走一步,再走一步,而就是這一步,踩上了人生快車道。記得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在《當代少年》中寫了這樣一件事:七月,酷熱的一天,小時候的我,有一次和小夥伴們出去爬山,自己興致很高一時間忘乎所以,等到自己爬到了很久的時候,突然發現深處險境當中,在恐懼的籠罩下自己不敢進也同樣不敢退,自己在上面困了很久。晚上的時候父親終於出現在眼前,可是看著下去的路實在太長自己終究不敢邁出第一步。
  • 昆明西班牙語培訓機構,記單詞辨語法結構邁出西語學習這一步
    昆明西班牙語培訓機構,記單詞辨語法結構邁出西語學習這一步很多西班牙語初學者抱怨難詞難記,很容易忘記;一個一個的學習單詞不僅困難而且低效。佩文教育分析這是為什麼?因為當我們聯想單詞時更容易記住。當你學習一個單詞時,你只需要記住這個單詞和它的意思。所以即使你記住了一個西語單詞,當你脫口而出要用它的時候,你也會不知所措。記單詞而不用它們有什麼用呢?如果你學習句子,你會很快地使用你學過的單詞,你也會學到更多的自然表達。對於西語入門學員,大家說漢語的時候,難免也會有表達不清晰,主謂顛倒的時候,但是這個並不影響我們的交流與學習。
  • 創造財富不能走一步說一步,而是要走一步看十步
    在現代社會,見識短的不是女人而是窮人,窮人總是走一步說一步,他們認為車到山前必有路,缺乏規劃意識,讓自己在歲月中蹉跎,以至於一事無成、貧窮一生。窮人之所以走一步說一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貪圖安逸。創造財富不能走一步說一步,而是要走一步看十步。窮人若想致富,就不能只是羨慕富人的成功,而是要學習富人探索財富的眼光。大量的事實證明,眼光不一樣,創造的財富也大相逕庭。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學習內容全解
    【課文內容】【文章分析】《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懸崖上的一課》,選自《當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頓·亨特(美),入選初一第一學期語文課本。主要寫小亨特體弱怯懦,一次他跟隨夥伴攀登懸崖,由於害怕,上不去下不來。
  • 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國發展面對面①)——新中國70年發生了怎樣的...
    要弄清楚歷史巨變的原因,就要從新中國70年發展進步的內在邏輯中尋找答案。  中國道路是成功密碼。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70年來,中國始終堅持走自己的路,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 一步教育:助力你的心理諮詢師之路
    在這樣的局面下,心理諮詢師顯得尤為重要。與心理醫生不同,心理諮詢師的任務正是幫助人們了解到並且解決阻礙內心成長和影響內心健康的問題,協助諮詢者達成個人成長和基本人格轉變,在成長過程中自然減輕身心痛苦、移除症狀。目前國內的心理諮詢師並不多,不能夠滿足日漸增多的心理諮詢需求。在這樣供不應求的局面下,心理諮詢師的薪資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這一職業正在成為一個「香餑餑「。
  • 南京一步教育:助力你的心理諮詢師之路
    南京一步教育:助力你的心理諮詢師之路 來源:財訊網 • 2020-12-09 13:50:47 人類社會的發展邁入了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走一步,再走一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走一步,再走一步》,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   1、標題的含義:   表面上是指在父親的引導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________。
  • 人生就像一盤棋,既要走一步算一步,又要遵從路數
    更多的是,當面對著突發情況時,我們要學會隨機應變,走一步算一步。這一生,或長或短,每一步都顯得那般重要,每一個決定都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難以反轉。所以,我們不得不選擇慎重考慮,走一步算一步。或許,這會讓我們顯得那般斤斤計較,思慮太重。可是,如若不然,或許我們的一生便敗在此處了。
  • 「走一步、看一步」的理論合理性是什麼?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勢必強迫我們「部分地改變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戰都是有的,全部地改變的事也是間或有的」,這樣才能適合於新的實際情況。由此我想到,很多人在面臨重要選擇、或者前途迷茫時,最後往往選擇 「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這個選擇看似消極,實則極為合理。
  • 新中國監獄70年改造罪犯的成功發展之路
    中國監獄工作協會副會長 李豫黔  伴隨著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新中國監獄工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已走過了70年的奮鬥歷程,正在全力迎接新時代的挑戰。70年風雨兼程、70年篳路藍縷、70年砥礪奮進、70年薪火相傳,在生與死,血與火的洗禮中,一代又一代的監獄人民警察,把紅色基因熔鑄在血液裡,銘刻在靈魂中,用血與汗,生於死鐫刻出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壯麗畫卷。
  • 一步一步走在教育發展之路上
    1981年起任教,曾先後任石鏡小學校長、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晨曦小學校長、晨曦教育集團總校長。近十多年來,探索實踐基於「價值領導」理論的學校管理,帶動晨曦小學發展,形成獨特的學校文化和先進辦學思想,打造了晨曦教育集團優質教育品牌。1.那十多年:陳年慣性慢慢踱步1978年,改革開放起航,我正讀高中。「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老師經常在同學們面前念叨的一句話。
  • 部編語文七上《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教學意圖一、教學目標1.在整體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快速把握記敘要素,提高閱讀速度
  • 做事沒啥規劃性的星座,走一步看一步,享受隨遇而安
    文 | Miya一些人在做事情之前,得有一套完整詳細的計劃才會行動,但是還有一些人卻恰恰相反,沒什麼規劃性,習慣了走一步看一步,那麼這種隨遇而安的星座是哪幾個呢?射手座:一向隨意灑脫射手座也是一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但這倒不是什麼比較消極的想法,而是他們足夠自信足夠樂觀,總覺得自己只要開始了一件事情,即使在此之前沒有計劃,也能夠完成得妥妥噹噹。
  • 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系列學術論壇開幕
    11月21日,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主辦的「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70年發展之路與未來展望學術論壇」拉開帷幕,海內外會員和師生近700人在線學習交流。1950年12月1日,以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5名羅馬尼亞籍留學生最早報到為標誌,新中國開啟了對外國人的漢語教學。70年來,對外漢語教學由少數試點到規模質量發展,並於20世紀80年代成立專門機構,組織選派漢語教師、志願者及必要資源支援各國需求,由「請進來」來華留學拓展到「走出去」中外合作辦學。
  • 論:走一步,看半步;走一步,看百步!
    古語云:「人生為棋,走一步看半步必輸,走一步看百步必勝」。曾有人比喻,走一步看半步之人為目光短淺之人;走一步,看百步之人必是志向遠大之人。走一步,看半步;走一步,看百步。起點高,只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並不能完全決定勝敗。活一天算一天,不思進取的人,從不會打算未來,只能淪為犧牲品。故為:走一步,看半步。不論起點高低,不分人之貴賤。
  • 16家中央媒體這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專題以網站重點策劃為主體,依次展出「共和國的故事」「新中國崢嶸歲月」「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國名片」「記者再走長徵路」等多個策劃專欄,從不同角度展示我國70年發展變遷。專題集納網站所有原創報導和轉發報導,融合PC端、WAP手機站、官方微博微信,以及頭條、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臺,通過圖文、圖解、短視頻、全景、直播等多種方式,全面展示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導盛況。
  • 不會想太多,走一步算一步的4個星座
    或許你身邊有人會告訴你,趁年輕趕緊找個人結婚了吧,人最終都是要找人過日子的,別拖太久了,要不然老了就找不到好的了,還會有人勸你別再去外面漂泊了,趕緊回老家待著吧,但你卻不這麼認為,你並不想想太多,走一步算一步,下面就來扒一扒和你一樣的四個星座。
  •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年 《封面—我的電影故事》開播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年 《封面—我的電影故事》開播 70年崢嶸歲月,老一輩電影工作者為電影事業揮灑青春與熱血,鑄就了新中國電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