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小孔成像法」看日偏食(圖)

2020-12-16 搜狐網
「小孔成像法」看日食就看你的創意

  中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雷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50分報導,距離我國長江流域日全食僅剩兩天時間了,22日上午8點25分,青島也將迎來12年來最大的一次日偏食。除了戴上太陽觀測鏡看日食外,還有什麼有趣的觀測方法呢?青島觀象臺專家向人們推薦了一種即簡單有趣又能充分發揮創意的觀測方法——小孔成像法。

  青島觀象臺臺長介紹說,因為此次日全食帶在我國長江流域,青島距離全食帶較近,所以能夠看到太陽被月亮遮掩住的面積是12年來最大的一次,達到了85.6%,也就是說日偏食最大的時刻,太陽會像一個彎彎的月牙一樣掛在天空中。

8時25分04秒日偏食開始發生,9時37分18秒日食達到最大時刻,隨後開始復原,到10時55分13秒結束,整個過程持續兩個半小時。  

小孔成像法觀賞日偏食

  據觀象臺工作人員介紹說,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屏幕與物之間,屏幕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板,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利用了光線直線傳播的原理。

  具體操作方法是:首先找一張不透光的硬紙板,用香在上面燒個小孔,然後隨便用什麼平面做背景板,白紙也好,地面也好,衣服也好,手心也好,太陽通過小孔照射在背景板上,就能看到月牙狀的太陽的投影。掌握這個簡單的方法後,還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在硬紙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畫上圖案,然後用香描著字的比劃或圖案輪廓,每隔相同的距離,點上小孔,這樣看到的日偏食投影就會發生奇妙的「特效」,你的名字或者是你的創意圖案,都是由一個一個小月牙構成的。如果你沒有準備任何道具,可以乾脆將兩手交叉、手掌相對,製造出「小孔」,這樣太陽穿過手掌間的縫隙,地面上的影子也會呈現出一個一個的小月牙。

相關焦點

  • 說好的最美「金邊日環食」,為什麼我看到的是日偏食?
    所以能不能看到「金邊日環」或者日偏食,除了地理位置外,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   日食到底如何觀測呢?   去不了環食帶?沒有日食眼鏡?小孔成像or雲觀日食,總有一款適合你。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千萬不要裸眼直接看!更不能為了看清太陽被月球「咬」的細節而用望遠鏡直接觀看。不加任何防護直接看太陽,會灼傷眼睛。
  • 日偏食來了!有的小夥伴看見了,更多的人在朋友圈看完了全程……
    12月26日上午10點29分,罕見的日環食現象在天際上演,在我國境內,可以觀賞到日偏食。中午一點多鐘,日偏食最明顯的食甚現象開始,重慶今天的天霧蒙蒙的,不過,也有不少市民有幸觀賞到了日偏食。重慶人的朋友圈裡也被日偏食刷了屏,像林悅這樣自己拍攝的照片下面,有不少羨慕的評論,「我頭上只有一片烏雲!」「同在一片天空下,怎麼你就偷偷開了小灶?」也有不少人曬起了網絡上找到了世界各地的日偏食照片,家住二郎的李談月調侃,「抬頭看不見沒事兒。我已經在朋友圈看完了!」
  • 關於「小孔成像」的研究
    關鍵詞 小孔成像;幾何光學;波動光學;衍射;清晰度;解析度作  者 潘志民   金凱文   潘開欣● ● ●1 從幾何光學看「小孔成像」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這是幾何光學中的一個基本觀點。一直以來,「小孔成像」僅僅作為光的直線傳播的實驗為大家所共知。
  • 墨子發現小孔成像這件事,含金量如何?
    問:墨子的小孔成像是真的嗎?是他從小孔成像發現了光線直線傳播嗎? 文 | 諶旭彬 墨家的確發現了小孔成像。他不相信段成式「海翻所以影倒」的怪力亂神式的解釋,但他自己把「小孔成像」與「凹鏡成像」的原理歸為一類(與陽燧一也),卻也是錯誤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在於光的直射,凹鏡成像的原理在於光的反射,其實是兩類不同的光學現象(許多科學史著作稱沈括正確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理,誤)。
  • 小孔成像之謎
    隨著物理課程的深入,同學們已經進入光學篇章,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這部分知識,其中有一個小實驗讓同學們感到困惑:小孔成像。不少同學不太理解,為什麼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所成的像為什麼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小孔」到底要多麼小?等等等等許多個疑問。今天就來為你們解答。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下面一一來解決同學們的各種疑問!
  • 日環食鬥圖大賽|身邊的小孔:總有一款適合您
    知力君的作者好友圈中,有一位喜歡和孩子一起玩科學的環境科學博士劉毅,培養孩子的科學好奇心,不論是趕海去,還是看星星,他都有很多好玩的方法。這次我國的環食帶將穿越西藏、四川、貴州、湖南、江西、福建和臺灣,而福建省只有廈門、漳州和龍巖可以看到日環食,其他地方只能看到日偏食。缺少設備怎麼行觀測日環食需要專業的設備,不能用肉眼直視,否則會亮瞎眼!
  • 看日食戴墨鏡不安全,正確的方法是這樣
    所以能不能看到「金邊日環」或者日偏食,除了地理位置外,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去不了環食帶?沒有日食眼鏡?小孔成像or雲觀日食,總有一款適合你~日食到底如何觀測呢?首先必須強調的是,千萬不要裸眼直接看!更不能為了看清太陽被月球「咬」的細節而用望遠鏡直接觀看。
  • 清風物理專題:再探究小孔成像
    ,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自己動手探究物理課本第四章《光現象》中「小孔成像實驗」。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進行的性質,早於牛頓2000多年就已經總結出相似的理論,這也是世界上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 你要是不懂小孔成像 那攝影是白學了
    一、小孔成像公元前5世紀,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記載了有關光的特性和反射現象的觀察思考,並記錄了光通過小孔在平面上形成倒立圖像這一現象。我們可以把現代照相機的原始形態追溯為暗房,其成像原理就是小孔成像。暗房,即是黑暗的密閉房間,光線穿過一個非常小的孔射進來,並在牆壁上投射出一個像,這個像就是小孔外的景象,但像是倒立的,這就是現代照相機的雛形。暗房涉及兩個方面的技術問題,一方面是進光小孔的大小決定影像投射到後壁的鮮明程度,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將影像固定下來。
  •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2014/11/24 09:33 來源:瑞安日報 瀏覽:3405
  • 五縣市可看日全食 裸眼直視幾秒可能失明(組圖)
    22日中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觀,湖南省龍山、石門、澧縣、津市、華容5個縣市可看到日全食(圖中虛線以北的區域),國內成都、武漢等地為最適合觀測的地點。
  • 攝影專欄|簡明六講之一,小孔成像的偉大發現
    起源: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研究大約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著名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並完美的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他發現當小孔相當小的時候,儘管小孔不是圓形的,所得的成像卻都是圓形的(這時小孔成像成的是太陽的像,所以是圓的);儘管孔的大小不同,但是像的大小相同,只是濃淡不同;當牆面和小孔距離變近時,所得的成像會變小,亮度會增加。為了一探究竟,趙友欽設計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實驗。
  • 「風華小課堂」2 大孔成斑 小孔成像 斑像大小與誰(相)關?
    「小孔成像」雖不是中考終點考點,但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像的性質;相關計算;實驗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例題 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一個開有正方形大孔的卡片甲,並用另一張卡片乙去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則太陽光下小明 不可能觀察到的光斑形狀是
  • 科學小實驗: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呢
    羋盒錦囊初步了解光學知識,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實驗器材相機底座、調焦筒、鏡頭座、凸透鏡片、小孔板、放大鏡、底座、蠟燭、成像屏>實驗步驟1、將放大鏡插在底座上,點燃蠟燭,並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一直到成像物上的像被調整至最清晰為止2、 先把成像屏小心扣入相機底座的圓筒槽裡,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部,與調焦筒相扣,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同時改善成像效果
  • 天狗咬日今日上演 各地觀測日偏食最佳時間點、觀測方法
    【日偏食發生的全過程了解下】日偏食出現的過程,主要有3個比較重要的時間點,分別為初虧、食甚和日落。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不同地區所觀測到的日偏食的程度和時間都略有不同,通常情況下都是越往北發生日偏食的時間越早,越能完善的觀測日偏食。【不能用肉眼直接觀測,可用玻璃+濃墨汁】日偏食雖是天宇奇觀,但是不正確的觀測方法卻會傷害到身體。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
  • 近視的朋友,教你科學地利用小孔成像,看清遠處的景物!
    對於有近視的朋友們,一定遇到過這樣的煩惱:在車站,由於沒戴眼鏡,看不清高高在上的車次滾動屏幕,分不清馬路對面的廣告牌!在這裡,艾伯菌教大家一個小技巧:透過如圖所示的三個手指所成小孔,就可以適當看清遠處的景物!技巧:眼睛和小孔保持適當距離,然後三個手指所成小孔,由大縮小,你會看到遠處的景物逐漸變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