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物理專題:再探究小孔成像

2021-02-14 夏雄糾名師工作室

在物理課本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中,學生探究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知道了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也掌握了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自己動手探究物理課本第四章《光現象》中「小孔成像實驗」。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

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進行的性質,早於牛頓2000多年就已經總結出相似的理論,這也是世界上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墨經》中這樣紀錄了小孔成像:「景到,在午有端,與景長。說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這裡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兩束光線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漢語中有「終極」,「微點」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線的交叉點,即針孔。物體的投影之所以會出現倒像,是因為光線為直線傳播,在針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來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與」指針孔的位置與投影大小的關係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線,就像射箭一樣。「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說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線,則成像於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線,則成像於上部。於是,直立的人通過針孔成像,投影便成為倒立的。「庫」指暗盒內部而言。「遠近有端,與於光」,指出物體反射的光與影像的大小同針孔距離的關係。物距越遠,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小孔成像原理:光的直線傳播

小孔成像的性質:倒立的實像

燭焰上某點A發出無數條光線,在空氣中沿直線傳播,其中有條光線剛好穿過小孔,照射在光屏上形成點A的像點A』,燭焰上其它各點的光同樣在光屏上形成對應的像點,這樣在光屏上就形成了燭焰倒立的實像。

1.小孔成像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2.小孔成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是否有關?

猜想假設:

1.小孔成像的大小可能與物距和像距有關,與孔的大小無關。

2.小孔成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實驗器材:

蠟燭、打火機、小孔屏5個、塑料薄膜光屏、直尺

小孔成像實驗:

1.按上圖所示放好蠟燭、小孔屏和薄膜光屏。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和屏的高度,使燭焰、小孔和薄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調整燭焰和小孔屏的距離,直到在薄膜光屏上看到燭焰倒立清晰的像。記錄實驗數據,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2.使用同一小孔屏,保持像距(小孔到薄膜光屏的距離)不變,逐漸減小物距(燭焰到小孔的距離),觀察燭焰的像大小是否變化。

3. 使用同一小孔屏,保持物距不變,改變像距,觀察燭焰的像大小是否變化。

4.保持物距和像距不變,分別用大小不同的小孔屏實驗,觀察小孔成像的大小是否變化。

5. 保持物距和像距不變,分別用形狀不同的小孔屏實驗,觀察小孔成像的形狀是否變化。

6.分析實驗數據和觀察到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實驗數據及現象:

實驗次數

小孔

物距(cm)

像距(cm)

成像情況

1

2號

10

14


2

2號

6

14


3

2號

4

14


4

2號

10

17


5

2號

10

24


6

1號

8

17


7

2號

8

17


8

3號

8

17


9

4號

8

17


10

5號

8

17


實驗結論:

1.小孔成像的大小與物距和像距有關,當物距一定時,像距越大,像越大;當像距一定時,物距越大,像越小。小孔成像的大小與孔的大小無關。

2.小孔成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小孔成像的探究,真正明白小孔成像的原理,知道了小孔成像的有關規律。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探究水平,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切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掃碼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小孔成像之謎
    >小孔成像之謎隨著物理課程的深入,同學們已經進入光學篇章,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這部分知識,其中有一個小實驗讓同學們感到困惑:小孔成像。不少同學不太理解,為什麼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所成的像為什麼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小孔」到底要多麼小?等等等等許多個疑問。今天就來為你們解答。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下面一一來解決同學們的各種疑問!
  • 關於「小孔成像」的研究
    3 「小孔成像」的現代物理實驗研究3.1 研究孔徑、物距和像距對成像清晰度的影響設物的尺度H,像的尺度H1,小孔直徑d,小孔屏到物的距離u,小孔屏距離像屏v。從實驗上得出它們的相對關係為何值(或者何範圍)時,成像效果最佳。也就是說,通過實驗結果能知道欲使成像清晰,小孔是大一些好呢,還是小一些好?物距和像距是近一些好還是遠一些好?
  • 【初中物理光學實驗系列 】光學3 小孔成像
    【見下文紅字說明】一、光源的種類點光源 點光源是理想化為質點的,向四面八方發出光線的光源,點光源是抽象化了物理概念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
  •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
    為幫助大家更好的備戰教師招聘面試,中公講師整理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教材分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人教課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它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 「風華小課堂」2 大孔成斑 小孔成像 斑像大小與誰(相)關?
    初中物理光學的知識點,概括起來是「三原理」、「三鏡」;「三像」。「小孔成像」雖不是中考終點考點,但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像的性質;相關計算;實驗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例題 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一個開有正方形大孔的卡片甲,並用另一張卡片乙去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則太陽光下小明 不可能觀察到的光斑形狀是
  •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2014/11/24 09:33 來源:瑞安日報 瀏覽:3405
  • 你要是不懂小孔成像 那攝影是白學了
    一、小孔成像公元前5世紀,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記載了有關光的特性和反射現象的觀察思考,並記錄了光通過小孔在平面上形成倒立圖像這一現象。在西方,大約公元前330年,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有關於小孔成像的記載,並在其授課的課本中提出了暗房的概念。1490年,萊奧納多·達·文西在其《大西洋手稿》中第一次以圖畫形式記錄了暗房的概念及其操作,藝術家們可以在暗房中通過投影把真實生活情景描繪下來,他們把暗房當成一種工具,在畫布上描摹出自然景物粗糙的輪廓,然後填充顏色。
  • 影響世界的重要實驗:小孔成像、眼睛成像原理
    而阿爾哈曾的觀點卻恰恰相反,他認為視力並不是一些從眼睛發出並感受外部世界的東西作用的結果,而是由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再從物體表面反射進入眼睛所導致的。後來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進行了「暗箱」實驗。在一個用厚厚的帘子遮住窗戶的暗室裡,晴天時在帘子上通一個小孔,這樣窗外的世界就在窗對面的牆壁上投影出一個上下顛倒的影像。
  • 物理光學演示--Flash實例教程小孔成像課件!
    第1頁:第2頁:第3頁:  眾所周知,小孔成像是物理學中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一個演示  重點精華:蠟燭、小孔成像所需的道具及電影夾的製作;用如何用action控制電影夾。   第1步,打開Flash MX,在舞臺的空白處單擊右鍵,選擇「文檔屬性」,彈出「文檔屬性」對話框,對舞臺的大小、背景色進行設置,設置如圖1所示。
  • 【初中物理光學實驗系列 】光學8 凸透鏡的成像原理
    【見下文紅字說明】福利時間:以下為物理學習書籍一、測量教科書、認識誤差長度和你的同學一起,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本物理教科書的長和寬
  • 初中物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習題練習
    14.如圖所示為「小孔成像」的示意圖,該現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來解釋;當小孔位置固定,將蠟燭和光屏位置對調時,光屏上的像與原來相比________(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16.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如果將蠟燭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將________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在實驗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傾斜,如圖K4-11所示,觀察到蠟燭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圖中的________(選填「A」或「B」)處。
  • 科學小實驗: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呢
    羋盒錦囊初步了解光學知識,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實驗器材相機底座、調焦筒、鏡頭座、凸透鏡片、小孔板、放大鏡、底座、蠟燭、成像屏>實驗步驟1、將放大鏡插在底座上,點燃蠟燭,並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一直到成像物上的像被調整至最清晰為止2、 先把成像屏小心扣入相機底座的圓筒槽裡,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部,與調焦筒相扣,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同時改善成像效果
  • 攝影專欄|簡明六講之一,小孔成像的偉大發現
    起源: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研究大約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著名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並完美的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他老人家在兩千多年前關於小孔成像的描述,實際上與今天的照相光學所講的內容是完全吻合的。你可以想像,當年墨子要是也被一顆蘋果砸中腦袋,並由此產生思考、不斷探索,天知道他會研究出什麼東西來。
  • 墨子發現小孔成像這件事,含金量如何?
    問:墨子的小孔成像是真的嗎?是他從小孔成像發現了光線直線傳播嗎? 文 | 諶旭彬 墨家的確發現了小孔成像。」⑤ 由這段敘述,可以看出,沈括不但觀察到了「小孔成像」會出現倒影,也觀察到了「凹鏡(即陽燧)成像」可以同時形成正影和倒影。
  • 中考物理考點知識總複習: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目的】(1)通過探究,知道凸透鏡成像時物距、像距的關係及成像的特點。(2)通過探究,發現凸透鏡成像中的物、像變化規律。【實驗步驟】(1)選用與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相關的器材,如圖所示。(2)確認凸透鏡的焦距、2倍焦距,以及1倍焦距以內、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丙倍焦距之外。
  • 阿衰版的小孔成像實驗,卻敗於自己的一枚毒氣彈!
    想必各位讀者都知道小孔成像的實驗,還記得在初中的每次物理考試,這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考點呢。這天小衰衰也注意到了這個小孔成像的實驗,於是他就想著,上哪裡找一個不透光的房間,來做這個物理實驗呢?靈機一動的阿衰,索性就找到了一個大箱子來代替那個不透光的屋子好了,還讓自己的同桌大臉妹給自己封上箱子,並用黑膠帶裹得嚴嚴實實。
  • 專家推薦「小孔成像法」看日偏食(圖)
    「小孔成像法」看日食就看你的創意  中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雷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50分報導,距離我國長江流域日全食僅剩兩天時間了,22日上午8點25分,青島也將迎來12年來最大的一次日偏食
  • 初二物理下冊專題複習: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
    【經典例題】例1 本題選自騰訊課堂付費課程《初中物理力學專題突破》-04液體、氣體、流體壓強-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在「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使用了如圖甲所示的液體壓強計。小芳猜想:液體的壓強可能與液體的密度、深度、容器形狀等因素有關。
  • 2019中考物理平面鏡成像
    · 初中物理 平面鏡成像 知識點 在本節我們要掌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凹、凸面鏡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的管路圖的畫法。 常見考法 常以選擇題、畫圖題的形式考查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成像的光路圖的畫法。 誤區提醒 凸鏡成正立、縮小虛像;凸鏡可以擴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