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頭條—物理
小孔成像之謎
隨著物理課程的深入,同學們已經進入光學篇章,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這部分知識,其中有一個小實驗讓同學們感到困惑:小孔成像。不少同學不太理解,為什麼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所成的像為什麼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小孔」到底要多麼小?等等等等許多個疑問。今天就來為你們解答。
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下面一一來解決同學們的各種疑問!
首先解釋小孔成像為什麼是倒立的呢?我們把蠟燭的火焰看成是由許多小發光點組成的,每個發光點都向四面八方發射著光。總會有一小束光,筆直地穿過小孔,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小光斑。燭焰上的每一個發光點都會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對應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紙上就組成了一個燭焰的像。
從圖中可以看出,燭焰上部發的光沿直線通過小孔,照在白紙的下部;燭焰下部發出的光,通過小孔,照在白紙的上部,所以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倒立的像。這正好說明了光是直線傳播的。
再來解決第二個疑問,小孔成像的「小孔」到底要多麼小?孔的形狀會影響成像情況嗎?「小孔」的小是相對於物體來說的,如果物體是太陽,那麼這時「小孔」可以有足球場這麼大,但如果物體很小,那麼「小孔」就要相對於物體更小了。正因為「小孔」相對於成像物體來說太小了,因此孔的形狀並不會影響成像的情況,依舊是倒立的實像。
同學們,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許許多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擔心,不要灰心,努力思考,勇於嘗試,真理會一直在那裡等待著你的開啟!
大智教育集團物理研究院
中考(含學考)研究員衛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