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成像之謎

2021-03-05 大智教育

新中考頭條—物理

小孔成像之謎


隨著物理課程的深入,同學們已經進入光學篇章,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這部分知識,其中有一個小實驗讓同學們感到困惑:小孔成像。不少同學不太理解,為什麼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所成的像為什麼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小孔」到底要多麼小?等等等等許多個疑問。今天就來為你們解答。

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下面一一來解決同學們的各種疑問!

首先解釋小孔成像為什麼是倒立的呢?我們把蠟燭的火焰看成是由許多小發光點組成的,每個發光點都向四面八方發射著光。總會有一小束光,筆直地穿過小孔,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小光斑。燭焰上的每一個發光點都會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對應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紙上就組成了一個燭焰的像。

從圖中可以看出,燭焰上部發的光沿直線通過小孔,照在白紙的下部;燭焰下部發出的光,通過小孔,照在白紙的上部,所以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倒立的像。這正好說明了光是直線傳播的。

再來解決第二個疑問,小孔成像的「小孔」到底要多麼小?孔的形狀會影響成像情況嗎?「小孔」的小是相對於物體來說的,如果物體是太陽,那麼這時「小孔」可以有足球場這麼大,但如果物體很小,那麼「小孔」就要相對於物體更小了。正因為「小孔」相對於成像物體來說太小了,因此孔的形狀並不會影響成像的情況,依舊是倒立的實像。

同學們,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你一定會遇到許許多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擔心,不要灰心,努力思考,勇於嘗試,真理會一直在那裡等待著你的開啟!

大智教育集團物理研究院

中考(含學考)研究員衛瑋

相關焦點

  • 關於「小孔成像」的研究
    總會有一小束光,筆直地穿過小孔,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小光斑。燭焰上的每一個發光點都會在白紙上形成一個對應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紙上就組成了一個燭焰的像。通常認為「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實像,其實嚴格說來,小孔成像並沒有「成像」,「小孔成像」與幾何光學中的成像含義截然不同。
  • 清風物理專題:再探究小孔成像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進行的性質,早於牛頓2000多年就已經總結出相似的理論,這也是世界上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 墨子發現小孔成像這件事,含金量如何?
    問:墨子的小孔成像是真的嗎?是他從小孔成像發現了光線直線傳播嗎? 文 | 諶旭彬 墨家的確發現了小孔成像。 將這段話翻譯成白話,大意如下: 「光線照到人(光之人),人體所反射的光線好比箭射那樣地直線前進(煦若射)。這樣,人的下部在屏之高處成像;人的高部在屏之下面成像(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即所成之人像為倒轉。何以故呢?
  • 專家推薦「小孔成像法」看日偏食(圖)
    「小孔成像法」看日食就看你的創意  中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雷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50分報導,距離我國長江流域日全食僅剩兩天時間了,22日上午8點25分,青島也將迎來12年來最大的一次日偏食
  • 科學小實驗: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呢
    羋盒錦囊初步了解光學知識,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實驗器材相機底座、調焦筒、鏡頭座、凸透鏡片、小孔板、放大鏡、底座、蠟燭、成像屏>實驗步驟1、將放大鏡插在底座上,點燃蠟燭,並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一直到成像物上的像被調整至最清晰為止2、 先把成像屏小心扣入相機底座的圓筒槽裡,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部,與調焦筒相扣,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同時改善成像效果
  •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2014/11/24 09:33 來源:瑞安日報 瀏覽:3405
  • 你要是不懂小孔成像 那攝影是白學了
    一、小孔成像公元前5世紀,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記載了有關光的特性和反射現象的觀察思考,並記錄了光通過小孔在平面上形成倒立圖像這一現象。在西方,大約公元前330年,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有關於小孔成像的記載,並在其授課的課本中提出了暗房的概念。1490年,萊奧納多·達·文西在其《大西洋手稿》中第一次以圖畫形式記錄了暗房的概念及其操作,藝術家們可以在暗房中通過投影把真實生活情景描繪下來,他們把暗房當成一種工具,在畫布上描摹出自然景物粗糙的輪廓,然後填充顏色。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
  • 攝影專欄|簡明六講之一,小孔成像的偉大發現
    起源: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研究大約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著名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並完美的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他老人家在兩千多年前關於小孔成像的描述,實際上與今天的照相光學所講的內容是完全吻合的。你可以想像,當年墨子要是也被一顆蘋果砸中腦袋,並由此產生思考、不斷探索,天知道他會研究出什麼東西來。
  • 影響世界的重要實驗:小孔成像、眼睛成像原理
    在一個用厚厚的帘子遮住窗戶的暗室裡,晴天時在帘子上通一個小孔,這樣窗外的世界就在窗對面的牆壁上投影出一個上下顛倒的影像。阿爾哈曾意識到光是直線傳播的,從窗外樹頂端射入的光線在穿過窗簾上的小孔後,會投射在牆的底端;而從樹的底端或根部傳出的光線會投射到牆的頂端;樹的其他部分和窗外的其他物體與窗簾小孔連成的直線,延伸到牆面上所得到的相應的點構成了整個畫面的中間部分。
  • 近視的朋友,教你科學地利用小孔成像,看清遠處的景物!
    在這裡,艾伯菌教大家一個小技巧:透過如圖所示的三個手指所成小孔,就可以適當看清遠處的景物!技巧:眼睛和小孔保持適當距離,然後三個手指所成小孔,由大縮小,你會看到遠處的景物逐漸變得清晰。其中用到的原理非常簡單:原理一、小孔成像;原理二、經過晶狀體光心處的光線,偏折較小;下圖是近視者的成像,因為焦點落在視網膜前方,所以成的像是模糊的
  • 「風華小課堂」2 大孔成斑 小孔成像 斑像大小與誰(相)關?
    「小孔成像」雖不是中考終點考點,但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像的性質;相關計算;實驗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也是必須掌握的知識點;例題 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一個開有正方形大孔的卡片甲,並用另一張卡片乙去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則太陽光下小明 不可能觀察到的光斑形狀是
  • 【初中物理光學實驗系列 】光學3 小孔成像
    三、小孔成像    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蠟燭與白屏之間,屏上就會形成倒蠟燭實像,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前後移動中間的小孔板,屏上像的大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種現象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結論與思考:①小孔成像的實驗中,所成的像為倒立的實像。②光源離小孔越近或白屏離小孔越遠,得到的像越大。
  • 阿衰版的小孔成像實驗,卻敗於自己的一枚毒氣彈!
    想必各位讀者都知道小孔成像的實驗,還記得在初中的每次物理考試,這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考點呢。這天小衰衰也注意到了這個小孔成像的實驗,於是他就想著,上哪裡找一個不透光的房間,來做這個物理實驗呢?靈機一動的阿衰,索性就找到了一個大箱子來代替那個不透光的屋子好了,還讓自己的同桌大臉妹給自己封上箱子,並用黑膠帶裹得嚴嚴實實。
  • 物理光學演示--Flash實例教程小孔成像課件!
    第1頁:第2頁:第3頁:  眾所周知,小孔成像是物理學中說明光是直線傳播的一個演示  重點精華:蠟燭、小孔成像所需的道具及電影夾的製作;用如何用action控制電影夾。   第1步,打開Flash MX,在舞臺的空白處單擊右鍵,選擇「文檔屬性」,彈出「文檔屬性」對話框,對舞臺的大小、背景色進行設置,設置如圖1所示。
  • 京東方揭秘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小孔成像原理
    京東方揭秘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小孔成像原理 2019年07月01日 09:51作者:李普拉斯編輯:李芹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它採用「小孔成像」的原理,當把手指放置在屏幕指紋識別區域時,OLED發光層發射的光,可以透過屏幕照射到指紋,並被反向投射在顯示屏內置的光敏傳感器上。指紋特徵通過準直光路調製和圖像拼接軟體處理,最後形成可被指紋設備算法處理的數位化指紋圖像。
  •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是誰做的?魯班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中國古代有位超牛的科學家,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就是他做的。2016年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衛星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墨子號。他的成就放到現在,至少也得是個中科院的首席科學家。他就是春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殷商王室的後代。先祖從貴族降為平民。到了墨子就成為了農民。墨子到底有多牛呢?我們知道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可是你知道嗎?
  • 古人的智慧:小孔成像等物理原理,老祖宗兩千多年前就寫在了書上
    在新中國成立後,小孔成像,牛頓力學等原理成為了我國學生的必學常識。但是在整理歷史資料後發現,其實這些原理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寫在了書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百家爭鳴,誕生了一群影響了中國千年的先哲聖人,如星辰般璀璨在中華千年文化長河上。諸多人傑嘔心瀝血成就了儒家顯學之名,但是有一人幾乎以一人之力將自己的學說與儒家並列顯學。那就是被稱為「超越時代千年」的墨子。
  • LetinAR手記:用小孔成像帶來另樣的AR眼鏡解決方案
    (映維網 2019年02月28日)韓國初創公司LetinAR正在開發用於AR頭顯和智能眼鏡的光學解決方案,而他們日前在MWC大會亮相了最新的「針鏡(小孔成像)」光學技術實現方式。根據RoadtoVR的Scott Hayden的體驗,LetinAR的產品能夠帶來清晰的圖像質量,大範圍的焦點深度和視場。
  • 揭秘疫苗「副作用」之謎
    疫苗「副作用」之謎   疫苗引導免疫系統攻擊病毒時,人體內會變紅、發熱;疫苗中雜質也會引發副作用   - 揭秘  在人類與傳染病奮戰的數百年裡,疫苗是一支驍勇善戰的防身武器進入人體呼吸道之後,它們會分散開來,各自尋找合適的靶位———人體各個細胞表面的小孔,即蛋白受體。  每一個疙瘩似乎都有一雙眼睛,能準確分辨出各自的受體,鑽進小孔,與細胞結合。  「這好比鑰匙和鑰匙孔的關係。」中國疾控中心張國民博士說。  而病毒身上的某些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則會誘發人體產生免疫反應,被人體免疫攻擊。  這些物質又稱為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