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inAR手記:用小孔成像帶來另樣的AR眼鏡解決方案

2020-12-16 騰訊網

查看引用和消息源請點擊:roadtovr

採用針眼大小反射鏡來將顯示器圖像折射至用戶眼睛。

映維網 2019年02月28日)韓國初創公司LetinAR正在開發用於AR頭顯和智能眼鏡的光學解決方案,而他們日前在MWC大會亮相了最新的「針鏡(小孔成像)」光學技術實現方式。根據RoadtoVR的Scott Hayden的體驗,LetinAR的產品能夠帶來清晰的圖像質量,大範圍的焦點深度和視場。下面是映維網的具體整理:

對於「PinMR」這款光學元件,這家公司開發了一系列的透鏡配置,並採用了針眼大小的反射鏡來將顯示器圖像(包括微型格式和更大格式)折射至用戶的眼睛。

最新的產品原型PinMR「8K」可以從固定瀏覽鏡框內的兩個5英寸4K LCD顯示器獲取圖像。先把品牌放在一邊(你只看到4K立體圖像),LetinAR表示「8K」是專門用來展示其光學技術的性能極限。

圖像十分光亮,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允許我聚焦不同距離的3D圖像:從50釐米到無限遠,而且這是在不使用光場的情況下完成。這裡的概念類似於針孔攝像機。通過將光量限制為更小更集中的光束,其能夠創建具有近乎無限景深的圖像,令一切都清晰可見。與HoloLens 2或Magic Leap One不同,PinMR沒有採用波導,而LetinAR宣稱者可以降低製造複雜性和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AR博主Karl Guttag曾在CES 2018大會體驗過LetinAR前一代的演示內容,並指出他們似乎遵循了北卡羅來納大學通過類似的「點光」光學元件來實現大視場增強現實的研究。

通過在固定鏡框的另一側安裝了嵌入式Leap Motion手部追蹤器,我能夠把手伸向3D對象並將它們帶到可以產生視覺輻輳調節衝突的位置,而我有點鬥雞眼似的嘗試看清圖像。能夠產生視覺輻輳調節衝突的位置似乎依然位於臂展範圍之內,不過這家公司能夠提供類似於焦深25釐米的配置。

我必須非常靠近光學元件本身,這意味著眼鏡用戶需要一個特殊的醫學鏡片附件,但這一配置的80度視場似乎只落後於「Bird Bath」風格的光學元件(如Leap Motion的北極星)。據我所知,這是因為他們每個「E99g」光學元件都採用了50個微型針鏡子。

不過,演示並非沒有缺點。儘管這家公司宣稱由於小於瞳孔,肉眼無法感知針鏡本身,但我確實在非常近的近場位置看到了明顯的模糊。

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他們製造了略大的針鏡,為的是確保視窗(或「最佳視點」)足夠大,可以適配廣泛的用戶。我穿戴的智能眼鏡專門針對我的瞳孔間距進行了校準,而它似乎減少了這個問題的影響。但在單個針鏡未點亮時,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明顯的模糊陰影。

對於通過數據線與智慧型手機連接的智能眼鏡,其主要是用於演示這項技術可以實現非常小的形狀參數。單個OLED微型顯示器能夠裝在50年代風格的正常鏡框中,不過它的解析度只有640×400像素(儘管你仍然能夠看清小尺寸的文本)。更重要的是,這款智能眼鏡並沒有像谷歌眼鏡那樣厚實突出,也沒有Vuzix Blade等智能眼鏡那樣的超寬鏡腿。

這個智能眼鏡演示相當標準:一個用於導航指示的小地圖,一個從英語到西班牙語的翻譯工具。這種概念性的演示令廠商對利用LetinAR光學技術來開發自己的智能眼鏡感到興奮。

作為智能眼鏡解決方案,LetinAR令人看到了一些真正的希望,因為針鏡只位於一隻眼睛的外圍。但作為AR頭顯,我們將不得不繼續保持觀察態度。現在,LetinAR正在與廠商洽談提供工程樣品的事宜,亦即由PinMR透鏡和第三方合作夥伴的微型顯示器組成的樣機。LetinAR將在今年夏天參加增強現實博覽會,屆時我們將繼續關注這家公司所取得的進展。

文章《LetinAR手記:用小孔成像帶來另樣的AR眼鏡解決方案》首發於映維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從AR光學開始,了解AR眼鏡
    我們嘗試以產品的外觀,成像效果,使用場景和成本等分類,再加以技術細分,讓大家更容易明白和記住。以下我們把AR光學,分成小稜鏡類,曲面反射類(大曲面,小曲面),光波導類(反射光波導,蝕刻光柵波導,全息光柵波導),小孔成像等其他類別。I) 小稜鏡類PrismGoogle Glass上使用的光學方案。
  • 韓國初創公司LetinAR宣布成功完成A輪融資 獲得360萬美元的投資
    這些年來,有許多公司專注於增強現實(AR)解決方案,以使該技術更小,更便於用戶使用。在今年年初的CES 2018期間,韓國初創公司LetinAR展示了其新的光學解決方案。現在該公司宣布成功完成A輪融資,獲得360萬美元的投資。
  • 韓國LetinAR將展示新一代小孔成像AR光學系統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吳羽樺 為增強現實智能眼鏡開發光學解決方案的LetinAR宣布將參展於當地時間1月7日-10日舉行的CES 2020大會,並展示他們的「PinMR 2020」透鏡。
  • 小孔成像之謎
    隨著物理課程的深入,同學們已經進入光學篇章,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這部分知識,其中有一個小實驗讓同學們感到困惑:小孔成像。不少同學不太理解,為什麼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小孔所成的像為什麼是倒立的?小孔成像的「小孔」到底要多麼小?等等等等許多個疑問。今天就來為你們解答。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下面一一來解決同學們的各種疑問!
  •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網友自製「小孔成像」提高視物清晰度 2014/11/24 09:33 來源:瑞安日報 瀏覽:3405
  • 關於「小孔成像」的研究
    「小孔成像」中從幾何光學看,小孔越小成像會越清晰,但實際上不會,原因是孔徑太小成像光能就會減少,從而影響成像的亮度,導致不清晰。2 從波動光學看「小孔成像」從波動光學的角度來看,光波是波長極短(幾百納米)的電磁波。在同一種介質中,光波的波線為直線,考慮短波長近似(忽略衍射),光波束可以用光線來表示。
  • 清風物理專題:再探究小孔成像
    ,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自己動手探究物理課本第四章《光現象》中「小孔成像實驗」。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進行的性質,早於牛頓2000多年就已經總結出相似的理論,這也是世界上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 阿衰版的小孔成像實驗,卻敗於自己的一枚毒氣彈!
    想必各位讀者都知道小孔成像的實驗,還記得在初中的每次物理考試,這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考點呢。這天小衰衰也注意到了這個小孔成像的實驗,於是他就想著,上哪裡找一個不透光的房間,來做這個物理實驗呢?靈機一動的阿衰,索性就找到了一個大箱子來代替那個不透光的屋子好了,還讓自己的同桌大臉妹給自己封上箱子,並用黑膠帶裹得嚴嚴實實。
  • AR 眼鏡中的光學顯示方案原理及其工藝全解析
    由於自由曲面不僅能為光學系統的設計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使系統的光學性能指標得到顯著提高,而且為系統設計帶來更加靈活的結構形式,因此成為近年來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最具代表性公司有日本愛普生公司(如圖3所示)以及美國夢境視覺公司的Meta系列(如圖4所示)。日本愛普生公司的AR眼鏡雖然在色彩、飽和度和成像質量方面博 彩,但是它僅有23度的視場角,而且有13mm的厚度。
  • 科學小實驗: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麼呢
    羋盒錦囊初步了解光學知識,感知小孔成像原理和照相機成像現象實驗器材相機底座、調焦筒、鏡頭座、凸透鏡片、小孔板、放大鏡、底座、蠟燭、成像屏>實驗步驟1、將放大鏡插在底座上,點燃蠟燭,並調整蠟燭、放大鏡和成像物之間的距離,一直到成像物上的像被調整至最清晰為止2、 先把成像屏小心扣入相機底座的圓筒槽裡,再把小孔板扣入鏡頭座內後部,與調焦筒相扣,最後把調焦筒與底座圓筒相套,轉著移動調焦筒可以調整焦距,同時改善成像效果
  • 專家推薦「小孔成像法」看日偏食(圖)
    「小孔成像法」看日食就看你的創意  中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雷蕾)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50分報導,距離我國長江流域日全食僅剩兩天時間了,22日上午8點25分,青島也將迎來12年來最大的一次日偏食
  • 墨子發現小孔成像這件事,含金量如何?
    問:墨子的小孔成像是真的嗎?是他從小孔成像發現了光線直線傳播嗎? 文 | 諶旭彬 墨家的確發現了小孔成像。① 這段表述,用戴念祖的話來總結,就是: 「本條《墨經》文字不僅描述了小孔成像的情形,而且指出了光線的直線行進性質。」② 這一發現,與當時的其他文明相比,確實超前。有人說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明確指出光沿著直線傳播」,並不為過。
  • 你要是不懂小孔成像 那攝影是白學了
    一、小孔成像公元前5世紀,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在其著作《墨子》中記載了有關光的特性和反射現象的觀察思考,並記錄了光通過小孔在平面上形成倒立圖像這一現象。在西方,大約公元前330年,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有關於小孔成像的記載,並在其授課的課本中提出了暗房的概念。1490年,萊奧納多·達·文西在其《大西洋手稿》中第一次以圖畫形式記錄了暗房的概念及其操作,藝術家們可以在暗房中通過投影把真實生活情景描繪下來,他們把暗房當成一種工具,在畫布上描摹出自然景物粗糙的輪廓,然後填充顏色。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小孔成像特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
  • Rozetta推出兩款基於AR眼鏡的實時翻譯解決方案
    據外媒Auganix.org報導,日本機器翻譯公司Rozetta與美國智能眼鏡廠商Vuzix合作,推出兩款基於AR眼鏡的翻譯解決方案——「e-Sense」和「T-4PO」,分別應用於建築和醫療領域。 據悉,「e-Sense」由Rozetta與飛鳥建築公司合作開發,該方案採用Vuzix M400 AR眼鏡來為現場工人提供同聲傳譯、遠程通訊以及語音、文本、圖像和視頻錄製等功能。此外,Rozetta還將為該方案提供日語、英語、越南語等多國語言翻譯支持。 Rozetta開發「e-Sense」的目的是使用AR翻譯大數據來提高建築工地的生產效率和安全性。
  • 京東方揭秘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小孔成像原理
    京東方揭秘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小孔成像原理 2019年07月01日 09:51作者:李普拉斯編輯:李芹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它採用「小孔成像」的原理,當把手指放置在屏幕指紋識別區域時,OLED發光層發射的光,可以透過屏幕照射到指紋,並被反向投射在顯示屏內置的光敏傳感器上。指紋特徵通過準直光路調製和圖像拼接軟體處理,最後形成可被指紋設備算法處理的數位化指紋圖像。
  • 攝影專欄|簡明六講之一,小孔成像的偉大發現
    起源: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研究大約兩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著名學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學生,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並完美的解釋了小孔成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線傳播的性質。他發現當小孔相當小的時候,儘管小孔不是圓形的,所得的成像卻都是圓形的(這時小孔成像成的是太陽的像,所以是圓的);儘管孔的大小不同,但是像的大小相同,只是濃淡不同;當牆面和小孔距離變近時,所得的成像會變小,亮度會增加。為了一探究竟,趙友欽設計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實驗。
  • 影響世界的重要實驗:小孔成像、眼睛成像原理
    在一個用厚厚的帘子遮住窗戶的暗室裡,晴天時在帘子上通一個小孔,這樣窗外的世界就在窗對面的牆壁上投影出一個上下顛倒的影像。阿爾哈曾意識到光是直線傳播的,從窗外樹頂端射入的光線在穿過窗簾上的小孔後,會投射在牆的底端;而從樹的底端或根部傳出的光線會投射到牆的頂端;樹的其他部分和窗外的其他物體與窗簾小孔連成的直線,延伸到牆面上所得到的相應的點構成了整個畫面的中間部分。
  • 【初中物理光學實驗系列 】光學3 小孔成像
    此實驗中我們用線光源來模擬代替點光源,簡化了實驗設計,便於理解.2、兩種反射:鏡面反射與漫反射(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界面反射後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 LetinAR正在開發高端AR智能眼鏡技術
    LetinAR是一家位於韓國的初創公司,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智能AR眼鏡技術,公司表示將會在CES 2019展示高端AR智能眼鏡技術,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LetinAR表示,該AR光學解決方案將取代傳統的AR智能眼鏡光學解決方案,因為它擁有比競爭對手更優越的性能。目前沒有任何解決方案能夠滿足用戶和專家的需求,而LetinAR PinMR的透鏡可提供小尺寸、寬視場、簡單的製造工藝和準確的色彩表達。 LetinAR將在CES展示具體的機制,並展示PinMR透鏡模塊的完整系列,包括具有超過80度對角線視場的PinMR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