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州一對雙胞胎兄弟祝爾康、祝爾樂都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們今年高考以同樣的687分,雙雙被清華大學錄取。
目標一致:都是「非清華不可」
「考砸了……」8月22日上午,剛拿回錄取通知書的弟弟祝爾樂,略帶遺憾地表示。原來,他認為平時訓練的題目難度比高考還大一些,但自己因大意看錯了一道數學題,錯失滿分,還因此影響了後面科目的發揮。
對此,哥哥祝爾康同樣表示:「沒考好。」
雖然對687的高分不滿意,但最終結果還是令人欣喜——兩人均被清華大學未央書院錄取,大專業方向均為「數理基礎科學」。而在細分專業上,兄弟倆按自己的想法,各自報了不同的專業。
▲哥哥祝爾康(左)和弟弟祝爾樂(右)捧著錄取通知書。
這對學霸雙胞胎就讀的是柳州不同的高中。平時,兄弟倆都喜歡鑽研難題,並在各自學校報名參加了奧林匹克競賽。哥哥學奧數,弟弟則專攻奧物。
兄弟倆在高二時被學校推薦參加了清華大學的暑期學習培訓,百年學府的深厚底蘊和學科實力,讓他們定下了報考清華大學這一共同的奮鬥目標。
今年5月,兩人報名參加了清華大學強基計劃,最終高考分數均超過入圍分數線。祝爾康說,他們不在同一所高中,考試不在同一考場,高考各科的分數並不相同,考試時做錯的地方也不同,最後以相同分數同時考入清華,真的感到很幸運。
▲哥哥祝爾康(左)和弟弟祝爾樂(右)捧著錄取通知書。
學習經驗:勞逸結合別做「題海」
談起學習經驗,祝爾康、祝爾樂兄弟倆也有共同的看法:注重溝通,勞逸結合,規律作息,不建議整天深陷在「題海」中。
平時,兩人碰到難題會相互請教溝通,也會和身邊優秀的同學一起探討交流,「多與別人溝通,多一個人想問題,思考的答案也更全面。」比較難記的知識點,他們會記錄下來,有時兩人會相互交換看。
兄弟倆身高1.78米左右,他們都愛運動,每天保持運動1個小時。祝爾樂說,運動對學習很有幫助,和同學打打籃球、排球,釋放一下心理壓力,在學習時能更加專注。
▲左為哥哥,右為弟弟。
媽媽教育:培養好習慣最重要
「很幸運,一路上都遇到了很有責任心的好老師。」兄弟倆的母親李明豔把孩子們的成績,更多歸功於老師和學校的培養,以及他們自身的努力。
李明豔說,兄弟倆天性都愛學習。從上幼兒園起,她就開始培養兄弟倆的學習習慣,教認字、學算術。上小學後,雖然他們比較貪玩,尤其愛玩樂高積木,但孩子們把她反覆教誨的「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牢記在心,會在晚上寫完作業後才去玩,到點就按時睡覺。
▲哥哥祝爾康(右)和弟弟祝爾樂(左)和母親李明豔。
李明豔沒有嚴格禁止孩子們接觸網絡和遊戲,兩兄弟對待網絡和遊戲都很理性,玩遊戲是為了和同學們有共同話題,當作一個「社交工具」,因此能夠很好把控「適度原則」。疫情期間在家,他們也保持著高效、自覺的學習習慣。
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涯,兄弟倆都滿懷憧憬。哥哥祝爾康還有了更進一步的目標,將來有機會想去德國深造,學習更多前沿科技,更好地報效祖國。
弟弟祝爾樂則表示,不僅要在大學裡學好知識,還要通過志願者服務等鍛鍊自己各方面能力,今後無論是否從事科研工作,都要為祖國的強大出一份力。
兄弟倆收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被報導後
網友紛紛為這對優秀的雙胞胎點讚
編輯:李紹華
編審:黨軍
來源:南國今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