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院士同榜:1930年交通大學獲獎學生的傳奇

2021-02-19 春源視界


西安交通大學檔案記載,民國十九年即1930年七月十五日,交通大學教務會議議決各項獲獎者,其獲獎名稱與學生是:

    鐵道管理學院:錢益,熊大惠,劉經海,孫照南,龔清浩。    機械工程學院:王運治,孫家謙,周滬生,康吟昶,錢祖恩。    電機工程學院∶蔡金濤,王啟賢,史鍾奇,陳勤,蔣葆增。    黃寶桐(管二),錢益(車務),劉經海(財務),蔡金濤(電信),王啟賢(電力),王運治(工業機械),朱寶華(工二化學),葛和林(物理),錢鍾韓(國文英文),王序森(預二國文)。    班舍長:馬師亮(電四),王平洋(電三),趙叔玉(電三),譚頌獻(工二),汪溥曾(土二),朱世衷(工一)。    出版事業:王叔龍(管四),王平洋(電三),趙叔玉(電三)。    工一:羅震寰,章福奎,宋家治,鄔顫淅,邱維鴻,錢鍾韓,周鴻盤。

蔡金濤院士當年與同學的成績單

交通大學的教風和學風,體現在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起點高一定程度上是門檻高,入學考試難,比如英語考試直接讓考生翻譯《桃花源記》,這就不僅是考核英語水平,國語水平也一併考核了。當年學校不僅擁有大量海外留學歸來的名師,還聘任了大量外教,同時原模原樣引進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材,直接與世界接軌。教師乃至於畢業生在國內都是高水準的。這就是基礎厚。

交通大學的英文題面的數學考卷


交通大學的學生答卷

要求嚴就是教學、考試和考核嚴格要求。錢學森因為漏寫了一個字母,被扣去4分的故事就是典型。

錢學森用英文作答的化學試卷

教學、考試和考核嚴交通大學的教育不是培養書呆子,而是培養全面發展、熟悉社會的人才,學校在三十年代擁有10萬餘冊圖書的館藏,中外雜誌400餘種,體育館有遊泳池和籃球房等設施,有鐵路、橋梁以及1000多種材料模型的博物館,還建設了工程館。學校有鐵木工廠、報話實驗室、化學試驗室,學校內有各種報刊和社團,不少都有在校學生參與,很多學生在校即發表很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同時,學校極為重視實習和考察,可以說學生得到普遍紮實的錘鍊。

1934年畢業生實習旅行合影

民國10-20年間交大的「菲陶菲」(哲學、技術與生理學會)會員名單

我們返回頭來看交通大學1930年獎勵的這批學生。正因為得益於「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他們可不是高分低能的代表,而幾乎個個是從小看老,出類拔萃,用一生證明了學校的育人獨到和自身的不懈追求。

蔡金濤

蔡金濤:193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電信工程碩士,無線電技術專家,曾任航天二院副院長,中國電子協會創始人之一。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中國電子協會會士(元老會員)。

王之卓

王之卓:1932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測量專業工程師,德國柏林大學特許工程師和工學博士,航空攝影測量和遙感專家,曾任交通大學校長、青島工學院教務長、武漢測量製圖學院副院長、武漢測繪科學技術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測繪學會創始人之一。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地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8年為首批資深院士。

錢鍾韓

錢鍾韓:1933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碩士,熱工自動化學家。歷任浙江大學、昆明西南聯大、中央大學教授,大學工學院院長南,京工學院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東南大學名譽校長。1980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

張光鬥

張光鬥:1934年畢業交通大學獲學士學位, 1936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土木系碩士學位,1937年獲哈佛大學工程力學碩士學位,並得到了攻讀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任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兼技術科學部副主任及中國科學院、水利電力部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熊大惠(1909-1970),南昌縣岡上鄉人,193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鐵道管理專業。運輸管理學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運輸管理碩士。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北京外貿學院教授。他也是熊光楷上將的父親。

葛和林(1910~1984),又名葛幹昌、王敏。江蘇溧陽人。先後就讀於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和金陵大學。電線電纜專家。曾任湖南大學教授、昆明中央電工器材廠第一廠工程師、中央電工器材廠上海製造廠廠長。建國後,歷任上海電線廠廠長,第一機械工業部電工局主任工程師、副處長,上海電纜研究所副所長、總工程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屆理事、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資源委員會中央電工器材廠上海製造廠廠長葛和林擔任廠長時的卷宗

龔清浩(1909-2001),著名會計學家、中國會計學會顧問。1909年生於江蘇崇明(現屬上海),193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管理學院。1934年赴美留學,1935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會計學碩士學位,同年轉入美國西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於1936年秋起用課餘時間在美國芝加哥赫勃羅會計事務所兼任審計師。1937年夏,抗日戰爭爆發,毅然返國。1951年7月調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任教授。1958年併入上海社會科學院任教授。1960年調回上海財經學院任教授、會計統計系主任。1972年調入復旦大學任教授。1978年調回上海財經學院任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龔清浩主編的《會計辭典》

王序森祖籍廣西桂林。1925年考入江蘇省立第一中學(後改名為南京中學),1928年考入交通大學預科,3年後攻讀土木科,1935 年畢業,獲學士學位。此後任中國橋梁公司副工程師。考取國民政府交通部派赴美國缽林登鐵路公司橋梁部實習。1946年回國後歷任中國橋梁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工程師、上海鐵路局張華浜橋梁廠技術副廠長,鐵道部設計局一等三級工程師,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技術科長、設計處第一副處長、處長,鐵道部大橋工程局副總工程師。著名橋梁工程專家,從事橋梁設計施工50 餘年,參加大型橋梁工程達數十座,是舉世聞名的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等重要工程主要設計者之一。同時,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內橋梁技術交流,熱心培養建橋人才。為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孫家謙(1908.1—1993.12),上海奉賢金匯鄉金匯鎮人,193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赴美國普渡大學研究院學習汽車工業留學,獲碩士學位。1931年11月,孫家謙返回祖國,先後任浙江省公路局修車廠廠長、中國汽車製造公司機務處處長等職。1945年參與創建中國農業機械公司吳淞製造廠(上海柴油機廠前身)。解放後,參與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第一輛解放牌國產重型載重汽車設計製造,參與組織領導了我國第一輛大型公共汽車設計製造,為我國汽車工業的起步發展和理論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孫家謙領導設計製造的16噸重型公共汽車

錢祖恩(1907-1992),浙江嵊州人。1924年秋,錢祖恩考入上海南洋大學(交通大學前身)附中三年級插班生,1926年進入南洋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就讀1936年6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交通大學並獲工學學士學位。先後任職於哈爾濱東北造船所、上海大中華造船機器廠、江西浙贛鐵路局、湖南湘桂鐵路局、柳州柳江機器廠、湖南祁陽日新電池廠、中國工業電氣公司四川分公司,擔任技術員、工程師、廠長、經理等。1950年8月,力餘鐵工廠與浙江汽車修配廠合併成立浙江鐵工廠,錢祖恩擔任廠長。1958年浙江省籌建杭州重型機械廠,調錢祖恩擔任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先後在4個浙江省機械廠擔任技術和生產領導職務。是我國氣體分離設備工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交通大學校友會第一屆理事會被推舉為名譽會長。

蔣葆增,教授。江蘇鎮江人。1930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機系。1936年獲美國麻薩諸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廣西大學教授、電機系主任,重慶無線電廠和天津無線電廠工程師兼廠長。建國後,歷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教授、光電子系主任,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授、院長,中國電子學會生產技術學會第一屆副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浙江分會副理事長。參加籌建南京、杭州無線電工業院校。交通大學校友會第一屆理事會被推舉為名譽會長。

馬師亮,籍貫陝西綏德,1926年9月考入交通大學,1930年自電機系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1932年夏經校友推薦,學校贊助其赴美國留學。1933年取得康乃爾大學碩士學位,1936年獲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歸國,在武漢大學物理系擔任教授。1941—1949年曆任浙江大學電機系中英庚款講座教授、中央無線電廠重慶分廠和天津無線電廠廠長,中央無線電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他從40年代初開始致力無線電技術研究,為我國無線電工業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同濟大學電機系教授、南開大學教授、天津大學電力及自動化教授、電機工程學會會員及理事。他一直從事教育和科研,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材。主要論著有《超高頻功率測量》、《電抗調頻的數學分析和設計》等;1951年在南開大學與他人共同研製成功高頻改水器,該器可避免鍋爐內積結水垢、節約用煤,長期用於工業生產。他以在工業、教育、科技方面的突出貢獻,名列《中國科學家傳略詞典(現代)》。

楊尚灼,教授。江西高安人。193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系。1938年獲美國里海大學冶金博士學位。曾任雲南鋼鐵廠工程師、制鋼主任,雲南大學、交通大學、香港策文書院教授。1951年初,從香港返回內地,在華北大學工學院任教。1952年,任教於北京鋼鐵學院,任院務委員會委員、系務委員會主任、鋼鐵機械系主任、壓力加工系主任、工藝系主任、金屬材料系主任等職。還擔任過中國金屬學會理事、北京市金屬學會理事兼壓力加工組組長。20世紀50年代初,自學俄語,並儘快掌握新專業,為創造和發展中國金屬壓力加工學科做出貢獻。1979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礦冶卷軋鋼條目的審校。曾主編《軋鋼機械設備》。1980年7月4日,因操勞過度,逝世於北京。

柯元恆,後任浙江大學工學院教授,1952年5月10日,留下絕命書出走失蹤。浙江大學現設有柯元恆實驗獎教金。

史鍾奇(1906~1986),著名電機專家,出生在宜興官林鎮下笠瀆村。1930年交通大學機械系畢業。1933年6月,美國芝加哥召開世界博覽會期間,交大送去兩件展品,其中之一就是史鍾奇所制的"真空管電壓表"。1933年赴德國留學,先後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特雷斯登工業大學學習,並獲特雷斯登工業大學電訊工程博士學位。在德國期間,還專門為母校慕捐了建造圖書館的善款。1937年8月,史鍾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交通大學教授、上海新安電機廠(現上海先鋒電機廠)總工程師。1947年10月,史鍾奇參照英國BTH公司40馬力快慢馬達樣機,設計製造出了國內第一臺40馬力交流換向器變速電機。1956年3月,為支援國防建設,他從新安電機廠調至南京電訊修配廠任總工程師。不久,電訊修配廠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成立了南京第14研究所和720廠,他出任總廠的總工程師。1959年,他被調到四川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任教授。1960年因工作需要,調回南京任924廠教授級總工程師。晚年在該廠一直擔任技術顧問,1986年2月22日病逝。

相關焦點

  • 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入榜院士候選人 兩院院士原來有這麼多江西人!
    昨天中國科學院公布了今年增選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共157人被譽為「中國矽基發光之父」南昌大學副校長江風益光榮入榜為信息技術科學部20名候選人之一,專業為發光材料與器件。1958年4月3日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籍貫浙江寧波。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18.高鎮同疲勞科學專家。1928年11月15日生於北京,原籍江西都昌。1950年畢業於北洋大學航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1991年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黃克智力學家。1927年7月21日生於江西南昌。1947年畢業於江西中正大學土木工程系。
  • 北京交通大學師生送別王夢恕院士
    9月22日上午,王夢恕院士的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數百名師生來到送別現場。 王夢恕院士生前的校友、學生對王夢恕院士的離去表示深切的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在儀式上說,王夢恕院士對我國隧道及地下工程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工程巨擘、鐵路功勳;他長期潛心育人,將畢生研究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師」。他的離世,是北京交通大學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科技界、教育界和交通工程界的重大損失。
  • 主題教育:聽西安交通大學院士講黨課 感受初心的力量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西安交通大學通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何雅玲等講黨課的形式,讓更多的師生重溫初心,感悟初心。  兩個小時的黨課,數十張PPT,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主任管曉宏精心準備了一堂主題為「奮鬥的初心、信仰的力量」的黨課。日前,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新港報告廳座無虛席,500多名新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滿懷期待黨課開講。
  • 二十位院士齊聚一堂 共謀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未來...
    12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第八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長沙市順利舉行。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黃慶學院士、副主任翟婉明院士,委員朱荻院士、楊華勇院士、陳學東院士、朱向陽教授、田煜教授、馬光同研究員(代表委員張衛華教授),以及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朱健梅出席了本次會議。
  • 浙江省新昌中學這些畢業生在上海交通大學榮獲多項獎勵!
    新中畢業生在上海交通大學榮獲多項獎勵秉承著「兢兢以強」的新中精神,新中學子在離開母校後,在各大高校、各大崗位上發光發熱,綻放光芒,成為母校永遠的驕傲。近日,新中畢業生郭純雪兒等同學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多項獎勵和各項賽事殊榮,上海交通大學特發來賀信。
  •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來看吧。沈志雲機車車輛動力學專家沈志雲,1952年畢業於唐山鐵道學院(現西南交通大學)機械系,現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1年獲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曾獲詹天佑成就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獎項。沈志云為中國鐵路高速、重載運輸、高新技術發展和鐵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貢獻。
  • 985大學系列:上海交通大學
    富強中華,積基樹本,勵精圖治,儲才興邦,思源致遠,天地交通。這就是交通大學的辦學之道。上海交通大學百年來碩果纍纍,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參與研發了」天鯨號「絞吸式挖泥船,連續十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全國第一。迎接新世紀的曙光,上海交大正邁向世界一流。
  • 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招生答考生問
    設立創新能力培養基金,堅持國家、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面向本科生開放,實施大學生科學研究訓練計劃,開展各類科技競賽,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 學校有哪些主要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項目?答: 我校從1999年開始,倡議發起並積極參加了中國四所頂尖高校(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與法國四所中央大學"4+4"的強強教育合作項目。
  • 2008年中國汽車配件行業總評榜獲獎名單
    3 2008年中國汽車配件行業總評榜獲獎名單 4 2008年中國汽車配件行業總評榜獲獎名單
  • 傳奇!他浙大退學,放棄復旦,選擇了大同大學,如今成為院士!
    他偏科嚴重,中學成績不理想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位院士,經歷堪稱傳奇,他自小偏科嚴重,文史類科目成績不理想,英語、歷史、地理等科目經常考不及格,綜合成績班級倒數,但數理化成績卻異常優異,一直位列前茅,以至於中考成績不理想,勉強才考上一所很差的普通高中
  • 西南交通大學學霸夫妻:戀愛8年同戴博士帽
    西南交通大學學霸夫妻:戀愛8年同戴博士帽 2014-06-22 05:34:26  6月21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研究生畢業典禮在該校九裡堤校區大學生會堂舉行,3400多名碩士、博士畢業生從校長徐飛手中拿到畢業證書。
  • 你聽過華南農業大學「一門三院士」的傳奇故事嗎?
    」「一門三院士」的傳奇故事鞭策著一批又一批華農學人。 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華南農學院為全國重點高等學校;1984年,更名為華南農業大學;2000年劃歸廣東省主管;2004年12月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15年6月,順利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 這4所交通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排名第1的是上海交通大學
    全國的高校主要分文理兩種,但在這之下還分很多種類型的大學,比如經濟類、藝術類等等,今天要說的是有著「交通」命名的4所大學,這四所大學,而這四所大學就是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學的地理位置好,位於經濟發達的上海,並且每一年的分數線也比同領域學校高出不少的投檔分。
  • 這4所交通大學,師資力量雄厚,排名第1的是上海交通大學
    全國的高校主要分文理兩種,但在這之下還分很多種類型的大學,比如經濟類、藝術類等等,今天要說的是有著「交通」命名的4所大學,這四所大學,而這四所大學就是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其中兩所是985、211高校。
  • 連續14年!院士助力大學夢想,30名新生獲「鄧文中獎學金」
    鄧文中院士設立了「鄧文中獎學金」,到現在已經堅持了14年,共有近400名大學生獲得獎學金。獎學金設立第二年,鄧文中院士便與重慶市青基會達成合作,每一年高考後,重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會從各學校推薦的優秀貧困大學新生中,選出滿足條件的學生,鄧文中院士從中挑選約30名學生參加面試,凡參加面試的學生均入選,根據面試結果,獎學金的金額有所不同。
  • 中國工程院陳肇隆院士受聘為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4月27日,西安交通大學陳肇隆院士受聘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教樓學術報告廳舉行。   顏虹副校長宣讀了西安交通大學聘書,並為陳肇隆院士頒發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聘書、佩戴校徽。
  • 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榮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榮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榮獲傑出教學獎。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鄭南寧創建了國內最早的人工智慧研究機構,立足國家戰略需要培養高端人才;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領銜創辦「人工智慧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班」,主編《人工智慧本科專業知識體系與課程設置》,引領人工智慧教育典範;提出並踐行
  • 1996年的西安交通大學
    因為1996年是西安交通大學百年華誕,在此做個紀念。照片版權歸新華社及相關記者所有,著作權歸今日頭條作者「集影閣」所有。備註也是引用於新華社,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略有刪減。編輯不易,君若喜歡打個賞!錢學森圖書館在西安交通大學建成,這是中國第一座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圖書館。
  • 江蘇省蘇州中學介紹,培養了錢偉長等62位院士 高考成績分析
    世紀之交,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  1995年,學校推行「主動學習」教育模式,崇尚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倡導「誠、思、信、勇」四字校訓,堅持一個中心(即「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好的發展」)、兩個創新(即體制和機制)、三個推進(即教育的「國際化、信息化、集團化」)、四個跨越(即在教育的質量上、硬體上、辦學效益上、師資隊伍水平上的跨越式發展)。
  • 這20多位院士、10多位大師,都來自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從19世紀末,北洋官鐵路局創辦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至今,西南交通大學已經走過了120多個年頭。學校以"唐山交大""唐院"之名享譽中外,毛澤東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在百餘年的辦學歷史中,西南交通大學培育了30餘萬名棟梁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