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信中字裡行間的書法——手札

2020-12-25 曬書法

古時候的人們沒有手機、電腦、電報機等通訊設備,唯有一紙書信來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如杜甫寫出「家書抵萬金」的詩句。古時候的書信又有怎樣的講究呢?下面小編就讓大家來了解一下,古時候的信——手札。

魏晉·李柏《李柏文書》▲

手札是古時候信的別稱

在古代,手札稱信札、尺牘、書札,即如今人們所說的書信、信件、信函。被稱為尺牘的手札是私人書信,與表、疏、上書、啟、教、狀、奏、議等官樣文章的「公牘」有本質區別。牘是古代書寫用的木簡,通常長一尺左右,故手札又稱尺牘。其中對唐代以前的名人書信,後人稱其為帖,是重視其書法之意。最早的手札依靠馬匹傳送,工業革命以後,汽車、火車、飛機甚至飛彈成為傳遞的載體。如今,電話、網際網路普及後,手札被削弱了實用的功能,也漸漸退出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宋·蔡襄《腳氣帖》▲

手札書寫講格式

為表達對收信人的尊敬,傳統手札形成了固有的禮儀程式,即「平闕式」。《唐六典·卷四》對公文的平闕式有明確規定,所謂「平」,即是在行文中遇到代表對方身份的稱謂時要另起一行,與前一行第一字相平。「闕」,即是遇到上述情況時,不另起行,但要上空一至兩格。在稱呼皇帝、太后時,則不僅要另起一行,而且要高出其它行的第一字,這種格式稱「抬頭」。平闕、抬頭等格式,不僅用於公文,私人手札也要遵守。手札結尾及問候、祝願等常用詞語,也要因授受雙方不同關係予以區別,如長輩、領導對晚輩、下屬用「不具」;晚輩、下屬對長輩、領導用「不備」;朋友、同事、同學之間用「不宣」。

魏晉·李柏《李柏文書》▲

書法上品看手札

文人士大夫重視手札,歷月經年,約定俗成,令手札形成了一套禮儀規範。手札書寫不糾纏技法,在快速運筆中實現,多突破常規,神來之筆躍然紙上;手札要符合形式的要求,講求文辭的雅致,繼以典雅、瀟灑的行草書,體現文化素質、藝術趣味。手札作為人際交往的手段之一,顯示了上流社會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優越感。因此,手札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成為中國文化和藝術的符號。中國書法的優秀代表作品多是手札。如陸機《平復帖》、王羲之《十七帖》、顏真卿《爭座位帖》等,一直被視為習書範本。

相關焦點

  • 《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兼得書信書法之美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楊青最近讀《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裡面有影印手札,可以呈現書信的原貌,讓人能領略文字之美時兼得書法之佳,可謂一「讀」兩得。眼下拍賣市場上文人書信價格節節看漲,早年30萬包全場的傳奇早已不再,現在名人一通書信簡單一頁,寥寥幾行,動輒上萬起,夏承燾作為一代詞宗,近年來,他的書信行情也節節看漲,早就破萬,《夏承燾致謝玉岑手札箋釋》書中收錄了夏承燾的手札73封,算算這個行情,手捧的這本書除了實物真的重以外,心裡也覺得這本書很有份量。
  • 信封書法、信筆之美
    聲明✎轉載需授權    主編微信shufagongke1編審✎黑土  責編✎清一  校對✎白雲    說到信封,你可能很久沒有寫一封紙質信了
  • 李玉剛書法欣賞:字裡行間有書法氣,悟性極高
    蜜多時, 既然他玩音樂這麼厲害,那他的書法大家見過嗎?其實與他的音樂一樣,李玉剛的書法藝術也是相當厲害,而且還曾獲得過很多人的稱讚。 可能更多的人會認為李玉剛唱歌就是玩一種新的音樂形式,他把曲藝,京劇這些全都放到了自己的音樂這中,這一種創新意識是很難得的。
  • 按照民國的這本印刷體《尺牘入門》去練字能寫好手札嗎
    手札,是指親手寫的書信,就是現代人講的"親筆信"。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所以」尺牘「也成為信件的代稱。
  • 古代名人手札正越來越多進入人們的日常視野
    寫在小幅的絹、帛等絲織物上的信,叫做尺素,漢樂府中有膾炙人口的《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樂府詩言辭浪漫而風調樸素,實際上非常寫實。「雙鯉魚」並非真魚,是裝信札的木函套常被雕刻成鯉魚的樣子,「烹鯉魚」也不是剖腹刮鱗,而是打開函套,取出書信的意思。
  • 面對書法藝術,黃易諸體皆善,尤善隸書,被世人稱讚
    對於書法藝術,黃易可以說是諸體皆善。但就傳世作品來看,正式的書法作品多以隸書為主,說明他本人對隸書更為自信,而楷書與行草書在很大程度上則是日常使用為主。在時人看來黃易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也主要在隸書上。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錢坫給黃易的信中,曾轉述朋友對黃易隸書的評論:「李嘗自雲平生所見三絕謂足下分隸,周二十五印章,乃僕小篆,僕自愧不倫也。」
  • 「箋之語—上海交通大學收藏名人手札擷英展」開展
    6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檔案館(黨史校史研究室)舉辦的「箋之語——上海交通大學收藏名人手札擷英展」在徐匯校區董浩雲航運館拉開帷幕。1947年8月14日錢學森致曹鶴蓀函在百廿年的辦學歷程中,交通大學曾與無數近現代各領域先驅人物、大師學者、社會名流相遇、相識、相交,期間留下了一封封有細節、有溫度、有韻味的筆墨書札。
  • 「箋之語——上海交通大學收藏名人手札擷英展」舉行 26通書信講述...
    這兩封函件筆跡蒼勁、行文儒雅,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先賢對待教育工作的慎之又慎和對於人才培養的拳拳真情。此次展出的這些書信手札中,不乏有大批校友的親筆真跡,他們雖身在校外,卻時刻心繫母校,關注著母校的發展。展覽中有4通信件講述了蔡元培、黃炎培、黎照寰對於交大文脈傳承的關注。1901年-1903年,蔡元培出任南洋公學(交大時名)經濟特科班總教習,地位相當於現在大學裡一個學院的院長。
  • 文壇巨匠巴金8幅書法手札欣賞,行筆樸素明快,字中皆是真善美
    除了寫作翻譯,巴金先生也同所有的傳統文人一樣喜歡在閒暇之餘練習書法。畢竟,正如我們之前所講:書法與文學自古以來便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繫。他們二者的最基本承載形式都是漢字,深厚的文學修養可以使書法作品更有可讀性,書法則可以為文學作品提供豐富的表現形式。例如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就是書法與文學的雙璧之作。而蘭亭又為歷代的書法大家所臨寫,風格形式卻又不盡相同,可謂精彩紛呈。
  • 手札再現逸事,最能體現寫信人真性情
    《尺素清芬——百年畫苑書札叢考》力圖通過書中信札串聯起晚清民國以來學界和畫苑的逸事,也為讀者勾勒出一個個朋友圈,再現每一封信札背後不為外人所知的文化記憶。作者 劉玲《尺素清芬》 朱萬章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據作者朱萬章老師介紹,書中不僅整理了居廉、陳師曾、徐邦達、謝稚柳、於省吾、趙少昂等藝術大家的來往信件,又旁涉啟功、傅斯年等老一輩鑑定家與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小組的故事。
  • 錢鍾書私人信件將亮相拍場 信中評魯迅暗表不滿
    >>亮點    亮點1    唯一一次在信中評魯迅    錢鍾書一直潔身自好,從不在公眾場合和報刊中對別人做評價,但是在私人往來的書信中,卻有些許對於魯迅的評論。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錢鍾書的幽默文筆,以及他平和的心態,其文學價值相當高。錢鍾書書信手稿如此最大規模的首次曝光,為近年學界所僅見,一定會引起學術界的關注。    書法造詣深存世品少    這批錢鍾書書法信札大多採用文言文、八行箋。八行箋是指古代的一種信紙,以豎排的八列為一整張,每頁信紙都是八列,從右向左書寫。
  • 古人書信真性情,這才叫好書法!
    其書法宗王羲之《十七帖》一路,而行筆遲澀中見心境之愁鬱。以字法責之雖非上乘,然字外之音悠遠蒼涼。見字如見人,使人油然而生敬意,焉能斤斤於點畫也。 此札內容即述南明王朝昏庸、江河日下之情形,從中透露出其於時勢無奈之心境。其書法奇崛古淡,端嚴而秀密,誠為佳作。黃道周大字生辣放縱,跌宕奔騰;小字精緊高古,其間反差極大。但無論大小字,其內在氣息都以峻拔稱,方折分明,字如其人。
  • 他用毛筆寫了12封信,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筆墨秀雅、風度翩翩
    當代書法創作,更崇尚個人心緒的表達,所以在全國大型展覽、比賽中,常能發現一些比較有個性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這也成為抓住評委目光的閃光之處,進而被選入展覽或者獲得大獎。金澤珊的這組手札兼學宋元諸家,最得米元章神韻,信手揮灑,筆姿翩翩,洵為佳制。宋代書法,自然以宋四家為代表,而四家當中風格最為灑脫者當屬米元章。米芾書法,直接魏晉,有晉人之灑脫,又有宋人之質實。金澤珊學米又不局限於米,從筆墨間不難看出蘇子瞻、趙松雪諸家的痕跡,而他又具備化為一家、不留痕跡的能力,顯示出作者的專業才情。
  • 解析王羲之手札
    實錄(四)提起學習王羲之書法,我想在當代最有話語權的恐怕是張旭光先生,他對王羲之的繼承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王羲之手札對於學習書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3日上午張旭光先生為其入室研修班講解王羲之手札
  • 書法大家許錦宏,極品草書手札欣賞,行筆行雲流水,結字自然秀逸
    書法的學習,碑刻本和墨跡本的選擇確實是需要考慮的因素呢!不過到了唐代,石刻技術成熟度已經很高了。對於楷書這些牽絲映帶極少,墨色濃淡變化不大的書體,在翻印過程中,造成的細節丟失其實很少了。更多造成失真的,反而是因為拓本年代久遠,部分字跡被風化腐蝕造成的。這些小部分遭腐蝕的,我挺建議先跳過不練的。
  • 張旭光老師王羲之手札解讀
    提起學習王羲之書法,我想在當代最有話語權的恐怕是張旭光先生王羲之手札對於學習書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3日上午張旭光先生為其入室研修班講解王羲之手札                  王羲之墨跡手札保留了原帖風採,與聖教序有很好的銜接,字與字之間有情感關係,有草、行書的銜接,核心體現了內心深處是生命的瀟灑。手札也有碑刻,碑刻對於缺損的部分是一個補充,可對比著看。墨跡手札沒有刻意的、刀刻的方筆,同時能觀察起筆的角度和動作,字數雖然很少,但能看出墨色枯濃。這在聖教中是沒有的,還有很多細線的變化。寫手札主要要解決:一:行、草的搭配問題。
  • 首屆中國作家書畫展、中國作家手稿手札展舉行
    開幕式暨頒獎典禮現場 人民網北京1月23日電 包含當代作家藝術才情,體現當代作家思想深度,展現當代作家書畫創作能力的首屆中國作家書畫展、中國作家手稿手札展1月19日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隆重舉行。展覽由中國作家書畫院、北京華影會書畫院主辦,華影傳媒有限公司、華影藝術館協辦,匯聚了當代著名作家的書畫、手稿、手札作品500多件,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作家書畫、手稿、手札展。
  • 欣賞 | 王掞舊藏明賢手札
    手札的作者多為明中、晚期風雲人物,亦是「吳門」和「雲間」代表人物。沈周 手札  Lot.1618款識:向者晉謁,草草速歸。不能不與閣下久處,以聆高論,殊為怏怏。茲吳匏庵寄頌府公毀淫祠之作,僕欲吳中士夫因倡而和,以成盛美,以勵薄俗。敬敢拜乞一言,以壓斯卷。伏冀早賜,倖幸。友生沈周再拜。
  • 65歲劉曉慶書法欣賞:見字如見人,用墨講究,字裡行間有法度
    但如今的書法市場之中,有一些練習書法的人就走上了江湖的道路,誤解了關於書法的真正內涵性。下面我們一起來通過一組比較不錯的書法,從無到有地聊一聊關於書法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她叫劉曉慶,是大家都熟悉的那個大明星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