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
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下面這份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請為孩子收藏!
01
一年級習慣
項目
內容
學習習慣
1、按時完成作業。
2、養成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3、能閱讀拼音小故事。
生活習慣
1、每晚準備好第二天的學習用品。
2、早睡早起。
3、按時吃飯、不吃零食,愛惜糧食。
4、愛護書本、愛惜學習用品。
5、自己穿衣服、繫鞋帶
交友習慣
1、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不打架、不罵人。
2、樂於幫助同學。
3、不與陌生人交往。
健康習慣
1、早晚刷牙。
2、飯前便後要洗手。
3、不買小攤食品。
4、按時做兩操。
行為習慣
1、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問好。
2、不亂扔果皮紙屑。
3、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
其他習慣
對他人的幫助要心存感激。
02
二年級習慣
項目
內容
學習習慣
1、每天預習半小時。
2、獨立完成作業。
3、認真聽講。
4、自覺閱讀課外書。
生活習慣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2、吃飯不挑食。
3、早睡早起。
交友習慣
1、不與陌生人交往。
2、不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同學。
3、同學間要相互幫助。
健康習慣
1、早晚刷牙。
2、飯前便後要洗手。
3、不買小攤食品。
4、每天鍛鍊身體一小時。
行為習慣
1、會用禮貌用語。
2、按順序上下車。
3、愛護花草樹木。
其他習慣
1、學會感恩。
2、隨手關燈和水龍頭。
03
三年級習慣
項目
內容
學習習慣
1、每天預習。
2、獨立學習和思考問題。
3、閱讀課外書。
4、作業乾淨整潔。
生活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安排時間。
3、不吃零食。
交友習慣
1、能學到身邊朋友的優點。
2、遠離品行惡劣的人。
3、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健康習慣
1、勤洗澡、勤換衣。
2、每天堅持鍛鍊身體。
3、有良好的用眼習慣。
行為習慣
1、主動排隊上下車。
2、愛護花草樹木。
3、用文明語言和別人交談。
其他習慣
1、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
2、孝敬父母。
04
四年級習慣
項目
內容
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2、積極思考。
3、每天預習、複習。
4、作業乾淨整潔並且正確率要高。
生活習慣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3、不吃零食,不買三無食品。
交友習慣
1、尊重他人。
2、真誠。
3、分辨是非。
4、不與品行惡劣的人交友。
健康習慣
1、衣服乾淨整潔。
2、每天鍛鍊不少於一小時。
3、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行為習慣
1、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2、與人交往注意語言和舉止文明。
其他習慣
1、愛家人、愛同學、愛學校。
2、能夠為父母及家人分擔力所能及的事情。
05
五六年級習慣
項目
內容
學習習慣
1、自主學習。
2、積極獨立思考。
3、每天預習、複習。
4、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5、閱讀科普讀物與文學作品。
生活習慣
1、合理有效安排時間。
2、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交友習慣
1、熱情大方。
2、友好真誠。
3、和積極向上的人做朋友。
4、關心幫助朋友。
健康習慣
1、日日講究衛生。
2、堅持不懈地每天鍛鍊。
3、不管對於學習還是生活,都用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
行為習慣
1、自覺維護公共秩序。
2、與人交往語言和舉止文明。
3、與他人尤其是外賓交往自然大方。
其他習慣
1、學會感恩他人和社會。
2、熱心參加公益活動。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習慣。
在孩子12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06
習慣養成要注意的幾點
01
要堅持
有家長說,給孩子建立習慣的過程中很難堅持。這讓我想起身邊很多熟悉的場景。
一個小學生已經堅持了兩個星期每天早起鍛鍊,結果某天晚上和家長一起看《中國好聲音》到11點多,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從此再也沒有進行過早鍛鍊。
一個高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長、老師的合力下,上繳了手機也不再上網玩遊戲,可某一天在同學的拉攏下又一次身陷網遊不可收拾,儘管自己的保證書還隨身攜帶。
有很多愛美人士苦苦堅持數天晚間節食,結果一場好友聚會便自此守住餐桌回歸舊途,飽享口腹之慾卻事後自責不已。
查爾斯·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習慣從來不會消失,它蟄伏在大腦的基底核,當正確的暗示和獎賞出現時,它會再次出現。失憶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誘惑下進出迷宮,都是這個道理。」
02
寫下來
你的「習慣建立計劃」具體嗎?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嗎?
事實上,在習慣建立的過程中,「寫下來」這個動作非常關鍵,通過寫下來我們才能在頭腦內確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梳理清楚這些要素之間的關係,才會不自覺地模擬即將發生的場景。
這些是實際行為發生的「先行組織者」,沒有這些確定性的演練,我們的大腦缺少真切的行動指南。
我們做事之前,大腦需要「儀式感」,其實質上是內心歸屬的確認,我們生活中幾乎處處都需要「儀式感」,不是嗎?
03
做可視化的進展記錄
比如,某件約定的事情做好後,在日曆上做出標記,以示自己當下的進展。
這給我們對做好的事起到一個心理確認的功能,由此產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視——這是真正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這個進展記錄儘可能放到醒目之處,另外也可以通過記日記的方式達到堅持的目的。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老師、家長要有耐心,堅持引導孩子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