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侖後村村規民約帶動慈善和公益 村民實惠「摸得著」

2020-12-20 閩南網

­  全市所有村居施行村規民約

­  侖後村是泉州市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利用新村規民約倡導移風易俗的縮影。

­  今年2月,南安市九都鎮金奎村500戶村民,籤名、蓋手印,鄭重籤約《移風易俗村規民約承諾書》。這份多年來不斷細化的承諾書約定,「婚慶事宜倡新辦、喪葬禮俗倡簡辦、其他喜慶倡不辦、佛誕世習倡精辦」。

­  鯉城區海濱街道筍浯社區,村規民約倡導喜事儉辦、喪事簡辦,並規定約束方式;安溪縣參內鄉田底村,全體村民通過的村規民約對喪事簡辦做出詳細規定,如出殯當天,只設點心粥,不設宴招待;石獅市祥芝鎮制定《各村婚喪喜慶改革統一村規民約》,各村成立村級勸導隊;南安市官橋鎮,29個村全部推行的《移風易俗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簡辦制定章程;惠安縣崇武鎮潮樂村,移風易俗文明殯葬相關規定被編入《潮樂村村規民約》,刻立在村頭石碑上;晉江市392個村(社區)均制定了翔實的移風易俗村規民約……

­  據了解,目前,泉州市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區均訂立有村規民約或居民公約。在實際操作中,村規民約成為推動移風易俗轉化落地的有效推手。

­  侖後村鄉賢捐款助學,做公益事業蔚然成風

­  村規民約「泉州現象」獲肯定

­  福州大學社會學系主任甘滿堂教授介紹,曾有典故說,新中國成立前,晉江、石獅一帶有村民一年的積蓄,全部花在「普渡」請客上。新中國成立後,「普渡」一度銷聲匿跡,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口袋鼓了,「普渡」之風再次盛行。其實,多數村民對這種做法也不支持,但礙於人情、面子和攀比,不得不隨波逐流。

­  近年來,石獅、晉江等地力主推動移風易俗,像取消「普渡」,喪事、小孩過生日、老人做壽等婚喪喜慶的簡辦,通過政府引導、村規民約約束,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如今,在石獅、晉江一些村莊,「普渡」已經變身為民俗文化節,既不失傳統過節氛圍,又健康文明。

­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泉州市厲行節約文明舉辦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的基礎上,市委文明辦出臺《泉州市深化移風易俗倡導文明新風活動實施方案》,並下達《關於進一步做好移風易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成為全市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指導性「綱領」。

­  對於近年來泉州移風易俗工作的推進,甘滿堂一直在關注和研究。「泉州不少地方的村規民約都頗具生命力,可以說是『村規民約中的泉州現象』,這對倡導良好社會風氣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他認為,通過政府引導與村民自願協商形成的村規民約相結合,倡導移風易俗,泉州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錯。

­  需要肯定的是,泉州不少地方的村規民約,結合實際,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甚至細緻到了開席幾點辦、宴請控制在多少桌等,通過村幹部、族長、老人會有威望的老人等參與推動,以身作則來執行。

­  「村規民約不是簡單的令行禁止,而是充分尊重傳統、科學引導,讓群眾成為自治主體。」泉州市委文明辦相關人士介紹,新時代村規民約的意義在於規範村民行為,革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促進社會和諧。

相關焦點

  • 石獅寶蓋鎮侖後村幾度修訂村規民約 革除陳規陋習
    石獅寶蓋鎮侖後村幾度修訂村規民約,革除陳規陋習——帶動慈善和公益 村民實惠「摸得著」□本報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王榮鋒 陳峰 王麗霞 文/圖侖後村的村規民約實踐侖後村在倡導農村新風氣、移風易俗上,有著許多「吃螃蟹」舉動。和泉州許多農村一樣,石獅曾一度流行「普渡」。
  • 桃江縣西峰寺村:村規民約「四字經」 助力鄉村振興
    熱心公益,共造美好。清潔衛生,美麗家園……」今天傍晚,在桃江縣浮邱山鄉西峰寺村文化休閒廣場,幾個小丫頭吃完晚飯後,一邊跳著繩子,一邊哼著該村村規民約「四字經」,成為夕陽下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筆者剛一走進村子,一股恬淡清新立馬撲面而來,家家戶戶房前屋後乾乾淨淨,道路兩旁野花野草爭奇鬥豔,菜園裡綠油油的蔬菜肥美至極,四周竹林青翠欲滴,在風中沙沙作響,美不勝收。
  • 蘇州太倉:村規民約涵養淳樸民風 讓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
    村規民約「立」起來涵養淳樸民風  村裡村外乾淨整潔,村道兩旁種上了花草,村民改掉了亂丟垃圾的陋習,積極爭當文明戶,打造最美庭院……如今的萬豐村,在村規民約的滋養下,一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村規民約既是放權於民,又是轉變村民觀念的有效方式,讓大家都放下面子,尋求一個平衡點,同時能主動監督,讓移風易俗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和落實性。」陸紅玉說。
  • 河北邯鄲邯山區9個村(社區)村規民約省市推廣
    10月28日,邯鄲市民政局召開了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工作調度會,會上發放了省和市兩級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兩本畫冊。邯山區高效率地完成196個村(社區)全部制定修訂出接地氣、合民意、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得到省市的肯定,全區共有9個村(社區)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分別在省、市進行典型推廣。渚河路街道辦事處水電社區、浴新南街道邯峰社區、農林街道長興社區等3個社區的居民公約入選河北省優秀規約100篇。
  • 雙溪口鄉:村規民約成基層治理「新動力」
    今年來,來過縉雲縣雙溪口鄉南源村的朋友們會驚喜的發現,村裡農戶住房粉刷一新,屋前屋後雜亂的堆物和垃圾變成了花壇和鮮花綠植,公園、健身廣場、景觀節點多了,村容村貌大為改善。  2019年南源村黨支部因戰鬥力不強被列入後進村黨組織進行整頓,2020年,隨著村裡將黨建引領、家規家訓、美麗鄉村建設、村民和諧相處等內容充實到治村公約中,村民行為準則有了新「標尺」,全村環境煥然一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近年來,雙溪口鄉堅持「黨委主導、群眾首創、民主監督、因地制宜」原則,通過修訂實施村規民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社會管理。
  • 移風易俗深入民心 「福清面子」變「福清慈善」
    ­  金秋十月,福清市新厝鎮江兜村處處飄散著豐收的芳香,一天的辛苦勞作之後,村民來到村裡的愛心公園乘涼、休憩,場面和樂融融。記者了解到,正是這座公園,見證了移風易俗給江兜村帶來的變化。­  過去,江兜村婚喪嫁娶流行大操大辦,攀比浪費風氣嚴重,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卻長期落後。
  • 三塘鋪鎮相思村踐行村規民約樹新風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陽醉文)8月7日,雙峰縣三塘鋪鎮相思村老屋組鄧老的喪事辦完,村紅白喜事理事會一算帳,花費僅3萬餘元,較往常習俗少用好幾萬元。村民交口稱讚:村規民約定得好,一場喪事省了上萬元。鄧老去世當天,擔任村主任兼第二網格管理員鄧立兵就主動上門做勸導工作,組長和鄉賢也勸說孝家從簡辦喪,其家人終於解開心結,同意禁燃禁炮,一切從簡。從鄧老去世到下葬沒放一掛鞭炮,沿途村民也沒有放炮竹。
  • 宣城花園村:用村規民約構建公序良俗
    把誠實守信納入村規民約  作為典型的城中村,花園村2013年利用土地徵用積累的1000多萬元集體資金,在全省率先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率先拿到合作社工商營業執照、率先實行村集體資產自主經營,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被譽為「安徽股改第一村
  • 優秀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選登:霍邱縣岔路鎮天堂村篇
    天堂村簡介:天堂村位於岔路鎮政府的東部,村域面積11000畝,其中耕地面積9090畝,共17個村民組,人口2857人,黨員102名,村兩委8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會5人,村民委員會8人,村民代表47人,村務監督委員會3人。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10.8萬元,人均收入1.26萬元。
  • 「為讓村民得到更多服務和實惠」
    ,為幸福院和貧困群眾捐款累計10餘萬元,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豐富了村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真正實現了文化傳播、旅遊推介和村民增收的目的。在博山區委政法委的影響帶動下,越來越多的部門單位和社會組織踴躍參與到響泉村幫扶工作中來。淄川區、沂源縣等區縣民政部門,多次組織村「兩委」成員、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隊員」到響泉村參觀學習。
  • 中國扶貧基金會王鵬:公益慈善不等於低效,需要有效經營
    公益慈善是需要經營的,我認為公益慈善不等於低效,這是一個基本的判斷,因為低效就無法產生良好的社會價值,就無法完成公益組織的使命和責任。同時經營不等於牟利或者盈利,公益組織的經營不能牟利,經營是要求社會組織更多、更好的貢獻社會價值。
  • 廣東2020年將實現村規民約覆蓋全省所有村(社區)
    大洋網訊 昨日,廣東省民政廳在官網上發布《關於印發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行動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19年底全省60%的村(社區)要修訂完善具有依法保障、自我約束且務實管用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到2020年實現全省所有村(社區)全覆蓋。
  • 大安:村規民約全覆蓋 美麗鄉村入畫來
    近年來,大安市積極探索,大力推進村規民約的制定修訂和傳播踐行,通過不斷健全完善村規民約,營造了淳厚平和、睦鄰友好的良好鄉風,有效激發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造力。在「訂」上下功夫在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過程中,各村成立了由村支部書記任組長,各社社長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村社幹部深入各社了解情況,向村民代表、群眾徵求意見建議,搜集「金點子」,鼓勵群眾自主協商制定村規民約,充分發揮群眾的參與權和決策權,讓村民在村級事務管理中「唱主角」。
  • 大安市大力推進村規民約全覆蓋
    大安市大力推進村規民約全覆蓋 作者:劉靜靜    編輯:李晴    來源:白城日報    2020-12-06 08:13
  • 紹興上虞民風淳樸,敬老愛幼助困成風 成「慈善村」
    這是村中一位叫董幼定的老人用兒子孝敬他的錢為村中建立的慈善幫扶基金。而這項慈善事業,老人和他的兒子已經做了4年。  「75歲的董幼定老人以前當過村幹部,他的兒子一直在外搞建築,老人一直想為村民們做些實事。」村支書汪海良告訴記者說。幾年前,平日生活節儉的老人說動兒子,將兒子孝敬他的錢每月用於給生活相對困難的家庭「雪中送炭」。
  • 動態|武威:積極發揮村(居)法律顧問作用 參與村規民約修改制定工作
    在修改制定完善村規民約中,武威市司法局充分發揮好職能作用,制定下發了《關於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的通知》《關於組織農村法律顧問參與村規民約制定完善工作的通知》,聯繫甘肅省律師協會、武威市律師協會,在天祝司法局舉行「一村一法律顧問」籤約儀式,為全市法律顧問參與村規民約制定完善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在村規民約制定修訂前,幫助出謀劃策。
  • 一戶拉客招嫖,整棟停水,村民:村規民約有規定
    該村數名村民表示聽說了此事,其中一位村民也曾遭到停水處罰。通知顯示,接派出所通知,於2020年11月7日至2020年11月9日,在隔山村318號一出租屋查獲張某瓊、楊某雪拉客招嫖、賣淫嫖娼活動,按村規民約規定對全幢樓停水三個月處理。落款為越塘村委會,日期為12月4日。經記者核實,越塘村位於廣東江門鶴山市沙坪街道。
  • 奇葩村規民約! 「小規矩」須防踩上法律紅線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 村規民約是鄉村治理的治村寶典,是介於法律與道德之間的「軟法」。這種土生土長的道德規範,凝聚著村民的共同價值觀,更容易規範村民行為。但筆者通過調研發現,村規民約在制定和實施中尚存在諸多問題。 一些村規民約的內容明顯與法律法規相牴觸,與上級政策規定相違背。
  • 民權縣王橋鎮麻花莊村麻花產業帶動村民富起來
    近年來,民權縣王橋鎮麻花莊村紮實推進「黨建+隊伍建設」活動開展,大力發展村傳統的麻花產業,讓村民過上了小康生活,該村成為依靠發展特色產業而致富的典型村。河南省司法廳駐麻花莊村第一書記楊永峰經過走訪了解後,與村委會班子成員商議,給李振中安排了公益性崗位,落實了各項幫扶政策,李振中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如今李振中已經光榮脫貧,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麻花莊老年活動中心主任。他把全村128名70歲以上老年人編成一個「老兵連」,每周開展一次活動,統一著裝,大家唱歌、下棋、聊天,中午還可以在活動中心吃免費午餐。老人們都說,沒想到現在日子能過得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