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福清市新厝鎮江兜村處處飄散著豐收的芳香,一天的辛苦勞作之後,村民來到村裡的愛心公園乘涼、休憩,場面和樂融融。記者了解到,正是這座公園,見證了移風易俗給江兜村帶來的變化。
過去,江兜村婚喪嫁娶流行大操大辦,攀比浪費風氣嚴重,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卻長期落後。退休教師王先雕夫婦最先將兒女為他們做壽的錢無私捐贈,其中,一部分資金用於修建該村韶溪壩上塌了10多年的石橋,一部分用於建設公園。「公園這裡原本有個廁所,又髒又亂的,他們夫妻倆就在附近栽了榕樹,帶頭整治。」村民王依姆告訴記者。
當年這個自發的愛心之舉,在江兜村埋下了移風易俗的種子。如今,在鄉親們的支持下,在村兩委的帶動下,江兜村移風易俗蔚然成風。近年來,村裡利用節省下來的資金,建設了大大小小8個公園,並設立愛心基金,已集資18萬元,每年資助4名寒門學子。
在城頭鎮首溪村,移風易俗的新理念也已根植村民內心深處。「按規劃、不違建」「紅白事、不排場」等標準寫進了首溪村村規民約。
今年中秋,首溪村成立鄉賢會,凝聚鄉情的同時,讓鄉賢們做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和帶頭人。「鄉賢會把省下來的錢作為教育基金,每年獎勵考上重點大學、重點高中的學生,作為獎學金。紅白事也沒有大排場,把能省的錢都儘量省下來,做公益事業,凝聚鄉情。」城頭鎮首溪鄉賢會志願者代表陳富說,首溪鄉賢會是由海內外的僑胞、企業家共同成立的,目前成員有128人。
在城頭鎮五龍村,移風易俗工作剛開展時,老百姓都在看幹部們怎麼做,能否以身作則。五龍村村民陳宜標是個老黨員,他帶頭簡辦其母親的喪事。隨後,村支書陳祥忠也從簡操辦了其父親的喪事。這時,村民們議論開了,「不大操大辦,也不覺得沒面子。」事後,五龍村老人會還訂製了送葬佩戴的白花,免費供村民使用,之後再回收。看到移風易俗好處多,村民們更加擁護和支持。
融籍企業家也沒有落後。近日,2017年福清商會工作交流會召開,來自海內外的500多名融商歡聚一堂,他們在帶回一大批項目的同時,更是慷慨解囊,捐贈捐建了一批公益項目。
黨員幹部、鄉賢帶頭,群眾對標跟進,如今在福清,開展移風易俗遏制了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不正之風,通過喜事新辦、喪事儉辦,省錢做慈善,「福清面子」變成了「福清慈善」。(記者 林晗 通訊員 吳鳳至)
原標題:移風易俗深入民心 「福清面子」變「福清慈善」
責任編輯:蔣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