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皆科學,只要我們有一雙觀察的眼睛,有一顆積極探索的心

2020-12-16 白雲飄看看看

在學校裡,老師經常教育我們,科學知識要學以致用,科學知識不是寫在書上的道理,應該把它應用到生活中。可我一直都以為科學知識太深奧,生活卻很簡單,用不到這些高深的知識。沒想到,在今年暑假的一次外出遊玩時,我第一次在生活中體驗到科學奧妙,和運用科學帶來的益處。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去泰山遊玩,因為路途比較遠,所以開車的時間特別長。剛開始我特別興奮,邊吃零食邊看書。可時間不長,我就覺得有些頭暈、噁心,而且沒來由得出冷汗。看著我難受的樣子,了地樣子,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回復給他一個不屑的表情。

「其實,這就是個科學小常識。」爸爸接著說道,「人體能判斷方向和維持自身平衡,主要是由皮膚、眼睛、和內耳等共同負責的,其中以內耳中的半規管最為重要。半規管有三個,互相垂直,構成空間的三個面,它們接受外界的平衡刺激,通過前庭神經,達到大腦皮層的平衡此就不容易暈車了。剛才,然然在後面低頭看書,眼睛和身體發出的晃動信息不一致,導致半規管調節平衡失調,所以就產生暈車的現象了。」

經歷這件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科學知識不只是科學家用來研究的、枯燥的,平常人觸摸不到的東西。科學是豐富多彩的,科學是無處不在的,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有科學知識的存在……生活處處皆科學,只要我們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有一顆積極探索的心,有一雙善於操作的小手,有一張愛提問的小嘴,就能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科學現象,從而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科學的海洋裡自由翱翔!

相關焦點

  • 只要留心觀察,生活處處皆素材
    可孩子寫不出作文也不能全賴沒有素材,家長們只要做到以下這幾點,那麼生活處處皆可寫!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愛觀察的好習慣兒童的眼睛是新奇的,世界在兒童的的眼裡猶如童話一般。在孩子們的眼中,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為童話中的人物和景物。
  • 留心處處皆學問.
    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大學校,留心處處皆學問。只要你肯學習、能吃苦,沒有讀過大學,照樣能成才。——摘自習近平著作《之江新語·路就在腳下》■典出:俗語■原文:留心處處皆學問。■釋義:「留心處處皆學問」是一句俗語。大意是:只要多多留心觀察,生活中到處都是學問。不光是學校能學到學問、書本上能學到學問,只要做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生活、社會實踐中處處都有學問。  「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才的路不只上大學一條。
  • 生活處處皆是樂趣,關鍵在於你的心態
    當意識到萬事皆有因才是最重要的真理,人們不但變得更睿智,還會心胸豁達。手錶被偷讓人不悅,但是如果想到小偷的偷竊行為可能源於他的家庭和環境,那麼這件事情就像科學研究一樣有趣而值得深思了。如果能這樣思維,當失主再買一塊手錶時,雖不會很高興,但至少不那麼痛苦。在思考因果的過程中,人們可避免對生活無常的驚恐。
  • 人生處處有學問,學問要「學」也要「問」,世事洞察皆學問
    一個人要有學問就必須做到這四點,一是要學;二是要問;三是要思考;四是要總結提煉。只有善學,善問,善思考才能有學問。這就要求我們要處處留心,時時留意,做到多思考,多總結悟道,這樣才能增長自己的知識和學問。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悠久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文化底蘊深厚,這是中國人最值得驕傲的。
  • 《人生處處是修行》:願有一顆簡單的心,清淨看世界,歡喜過生活
    當生活返璞歸真,內心也就更為寬闊自在,抵達不一樣的安寧。作者將生動有趣的紅塵故事融入人生的哲思中,當我們煩惱、迷茫、憤怒時,帶來撥雲見霧般的啟迪,時刻安住在當下,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一本以「清淨心」為主題的文集,在用心發現生活的清淨美。作者在文中對事物的描寫卻是充滿溫情和經歷世事的感悟。
  • 深度好文:生活,處處皆學問
    大家好,我是小編星耀花樣年華,今天小編就講自己的故事,給大家說說:"生活,處處皆學問「的道理。中國有句俗話,叫做有困難找警察。中國還有句俗話,叫做有困難找百度。我認為沒有那麼嚴重,百度是資訊時代的產物,它確實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比喻我明天要去杭州,看看杭州有什麼景點,百度一下,心裡就有底了。人們之所以對百度有那麼多非議,其實就是對新生事物的一個接受過程,就像網絡購物、網絡愛情一樣,開始都覺得不可靠,可現實中真有很多人在網上找到了真愛,買到了稱心的商品。世界在發展,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我們要鼓勵新生事物。
  • 動腦動筆人要勤,處處留心皆學問
    一個人要有學問必須做到二點,一是要學;二是要問。只有善於學,只有善於問,才會有學問。這就要求我們處處留心,時時留意,注重觀察,如此就會增長自己的學問。孔子說:「我沒有什麼學問,只不過是處處留心,事事留意,默默地觀察和學習,別人的對我有用的話,我都隨時記錄下來,我求學問就是這樣,永不厭倦,「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的學問就是這樣而來,這就是處處留心,事事留意,處處有學問。只要我們細細想來,學問就是這樣而來的。
  • 20句詩詞,20種嚮往的生活:心中有詩意,處處皆清歡
    ——無門慧開禪師《頌古》四季各有其美,只要你願意,就可安然享受。我喜歡春天的花,夏天的樹,秋天的黃昏,冬天的陽光,還有每天的你。世間美好太多,請記住,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在喧囂中,安定一顆紛雜的心,在浮世裡,彈去塵埃。
  • 處處留心皆學問!
    常言道:處處留心皆學問。的確如此,只要你留心,並且鑽研,並且專注,一定會研究出自己的學問。只是太多人不留心,不注意,不專注,不能持之以恆,所以沒有自己的學問。人們都說,最好的工作是自己的愛好,是有道理的,那麼既然是愛好,就會專注,就會出成果。康熙所說「處處留心皆學問」,遠不是「向社會學習」那樣簡單。這裡說的是留心,留心之處有很多,有社會現象,更有與人的相處,對自然界的觀察,對社會現象的思考。「留心」者,還是要多「思考」也。沒有留心,沒有思考,長不了學問。
  • 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做一個蓮一樣的人吧
    大家好我是小編日暮掩心扉,今天想給大家說的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做一個蓮一樣的人吧!」, 《紅樓夢》裡有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本領也是文章。
  • 黃夔寧:處處留心皆學問| 獲獎人物誌 | 閃耀吧,生活夢工廠
    「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你有發明的欲望,並且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開動腦筋,就會有大量的發明火花從你的頭腦裡蹦出來」,黃夔寧說。實驗小學的孩子們參加巫溪縣科技活動周提醒照明玩具多用燈的誕生,就是這些小火花迸發的結果。當時,一位學生找到黃夔寧,想為剛出生的弟弟設計一款燈,用來解決父母晚上照顧弟弟時的照明問題。
  • 靈芝:懷揣著一顆好奇的心,生活便會處處充滿驚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靈芝的心靈舞蹈成長營,ID:lzwd2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喜歡新鮮事物,且充滿好奇所以在工作,舞蹈之餘,有碎片的時間,總喜歡花在對其他領域知識的探索上
  • 佛教:爾等皆有一顆無塵心
    菩薩盡多真面目,凡間能有幾人知?這是古代弘一法師對蓮花的讚美之詞,他有一把扇子,上面畫了一朵白蓮,可見法師對於蓮花的高度評價和無比熱愛。蓮花,是佛典中經常出現的詞彙,佛門眷戀青蓮,似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發布日期: 2014-11-02
  • 生活處處皆學問
    一看對手用兩個手指小心翼翼拿著雞蛋時,我就有了十足的把握。在一聲聲雞蛋撞破聲中我成功地成為了班級「雞蛋王」。看著同學們疑惑的眼光,我得意地說:「因為我的雞蛋有神力!」中午,到了各個班級的「雞蛋王」比拼決出學校「雞蛋王」的時候。
  • 生活處處有數學:交通流量的簡單數學分析
    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數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 生活之中處處有英語
    從我們的年少時光裡,我們就常常聽到這樣一種觀點,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祖祖輩輩都使用漢語,為什麼要學習英語?學習英語有什麼用?然而也正是有著這種輿論,導致很多同學有了逃避的理由,開始不重視英語的學習,經過多年的荒廢,最終就在這場英語學習的長跑中掉了隊。
  • 遠山近水皆有情,最是難得心從容
    遠山近水皆有情,最是難得心從容 無數次,長籲短嘆中,向生活妥協。 我們渴望不染歲月風塵,可終是難逃生活打磨,一顆溫潤柔軟的心,漸漸變得堅硬粗礪。 不是不解風情,而是歲月太匆匆;不是不懂放鬆,而是生活太沉重!
  • 西班牙男神阿爾弗雷多·埃爾南德斯·德拉克魯茲,有一雙美麗的眼睛
    在西班牙,有一位西班牙的男模,Alfredo Hernandez de la Cruz(阿爾弗雷多·埃爾南德斯·德拉克魯茲),他擁有一雙美麗的眼睛,被西班牙本土的雜誌評為世界上最美麗的眼睛之一,也被譽為西班牙男神。
  • 人生如夢,得失從容,願我們都有一顆真善美的心
    用心甘情願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你在,世界就在。生活不會辜負你的一切努力,好運也不會隨意眷顧懶惰的人。06人活著,沒必要凡事都爭個明白,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朋。跟家人爭,爭贏了,親情沒了;跟愛人爭,爭贏了,感情淡了;跟朋友爭,爭贏了,情義沒了。爭的是理,輸的是情,傷的是自己。黑是黑,白是白,讓時間去證明。放下自己的固執己見,寬心做人,捨得做事,贏的是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