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裡,老師經常教育我們,科學知識要學以致用,科學知識不是寫在書上的道理,應該把它應用到生活中。可我一直都以為科學知識太深奧,生活卻很簡單,用不到這些高深的知識。沒想到,在今年暑假的一次外出遊玩時,我第一次在生活中體驗到科學奧妙,和運用科學帶來的益處。
今年暑假,我們全家去泰山遊玩,因為路途比較遠,所以開車的時間特別長。剛開始我特別興奮,邊吃零食邊看書。可時間不長,我就覺得有些頭暈、噁心,而且沒來由得出冷汗。看著我難受的樣子,了地樣子,我和媽媽不約而同地回復給他一個不屑的表情。
「其實,這就是個科學小常識。」爸爸接著說道,「人體能判斷方向和維持自身平衡,主要是由皮膚、眼睛、和內耳等共同負責的,其中以內耳中的半規管最為重要。半規管有三個,互相垂直,構成空間的三個面,它們接受外界的平衡刺激,通過前庭神經,達到大腦皮層的平衡此就不容易暈車了。剛才,然然在後面低頭看書,眼睛和身體發出的晃動信息不一致,導致半規管調節平衡失調,所以就產生暈車的現象了。」
經歷這件事後,我深深地體會到,科學知識不只是科學家用來研究的、枯燥的,平常人觸摸不到的東西。科學是豐富多彩的,科學是無處不在的,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有科學知識的存在……生活處處皆科學,只要我們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有一顆積極探索的心,有一雙善於操作的小手,有一張愛提問的小嘴,就能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科學現象,從而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科學的海洋裡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