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0.1-1.2GHz的CMOS射頻收發開關晶片設計

2021-02-08 電子產品世界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3865.htm

  目前,全球無線通信系統正處於快速發展進程中,無線通信「行業專網」系統也正處於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國無線通信行業專網所用頻點和帶寬種類繁多,其頻率主要集中在0.1-1.2GHz。各專網使用不同的頻點、射頻帶寬和信號帶寬,標準不統一,導致各行業專網設備所用的射頻晶片不同,同時對各個窄帶射頻前端晶片的需求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且成本高、配套困難。

 


目前行業專網所用的窄帶射頻前端晶片多數被國外公司所壟斷,因此我們國家迫切的需要一套面向0.1-1.2GHz行業專網頻段的無線寬帶射頻收發晶片,以滿足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的基本需求。

  射頻無線收發晶片已經在手機、雷達、無線區域網(WLAN)及廣播等多個窄帶或寬帶無線收發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從頻域來看,超寬帶與傳統的窄帶和寬帶有著明顯的區別,超寬帶的相對帶寬(信號帶寬與中心頻率之比)通常要在25%以上[1]。因此,0.1-1.2GHz頻段無線寬帶射頻收發晶片屬於超寬帶電路。目前,在CMOS工藝下,國際、國內尚無成熟商用超寬帶射頻收發晶片解決方案可以滿足該頻段的設計需求。

  無線超寬帶射頻收發晶片由射頻收發開關(T/R Switch)、低噪聲放大器(LNA)、混頻器(Mixer)、功率放大器(PA)、濾波器等多個電路模塊組成[2]。射頻收發開關(T/R switch)作為無線寬帶收發晶片的最前端電路,主要作用是控制整個收發機晶片的接收與發射狀態的切換(如圖1所示),它連接著收發天線、低噪聲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是收發晶片中的關鍵模塊。

傳統射頻收發開關的製造工藝有很多,目前市場常見的產品絕大部分採用的是III-V族工藝或者PIN二極體等分立器件。這類開關的優點是功耗較低,並且隔離度較好[3]。然而它們的缺點是成本高、功耗大,並且佔用面積也較大。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CMOS技術因其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和低功耗等突出優點,使得採用CMOS工藝實現射頻收發開關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插入損耗、隔離度和線性度,是衡量射頻收發開關特性的三個關鍵指標,除此之外,回波損耗也是一項主要指標。傳統的對稱式射頻收發開關普遍採用普通的四個NMOS管串並聯結構進行設計[4]。這種結構的優點是隔離度較好,但是一定程度上會惡化插入損耗和線性度,其典型仿真插入損耗為1dB左右。

2008年,參考文獻[5]在基本的NMOS管串聯結構基礎上,採用深N阱工藝的NMOS器件,運用一種改進型的體懸浮(body-floating)技術,實現了一個寬帶射頻收發開關。與傳統的串並聯結構開關電路相比,該結構具有更高的線性度以及更低的插入損耗等優點。

  本文中所設計的射頻收發開關是在典型的串並聯結構的電路[4]基礎上,結合參考文獻[5]中所述的襯底懸浮技術,實現了各項指標的良好折中。本文中的開關電路不僅具有較高的隔離度特性,並且在線性度上也會有較大的改善。測試結果顯示,該射頻開關在0.1-1.2GHz頻段內實現了低於-37dB隔離度和0.7dB的插入損耗,基於RFID 433MHz及GSM-R 900MHz典型應用頻段中,具有高於22dBm的1dB壓縮點。

  1 方案設計

  圖2(a)所示的為體懸浮技術所採用的深N阱工藝的NMOS器件截面圖。通常,開關線性度的惡化原因是由於器件在工作狀態下瞬時導通的寄生二極體造成的。由於深N阱的存在,器件中會產生兩個額外的寄生二極體,分別為P阱/深N阱二極體和深N阱/P型襯底二極體。因此,當P阱被一個大電阻懸空接地,同時深N阱接高電位後(如圖2(b)所示),所有的二極體都不會正嚮導通,不會產生閂鎖效應[6],從而提高了整個電路的線性度。在本文的電路設計中,深N阱採用的是1.8V電壓偏置。

  圖3所示為該寬帶射頻收發開關設計的電路原理圖,該電路在典型的串並聯結構基礎上,採用體懸浮技術的深N阱工藝的NMOS器件。從圖中可以看出,電晶體M2和M4串聯,中間為天線端,M1和M3並聯在接收端RX和發射端TX。該電路收發兩路完全對稱,所有器件均採用深 N阱1.8V 薄氧型RFNMOS管。

  在整個電路中,電晶體M2和M4起開關作用,用於選擇電路的收發狀態。當VDD為1.8V,VSS為-1.8V時,電晶體M2、M3導通,M1、M4截止,開關處於接收模式,此時RF信號從天線流入到RX端。由於源漏電容Cds的存在,部分信號會從M4耦合到電路Tx端。此時M3處於導通狀態,可以將M4耦合過來的信號導通到地,由此便提高了開關的隔離度。當VDD為-1.8V,VSS為1.8V時,開關處於發射模式,與接收模式的原理基本相同。電阻R1、R5、R7和R12與NMOS管深N阱相連接,用於給深N阱加偏壓;柵極電阻R3、R6、R9和R11用來提高隔離度;R2、R4、R8和R10接電晶體體端,用於體端懸浮。並且,為了進一步提高隔離度,所有體懸浮電阻的阻值都應足夠大。

  本寬帶射頻收發開關電路中,電晶體M1、M3尺寸為96μm/0.18μm,M2、M4尺寸為200μm/0.18μm,電阻R1~R12均為9K ohm。該電路採用Cadence SpectreRF 對開關電路進行電路設計、仿真優化。

  2 測試結果

  本開關電路設計採用GLOBALFOUNDRIES 0.18μm CMOS工藝。開關電路核心面積為0.015mm2,包括晶片測試焊盤的整體面積為0.53mm2,圖4為該射頻收發開關晶片顯微照片。本次晶片片上測試環境基於Cascade Summit 探針平臺,如圖5所示,採用Rohde & Schwarz的矢量網絡分析儀ZVA40,使用TOSM(through-open-short-match)方法進行儀器校準。測試過程中,深N阱偏置電壓VCC始終為1.8V, 控制電壓VDD和VSS為1.8V或-1.8V。輸入、輸出採用GSG射頻探針進行片上測試。

  圖6和圖7均為該射頻開關在接收狀態下S參數測試結果。從圖6中可以看出,在0.1-1.2GHz頻段範圍內,開關的插入損耗(S21)為-0.7dB左右,且平坦度良好,輸入、輸出回波損耗(S11和S22)小於-20dB;從圖7中可以看出,在整個頻段內射頻開關的隔離度(S13)均大於37dB,具有良好的隔離特性。由於採用全對稱結構,該射頻開關在發射狀態下的S參數測試結果與接收狀態下相比基本相同。圖8所示的為該收發開關在433MHz及900MHz頻率下的輸出功率曲線及1dB壓縮點。測試結果表明,兩個頻率的輸出功率曲線1dB壓縮點分別為23.1dBm和22.7dBm,且功率壓縮特性基本一致。

  結束語

  本文設計了一種性能良好的超寬帶全集成CMOS 射頻收發開關晶片,晶片總面積為0.53mm2。測試結果表明,在1.8V電壓供電條件下,該射頻開關在0.1-1.2GHz頻段內收發兩路均可達到0.7dB左右的插入損耗,小於-20dB的回波損耗以及優於37dB的隔離度。並且,在433MHz和900MHz頻率下可分別實現23.1dBm和22.7dBm的線性度。該電路滿足0.1-1.2GHz頻段無線寬帶射頻收發晶片的基本設計需求,並適用於RFID和GSM-R系統中的典型應用。

pa相關文章:pa是什麼

混頻器相關文章:混頻器原理 矢量控制相關文章:矢量控制原理

相關焦點

  • 基於ZigBee技術的射頻晶片CC2430
    cc2430晶片以強大的集成開發環境作為支持,內部線路的交互式調試以遵從ide的iar工業標準為支持,得到嵌入式機構很高的認可。它結合chipcon公司全球先進的zigbee協議棧、工具包和參考設計,展示了領先的zigbee解決方案。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控系統和無線感應網絡等領域,同時也適用於zigbee之外2.4 ghz頻率的其他設備。
  • 專注於手機射頻晶片設計研發,「迦美信芯」定位聚焦於天線調諧 |...
    文 | 美雲 編輯 | 戀迦(bjjh@36kr.com) 圖 | Unsplash 如今,射頻前端晶片集成度越來越高,各類晶片數量需求也大幅提升,5G和物聯網等對射頻器件產生了的爆發性需求。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專注於5G手機射頻領域集成電路的研發和銷售的研發商——「上海迦美信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 射頻開關模塊功能電路PCB板的設計
    隨著現代無線通信系統的發展,移動通信、雷達、衛星通信等 通信系統對收發切換開關的開關速度、功率容量、集成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總線技術,開發滿足軍方特殊要求的總線模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將利用虛擬儀器思想,將硬體電路以軟體的方式實現,以下設計的 射頻開關可以由計算機直接控制,可以很方便地與總線測試系統集成
  • 射頻晶片有哪些公司_基帶晶片與射頻晶片的區別
    什麼是射頻晶片?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為是Radio Frequency的縮寫,表示可以輻射到空間的電磁頻率,頻率範圍在300KHz~300GHz之間。每秒變化小於1000次的交流電稱為低頻電流,大於10000次的稱為高頻電流,而射頻就是這樣一種高頻電流。
  • 2020-2026年全球及中國Sub-1GHz無線射頻收發晶片行業發展現狀調研...
    第一章 Sub-1GHz無線射頻收發晶片市場概述  1.1 產品定義及統計範圍  1.2 按照不同產品類型,Sub-1GHz無線射頻收發晶片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類別    1.2.1 不同產品類型Sub-1GHz無線射頻收發晶片增長趨勢2020 VS 2026    1.2.2 OOK    1.2.3
  • 基於Virtuoso 平臺的單片射頻收發系統電路仿真與版圖設計
    因此,單片集成的射頻收發系統正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典型的射頻收發系統包括低噪聲放大器(LNA)、混頻器(Mixer)、濾波器、可變增益放大器,以及提供本振所需的頻率綜合器等單元模塊,如圖1 所示。對於工作在射頻環境的電路系統,如2.4G 或5G 的WLAN 應用,系統中要包含射頻前端的小信號噪聲敏感電路、對基帶低頻大信號有高線性度要求的模塊、發射端大電流的PA 模塊、鎖相環頻率綜合器中的數字塊,以及非線性特性的VCO等各具特點的電路。眾多的電路單元及其豐富的特點必然要求在這種系統的設計過程中有一個功能豐富且強大的設計平臺。
  • 射頻工程師帶你一文了解射頻晶片(上)
    射頻晶片負責射頻收發、頻率合成、功率放大;基帶晶片負責信號處理和協議處理。那麼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是什麼關係?射頻晶片和基帶晶片的關係射頻(Radio Frenquency)和基帶(Base Band)皆來自英文直譯。其中射頻最早的應用就是Radio——無線廣播(FM/AM),迄今為止這仍是射頻技術乃至無線電領域最經典的應用。
  • 基於Zigbee的CMOS無線射頻晶片的設計考慮
    晶片的設計概要,從電路設計到系統觀點,說明晶片設計和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地方。  另一方面,由於2.4GHz Zigbee調製等效於MSK,而MSK可視為頻移鍵調製(FSK)的一種,所以可以利用壓控振蕩器(VCO)來實現頻移。由於不需要混頻器等電路,所以得以降低電路複雜度及功耗。VCO調製設計有兩種,一種為開迴路,另一種為閉迴路。開迴路調製直接利用數據控制VCO頻率,而未使用鎖相環(PLL)或將PLL斷開。
  • cmos圖像傳感器結構_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
    cmos圖像傳感器結構   CMOS圖像傳感器的像素結構目前主要有無源像素圖像傳感器(Passive Pixel Sensor,PPS)和有源像素圖像傳感器(Active Pixel Sensor,APS)兩種,如圖1所示。
  • 射頻晶片是什麼_射頻晶片的用途是什麼
    射頻晶片架構包括接收通道和發射通道兩大部分。對於現有的GSM和TD-SCDMA模式而言,終端增加支持一個頻段,則其射頻晶片相應地增加一條接收通道,但是否需要新增一條發射通道則視新增頻段與原有頻段間隔關係而定。對於具有接收分集的移動通信系統而言,其射頻接收通道的數量是射頻發射通道數量的兩倍。這意味著終端支持的LTE頻段數量越多,則其射頻晶片接收通道數量將會顯著增加。
  • 射頻國防和航空航天領域用射頻收發機的突破性SWaP解決方案——零中頻架構
    未來的射頻平臺正在將尺寸和功率需求推向新的極限。 超外差架構概念自出現以來一直是國防和航空航天系統射頻設計的支柱方案。無論是作戰人員手持無線設備、無人機(UAV)數據鏈路還是信號情報(SIGINT)接收機,單級或雙混頻超外差架構都是常見的選擇。這種設計的優點是:適當的頻率規劃可以使雜散頻率很低;信道帶寬可設置且由中頻(IF)濾波器選擇;可通過調整各級增益優化噪聲係數和線性度。
  • 專注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米樂為微電子」提供高集成度晶片解決方案...
    36氪近期了解到一家專注於射頻/微波集成電路晶片,模塊和系統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和供應商——「南京米樂為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米樂為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5月14日,專注射頻/微波集成電路晶片的設計開發和供應,致力為國內外客戶提供自主研發的高頻率、高性能、高集成度的晶片和模塊產品,據公開信息顯示,其產品覆蓋了全頻段(DC -110GHz)以及全品類
  • 2018年全球射頻開關市場規模,單機射頻開關需求用量將翻倍增長
    從技術上來看,目前SOI仍然是射頻開關的首選技術,到2018年其市場份額佔比已達96%,隨著產品設計創新,RF MEMS技術正成為業界布局的重點,其能滿足未來射頻系統多模多頻通信的需要,未來將在高端天線開關市場穩步增長。
  • 採用LabVIEW和射頻技術實現性能自動測試臺的設計
    採樣系統與接口電路之間通過射頻進行信號傳輸。被測傳感器固定在測試臺的圓盤上,圓盤的半徑為0.2米。圓盤通過電動機驅動旋轉,電動機採用伺服電機,它由電機調速系統驅動,工控機通過串口控制電動機的轉速。接口電路通過射頻傳輸獲得採樣系統的數據,它將該數據通過串口傳入工控機。
  • 慧智微5G射頻前端整體方案,助力5G手機批量生產
    慧智微在2017年即投入5G射頻前端模組的技術預研,開展大帶寬、高頻率、高效率PA、快速切換開關的技術研究,並在兩年之後,正式實現Agi5G™套片的量產,滿足了行業內對關鍵晶片的需求。S55255:Agi5G™ n77/n79雙頻L-PAMiF晶片S55255系列產品是慧智微基於Agi5G™可重構射頻前端平臺開發的n77/n79射頻前端模組:支持n77/n79頻段;集成功率放大器PA、低噪聲放大器LNA和射頻收發開關
  • 基於R2000晶片的讀寫器架構分析 淺談R2000晶片之架構
    1.1 RFID寬頻環行器HYG504XX     作為單天線應用的收發隔離,環形器一般用亞鐵磁性複合材料製成,這種材料具有各向異性的特點,環形器為三埠器件,埠1為輸入,埠2為輸出,埠3為隔離埠,
  • 基於BlueCore2External藍牙晶片的USB接口設計
    2藍牙模塊、附加模塊和對接對象模塊概述2.1藍牙模塊2.1.1BlueCore2External晶片  BlueCore2External是一個單一晶片無線電和基帶鏈路控制器的BlueTooth 2.4
  • 射頻晶片市場:美國吃肉,臺灣喝湯,大陸骨頭都啃不著
    他指出,目前移動終端的射頻濾波器基本被國際巨頭壟斷,意味著國產化市場前景依然巨大,而國內射頻晶片公司小而散,只有聯手、整合,放棄內部低端市場的競爭,才有機會挑戰國際巨頭。TGpEETC-電子工程專輯滿屏的0%下圖是楊清華展示的中國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晶片佔有率情況。
  • 高手注意 藍牙收發晶片RF2968的原理及應用
    1概述   RF2968是為低成本的藍牙應用而設計的單片收發集成電路,RF頻率範圍2400~2500MHz,RF信道79個,步1MHz,數據速率1MHz,頻偏140~175kHz,在RESNTR-和RESNTR+之間需2個電感來跟內部電容形成諧振。在設計印製板時,應該考慮從RESNTR腳到電感器的感抗。可以在RESNTR腳之間加1個小電容來確定VCO的頻率範圍。   RESNTR+:見引腳28。
  • 市場要聞|射頻前端龍頭卓勝微擬在無錫建廠,向模組化拓展加速國產...
    射頻前端龍頭拓展產品線射頻前端主要起到收發射頻信號的作用,包括射頻開關、低噪放大器(LNA)、濾波器、功率放大器(PA)和雙工器五個組成部分。作為國產射頻前端晶片龍頭,卓勝微主要營收來源為射頻開關(約佔85%),為全球第五大射頻開關設計公司(市佔率5%)和LNA(約佔12%),是國際上先行推出集成射頻低噪聲放大器和開關的單晶片產品企業之一,已率先享受射頻開關和LNA國產替代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