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簡訊邀請辦銀行卡了,誰偷窺了我的隱私

2020-12-19 網易科技

(原標題:又被簡訊邀請辦銀行卡了,誰偷窺了我的隱私)

宋易康 陳洪傑

吳先生最近有些苦惱,在幾天裡收到七八條銀行邀請辦信用卡或貸款的簡訊後,他既不敢回復退訂,也不敢點開連結諮詢,因為他分不清這些簡訊是否真的來自銀行。

這些簡訊都是以一長串「106」開頭的號碼,一共有18位。簡訊內容例如,「【上海銀行】您的記錄良好,點擊http://t.cn/RBxFotx完善信息即可申請我行(白金)卡,額度最高8萬,刷卡免年費,退訂回T」;「【中國平安】尊敬的客戶,根據您的信譽記錄,已獲得10-50萬信用額度,手續簡單,當天到帳。諮詢辦理回復Y,退訂回N」。

吳先生上述經歷並非個案,多位手機用戶向第一財經記者反映,曾經在手機上接收過非銀行官方客服發出的申辦信用卡或消費金融貸款推薦簡訊。這些「18位」推薦辦卡簡訊,究竟是來自偽基站的山寨詐騙簡訊,用來套取客戶真實信息,還是真的屬於銀行行為,令消費者「傻傻分不清」。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簡訊背後是銀行信用卡中心、現金分期事業部、消費金融事業部等相關業務板塊主動發起的業務營銷行為,即所謂「丟包」。「丟包」在銀行內部遵循了嚴格的審核流程,但仍然涉嫌對客戶造成騷擾以及侵犯客戶隱私。

現有法律尚待明確界定,客戶隱私又由誰來保護?

記者親測銀行所為

吳先生收到的銀行簡訊還包括:中信銀行邀請辦白金信用卡;光大銀行陽光金卡申領資格,額度達10萬;民生銀行白金卡,額度10萬,最快3秒批卡;交通銀行VISA金卡申領資格,額度5萬,等等。除了銀行信用卡,還有消費貸和小貸公司的簡訊。例如,中國平安邀請客戶申請10-50萬信用額度;360借條推薦4萬借款額度與免息券。

第一財經記者隨機選取了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與中國平安,點開連結後發現,前兩條均為銀行信用卡中心所為,最後一條來自平安好貸,為平安集團旗下小額無抵押信用貸款平臺。

以「中信銀行」簡訊為例,記者首先選取推薦辦理該行信用卡的簡訊,連結點開後,頁面跳轉至「中信銀行i白金信用卡申請」頁面。(如下圖)

從網站域名看,https://creditcard.ecitic.com/h5/shenqing/ibaijin_p.html?sid=SJUNNSH9,與中信銀行信用卡官方網站https://creditcard.ecitic.com前綴重合。

申請說明中顯示,用戶在提交申請資料後,如果遇到審核資料未達到該卡等級要求的情況,申請的卡等級會自動更換為適合的卡等級。如申請白金卡用戶,不符合白金卡要求,符合金卡,銀行會給用戶更換為金卡,以此類推。

隨後,記者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該連結上申請了上述中信銀行i白金信用卡,顯示成功,僅用了半小時。

之後,記者又分別用手機和電腦網頁登錄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官網,在「進度查詢」一欄中輸入身份證號、手機號等關鍵信息後,查到了自己剛剛通過簡訊連結轉入快速辦理頁面申請辦理的「中信銀行i白金信用卡」。

如此,吳先生收到的簡訊邀請辦理中信銀行白金卡,的確為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官方行為,而非來自偽基站詐騙或惡意軟體套取客戶信息。

隨後,第一財經記者又點開光大銀行邀請辦信用卡的連結,連結被轉至「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在線申請」界面。

該網頁的域名為https://xyk.cebbank.com/cebmms/apply/ps/card-index.htm?req_card_id=3142&pro_code=FHTG067632SA0396CYJR&c2c_recom_flag=,而光大銀行信用卡官方網域名為https://xyk.cebbank.com,有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網頁內容及網頁域名前綴看,該網站來自光大銀行。

除此之外,在該頁面的下部,記者還發現,網站用標紅字體顯示《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申請須知》、《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使用合約》、《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章程》及《芝麻信用服務協議及相關授權》的子連結,一一點開後,均為信用卡的法律條款和注意事項等。

一位銀行內部人士表示,雖然有些信用卡額度號稱最高達到8萬、10萬元,但一般情況只會給5000、1萬、最多2萬元的額度,要想進一步提升額度,需要帶著房產證等有效資產證明到銀行櫃檯辦理,若有效資產優質,城商行、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額度可提升到7萬、8萬元。

第一財經記者也對「中國平安最高額度50萬的信用貸」進行了實測。

記者撥通中國平安簡訊中電話(4006085555)後,一名自稱是「平安好貸」的客戶經理接通了電話。該客戶經理稱,房貸、公積金、保險,三者具備其一就可以申請無擔保、無抵押平安好貸,貸款額度為3萬-50萬元。

客戶經理示意記者關注「平安好貸」官方微信,然後在右下方【客戶服務】中選擇【綁定客戶經理】,在新的頁面中輸入「姓名、手機號、驗證碼」,點擊提交。記者按照上述操作流程操作後,在「平安好貸」官微上收到一份《個人徵信業務授權書》。由此確認,推薦簡訊來自中國平安,並非詐騙或惡意軟體所為。

信用卡電銷 「丟包」

「這些簡訊雖然來自不同銀行,但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單憑簡訊內容無法判斷是否真的來自銀行。」多位受訪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受訪者甚至誤以為上述簡訊來自偽基站的電信詐騙。

那麼,銀行為何不使用官方簡訊服務平臺,而是以「18位」複雜冗長的號碼形式電銷信用卡?第一財經採訪多位接近股份行內部人士後發現了銀行內部的「小算盤」。

事實上,銀行都有自己官方認證的簡訊發送客服平臺渠道,國有大行中,如工商銀行官方客服電話為「95588」,建設銀行官方客服電話95533及4008200588;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招商銀行官方客服電話為「95555」,民生銀行為「95568」,中信銀行為「95558」等,認證都較為清晰。

除此之外,一些銀行的信用卡中心及理財中心也有官方的簡訊發布號碼平臺。如中信銀行信用卡為「106980095558」,招商銀行理財中心的官方號碼「106980095555」。這些號碼同樣具有較為明顯的銀行認證特徵,例如,在華為手機上,上述渠道發送的簡訊直接被認證後顯示銀行官方標誌頭像。

像上述吳先生所遇到的銀行電銷行為,顯然沒有通過上述官方發布渠道。一位接近股份行了解內情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簡訊背後是銀行信用卡中心、現金分期事業部、消費金融事業部等相關業務板塊主動發起的營銷行為。

他們一般找本行合作名單中的簡訊運營商一級代理商,生成虛擬號碼後,基於本行客戶人群「白名單」進行推送,這種行為被行業內稱為「丟包」。

所謂「丟包」,即發送簡訊的內容為「模板信息+抄送連結」,簡訊發送後與客戶不產生任何交互,客戶如果回復「退訂取消」,以後就不再接收到類似簡訊。

推送簡訊的內容都有固定的模板,只要將關鍵要素填入,一級代理商便可進行群發。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這類「丟包」簡訊雖然來自不同銀行,但「長得」都差不多。

一個「包」被丟出,在銀行內部需要遵循以下流程:銀行根據後臺資料庫對簡訊生成器的動態參數進行調整,參數包括:姓名、額度、卡別、時間等限制要素。觸發器由銀行掌控,銀行內部業務發起人按照模板編制,根據「白名單」將數據導進系統自動觸發。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銀行內部有相關人士負責「丟包」的審核,並有上級主管負責批准。

為何銀行不使用官方客服簡訊平臺「丟包」?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信息中心所掌控的官方簡訊服務平臺並非什麼簡訊都能發,需滿足一定「觸發」機制。

例如,當客戶信用卡刷卡、月底結息、購買理財產品後,官方客服平臺可根據客戶行為觸發反饋,此外的其他簡訊內容,官方客服平臺需要遵循一定規則才可以發送信息。

由於銀行官方客服號即 「大號」審核與審批機制較為嚴格,信用卡電銷簡訊往往都達不到「大號」推送簡訊的觸發條件,此外由於在銀行內部申報流程繁瑣,審批時間較長,所以銀行信用卡、消費金融等業務部門一般都不使用官方客服電銷「丟包」。

此外,第一財經記者也了解到,除了電銷,這種「個性化」號碼簡訊也可滿足銀行其他業務目的,例如對銀行根據黑白名單篩選出來的逾期貸款客戶,進行簡訊催收等。

那麼誰是銀行「丟包」的合作方?第一財經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在銀行內部有多種模式。例如,電銷「小號」與官方客服「大號」同為一家運營商一級代理商,只是換了一個號碼推送推銷內容。

較為普遍的模式如「1託N」合作模式,「例如運營商為銀行的官方公號提供一個號碼,為信用卡中心提供一個號碼,個人借記卡一個號碼,個人貴賓卡、信息服務交互與個貸分別對應專門的號碼等。」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不過目前運營商一級代理商的『短號』資源供不應求,無法提供足量的『短號』資源。」某國有大行科技部門相關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了,為何銀行不將「丟包」的電銷號碼固定下來的原因。

「丟包」號碼雖然不固定,但銀行挑選一級代理商有較為嚴格的準入制度,與大銀行合作的都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的一級代理商,合作方並非「草根」機構。

記者同時了解到,如果涉及銀行的消費金融子公司要「丟包」,與之合作的運營商一級代理商也必須挑選已經納入母行集團準入名單的對象。對於長期合作的對象,銀行會對代理商資質、信息安全保護、發送成功率等指標進行考核。

「99.5%的成功率和99.2%成功率差距很大,銀行一般是與一級代理商談一個打包價格,例如一年1億條是一個價格,5000萬-1億條是一個價格。一般都在總行統一採購目錄中進行採購,但用多少,銀行到時候付費。」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

「所以在沒有銀行授權的情況下,代理商不會擅自發送信息,但也不能100%保證代理商不會出現問題。」上述知情人士稱。

在北京工作的劉先生產生了另外一個困惑,三年前他已經辦理了民生銀行信用卡,為什麼銀行還邀請他去辦理?銀行難道不知情?一位城商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這種信息屬於第三方信息群發,只要在這個資料庫裡面的用戶都會不斷的收到這類信息,系統無法識別已經辦理過的客戶。

「簡訊群發背後的原因是節省成本。業務員推銷辦理出一張信用卡,銀行支付400元-500元的費用,但通過群發信息的方式,銀行的成本就大大降低了。」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除了上述「丟包」,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業內還有助貸模式的「盲推」與「海推」,如果上述「丟包」只是銀行鋪天蓋地的電銷對客戶造成了騷擾,那麼「盲推」則極有可能涉及侵犯客戶隱私。

一般情況下,大行存量客戶較多,這種情況不會涉及太多信息買賣等違法違規行為,更多是存量客戶的激活和深度挖掘。但在一些中小金融機構,他們會找到外圍數據供應商,聯合合作夥伴做初步的客戶畫像後,進行「丟包」,在線上進行分款,在業內稱為「盲推」與「海推」。

調查中,一位城商行人士對記者稱,一些中小銀行與財富管理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分期消費公司等第三方合作,貸款資金來自這些第三方公司或者第三方公司和銀行成立的資金池,雙方相互導流。這時候,客戶收到的簡訊就並非來自銀行。具體而言,若客戶向銀行申請信用貸,銀行只做通道,資金來自第三方公司,而銀行會收取20%-40%的利息收入作為通道費。

不過,隨著去年底《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下稱「141號文」)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時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導致助貸模式會逐漸退出。

缺乏法律界定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在客戶收到的「丟包」簡訊中,以股份制商業銀行與中小銀行為主,大行則比較少見。

「我們發送的提示簡訊都是以95588作為標準的號碼,不會有複雜冗長的發送號碼形式。此外不會通過簡訊方式給客戶發送信用卡辦理和提額申請,更多是通過工行APP服務群等方式與客戶聯繫。」一位接近工商銀行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某國有大行人士表示,一些中小銀行由於營銷壓力大,為了拓展客戶與發卡,往往會採取更加「靈活」的營銷手段,但上述手段如同「雙刃劍」,在推進業務推廣的同時,也給隱私保護以及簡訊欺詐埋下隱患。要在根源上改變這一現狀,需要監管部門強有力的法規和政策要求,否則很難改變。

銀行上述行為是否對客戶造成了騷擾?甚至侵犯客戶隱私?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界定銀行「丟包」是否違法或違規,主要看公民個人信息的來源,如果銀行通過非法的買賣和交換獲取其他行或其他渠道的客戶信息進行「丟包」,則可能涉嫌違法。

而銀行如果是通過工作或提供服務獲取,又出售或非法提供給第三方,則可能涉嫌《刑法》第253條之一,即「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而《刑法修正案》將犯罪主體原僅限於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擴大為一般主體及單位,即凡是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的個人及任何單位均能以本罪追究刑事責任。

但如果信息來源就是本行,那麼要看公民的授權範圍,如果授權銀行使用,則很難判定銀行違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銀行上述情況,在沒有徵得客戶同意的情況下,涉嫌觸犯《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監管應當給予警告與處罰。

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在股份行,各銀行內部的法律合規部會對「丟包」發送簡訊的模板內容、說法和各個要素進行審核,確保不違反現有法律及監管規定。

但向客戶推送簡訊這種行為本身,以及可以推送多少條簡訊,「目前法律上沒有明確界定,所以業內都在做。」上述股份行人士說。

而對於助貸與「海推」,蘇寧金融研究院網際網路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當前,銀行和互金機構等第三機構合作非常普遍。優質的客戶,銀行自己留下來,資質稍差的客戶,一些銀行會引流到第三方公司,從中撮合,賺取一定的推薦費,只要是第三方機構有放貸資質,且年化利率不超過36%,是合規的。

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則表示,這是一個擦邊球的打法,銀行有為第三方機構背書的嫌疑。第三方機構需信息披露,銀行也有投資提示的義務。此外,歐陽日輝還表示,國家雖然對數據的買賣目前沒有明確禁止的規定。但是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銀行聯合第三方公司的簡訊轟炸,侵犯了個人隱私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9條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消費者同意;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公開其收集、使用規則,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信息;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鄧建鵬教授表示,若沒有當事人的許可,銀行是不可以把個人信息授權給代理商的。即便銀行得到用戶的許可,也應該在事先將個人信息適用範圍、領域預先告知當事人。個人信息使用的重要原則之一是「為客戶的權利著想」。他稱,當下銀行只為推銷某個產品,就高頻次發送純廣告性質的簡訊,存在騷擾客戶的嫌疑。

而對於銀行向助貸公司導流這一現象,鄧建鵬表示,不少客戶較容易信任銀行,在這種導流模式下,銀行可能會起著信用背書的作用。另外,若助貸公司出現風險或者欺詐行為,銀行要承擔一定連帶責任。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揭秘邀請辦理銀行信用卡簡訊:辦一張代理商收100元
    收到邀請辦理銀行信用卡的手機簡訊,簡訊裡還帶有連結。這樣的信息該不該信,連結到底該不該點開?連結打開會出現什麼?是到達安全的網頁嗎?如果真的想辦信用卡,通過這樣的途徑是否安全?可以辦理的信用額度真如簡訊中所宣傳的那麼高嗎?……一系列的問題,將在這篇調查報導中得到解答。
  • 簡訊邀請辦卡是真是假?
    最近很多朋友跟瑞瑞說收到了銀行簡訊邀請辦卡,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該不該申請。那瑞瑞今天就和大家講講銀行邀請辦卡的那些事。一般情況下會收到銀行簡訊邀請辦卡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真實實的邀請辦卡,一種是銀行群發。如何辨別其中真假呢,如果在受邀簡訊裡有你的真實姓名,那麼這就是銀行真真實實的邀請簡訊了,徵信不錯,且在受邀範圍內的朋友有需要即可申請。
  • 手把手助老人辦銀行卡
    楊奶奶是網點的老客戶,每個月都會拿著存摺來取款,最近楊奶奶萌生了辦一張銀行卡的念頭,可是不會寫自己名字,大堂經理知道後現場「教學」。 取來紙和筆,楊奶奶在大堂經理的指導下,用心練習自己的名字,成功一筆一划寫出了自己的名字。「這麼多年都沒有寫過自己的名字,今天居然學會了,真是太感謝你了!」
  • 騰訊手機管家升級8.7版本 保護個人視頻、圖片、簡訊等隱私信息
    (圖:騰訊手機管家升級8.7版本,全方位守護手機隱私)對此,騰訊手機管家升級8.7版本,針對用戶擔心的個人隱私洩露、被竊取等安全風險,升級隱私保險箱等功能,可對用戶手機中敏感照片、視頻、簡訊進行加密處理,全方位保護用戶手機隱私安全。
  • 辦銀行卡時,要不要開通簡訊提醒?你必須知道
    我們辦理銀行卡的時候,可能銀行工作人員會問你要不要開通簡訊提醒。工作人員會先詢問你。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尊重客戶自願?開通簡訊通知業務需要收取費用的。每個月兩三塊錢。一年下來就是幾十塊錢。而通過這個功能,我們能夠及時獲取銀行卡資金變動的消息。而有些人不建議開通。有些人可能幾個月都收不到一兩次簡訊。但是兩三塊錢的費用照樣還是要扣取的,點有不划算。
  • 辦銀行卡一定要開通簡訊通知嗎?看完漲知識了
    在生活中,存錢、發工資等都會用到銀行卡;銀行卡常見的服務費方式有多種,常見的就是年費、開卡費等;簡訊通知費用就是其中的一種,也叫信使費。一般開卡的時候都會默認開通簡訊服務,那麼辦卡非要要開通簡訊服務嗎?開通就一定安全嗎?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 辦銀行卡一定要開通簡訊通知嗎?看完心裡有譜了
    在生活中,存錢、發工資等都會用到銀行卡;銀行卡常見的服務費方式有多種,常見的就是年費、開卡費等;簡訊通知費用就是其中的一種,也叫信使費。一般開卡的時候都會默認開通簡訊服務,那麼辦卡非要要開通簡訊服務嗎?開通就一定安全嗎?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 銀行為衝業績推"辦借記卡送現金" 存隱私洩露風險
    銀行為衝業績推"辦借記卡送現金" 存隱私洩露風險 發個簡訊,辦一張借記卡,就可獲得60元現金和10元話費。聽上去很美的辦卡生意背後,是否暗藏風險?  近幾天,在網絡上出現了眾多「辦民生銀行借記卡送現金、話費「的廣告,記者首先以辦卡人身份撥通了廣告上的電話。  記者:我想問一下,咱們那個是怎麼辦的?  辦卡人員:辦一張普通的銀行卡就行,不是信用卡。
  • 辦銀行卡時,開通簡訊通知要收費,教你一招免費接收簡訊提醒
    銀行去辦過銀行卡的人都知道,銀行的櫃員在臨了的時候可能會詢問你一句:「需要辦理簡訊提醒業務嗎」?簡訊提醒業務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什麼意思,就是檢測你銀行卡餘額變動的一個情況,你的銀行不管是在發生轉入還是轉出,銀行卡都會第一時間以簡訊的方式告知你。
  • 家長點開不明「校訊通」簡訊 3天4張銀行卡被盜刷
    一條簡訊,準確稱呼家長的姓名,邀請家長打開校訊通網址,查看孩子在校表現。這樣一條看似正常的簡訊,家長按要求點開了網址,下載了APP,結果3天內4張銀行卡裡的6萬多元被盜刷了。  兩條「校訊通」簡訊邀請查看孩子在校考核  11月23日下午3點多,侯先生的手機收到兩條由15915742651電話號碼發來的簡訊。內容顯示「×××(侯先生妻子的名字)家長您好,我們學校對您孩子在校期間的學習進行了考核總結論,請您在我校訊通網址打開接收」。另一條則寫著:請家長共同監督,並附上一個連結。
  • 每天收到信用卡申請邀請簡訊,可信嗎?看完全明白了!
    莫名其妙的收到銀行的信用卡邀請,還動不動就已經獲得10萬5萬的額度。相信收到類似簡訊的朋友應該首先是驚喜,然後又是懷疑,10萬額度說明自己的資質還不錯的嘛,可是自己沒有向該銀行申請信用卡,為什麼就審批通過了呢?由此很多人就開始有很多問題了,比如這些簡訊是銀行發的嗎?這個額度真的是審批通過的嗎?這個簡訊可信嗎?為什麼自己經常收到類似的簡訊等等。
  • 男子銀行卡突然多了5萬元,一個月後一條簡訊發來,嚇得他馬上報警...
    否則,你就可能被這種新騙局盯上:你的銀行卡無端多了幾萬元,不是有人打錯了,而是有人「幫」你辦了信用卡,騙你錢財。資料圖。記者近日從江門市公安局新會分局了解到,去年6月份,吳先生有一天剛下班,手機簡訊響了,隨便點開看了兩眼,嚇了一跳。原來是銀行發來簡訊通知,他的卡裡到帳5萬元。
  • 這些日常用品都能偷窺你的隱私……
    這種針孔攝像頭利用配套的手機APP等客戶端,通過網際網路遠程控制攝像頭,偷拍偷窺侵犯他人隱私。這次案件中涉及到的針孔攝像頭非常難辨識。這究竟是什麼樣的設備呢?常用物品「變身」偷窺工具公安機關在「淨網2019」專項行動中,針對非法生產、銷售、使用聯網型針孔攝像頭的相關線索深挖經營,成功查明了一起從設計製作專用晶片、搭建遠程控制平臺,到加工組裝偽裝配件,併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針孔攝像頭的非法製售利益鏈條。
  • 銀行卡62、60...開頭的,請立即看!
    但是,近日有一種詐騙方式  冒充銀行向用戶發送簡訊  進行實名補錄、升級等  威脅到了用戶的財產安全  如果你的手機收到「銀行」發來的簡訊  孟先生就收到了一條類似的簡訊,「 您的帳戶因未分類核實個人信息已被凍結,請登錄某某網址按提示核實解凍 」。信息的發送號碼顯示為「95開頭」, 點進網站之後要填寫身份證號、卡號、密碼等信息, 隨後孟先生被騙數千元。  其實,這是偽基站冒充銀行客服群發的詐騙簡訊,通過竊取銀行卡信息來盜取他人銀行帳戶資金。
  • 手機微信、支付寶一旦綁定了銀行卡,別留3張照片,看懂了嗎?
    21世紀,誰手裡沒有一部智能安卓手機或者是蘋果手機,出門不帶手機跟鹹魚有什麼區別?手機上經常會用到很多軟體,吃的,喝的,穿的,玩的等等等等,但是也有很多問題,如果你稍不留意,你的隱私,個人隱私就會被洩露,非常不安全,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別是經常用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小夥伴們,打開手機,看一下,有沒有存這三張照片,有的話,趕緊刪除,小編曾經就吃過虧,趕快一起來看看是那幾張?
  • 小學生辦銀行卡,方便了誰?
    「一個小學生辦什麼銀行卡啊,而且一定要開在自己的名下,並且要求把壓歲錢、零花錢等都存進卡裡。」新學期開學,浙江省義烏市保聯小學的學生家長們遇到了新問題,孩子回家說,老師要求開張銀行卡存錢,而且必須到指定的銀行開戶。 (據《新快報》2月20日報導)「孩子也要辦銀行卡?」
  • 辦銀行卡時,「簡訊通知」要開通嗎?教你一招省去簡訊服務費
    文章原創,請勿肆意抄襲、轉載、搬運 銀行卡是否需要開通「簡訊通知」? 以前人們主要是把錢放在銀行卡裡,一些生意人去做生意的時候,涉及幾十萬,幾千萬的交易不可能全部使用現金交易。這樣的話不安全,萬一丟失的話就虧大了。於是會選擇把錢都存放在銀行裡。
  • 蘋果新專利顯示器可調隱私模式 能防偷窺
    蘋果新專利顯示器可調隱私模式 能防偷窺時間:2020-05-14 22: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蘋果新專利顯示器可調隱私模式 能防偷窺 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的信息顯示,蘋果正在研究如何通過改進行動裝置(如iPhone、iPad 等)的屏幕來保護用戶的安全。
  • 網上買的身份證竟可辦銀行卡
    他們從網上購買一套真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電話卡=成功用此轉移財產。那麼問題又來了,這些銀行卡哪來的?央視記者深入調查發現驚人內幕:網上買一張別人丟失的身份證,可輕鬆辦理銀行卡……2014年,許多人都收到過顯示為10086積分兌換現金的簡訊,而這樣一條偽基站發來的詐騙簡訊讓很多受害人損失慘重。廣州的何小姐按照簡訊提示操作後,她銀行卡裡的5萬多元錢竟然不翼而飛。
  • 這些手機App可能正在偷窺你的隱私!
    這些手機App可能正在偷窺你的隱私! 這些違法移動應用中,一類是在App首次運行時未通過彈窗等明顯方式提示用戶閱讀隱私政策等收集使用規則,或以默認選擇同意隱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徵求用戶同意,涉及1款App為《指南貓旅行》(版本3.7.9)。 第二類是未向用戶明示申請全部隱私權限,涉嫌隱私不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