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收歸國有,把「農民」轉變為「工人」,逐步推行城鄉一體養老政策,符合各方面的利益訴求,能行得通。
一、政策依據
現在的土地是集體所有制,屬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只有土地的經營權。土地雖是集體,但集體實在脆弱,功能退化不少。好在,集體也屬於國家,這與政策一點也不矛盾。
二、有利的地方
一是利於解決人口增減與土地的矛盾
解放後,土地在短暫的大集體後,以承包的形式,由各戶經營。大部分地方,在分田到戶時,都是按照當時人口,可能地區之間,只是存在折算方式的不同,有的地方,把當時的小孩,算作半個人折算來處理。但隨著人口增減的變化,現在,有的家庭人口少,土地面積大,有的家庭人口多,土地面積少。這是當前存在的問題,但由於土地順延,其核心問題沒有得到改變,這個不公平。如果統一收歸國家,矛盾也就自然解決。
二是利於國家糧食安全
我們曾經自豪過,「用全世界百分之七的土地養活了百分之二十的人口」,但現在的農村,70後「半工半農」勉強支撐,80後和90後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有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撂荒或者改變性質的現象。土地雖然是國家的,但種不種地是農民的選擇,我們不缺相關制度,但「法不責眾」,難以執行到位。農民雖是國家一份子,但糧食安全並沒有真正牢牢掌握在國家手裡。
三是利於農業的規模化發展
農業的出路在於規模化,但家庭經營,在一定歷史時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今天來看,也制約了農業的發展。由於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各家情況不一樣,有的家庭仍以土地為生存,有的不一定要依靠土地,造成難以統一,規模化生產不能實現。就拿當前的土地流轉來說,一片土地,只要有幾家人不同意流轉,都會造成「流產」,何況,規模化涉及到的戶數更多,矛盾也就更大。收回國家所有,用「一盤棋」的思路解決問題,中間會有爭議,但能夠得到大都數人的理解與支持,容易把問題最小化或者得到妥善解決。由於地勢地貌的原因,全國不可能全部做到規模化,應該允許小戶經營做為有益補充,但小戶經營絕不是現在的家庭經營,而是類似於當前的流轉形式。
四是利於提高科技的作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絕不是一句空話,但由於分散經營,科技利用和轉換率低,是當下農業的短板。科技包括現代化的經營水平,也包括現代化的機械利用等。如果土地收歸國家,實現「科技興農」,操作起來簡單易行,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得到較高的產量,最大限度挖掘和發揮土地的價值。
五是利於農村的發展
中國農村,廣袤無際,目前來說,落後的地方還很多,如果單靠財政投入。來改善和治理,任重道遠。如果土地收歸國家,自然也就會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進來,對農村的提升速度會明顯加快,能在短期內,實現農村變美的願望。
三、需要解決好的問題
一是農民的出路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這個沒錯。農民之所以把土地當作命根子,一是為了餬口,二是土地越來越多被人們認為是養老的保障,解決好出路和退路,實際上也就解除了顧慮。
農民是在土地上生產糧食、蔬菜、水果的,工人是在工廠裡製造機器。二者實際上都是創造社會財富,貢獻力量。本應沒有「農民」這一稱謂,把他們叫做「工人」比較合適。工人沒有土地,但有退休金,而農民有土地,但沒退休金。如果把土地收歸國家,把農民視作工人看待,也可以叫「農業工人」,實現城鄉一體化養老政策,就是合情合理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當前的六七十歲的老人,因為他們不能按照目前的政策,來進行繳納自己的部分。但這一代老人「皇糧國稅」、「三提五統」、「修路築壩」的功勞,不能否決,也不能忘記。工人有「老人老辦法」,同樣,這部分老人農民也可以實行「老人老辦法」。
農業不是農民的專屬權,土地收歸國家,打破常規,在給予一定的贖金後,按照自願原則,願意留在農業的人,轉變身份叫「農業工人」,讓他們為國家或者其他組織,在土地上打工,賺取工資,來養家餬口。對不願意留在農業上的人,需要進城務工或經商的,城市要廣泛接納並收留他們,改變戶籍限制等一些政策措施,讓他們真正融入到城市裡,做到平等對待,子女有學上,自己老有所養。對弱勢群體,包括病殘,要多開發崗位,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那些真正就不了業的,從政策層面,給予照顧,保障生存和發展權。
二是穩定糧價
「民以食為天」,糧食做為基礎性產業,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可以解除了農民與土地的束縛,從而不控制糧價,社會資本是「逐利」的。不能犧牲農民或者城市底層人的利益,來發展農業,要把糧食列為國家管控物資,不能隨意加價,保證「農業工人」和市民不會因為土地調整,而承擔不必要的後果。
三是有效解決機構人員的問題
土地收歸國家,由國家或者社會組織來經營,能夠減少多個涉農部門,財政供養人員也就會減少,需要妥善處理和安置好這部分富餘人員。同時,把這樣補貼,那樣補貼取消,利於整合資源,把有限的財政集中放在民生問題上,比如在教育、醫療上,逐步做到完全免費,讓人們充分享受發展和改革的成果,增加民族自豪感,使財政資金髮揮出更大的效益。減少機構,意味著向無為而治邁進,人們得以休養生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國力提升。
結束語:總之,把土地收歸國家,「農民」變成「工人」,涉及方方面面的改革,措施一定要跟上,不能斷檔,稍有不慎,將前功盡棄,也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但這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最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