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在北宋初期是個很重要的詞人。他有一首代表作《浣溪沙》,是這樣寫的: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很有名的句子,但據說這兩句並非完全由晏殊寫出,而是由他與王琪一同完成的。王琪是揚州府江都縣尉,有一次,晏殊經過揚州,在大明寺停留,大明寺裡有一塊供文人詩客寫詩的詩版,晏殊發現裡面有一首詩寫得很好,打聽之下才知道是王琪所寫。於是晏殊請王琪來吃飯,吃完飯後還一同到池邊散步聊天,聊到晏殊有個習慣,就是會將平時想到的好句寫在牆上,可是有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他一直不知道下面要接什麼。
王琪就說,何不接「似曾相識燕歸來」?這讓晏殊大為賞識,後來晏殊就把這兩個對句寫在《浣溪沙》中,而王琪也獲得拔擢。雖然很多東西好像是每年、每天都一樣的,但其實也都不一樣,就像每天都有夕陽西下,但今天的太陽落下了,就不會再回頭了,明天還是有夕陽,但明天的夕陽並不是今天的夕陽。很多事情總會一再重複,但是每次的重複,都和上次不同;而每次的重複,有令人無奈的凋零,也有令人欣慰的再度重逢,萬事萬物,就是一直這樣的循環,卻又伴隨一些無常。
我們對於生命的道理、無常,總是感到有些彷徨,而且,人生在世都是孤獨的,所以晏殊才會說「獨」「徘徊」。結構上,每片的前兩句都是寫生命的循環,後一句則富有哲理,是首意境深刻的詞。加上那兩句名句,這首詞於是成了晏殊的詞中最有名的一首。
「集句詞」就是擷取前人寫過的句子,重新組成新的詞作。句子的來源,可以來自詩、詞、經書,甚至是詞牌名。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是不太尊重智慧財產權,看似抄襲,但是真要作「集句詞」也不是容易的事。首先,詞畢竟有較為嚴格的格律,每一句都有它的平仄,所以要從眾多句子中,找出合乎平仄的,再集結成一首文意通順的詞,並不容易;再者,古時候並沒有那麼多工具書和搜尋引擎,所以句子從哪裡來,也很考驗作者平日讀書的多寡以及記憶力。
蘇軾和辛棄疾都寫過集句詞,像蘇軾的《南鄉子·集句》而且他還會在每個句子下註明作者:悵望送春懷(杜牧)。漸老逢春能幾回(杜甫)。花滿楚城愁遠別(許渾),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劉禹錫)。吟斷望鄉臺(李商隱)。萬裡歸心獨上來(許渾)。景物登臨閒始見(杜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而辛棄疾所寫的集句詞《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則是以《論語》《易經》等經書裡的句子入詞,也頗合乎他「以文為詞」的風格。
雖然詞人寫詞,不一定都出於原創,也會有所襲用,但重要的是能否將這些襲用的東西再融鑄成自己的東西,產生新意,若真能做到,也不失為一種創作的方式。集句最初是從詩開始的,一直到現代,流行歌曲中也有集句的現象,如《刺激》就是擷取各首歌曲中的一句和詞,再組成一首新歌,可見集句真是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