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市申請被否決,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走過16年的「周大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手段還是數十年如一日,可消費者也越來越不好忽悠了。
在我國黃金飾品行業中,絕大多數的品牌都是以「周」字開頭,「周六福」、「周大福」、「周生生」......真的是令消費者傻傻分不清楚。在這些品牌中,「周大福」無疑是資歷最老的那一個,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
而年輕的「周六福」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香港知名珠寶品牌「六福珠寶」,而是李姓兄弟創辦的「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
明眼人一看就能夠發現,「周六福」珠寶蹭了香港「六福珠寶」和「周大生」的熱度,但是由於擁有合法的商標,「六福珠寶」對「周六福」也是無可奈何。
其實出現這個原因在於香港註冊公司十分簡單,一字之差也可通過,這導致了大量雷同品牌的出現,讓消費者經常混淆。
2004年「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順利成立,彼時的「六福珠寶」在內地並沒有什麼宣傳活動。而周氏兄弟的公司通過加盟商的快速擴張,在內地的知名度不斷提高。
隨著內地消費者對於貴重飾品的需求量不斷提高,「六福珠寶」也開始進軍內地市場。這時雙方就「周六福」商標的使用問題產生衝突。
由於雙方在內地都不擁有『周六福』文字商標,所以對於商標侵權問題的界定極為複雜,在具體的使用上雙方已經纏纏綿綿很多年了。更為混亂的是,在中國商標官網上可以查詢到,「周六福」相關商標數量高達275件,而「周六福珠寶有限公司」擁有其中的75件,「六福珠寶」擁有其中的27件,剩下的全都持有在其他的企業或者個人手上。
如果這些企業使用相關商標在其他行業,那對於商標權利的劃分就更為困難了。
正當兩家公司在為「周六福」商標爭論不休時,市場上冒出了諸如「周五福」、「周七福」、「周百福」等極為類似的品牌,而且經營範圍也是珠寶首飾之類。如此多的「周」「福」充斥在珠寶行業中,讓普通消費者難以辨認孰真孰假。
雖然周六福已經成功的對諸多類似黃金珠寶品牌的商標進行了商標異議,也有很多商標被無效撤銷了,但是層出不窮的「周」字珠寶品牌,早就讓消費者失去了對這些品牌的信心。
企業「傍名牌」傍到不能上市
對於企業來說,傍名牌這種操作是可以迅速的提高企業的市場知名度,但是對於企業長期發展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周六福」就是這樣遭受了惡果。
「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李氏兄弟在2004年創立的品牌,在最初取名字時,這兩兄弟就煞費苦心的用了兩家香港知名珠寶公司---「周大生」和「六福珠寶」名字的結合體,他們想要「傍名牌」的心思是昭然若揭了。
企業的發展歷史其實不過10餘年,但是周六福曾經卻在官方網站上寫了「成立於十八世紀初」的宣傳字樣,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
除了成立時間虛假宣傳之外,在產地問題上,「周六福」也不遺餘力的在模糊消費者的眼光,企圖讓消費者產生百年品牌高端品牌進軍內地市場的錯覺。
但是周六福其實就是一個以香港公司自居的內地企業,李氏直到2016才在香港開了第一家店。
除了傍「周大福」、「六福珠寶」之外,周六福多次碰瓷香奈爾、卡地亞等國際知名奢侈品品牌,成功的在內地消費者心中留下了「富貴、有格調」的品牌形象。
這種種「山寨」行為雖然使「周六福珠寶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家成功的公司,但絕不是一家優秀的企業。
2019年上海市監局發布珠寶玉石質量抽檢情況顯示,在周六福抽檢的48個品牌珠寶玉石中,有36個批次(共80個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檢出率為45%。
在質量方面出現如此大的問題,周六福回應為「可能涉及到工廠生產問題,但也不排除是加盟商的原因」,這種明顯推卸責任的話也讓周六福的口碑急速下降。
此次上市失敗也為該公司敲響了警鐘,只有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真誠的態度面對合作商,公司才能逐漸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企業。
關於「傍大牌」的話題,如果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