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是如何統一教研的

2020-08-27 辦學一點通


1

成為好老師有多難

創辦不久,學而思在北京中小學課外輔導領域小露崢嶸,很多家長聞風而來。時間一天天過去,學生越來越多,張邦鑫卻喜憂參半:如何在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保證教學品質和用戶體驗不下降

他琢磨很久,決定招最優秀的人當老師。十多年前,北京知名中小學輔導機構主要以公立學校兼職老師為主,走「校中校」路線,這個無經驗、無資源、無人脈的「三無」大學生,自然招不到這樣的教師,而他內心想要尋找的也是另一類教師。

回顧自己的求學生涯,張邦鑫發現真正打動學生的老師,絕不僅僅講授知識,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散發出對知識的熱愛,對思維的啟迪和對育人的情懷。他們決定去重點大學尋覓優秀學生,便在各高校論壇廣撒英雄帖,應者雲集,適者寥寥。

2008年,學而思高校招聘巡講

第一批應聘的60位老師,張邦鑫和曹允東面試了整整一天,最後只錄取了3個人。其中一個表現尤為突出,他一進來就向工作人員詢問面試細節,了解怎麼講課。別人試講時,他一直坐在後面默默記筆記,一邊聽一邊學,總結經驗教訓。試講後被第一名錄取,他叫劉亞超,高中數學全國聯賽一等獎獲得者,後來負責初中部,因為戰績優異成為學而思聯合創始人。

那時,學而思招錄標準十分嚴苛。有一次,北大一個宿舍的幾個同學一起過來面試,結果全軍覆沒。他們回去一商量,認為學而思是一個騙子機構,根本不是真的想招聘大學生,於是就在學而思發布招聘信息的北大未名論壇和清華水木論壇上投訴。

有個騙子機構「合同條款極為苛刻,工資時薪低,每次上課都要提前20分鐘到,每次要提前三天給教案,還必須參加他們定期的教案編寫活動。」

這樣的帖子一度給學而思的教師招聘帶來了巨大困難。

2006年,清華水木論壇上對學而思招聘的質疑

雖然創業維艱,但學而思在師資上堅持「高配」:創業伊始便從211、985院校招攬人才,而且錄取率不到5%,這個標準延續至今。新老師過了選聘關之後,還要經歷練課、聽課、做題、寫教案、試講、練板書等長達半年的各項內功修煉才能授課。

曾經一位北大畢業的數學老師坦言,他接連試講了7次課,寫了幾萬字講義,才站上學而思的講臺。這位老師不知道的是,後來的老師一堂課練習幾十遍是常態,2010年天津學而思有一位叫徐研的老師,為了準備暑期班的課,在培訓期間,足足練了100多遍。

2

給學生遞一把椅子

彼時,與一般課堂的嚴肅齊整不同,學而思的教師充滿激情,講課旁徵博引,教室裡蕩漾著快樂的空氣。

一位早期學生家長至今記得,當年孩子的數學老師把一道複雜的列式方程題,層層分解,循循善誘,最終引導孩子找到了答案,孩子從此不再畏懼難題。

「當一個學生想自己爬桌子,卻爬不上去時,一個好老師不會把學生抱到桌子上,而是在旁邊悄悄地遞一把椅子。當學生自己輕鬆爬上椅子,並從椅子爬上桌子之後,他會欣喜的認為是自己爬上了桌子。」給學生信心和成就感是教學的奧秘,張邦鑫如是感慨。

與其把孩子抱上桌子,不如悄悄地給他遞把椅子,他會自己爬上桌子

據學而思早期教學負責人張超月回憶,這些優秀大學生功底深厚、視野寬廣,擅長從生活中、時事熱點中和綜藝節目中隨處拈取素材融到教學中,把知識點講得出其不意。與此同時,他們也把自己讀書時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習慣傳給了學生。

由於年齡相差不大,學而思的老師與學生走得很近。課上是師生,課下像朋友,常常一起聊天、吃飯,甚至互懟。學生對老師又喜歡又佩服。

來自北京徐女士的兒子,從小學四年級一直在學而思讀到高三,兒子很喜歡這裡,跟幾位老師處得像哥們一樣。讓她印象很深的是,初三的數學老師思路活躍,每次講題都會列出五六種解法,從中選取最優的思維方式。兒子特別崇拜他,希望長大成為像老師那樣聰明的人。

畢業那天,那位老師告訴孩子:只有非常努力,才能毫不費力。孩子這才知道,原來每次2個小時的課,老師常常準備9個小時。為了找到一道題的最優解法,老師會泡在書店裡翻閱七八本參考資料,進行歸納總結……給學生一杯水,你不止需要有一桶水,而是要能連接整個大海

與這些優秀人才接觸越久,張邦鑫越發感到他們給教育帶來的能量。他們良好的習慣,堅強的意志品格,以及對社會人生的感悟,終將影響學生,帶給學生受益一生的能力。

漸漸地,張邦鑫生發出一種使命感,他希望吸引天下最優秀的人來做教育,「這些年,優秀大學生畢業後更多進入到會計師、律師、投行、網際網路等熱門領域,其實教育行業更需要匯聚優秀人才——經濟是社會發展的速度,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加速度。」

為此,學而思很早就給優秀人才提供了優厚的待遇、充分的空間和平等的環境。每年,他們輾轉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吸引人才,跟大學生講教育理念,講學而思的初心和使命。越來越多的高階人才加入進來,不僅有老師,也有技術和管理人才。

3

統一教研,講好每一節課

2005年夏天,張邦鑫在一個教學點檢查時,遇到一個年輕人。年輕人直言這裡的老師還有不少改善空間。細談之下,張邦鑫才知道他是冒充「家長」來旁聽的家教老師。兩人相談甚歡,後來年輕人索性關掉自己的輔導班,一心一意加入學而思,那年秋季他帶的班全部報滿。他的名字叫白雲峰。至此,學而思幾位創始人全部到位。

學而思聯合創始人白雲峰

隨著更多優秀人才湧入,學而思成長迅猛。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由於每個老師講課風格、講義和進度不同,家長的體驗很不一樣,以致有的班擠不進去,有的班招不上來……張邦鑫行思坐想,發現如果教學不是基於標準化的個性化,不是保障質量的個性化,是偽個性化。他決定統一教研

這是一個艱辛的起步。在那個名師當道的年代,幾乎沒有機構做教研,他們無從參考,人手也捉襟見肘。當時,張邦鑫還在北大生命科學院讀研,每天看論文、做實驗,掌握了一套標準的研究方法和流程。統一教研時也借鑑了實驗室的做法。

那時,他和劉亞超帶著老師們摸索前行,每位老師負責一個年級的幾章講義,寫完後統一發送給他們,二人審定匯總後,再送去印刷。每學期開課前,知音樓辦公室就像快遞分揀倉一樣,堆滿了大袋子,裡面裝著各年級的講義。


2008年,劉亞超進行教師培訓

最早的黑白講義,樸素得近乎簡陋,但它承載了很多老師的心血。那段時間很多老師非常辛苦,周一到周五編講義、備課,周五晚上和周六日繼續上課。

關於教研和授課的風格,在學而思創立之初,發生過一次非常激烈的爭執。當時,北大數學學院才女季雲英在學而思兼職代課,學院派出身的她強調數學的學術性,認為數學授課應該嚴謹認真;但張邦鑫更注重趣味性,認為可以打破常規,這樣孩子更容易理解。兩人爭論了兩個多小時,僵持不下,季雲英一氣之下辭職了。

於是,張邦鑫繼續按他的方式教下去,頗受學生歡迎。然而隨著學生數量增多,他逐漸感到吃力,這才認識到專業性的重要,又好言好語地把季雲英「請」了回來。

後來,季雲英做系統教研時也發覺趣味性的價值,「教學不是絕對的學術性或趣味性,而是二者的結合,既要考慮知識的傳授,又要符合孩子的認知」。顯然,雙方都認識到另一面的價值,學而思的教研就是在爭論中不斷迭代的。到今天為止,季雲英還是學而思教研系統平臺負責人。

隨著學員規模越來越大,對教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學而思正式成立教研部。彼時,學而思只有60個老師,他們把最優秀的8個老師抽調出來做標準化教研。從講臺上撤下來,起初這些頂尖名師難以接受,家長也鬧意見,期間出現了一些波動。

但張邦鑫、白雲峰等創始團隊堅持讓最優秀的老師後撤一步,將他們的教法和經驗沉澱總結形成標準化體系。統一教研之後,學而思一節課主體內容標準化,保證了擴張時的質量底線,同時也給老師留出了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

與之前培訓機構不一樣的思維是:多數學校會突出自己有多少名師,多少90分以上的老師;而學而思要保障的是,最差的老師也不能低於80分,這樣高分的老師會自己「生長」出來

於是,學而思走出海澱,走出北京,走向了千千萬萬個孩子。


今天的學而思課堂,用網際網路科技擴散優質教育資源

4

永遠沒有最好的教研

標準化教研耗時耗力,教研老師需要查閱大量資料,尋找每道題、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還要融入教育理念。一般教研部寫出講義以後,教學部和學科部會提出很多修改意見,一遍遍地打磨講義。

在學而思,所有老師必須參加集體備課,大家對著講義,聆聽有經驗的老師講示範課。講課老師會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壓力很大,但這個過程中不斷有新東西冒出來。「在學而思,所有人的講義都不會讓人滿意,而且怎麼改都不會滿意,大家對教研永遠有更高的要求,教研永遠是流動的。」學而思高中數學老師趙銘雪說。

有意思的是,學而思的講義推出後屢屢被一些機構抄襲,但抄襲的速度趕不上迭代的速度。這也是學而思應對變化的唯一招式——只有加速奔跑,才能向前邁出半步

為了讓講義更有吸引力,2009年暑假,張邦鑫決定將黑白講義全部改成彩色講義。為此,數學組老師披星戴月地奮戰了兩個月。當彩色講義推出後,孩子們愛不釋手。

十多年來,教育市場風雲變幻,學而思的教研早已發生了顛覆性變化,但今天的研發人員和從前一樣,眷戀深夜的滿天星光。

來源:學而思

相關焦點

  • 學而思教研精英IGSE完結 助力英語課堂再升級
    為提升英語教研和教學水平,學而思始終不渝堅持增強團隊研發能力,不斷擴展新思維新視野。韓國的IGSE英語教研培訓項目一直以來都是學而思提升教研團隊實力的常規項目,但此次培訓卻又增加了諸多新內容新亮點,以緊跟過去一年世界英語教育環境新形勢。
  • 學而思的第1批老師——學而思起源揭秘Ⅱ
    為紀念好未來第一個辦公室知音樓,現今總部的員工休閒區也承其名成為好老師有多難創辦不久,學而思在北京中小學課外輔導領域小露崢嶸,很多家長聞風而來。時間一天天過去,學生越來越多,張邦鑫卻喜憂參半:如何在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保證教學品質和用戶體驗不下降?
  • 學而思的第1批老師——學而思起源揭秘II
    他決定統一教研。這是一個艱辛的起步。在那個名師當道的年代,幾乎沒有機構做教研,他們無從參考,人手也捉襟見肘。當時,張邦鑫還在北大生命科學院讀研,每天看論文、做實驗,掌握了一套標準的研究方法和流程。統一教研時也借鑑了實驗室的做法。
  • 挖走學而思100多名老師的樂課力能否顛覆學而思?
    學而思系離職創業動因教培圈創業,就有一片特殊的、宜於奇蹟萌芽的土壤:學而思教師出走獨立門戶。學而思北京教研高管出走創辦鄭州平行線、學而思海邊直播團隊出走創辦合肥方田教育、學而思上海名師出走創辦上海樂課力...全國理科機構不僅學而思發展最快,連學而思離職創業員工創辦的教育機構,也是近幾年全國理科市場發展最快的派系。
  • 解密學而思
    比如,在主題為「四面八方」的數學課中,孩子們不僅要追本溯源,知道自古以來識別方向的利器有司南、指南針等,明白有太陽時如何辨別方向,還要懂得在夜晚時,要依靠北鬥七星和北極星。課後,孩子們還要通過帶有卡通故事性質的探究用書——「芝麻書」和實際生活中的路標、指示牌,來鞏固所學。
  • 學而思業務模式介紹
    01教學模式    小班面授    作為學而思最早採用的授課模式,面授課程能夠讓學生和家長深入體驗整個教學過程,與教師實時互動,利用線下授課的強學習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自成立以來,學而思始終簡直開放課堂,不滿意隨時退費,堅持靠口碑傳播,幫助孩子實現自我提升。
  • 揭秘你從未見過的學而思雙師主講老師教研真相
    5月30日,由雙師課堂主辦的「2018年暑假全國主講集體教研交流會」在北京舉行,為全國41所分校授課的130多名主講老師參加了此次集體教研。    此次集體備課將持續兩周時間,以「使學生興奮、使夥伴欽佩、使本人自豪」為目標,對學而思雙師課堂全科全年級的課程進行逐一共創,把所有授課老師的智慧和方法集中到一起,共同實現最精彩的課堂效果。
  • 學而思正式回應「瘋狂的學而思」報導 小學數學思維專題知識課程...
    針對近期有媒體以「瘋狂的學而思」為題對學而思在部分城市報不上名和搶名額的現象所作的報導,學而思官方今天進行正式回應。在回應中,學而思表示,感謝媒體的監督,尤其感謝廣大家長們對我們踏踏實實做教育的支持。「針對家長們面臨的實際困難,學而思有義務,也有責任盡到自己的擔當。」
  • 學而思離職員工創辦的樂課力,有什麼優勢和缺陷?
    而且隨著工齡越來越長,學而思老師自身的教學水平越來越高,導致其對學而思教學支持體系的依賴性也越來越低,所以就會越發感覺自己被剝削得太嚴重了…  這時候,學而思離職員工創辦的機構開出比學而思高30%的課時費,學而思談情懷可能留住老師;邊上機構開出2倍的課時費,學而思談發展也可能留住全職教師(學科、教研、教學);但樂課力給學而思老師開出了比原來高出近
  • 學而思正式回應「瘋狂的學而思」報導!小學數學思維專題知識課程...
    針對近期有媒體以「瘋狂的學而思」為題對學而思在部分城市報不上名和搶名額的現象所作的報導,學而思官方今天進行正式回應。在回應中,學而思表示,感謝媒體的監督,尤其感謝廣大家長們對我們踏踏實實做教育的支持。「針對家長們面臨的實際困難,學而思有義務,也有責任盡到自己的擔當。」
  • 學而思第一批員工:進擊的人生不設限(上篇)
    現在,楊付光在思考如何重新定義學而思,劉開在推動學而思運營與產研分離,王偉在研究怎麼做好智慧教育,季雲英做了一個富含海量信息的教研雲,張超月在琢磨與萬千中小機構一起成長,李睿在探索用大數據改變學習測評體系,馬江偉跑到美國開拓市場了……這些年,他們塑造著學而思,也被學而思塑造著。
  • 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做客學而思網校
    2019年9月1日起,全國中小學開始使用部編版教材,隨著全國中小學生教材實現統一,各個科目的學習內容也有所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當屬語文,提升語文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曹文軒與學而思網校大語文學員線下互動《曹文軒帶你走進閱讀寫作》將著重講授如何正確對待語文學習、指導孩子如何完成「高質量的閱讀」、什麼是閱讀「高貴血統的書籍」等內容。除了作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等身份之外,曹文軒教授還致力於中小學語文教育、語文教學的研究,他同時作為主編之一參與了全國統編小學、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
  • 學而思雲學習平臺發布 進入全科AI學習時代
    12月22日,好未來教育旗下學而思培優舉行學而思雲學習產品升級發布會,即IPS智能練習系統(以下簡稱IPS)正式升級並更名為「學而思雲學習」,並將於寒假上線。在發布會獲悉,學而思雲學習平臺在IPS基礎上,對功能、內容、系統架構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進一步實現了學習的個性化、定製化,並充分打通線上、線下學習路徑,真正形成了三位一體的完整學習閉環。
  • 解密已不僅僅是一家教育培訓的學而思
    比如,在主題為「四面八方」的數學課中,孩子們不僅要追本溯源,知道自古以來識別方向的利器有司南、指南針等,明白有太陽時如何辨別方向,還要懂得在夜晚時,要依靠北鬥七星和北極星。課後,孩子們還要通過帶有卡通故事性質的探究用書——「芝麻書」和實際生活中的路標、指示牌,來鞏固所學。
  • 深度解析新東方、學而思的教學體系
    500多人的全職教研團隊,針對全國主流教材和大綱進行教學內容的系統、深度的鑽研和建設,以及建設、支持、迭代ICS教學系統,據說這個投資佔到學而思的70%,經過十年的發展,學而思培優教研中心已經成長為目前國內中小學培訓機構中人數最多、學科最全、內部成員學歷最高的綜合型教研團隊。
  • 看懂學而思如何打造高績效教師團隊
    在教培行業,一個好老師對於一家機構來說能帶來的優勢是很明顯的,同行之間的競爭關鍵就在於優秀老師的佔比之爭,所以在機構的發展中,如何培養出大量的優秀老師就顯得格外重要。這一方面,學而思做的還是比較成功,因為我們有著一套非常強大的教師供給系統。
  • 學而思危機往事:兩個最牛老師帶走了20%的學生
    比如,在主題為「四面八方」的數學課中,孩子們不僅要追本溯源,知道自古以來識別方向的利器有司南、指南針等,明白有太陽時如何辨別方向,還要懂得在夜晚時,要依靠北鬥七星和北極星。課後,孩子們還要通過帶有卡通故事性質的探究用書——「芝麻書」和實際生活中的路標、指示牌,來鞏固所學。
  • 學而思商業模式的邏輯
    學而思目前已經實現了教研和一線教學的分離。學而思建立了一支 300 人的高水平教研團隊,團隊中的成員不需要參與一線授課,只需要總結解題方法,搜集各地考試題用於編撰教材,設計課程,並培訓教師。 在這樣的模式下,一線教師只要按照教材規範授課,同時具備解題和答疑的能力,就能夠讓學生學到東西,成為能讓人接受的教師。
  • 實地探訪濟南學而思 感受重新定義中的學而思課堂
    離張邦鑫的開年演講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學而思將如何被重新定義?近日,記者走進了山東濟南當地的學而思校區,現場感受重新定義後的學而思課堂,尋找問題的答案。好未來集團媒體公關部負責人趙乙廷介紹道,好未來始終秉承著用科技推動教育進步的使命,通過優質教研、技術和師資的開放共享,逐步降低教育成本,改善中國優質教育資源缺乏的現狀。同時,教育不止是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更加重要。
  • 專訪學而思 :我們是這樣做大語文的
    從2017年7月在品牌發布會上宣布將學而思旗下樂加樂英語、東學堂語文以及好未來旗下樂未來分別整合為學而思英語、學而思語文、學而思國際起,就能看出它全面發展的決心。事實上,從2008年的語文培訓到今年三月大語文產品體系的發布,學而思語文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其語文也經歷了三次迭代,現在的大語文恰好是舊產品的升級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