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關節僵硬又疼痛,當心自體免疫關節炎

2020-12-20 鴿子醫生育兒

在免疫風溼病裡,關節炎是常見的表現,例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

大部分的風溼病都是從20歲以後或者青春期以後開始增加,類風溼性關節炎在30-50歲比較常見,僵直性脊椎炎可能是20歲左右就開始。大部分的風溼病都是女性比較多,像類風溼性關節炎可能會有6-8成的患者是女性,至於僵直性脊椎炎則有超過一半是男性。

患者經常以反覆關節疼痛來表現,早晨起床時會感到僵硬不適,倘若沒有好好控制,會導致關節變形,影響工作和生活品質。

針對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目前的治療方式大概有哪些?

針對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目前治療是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但是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對部分疾病的效果較有限,對於疾病活性比較高的病患可能沒辦法控制得很穩定。

從1990年代開始有各種生物製劑被開發出來,生物製劑的治療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較高,由於藥物成本差距很大,所以基本上會以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為主。

不過因為很多患者沒有在疾病早期就接受治療,如果疾病進展到一定程度後,疾病活性比較高又持續比較久,傳統免疫調節藥物的效果就比較有限,而需要藉助於標靶治療的生物製劑,會稱作標靶治療是因為藥理作用上能更精準地調控,會稱作生物製劑的是因為這類藥物得靠生物技術來製造,和經由化學反應合成的藥物不同。

自體免疫疾病剛開始的時候患者經常會以為只是受傷或過勞疼痛,往往要到症狀較嚴重或持續一段時間才就醫。類風溼性關節炎如果疾病活性高,3-6個月關節就開始受損、變形,能夠越早把疾病控制下來,後續產生破壞的風險就比較少。

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在懷孕前,需要注意什麼?

風溼病患者中女性佔比較多數,在過去因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控制不好,想要懷孕就比較困難,現在的治療進步很多,患者懷孕生育的比例相對以前高很多。

懷孕過程中,免疫系統會做很多調控,容易讓病情出現變化,像紅斑性狼瘡在懷孕過程中復發惡化的機率比較高,至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部分患者在懷孕期間關節炎會較為改善,但有些患者還是有持續性關節炎。

乾癬性關節炎跟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用藥,有些在懷孕期間不適合使用,所以若準備懷孕,複診時務必告知醫生,才能事先調整藥物。

懷孕期間停藥對患者有什麼影響?

現在對免疫風溼病的治療觀念是希望病情越平穩越好,除非疾病已經穩定很長的時間,不然醫生還是會建議要維持一些基本用藥。有些患者因為擔心藥物影響胎兒所以擅自停藥,對病情穩定反而不利,尤其在懷孕期間這些疾病活性可能會改變,一定要密切追蹤。醫生會依照疾病活性,選擇適合懷孕期間使用的藥物。

有些病患準備懷孕,就因為擔心而停藥,雖然病情不見得馬上就出現變化,但可能在幾個月後疾病惡化又剛好懷孕,幾個因素加在一起對健康的衝擊就很大。有些患者覺得藥物不安全就一直忍耐,可是關節變形了其實就回不來,懷孕期間所累積的破壞到後來即使病情控制好了可能也無法恢復。

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有較多變數,醫生會建議病患比平常更密切追蹤。

懷孕期間停藥對胎兒有什麼影響?接受治療期間可以哺乳嗎?

媽媽的狀況越穩定,懷孕期間就會越平穩順利,媽媽如果疾病不穩定對胎兒一定有影響。健康是整體的,不可能媽媽疾病活性很高,胎兒卻完全不受影響。

懷孕生產後,患者都很關心哺乳的問題,現在已經確認有些藥可以哺乳,有些藥則不建議。能否哺乳需要做相關研究,有臨床資料佐證,以確保安全性,傳統免疫調節藥物和生物製劑皆有能夠安全使用的藥物。只要跟醫生好好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讓懷孕、哺乳期間病情都能穩定控制。

除了使用藥物之外,日常生活及飲食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自體疾病患者誘發的因素不見得一樣,但是基本上自體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比較容易失衡,所以相對來說,我們都是希望他們生活越平穩越好,飲食越均衡越好,休息睡眠時間一定要足夠。

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患會為了健康去吃一些保健食品,但是如果體質不適合反而容易讓免疫系統失衡。

維持適度運動訓練肌力是需要的,不過小心別造成運動傷害,受傷也是讓關節炎持續不好的因素。

提醒大家,如果有一個症狀持續超過2-3周以上,或者反覆發作就要特別注意,有些人經常腳跟痛,就以為是運動傷害,可是一起運動的人並沒那麼容易運動傷害,其實這可能就是風溼免疫疾病開始的警訊,平日要仔細觀察,如果症狀反反覆覆,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就要留意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疼痛到底該選擇哪個科室呢?
    如果自身沒有上述的病史,且疼痛是毫無原因的,並伴有關節的發紅、腫脹,早晨起床後關節及其周圍僵硬感等症狀,我們則建議前往風溼免疫科就診。 關節疼痛是風溼性疾病的常見症狀,其不同於外傷引起的疼痛。以21-50歲女性多發的類風溼關節炎3的疼痛特點來看,其疼痛呈現對稱性及持續性壓痛,常疼痛的關節多是手部相關的小關節,如手掌關節、腕關節以及近端的指關節。 但由於大家對疼痛的判斷出現錯誤及認知有限,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就診現象非常不樂觀。
  • 醒來後,感覺關節僵硬、疼痛?多是此病發出的信號,別不當回事
    天氣冷了,若是不注意保暖,身體的各個部位和關節很容易受涼,感覺到不舒服。有些人在早上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關節總是感覺到僵硬,無法靈活活動。出現這種情況,很多人會認為是受涼了,但其實這多半是身體出現問題導致的。那麼早晨醒來,感覺關節僵硬,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類風溼關節炎腫脹怎麼辦?坐公交手指「勾一勾...
    骨性關節炎以手的遠、近端關節為主,易累及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及脊柱關節,較少累及腕、踝關節。 本病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以膝關節、手指、頸、腰椎等部位為多見,症狀以關節痛、僵硬(經輕微運動後可感覺到疼痛),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重的可以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症狀。
  • 關節僵硬、腫脹、疼痛怎麼辦?提醒你早該保養了,牢記5個小技巧
    說起關節炎,很多人都會想到關節疼痛和關節僵硬等症狀。關節疼痛反覆發作,讓患者疼痛難忍,也會極大地影響生活質量。關節炎有很多種,比如骨關節炎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這些關節炎都會導致一些症狀,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關節的保養。關節炎有哪些表現?
  • 類風溼關節炎是怎麼回事?類風溼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類風溼關節炎介紹1、特點: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它的特點是起病緩慢、症狀多見、並且治療困難,類風溼早期的症狀有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身上的關節會出現僵硬畸形,並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縮等。
  • 你的類風溼關節炎關節疼痛劇烈,用過冷熱敷療法嗎?
    類風溼關節炎一到下雨會疼,氣溫降低也會疼。類風溼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它的存在。有些患者常常詢問醫生:「除了吃藥,還有什麼方式可以緩解類風溼關節炎帶來的疼痛?」他們常常會推薦嘗試用冷熱敷關節,達到減輕疼痛和炎症的效果。
  • 關節疼痛畸形,骨關節炎來得悄無聲息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和類風溼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一樣,造成人體關節疼痛或其他症狀,對於人們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巨大的影響。不少患有骨關節炎的中老年人經常出現膝蓋痛、腰背痛的症狀,尤其上下樓或者下蹲時感覺疼痛加劇,行動極其不便。
  • 一覺起來手指伸不直,是哪種關節疾病?及時治療,或不至於殘疾
    有一些人會在早晨起床的時候,感覺到手指關節部位的疼痛,隨之而來的就是手指僵硬伸不直的症狀。出現上述的症狀,往往就是晨僵已經找上門來了。晨僵其實並不是只會出現在手指關節部位,往往是隨著膝關節、手指關節以及髖關節等關節部位出現炎症之後,發生病變,然後再早晨起床之後這些關節部位出現腫脹疼痛的症狀,並且還會伴有僵硬的不適感。不僅是在早晨會有病症,在夜間睡覺的時候,關節病變周圍會出現充血以及水腫的現象,這時候關節周圍的肌肉就會處在緊繃的緊張狀態。
  • 這種晨起的關節僵硬要警惕!
    今年5月,郭女士的病情又加重了,不僅早晨起床時手腳關節僵硬、不能動彈,無法穿衣服、梳頭,痛得厲害時連路都走不了,更不用說正常上班了。郭女士只得請假治病,多方打聽後慕名來到浙醫二院國際醫學中心風溼免疫科薛靜主任醫師處。
  • 產後關節痛,不是月子沒做好,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
    其實不然,月子期間關節會疼痛,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導致的。產後的關節疼痛可以自愈產婦產後關節疼痛的臨床症狀表現為數個關節怕風、怕冷,有明顯的疼痛,伴有酸脹、沉重、麻木等不適。哪些關節疼痛的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如果產婦分娩後出現四肢關節腫痛,且呈對稱性分布,尤其是產婦的手指小關節和手腕腫痛。產婦早上起來關節僵硬不能活動,持續超過1小時以上,甚至有發熱,且部分關節周圍有皮下結節。
  • 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症狀是什麼?中老年人了解下
    有一種疾病會讓關節畸形甚至喪失功能,並且病情易反覆,讓患者痛苦不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屬於一種慢性的全身免疫性疾病,40-60歲是這個疾病的高發年齡段,且發病人群中女性多於男性。類風溼關節炎是怎樣引起的呢?
  • 使用關節不當,當心顳下頜關節炎
    這類的顳下頜關節炎,會有身倦乏力、腰膝酸軟的感覺。發病原因不明或關節發育不對稱所致關節疼痛、張口受限者屬此型。治療方法宜補益肝腎,舒筋活絡、通利關節,服用黃芪、黨參、柴胡、升麻等藥物。氣滯血淤型。症狀就是局部腫脹、疼痛,舌有淤點。它是有明確發病原因,如咬硬物損傷關節及跌打暴力損傷關節,關節疼痛、偏頜、張口受限者屬此型。治療方法以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為主。脾胃虛弱型,一般為容易疲勞、睏倦、苔白。
  • 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
    什麼是關節炎?關節炎是指身體一個或以上關節發炎,患者通常會感到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喪失功能。表現症狀骨關節炎常見於老年人,主要因關節位置的軟骨持續耗損而致,而且是最普遍的一種關節炎。其病徵包括關節疼痛和僵硬(尤其在運動後)、腫脹、變形,及/或活動力降低。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指南一、類風溼關節炎能治療好嗎類風溼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慢性疾病,在目前治療情況下不能完全治癒。但是如果在疾病早期進行控制,可以控制患者關節不變形,保持勞動能力。
  • 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 動動手指可治指關節疼痛
    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導致手指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滑鼠手只是最輕微的,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手指關節疼痛吧。1、骨節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
  • 膝關節腫脹僵硬疼是什麼病?膝關節上下樓僵硬疼痛怎麼辦?
    膝關節腫脹僵硬疼是什麼病?膝關節上下樓僵硬疼痛怎麼辦? 膝關節腫脹僵硬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就是骨關節炎,以中老年居多。關節軟骨退行性變性和消失,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質反應性增生,而導致中軸關節和周圍關節一系列臨床表現。
  • 早上醒來後手指僵硬、握不攏?或是身體在提醒你3種問題
    那麼,早上醒來之後手指僵硬和哪些方面因素有關呢?1、糖尿病影響早上起床之後發現自己的手指變得僵硬,不排除是糖尿病引起。糖尿病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這種慢性疾病在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危害是比較明顯的。
  • 專家:達標治療可緩解類風溼關節炎症狀
    中新網廣州10月22日電 (蔡敏婕)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古潔若近日在廣州表示,儘管類風溼關節炎無法根治,但通過達標治療可有效緩解症狀和控制病情。通過規範用藥,大多數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 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這樣應對!
    但同時它又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承擔著全身的重量,並起到上下力傳導的作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退變、肌肉力量和協調性退變、神經功能下降、急慢性損傷等因素會引起骨關節炎,嚴重時使人喪失運動功能。髖關節的疼痛是兒童和老人步態異常的首要原因,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後發病率第2高的關節炎性疾病,它會導致比其它骨關節炎更嚴重的殘疾。
  • 皮膚乾癬還會引起關節炎,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
    乾癬,也就是一般俗稱的牛皮癬,也被稱為銀屑病,是一種與基因遺傳有關的自體免疫疾病,它主要是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一般會呈現皮膚紅斑、及脫屑,分別代表血管及表皮被侵犯後的變化,而這些皮膚的變化是不會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