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紅薯,烤紅薯……」街裡時不時傳來賣烤紅薯的攤販有節奏的吆喝聲,緊接著,就是烤紅薯的香味撲鼻而來。
「快點!快點!」小女兒經不住這香味的誘惑,拽著我的手一路小跑過去。
「大娘,這烤紅薯怎麼賣?」
「五塊錢一斤。」
「好,幫我稱一斤。」
「一斤一兩,五塊五毛錢,收你五塊錢!」大娘樂呵呵地把烤紅薯用薄膜袋裝好遞給小女兒,「小心燙哦,小朋友!」
「謝謝奶奶!」小女兒嘴巴甜得跟烤紅薯似的。
我找了一個石凳,讓小女兒坐著,老公小心翼翼地幫小女兒剝著紅薯皮。老公一邊剝皮,一邊用嘴吹著氣,生怕耽擱了小女兒吃紅薯。輕輕地剝開一塊紅薯皮,裡面裸露出紅紅的熱氣騰騰的紅薯肉,小女兒興奮地跳起來:「哇,爸爸,是紅色的呢!」「是啊,紅薯有好幾種類型呢,基本上有紅薯、白薯和紫薯三種。」老公解釋道。「那,紅薯是長在樹上,還是生在地裡呢?」小女兒邊吃紅薯,邊皺起了眉頭。「紅薯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地裡生長,藤蔓長兩米以上,具有地下塊根,外皮呈土黃色或紫紅色,塊根可食用、釀酒或作飼料,通常我們吃的就是紅薯的塊根。」老公趁機給小女兒灌輸有關紅薯的知識。
「要是紅薯能長在樹上就好了。」小女兒有點惋惜。「寶貝,為什麼呢?」我迷惑不解地問道。「因為縣城沒有種紅薯的地,卻可以種好多好多紅薯樹啊,這樣不但可以節約土地,還可以美化環境呢。」小女兒眸子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當然咯,以後科技發達了,紅薯長在樹上不是沒有可能的。」我趕緊鼓勵小女兒,「那你以後要刻苦讀書,努力學習,才能把這個想法實現啦!」「嗯。」小女兒認真地點了點頭。
看著老公和小女兒你一口我一口開心地吃著紅薯的樣子,我臉上蕩漾著幸福的微笑,仿佛自己又回到了三十年前……
小時候,家裡窮,家家戶戶都種著幾畝紅薯圖著換幾個油鹽錢。每當深秋將至,就是紅薯收穫的大好時機,閒了一陣的農戶家裡又忙起來了。割紅薯藤,挖紅薯,洗紅薯,做紅薯粉,曬紅薯絲,大家忙得不可開交。以前都是各家忙著各家的活,生怕趕不上好天氣,往往是一戶人家要忙個把月才能把收紅薯的事忙完。後來不知村裡哪個有威望的人提議,與其這樣忙活,還不如十來戶人家分成一個小組,每戶人家出一份勞力,組成一個收紅薯小組,按照抓鬮的順序輪流幫忙收紅薯。這樣,每戶人家不到兩天就把收紅薯的活幹完了,十來戶人家也就是二十來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鄰裡之間的感情也增進了不少。
等大人們收完紅薯後,我和小夥伴們就到地裡去翻土,總能撿到被遺漏的紅薯。等紅薯越撿越多,我們在野外找個地方,挖個坑,拾來乾柴,開始烤紅薯。烤紅薯可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得有耐心,必須用燒掉的柴的灰來煨熟。小夥伴們往往等不及,就一邊玩去了。等到記起的時候,紅薯不是被烤成了焦石,就是被化成了灰燼,不過也有運氣好的時候,偶爾有一兩個沒被烤焦的,掰開,吃上一口,香噴噴的、甜絲絲的、熱乎乎的。
說來也怪,農村人對於紅薯早已吃膩了,大多數家庭拿來餵豬;可對於城裡人來說,卻是個寶,說是綠色食品,是五穀雜糧,吃了可以抗癌。其實,紅薯還有一段來歷呢。紅薯的來歷,是出自明朝朱元璋戰爭年代。當時朱元璋帶的軍隊被敵軍圍困在一座荒山之上,眼看著軍糧快要吃完了,在荒山野嶺,外面難以運來糧草,朱元璋十分著急。
一天下雨,朱元璋獨自一人在荒山坡上行走,走著走著,看到馬匹從荒山坡上吃著一種生著青綠色葉子的青藤,而且藤上有很多果實一樣的東西,就走過去拿起來一看,挺結實的。朱元璋想到馬能吃這葉子,肯定沒有毒。朱元璋趕緊回到軍中,叫來戰士們一起開荒山,把青藤分段插進泥土中。果然,幾天後他親自去看,這些被分段的青藤都生長出了根系。朱元璋暗喜,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得來全不費功夫,眼看著就要被餓死,此時居然讓這些不起眼的野藤所救。
幾個月後,滿山坡都是青綠的藤蔓,藤蔓下面生長著一個個暗紅色的果實,挖出來清洗乾淨,生著吃,脆脆的,味道甜美。朱元璋說生著能吃,那麼煮熟肯定更好吃,就命令戰士們先煮著吃,看味道怎樣。戰士們將紅薯放火堆中燒,味道香甜美味。後來,朱元璋因為這食物讓他打了勝仗,就叫這植物為紅薯。戰爭結束後,朱元璋帶著紅薯回軍隊,然後又流傳到民間,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紅薯既能餵養牲畜,又能讓人類品味香甜。後來人們又發現,紅薯不只是煮著吃,燒著吃,還可以做多種花樣,可以磨成粉,其味道又改變紅薯原有的味道,有紅薯粉絲,紅薯乾片,紅薯粉丸子等等。
又到烤紅薯季,我永遠不能忘記紅薯伴我走過的那一段天真爛漫的童年時光,它讓我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相信,小女兒人生字典裡的「紅薯」二字定能讓她唇齒留香,記憶猶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