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打工人。
如果你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頭一震,那麼你也是無數打工人中的一個。
打工累嗎?你每天是笑著走進辦公室嗎?下面這則《打工宣言》所說的,是不是你呢?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打工可能會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句句扎心。
「打工人」可以一夜之間席捲網際網路,正是因為它說出了無數人的現狀。
朝九晚五、打卡上工,日復一日的重複,複雜的人際關係,做的事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
不管你做的是基礎工作,還是管理層,都像站在了一條無形的流水線上,你不享受工作,又不能停下工作,只能變成不快樂的打工人。
韓國曾針對上班族做過一項調查,74.45%的人患有「公司抑鬱症」,症狀是不上班時精神抖擻,一上班就無精打採。
可是工作的時間佔據了成年人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工作不快樂,人生便失去樂趣,我們有可能做個快樂的打工人嗎?
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裡說:「生命中最大幸運,莫過於在他人生途中,即壯年時,發現自己人生的使命。」
年紀越大越明白,決定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過去我們所有的積累和努力,而是那麼幾次重要的選擇和決定。
比如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會決定你大半生的行業選擇,換公司容易,跨行業很難;
又或者你選擇在哪個城市生活,可能就決定了你的氣質和生活方式;
甚至你選擇一家工資少的大公司,還是一家工資多的小公司,也會決定你的職業方向,是做一個領域的專家,還是什麼都懂一點的通才……
選錯行業,會苦悶,工作沒有熱情;選錯城市,會迷茫,生活失去方向;選錯公司,會痛苦,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Twitter上有一個提問:一畢業就做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是什麼感受?
一個扎心的回答說:這麼早就要用靈魂換錢了。
一位讀者就曾和我傾訴過這樣的感受。
她大學學的是生物專業,她喜歡自然,想找一份可以做自然研究的工作。但是父母覺得女孩子最好不要常出差,何況是到野外,做一個生物老師,才是最好的選擇。
在父母的百般勸說下,她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回家鄉當了一名生物老師。
可是,她並不喜歡這份工作,一看到學生嘰嘰喳喳地聊天就心煩,寫教案更是天大的難題。
外人說:「做老師好啊,老師輕輕鬆鬆的放寒暑假。可是放假就要批改試卷、備課,都是她不喜歡的事。」
就這樣痛苦了三年,她決定重新考研,而這時候她的大學同學很多在企業裡已經小有成就了。
一個對的選擇,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一個錯的選擇,則讓你多走許多彎路。
馮唐在麥肯錫的時候,有一次重要的升職,公司一位資深合伙人給他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在職場裡獲得幸福的根源,只跟兩件事相關:
一是人,你有沒有和自己喜歡、同時也喜歡自己的人在一起工作;
二是事,你有沒有做自己擅長又喜歡的事。
美國有這樣一句話,「未婚的女人想要一套Vera Wang,離婚的女人想念那套Vera Wang,再婚的女人慶幸自己可以再擁有一套Vera Wang。」
「婚紗女王」王薇薇,把自己的名字做成了夢幻婚紗的代名詞。
可事實上,她沒有學過設計。
40歲之前的職業生涯,也屢屢受挫。
她曾經是一名花樣滑冰運動員,最大的夢想是參加奧運會,但是在全美的比賽中,卻屢次落敗。
結束運動員生涯後,王薇薇進入時尚行業,在知名品牌YSL打工,在時尚雜誌競選主編,又輸給了「時尚女魔頭」Anne Wintour。
在籌備婚禮的時候,她看了很多婚紗,但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乾脆自己設計,親手做了一件婚紗,沒想到這件婚紗在婚禮上豔驚四座,也開啟了她下半生真正的事業。
有了自己的婚紗工作室,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接待客戶、選取、面料,夜深人靜又是她創作的高峰。
但這樣的辛苦,對王薇薇來說是幸福的,她說:
我的DNA就是想找到我的真正熱愛。
如果你不喜歡你所做的事,每天你並不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是你需要的、想要的、迫不及待要做的,那麼你永遠不會成功。
楊萃先是十點讀書的老朋友,她走過彎路,也經歷過轉折,40歲實現財富自由,她的職業生涯,是普通人也能走的路。
大學畢業後,她在國企做過翻譯、在耐克公司做過銷售、在新東方做過老師,但是幾次選擇中,不是進錯了行業,就是錯過了公司發展最好的時機,也錯過在30歲財富自由的機會。
國外進修回來後進新東方當老師,她發現自己已經不能跟年輕老師拼精力了,人家講10小時課無壓力,她講4小時就崩潰了,如果不調整職業規劃,敢問路在何方?
這一次,她用自己的獨家「選擇法」——紅點黑點,給自己鎖定了一個新的職業目標——出書。
三年後,她有了自己第一本書,而且登上中關村圖書大廈登上社科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三名。
有了「暢銷書作者」的身份,之後的職業生涯就像開了掛。
被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邀請做嘉賓,又成了上海交大高金和長江商學院EMBA課程的英語老師,成了日薪2萬的英語老師。
40歲的她,擁有了企業副總裁、上海交大、長江商學院特聘講師、職場參謀長等多重標籤,讓她成為深諳職場之道的人。
在15年的求職、面試、培訓、創業經驗中,楊萃先發現自己走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彎路,也錯過了很多本來可以直接進階的機會,她把這些常識陸續總結成了「職場36計」,成為十點課堂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課程中,她又接收到很多人新的困惑,經過再一次的沉澱和總結,出版《進階:成為快速升職加薪的少數人》。
人生就是每一次選擇產生結果的大集合,要擁有理想的人生,就要把握好每一次選擇的機會,少走彎路。
願我們都有選擇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意願工作、生活、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