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步期的寶寶補鐵,很多媽媽都有過經歷,那種專門補鐵的口服液味道並不好,有的寶寶會很抗拒,而且總會擔心長時間喝會不會有副作用。如果能在日常餵養中注意飲食的豐富性及食物搭配,就不用專門給寶寶補充鐵元素。
大家都知道鐵元素的重要性,它維持人體所有重要器官的正常運轉,主要作用是提高血紅蛋白含量,讓紅細胞能攜帶足夠的氧氣,供應身體各處。嬰兒的血紅蛋白的正常值在11-13克之間,如果血紅蛋白低於11克,就屬於貧血,如果是因為缺鐵引起的,就叫做缺鐵性貧血。關於缺鐵性貧血的症狀,媽媽們應該都有了解,首先就是影響寶寶食慾、生長發育緩慢、情緒易急躁,而且更重要的是,兒童長期患缺鐵性貧血容易導致智力發育緩慢。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寶寶還在媽媽的子宮裡時,媽媽自身的營養會給寶寶帶來很多額外的鐵,儲存在身體組織和血紅蛋白中,足月的寶寶生下來體內就含有大量的鐵,而早產兒則需要從一出生就開始補鐵,研究表明,當舊的紅細胞消耗完排除體外時,很多鐵會轉移至新的紅細胞中,當血液中的鐵被用光,儲存在機體中的鐵會分出足夠的部分來維持正常的血紅蛋白水平。如果飲食上沒有補充鐵,這些儲備鐵會在大概6個月後消耗完。所以,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裡,就要開始給他餵富含鐵元素的奶粉,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如何在日常餵養中維持寶寶體內正常的鐵含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注意。
母乳中的鐵有很高的吸收率,約50%-75%的吸收率,其它標明含鐵食物,比如麥片、奶粉等,它們的吸收率只有4%-10%,母乳餵養的嬰兒在4-6個月時,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要比喝配方奶的嬰兒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
牛奶的含鐵量非常低,不應該在寶寶一歲前做為飲料給他喝。除了鐵的含量低外,過量的牛奶還會刺激寶寶腸道,引起在較長時間內鐵的微量流失,加劇缺鐵症狀。對於學步期的寶寶而言,每天喝牛奶的量也要控制在500毫升以內。
如果寶寶出生起就準備奶粉餵養的話,就要選擇鐵強化奶粉,持續時間至少一年,等寶寶添加了輔食,有了可替代的含鐵豐富的食物來源,才可換奶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的食物能促進鐵的吸收 ,有的食物則會抑制鐵的吸收,如果在餵母乳前後,就立即給寶寶吃其它輔食,會抑制對母乳中有價值的鐵的吸收,所以,最好母乳餵養的時間和吃其它輔食的時間要隔開,至少相差20分鐘。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比如水果和果汁,能提高對鐵的吸收,吃飯時搭配橙汁,能使鐵的吸收率提高一倍。如果吃飯時喝牛奶,則會降低對食物中鐵的吸收。
營養學家表明,動物性蛋白質食物中有一種「肉類因子」,能促進身體吸收同時攝入的蔬菜中的鐵質,最好的搭配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和肉一起吃,比如全麥麵條配肉醬或者番茄醬,火腿三明治配橙汁等,還有水果和鐵強化麥片粥搭配吃也不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寶寶來說,母乳、鐵強化奶粉、鐵強化麥片、番茄醬、大豆、魚肉、豆腐等食物,鐵含量豐富又比較容易吸收,對於學步期的寶寶來說,他們的胃口還很小,加上好動很難安安靜靜的坐著吃飯,家長要鼓勵孩子吃飯,給他們準備種類豐富的食物,儘量少吃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