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寶寶缺鐵,血紅蛋白就不能運送足夠的氧氣到身體的器官和肌肉。不僅會引起精神不振、煩躁不安、食慾減退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影響大腦發育,對認知發育造成損害。
可怕的是,即使寶寶缺鐵的程度還不到缺鐵性貧血,也可能對神經系統發育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對大一點的孩子,缺鐵還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等,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那麼寶寶為什麼會缺鐵?
1、鐵攝入不足
寶寶在媽媽肚子的最後3個月是儲備鐵最多的時期,正常足月的寶寶從母體儲備的鐵可以供應生後3到4個月造血的所需,但是對於早產寶寶來說,因為提前離開母體,先天儲備鐵不足,缺鐵是無法避免的。
2、餵養不當
餵養方式、輔食添加不當與缺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輔食添加過早或過晚都可能會導致缺鐵。而添加輔食種類不合理,例如含鐵豐富且吸收率較高的動物性食物(如:豬肝、瘦肉等)添加的比較晚,也會導致缺鐵。
3、鐵丟失過多
正常寶寶每天排洩鐵比成人多。此外,慢性腹瀉、反覆感染也會影響鐵的吸收、利用和增加消耗,消化系統疾病導致鐵缺乏的情況較為多見。
那麼如何科學安全的給寶寶補鐵。
1、 把食補放在首位
無論寶寶是否發生了貧血,從寶寶6個月開始,都要把食物補充鐵放在重要的位置。即使寶寶面露健康的紅色,媽媽仍然要注意寶寶膳食中鐵的含量。
含鐵量比較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瘦肉、海產品、蛋黃、非精製穀類、綠葉蔬菜、香菇、豆及乾果類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率高,而蛋類、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率較低,均在10%以下。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所以,含維生素C高的食物是補鐵的好伴侶。確保寶寶膳食中也富含維生素C,如棗、獼猴桃、甜椒等。
含鞣酸、草酸的食物不利於鐵的吸收,如菠菜、芥菜等綠葉蔬菜,不要和含鐵高的食物一起烹飪,以免影響鐵的吸收。高纖維的食物不利於鐵的吸收,且含熱量極少,嬰幼兒不宜過多食入高纖維食物,如燕麥、麥麩等。媽媽不要擅自給寶寶吃濃縮的果蔬片(一種保健品)來緩解便秘,以免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給寶寶過多食用濃縮的果蔬片,給寶寶帶來飽腹感,會降低寶寶食慾。如果到了幼兒期,仍然以奶為主,發生缺鐵的機會增加,因為奶中含鐵量低,吸收也差。有的地方有給寶寶喝涼茶的傳統,茶中的茶鹼會影響鐵的吸收,進食富含鐵的食物前後不要給寶寶喝涼茶。
2、 食補藥補雙管齊下
寶寶一旦出現缺鐵性貧血,單純靠食物補充是很難把累積缺乏的鐵補足的。血清鐵降低,同時伴有血色素降低,通過三四周食補,血清鐵和血色素都沒有上升趨勢,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補充。藥補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食補。寶寶一旦發生缺鐵性貧血,不管怎樣治療,都需要數月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3、藥物補鐵需注意
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每天需要服用量。如果一開始就服用足量,寶寶可能會出現胃腸道刺激症狀,如噁心、嘔吐和腹瀉。飯後服用,鐵劑會刺激胃黏膜,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的刺激。
4、 補鐵多了也有害
不能長時間服用鐵劑,鐵有蓄積性,長期服用有引起含鐵血紅素血症的危險。通常情況下補充三四周,停一周後複查血清鐵和血色素。
藥物補鐵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媽媽千萬不要認為鐵是營養藥,多補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任何補藥都要適量。
6、 高鐵+高維C功能食譜推薦
適合寶寶和哺乳期媽媽
水果藕粉
藕粉50克,獼猴桃1個。藕粉調勻,微火慢慢熬煮到透明。獼猴桃去皮刮取果泥,放入藕粉中稍煮即可。
蓮藕羊腩湯
蓮藕200克切滾刀塊,羊腩350克切塊,入沸水中焯過。鍋內加適量水,2杯羊湯,放入薑片、蓮藕、羊腩大火燒沸,小火煲1小時,出鍋前加少許精鹽調味。
(寶寶不能吃羊腩,可以吃藕喝湯。1歲以下寶寶不宜加鹽和調料。9個月以下寶寶,需要把藕搗成泥狀,18個月以下需要搗碎,18個月以上需切成適宜寶寶入口的小塊。)
大豆豬肝湯
大豆100克加水煮至八分熟,加100克豬肝片共煮熟,調味。
(寶寶不能吃湯中的大豆。9個月以下寶寶,需把肝片搗成泥狀。)
鴨肝粥
煮好粥,鴨肝洗淨,沸水煮熟,撈出瀝乾,搗成泥狀(9個月以下)或顆粒狀(9個月以上)或切成小片(1歲半以上)放入粥中煮2、35分鐘即可食用。
蘿蔔海帶湯
海帶洗淨,溫水泡5小時,連水入砂鍋,煮沸文火燉。白蘿蔔300克洗淨切片下鍋,同燉至熟爛即可。
(1歲以下寶寶喝湯吃蘿蔔,蘿蔔剁成泥狀。1歲以上寶寶蘿蔔塊要小,能夠放入寶寶口腔中,海帶要剁成泥狀。)
豬肝西紅柿湯
鮮豬肝切成片,入沸水中焯過。入鍋中,加水,1杯薑片高湯,煮20分鐘。西紅柿100克切瓣兒,放入鍋中同煮2分鐘,放鹽調味出鍋。
(1歲以下寶寶不能放鹽和調料,需把肝和西紅柿剁成泥。1歲以上寶寶放少許鹽)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用「心」教育)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