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跑好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第三棒」

2021-01-11 中國教育在線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趙繼,東北大學校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高校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四個面向」的科技發展方向,著力開展科技創新、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打通創新和應用「最後一公裡」,實現科技成果向社會和教學「雙轉化」。

打通創新鏈條,以高質量研究和轉化提升大學核心競爭力。創新、開放、交叉、匯聚是國際科技發展和競爭的大勢所趨,當前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科學技術更迭速度加快,科技成果應用到生產和實際越來越受到重視。科學研究和創新驅動因其基礎性、先導性和滲透性,已經成為世界大國競爭實力的關鍵要素。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位獨特、作用突出,深化產學研融通創新,打通創新鏈條,實現「學科—平臺—問題—團隊—人才」五位一體循環發展,以高質量成果服務國家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是大學承擔國家責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推動技術轉移,以高質量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科技成果從原始探索到產品成型,一般要經過基礎研究或基礎技術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中試及功能驗證、產品商業化生產等階段,可以比喻為一場4×100米接力賽,大學相對擅長第一棒和第二棒,第四棒的承擔主體是企業,第三棒的缺失是當前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根源性問題。通過政府、企業和高校建設共性技術研發中心或產學研用融通創新平臺,吸引社會創投資本參與,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技術轉移的保障措施,是合力跑好「第三棒」的關鍵性途徑。高校應以培育高質量成果、促進轉化為著力點,組建高效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明確轉化職能,統籌智慧財產權、成果轉化和轉化平臺的建設與管理,為智慧財產權管理、運用和成果轉化做好專業服務,使大學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作用。

深化產學研合作,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提升育人質量的教學資源。大學以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應用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創造價值,這是科技成果的「向外轉化」。而以科技成果為載體,實現知識體系和教學內容創新,推動實驗教學手段的升級,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這是科技成果的「向內轉化」,這是大學提升育人質量的當務之急。探索集研究、教學、創業和成果轉化為一體,實現教與學、學與研、研與轉的良性循環,是大學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學轉化中需要解決和突破的問題。

創新體制機制,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東北大學著力構建「知識、技術、區域及國防」創新體系,形成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應用示範的科技創新服務全鏈條。出臺《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10餘個文件,有效暢通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渠道和合作機制。以目標和問題為雙導向,以行業需要為牽引,構築平臺、匯聚團隊、凝練問題、協同創新、轉化成果,近年來先後完成若干共性關鍵技術攻關,解決多項「卡脖子」重大科技難題,產出多個具有標誌性的科技成果。2019年、2020年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12項國家科技獎勵,其中牽頭7項。五年來,共籤訂技術合同4337項,合同額35億多元;涉及發明專利和軟體著作權234項,合同交易額超5億元。在科技成果「向外轉化」的同時,推動知識體系創新,實施成熟研究成果進課堂、進教材,編撰專著教材130餘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實驗實踐教學、企業實習實訓「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獲評國家級「眾創空間」、全國大學生創業示範園、全國創新創業典型高校。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臨危受命的趙繼校長在東北大學任期內的工作?
    不過近年來,受制於地方經濟發展及自身決策問題,東北大學綜合實力持續下滑,排名甚至跌出40名。在此情形之下,東北大學急需一位強有力的校長來帶領學校擺脫頹勢。2014年趙繼教授臨危受命接任東北大學校長。那麼為什麼會任命趙繼教授為東北大學校長,他在東北大學這些年的工作如何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 41個項目落地金額超2億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佛山
    從路演大賽到科技成果展,從重點項目和平臺在現場籤約、授牌到《廣東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報告》的發布,從主題演講到研討會,從院士團隊項目精準對接活動到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培訓,本屆對接大會可謂亮點滿滿。「從三年前的起步到今天結成的累累碩果,我們看到了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的工作成績,更看到了這些科技成果廣闊的潛力。」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會上,東北大學校長趙繼以《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構建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體系》為題作主題報告。趙繼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優秀大學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在各自特有的大學文化基石上追求卓越、特色發展的產物。大學不應該陶醉或困擾於排行榜,更不能被大學排行榜綁架。一所好大學的特色是獨一無二的。在傳統高等教育體系之外,呼喚新的教育組織形式和教育機構不斷湧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同時也注入新的理念,使高等教育體系的多樣化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構建適應普及化階段發展的多樣高等教育體系
    會上,東北大學校長趙繼以《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構建多樣化的高等教育體系》為題作主題報告。 多樣化是普及化階段國際高教發展的一般規律2019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邁入普及化階段,由此也帶來一個時代課題:我們該如何應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 東北大學校長趙繼一行檢查開學準備工作
    9月2日,東北大學校長趙繼,黨委副書記張國臣,副校長孫雷、王建華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先後到渾南校區和南湖校區檢查秋季學期開學準備工作,聽取相關點位負責人關於開學準備工作的情況匯報,看望慰問堅守崗位認真工作的教職員工。
  • 高校科研,「向內轉化」仍需加強
    本報記者 陳彬不久前,《中國科學報》曾以《科技成果轉化,高校應做「擅長的事」》為題,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問題專訪了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詳見《中國科學報》2020年6月30日第7版)。文章刊出後頗受關注,很多人都針對他的觀點發表了看法。
  • 重磅 | 全國高校首家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落戶東北大學
    全國高校首家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落戶東北大學8月27日,全國高校首家低碳鋼鐵冶煉技術重大研究平臺——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在東北大學揭牌成立。東北大學校長趙繼、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棟出席成立大會,研究生院、學科處、
  • 全國高校首家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落戶東北大學
    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8月27日,全國高校首家低碳鋼鐵冶煉技術重大研究平臺——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在東北大學揭牌成立。據了解,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是國內高校第一個面向氫冶金,開展鋼鐵、化工、能源一體化網絡集成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專業研究機構,匯聚了東北大學冶金、化學、新能源、熱能、環境、材料、材料加工、礦物加工、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優勢學科資源。
  • 東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公示(一)
    我校科技成果(含5項發明專利)擬以普通實施許可方式轉化,現將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20年7月22專利名稱:一種應用於能源網際網路的能源路由器裝置發明人:孫秋野;張化光;陳磊;杜蘅;馬大中;黃博南;劉振偉;滕菲;羅豔紅專利權人:東北大學專利號:ZL201510082066.4
  • 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建設穩步推進!理事會成立大會召開!
    佛山市人民政府市長朱偉、副市長許國,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副校長王建華等出席會議。理事會成立會議由佛山市人民政府秘書長張開機主持。會上,許國宣讀了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首屆理事會組成人員名單。理事會由13人組成,其中,理事長1名,副理事長3名,理事8名,獨立理事1名。理事長由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教授擔任,首屆理事會獨立理事由華南師範大學盧曉中教授擔任。趙繼主持首次理事會會議。會議表決任命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徐新陽為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東北大學佛山機器人學院)院長。
  • 蒙納士大學-東北大學材料冶金研討會舉行
    8月29日,蒙納士大學-東北大學材料冶金研討會暨東北大學蘇州校友會活動在蘇州舉行。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副校長孫雷,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副校長、蒙納士大學蘇州聯合研究院院長、東北大學傑出校友餘艾冰院士,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蘇州市工業園區獨墅湖科創新區黨工委書記許文清,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工業過程與模擬優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陳江,東南大學蘇州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鄭建勇,蒙納士大學蘇州校區相關負責人,以及東北大學蘇州校友會會長曹觀法為代表的40餘名在蘇工作的東大校友參加會議
  • 東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公示(二)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李曉東教授科技成果(含2項發明專利)擬實施許可,現將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9年11月27發明名稱:一種含有草酸銀的透明導電無顆粒銀基墨水及其製備方法發明人:李曉東,董越,孫旭東,李繼光,林智傑,劉紹宏,朱琦專利權人:東北大學專利號:ZL201510011588.5
  • 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150名高水平人才招聘已完成
    在昨日上午舉行的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上,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表示,佛山研究生院已面向全球發布人才招聘啟事,按照不低於東北大學人才引進標準優中選優,全力打造高水平全職師資隊伍。過渡期辦學場地具備啟用條件去年11月6日,佛山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批准設立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目前,研究生院已被列入省教育廳高校名錄。
  • 趙繼委員:後疫情時期,大學應更加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
    5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通過視頻連線,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探討後疫情時期大學人才培養與就業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線教學成為高校教學的主要手段和支撐。如何看待這場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
  • 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150名高水平人才招聘已完成
    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效果圖。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東北大學佛山機器人學院)共建工作駛入快車道。在昨日上午舉行的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理事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上,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表示,佛山研究生院已面向全球發布人才招聘啟事,按照不低於東北大學人才引進標準優中選優,全力打造高水平全職師資隊伍。過渡期辦學場地具備啟用條件去年11月6日,佛山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批准設立東北大學佛山研究生院。目前,研究生院已被列入省教育廳高校名錄。
  • 中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統計排名:山東理工大學排名第1,清華第2
    2月28日,中國科技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京發布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8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據統計,2017年276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獲得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1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這份年度報告從很多具體的數字對全國各大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情況進行了披露,這些數字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個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情況。
  • 【學習】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調查
    文章對上海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領域體制機制創新和實踐案例進行了說明;通過對科技成果優劣思維的探討,闡述了成果轉化模式及專利申請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影響;落腳到成果轉化人才的問題,對技術轉移中心定位及民辦和公辦模式的區別對高校成果轉化的影響情況進行了分析。
  • 解讀 | 如何跨越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
    趙繼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機械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他是「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首席專家,長期從事智能精密製造的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在大學管理、工程教育、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研究和經驗。究竟在跨越科技成果轉化的「死亡之谷」,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方面,大學該如何發揮作用?
  • 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調查
    2月3日、2月5日、2月10日《上海科技報》頭版連續刊登文章《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調查》,將上海高校近年來科技成果轉化情況逐一呈現。現將三篇報導分享如下:2020年12月23日,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發布,這些成果涵蓋了工程製造、綠色環保和生物醫藥等領域。
  • 羅和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應改變簡單化評價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原校長羅和安昨天在人民網訪談時作上述表示。 羅和安表示,很多高校在績效考核獎勵、職稱晉升等工作的評價指標中,科研項目指只有「省部級及以上」或「國家級」等政府(縱向)項目才算數,企業(橫向)項目不算數;科研成果只有政府獎勵(國家和省部級)和學術論文才算數,沒有任何指標考察科研成果轉化對企業和社會的貢獻;儘管有些學校雖然考慮了發明專利,但僅僅是統計授權或申請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