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沉迷於網絡及電子產品是否已成為您的困擾?今天區婦聯邀請城區家庭教育骨幹講師來為大家解疑答惑!
科學上網 邢麗果
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鳳鳴小學的心理輔導老師邢麗果,這段時間孩子在家裡進行網上學習,很多家長在擔心孩子的痴迷手機,痴迷網絡,電子遊戲和電子產品來了,孩子「淪陷」了,大家眾說紛紜,家長要何去何從?首先請大家看一段視頻《電子保姆》。
在視頻中,小潘因為玩遊戲大腦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老師說孩子也從一個熱愛讀書、活力四射的孩子,變成一個睡不醒,不專心的孩子。究其原因,影片直指「電子保姆」。那這究竟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研究顯示,青少年長時間使用網絡可能會引起身心疲勞、損害海馬、杏仁核和前額皮層等腦結構,改變腦迴路,進而影響青少年認知、情感和社會交往等重要技能的發展。而且往往我們發現,當孩子出現了一種不良行為,會發現更多的行為偏差,這已經被研究證明:病理性網際網路使用(網癮),與校園霸凌,學習困難和物質濫用等行為具有高度相關。
這就好像身體皮膚有創口,導致感染,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那麼感染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升高。如果合併感染,疾病的危險程度和治療的效果、成本都會相應的提升。人的心理也是一樣。現在再讓我們來看這個問題:網絡真的如洪水猛獸嗎?好像是,好像也不盡然。遊戲,以其自身的特點,例如及時反饋、與能力相匹配的任務、新奇刺激的視覺效果等要素,吸引著每個人,不僅僅是孩子。遊戲人人愛,但不是所有人都有網癮。有些人還會利用網絡獲得資源、提升自己的認知、社交技能等技能。他們好像有了免疫系統,並不會被網絡的洪流所淹沒。這節課讓一起來剖析這個免疫系統,並且獲得這樣的免疫系統?
原因剖析
1
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剖析免疫系統的結構
當我們了解後,就可以進一步的有的放矢。這裡與大家分享一個工具,我們可以通過這工具來準確定位孩子免疫力出現問題的癥結所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
手機裡面無人指責,所以很安全,手機遊戲刺激好玩很有挑戰性,通關的過程中能夠證明自己很有價值,讓孩子和朋友們有溝通有連接,滿足孩子交友的渴望,感覺另一頭有人和他說話,陪她玩,不會孤獨。這些需要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被滿足了嗎?有幾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回答一下,看看我們了解多少......
1、孩子的知心朋友有幾個?
2、孩子是否得到足夠的肯定,來自誰?TA會為自己的自信打幾分?
3、孩子在生活中有沒有被允許做ta喜歡的事情?
4、TA內心最需要的是什麼?
上面的這些問題大家知道幾個答案就回複數字幾(互動)
2
挽弓當挽強 ——是誰動了孩子的免疫系統?
我們來看2個案例:如果同樣接觸到了網絡,你覺得下面的兩個案例中兩個孩子哪個更容易沉迷?
案例 1:小華的家,爸爸是個暴脾氣,常常大吼大叫,「我才是一家之主,你要反天啊,我讓你幹什麼你就要幹什麼?」有時還會喝酒,酩酊大醉時對媽媽和小華也是大打出手。對於小華來說他看到的爸爸媽媽最多時候,不是在打架就是在玩手機。
案例 2:小強的家裡,爸爸也是個暴脾氣,生氣起來吹鬍子瞪眼睛,偶爾也會像獅子一樣吼叫,但是更多的時候,爸爸會把他的意見和建議說出來。而平時爸爸媽媽會一起做飯,空閒下來還帶著小強去戶外跑步,和小強一起商量關於他的上網時間。
家庭中「免疫系統」的三大殺手
①矛盾的家庭環境
②拒絕、否認、缺少溫情的教養方式
③父母的衝突以及無效的衝突解決方法
所以鑄就孩子的免疫系統,家是重要基地——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家,讓愛在親子的互動中,在夫妻的互動中流動。
3
妖孽,休得張狂——解刨遊戲特點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當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非常興奮,專注,好像不餓不累不困,家長叫他都聽不到。然而一旦讓他幹點「正事」,他馬上會說我累,我困了,我餓了。這時有些家長就會一肚子火「哎呦,我這暴脾氣,玩遊戲的時候都好好的,這不是故意的嘛?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於是破壞孩子免疫系統事情就此發生。那麼實際情況時什麼?孩子真如我們所想的那樣是故意「不上磨」嗎?其實,真不是。
孩子不餓不困不累,這是因為孩子此時真處於心流狀態——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覺,是一種極致體驗。在這種狀態下,連自己都忘記了,自然也就不存在煩惱,痛苦。
遊戲會使青少年產生 沉浸、投入、忘我的心流體驗。設想一下,如果小華來到了這裡:一方面是冰冷的家裡絕望窒息的情緒,另一端則是可以讓內心滾燙遊戲帶來的心流體驗。這是兩個極端的體驗,如果是您,您會選擇哪一個?
綜上所述,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離不開需要的滿足,而最重要的需要滿足和學習滿足需要技能的基地是家庭。一方面,家庭中親子互動和夫妻的互動,例如讚美,鼓勵,關心,肯定,服務行為等直接滿足安全,歸屬和愛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家庭的互動學習克服困難,應對衝突,管理情緒等過程可以讓孩子獲得個人成長的心理和社會的技能,同時建立起滿足需要的規則和標準——免疫系統。擁有了這個免疫系統,這樣當孩子走出家庭,去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時,就可以去偽存真。這將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但是,當家庭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相當於免疫系統不完全,孩子沒有免疫系統去面對外面充滿病毒的世界。
當我們剖析了免疫系統和遊戲的結構和特點,清楚了家庭互動的重要性後,家庭要如何做才能構建孩子的免疫系統抵抗網絡侵害的呢?以下三點供大家參考:
1、讓家成為滿足孩子需要的基地:
多讚美,多鼓勵,多肯定,家人一起進行戶外運動,管理好情緒。
2、抱著好奇的態度了解孩子的遊戲:
透過遊戲了解孩子需要,走進孩子。
3、與孩子共同商定遊戲的合理時間:
規則定在遊戲之前,溫柔而堅定地讓規則執行下去。
本節課介紹了孩子抵禦網絡危害的免疫系統,即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探索了家庭互動和遊戲本身對「免疫系統」相互影響機制,以及家長幫助孩子建立、修復「免疫系統」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句話送給大家:改變自己引領孩子,積極行動勝過一切!
原標題:《科學上網,讓孩子遠離網絡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