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臺石刻#
西安南門附近,殘存一座寶慶寺磚塔。寶慶寺初建於隋文帝仁壽年間(約601—604),塔建於唐文宗朝(827—840),但後皆毀棄,現所見磚塔塔身為明代重建。多層塔面鑲嵌有北朝和隋唐的石造像,其中第二層是鑲嵌著的,是武則天長安三年(703)所造七寶臺白玉造像。
武則天晚年,曾在長安光宅寺建造一座七寶臺。臺上鑲有許多精美的佛像。這些佛像後來隨寺院遷移到了寶慶寺,包括十一面觀音立像佛龕及阿彌陀如來、彌勒如來等為中尊的三尊樣式的佛龕。共有32件。
但之後因種種原因,這批造像陸續流失,現多件藏於海外:日本計有21件,其中15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另外,中國存7件,4件流散在美國。
關於七寶臺造像的流散情況,可參考顏娟英的博士論文:The Sculpture from the Tower of Seven Jewels: The Style, Patronage and Iconography of the Monument (Harvard University, 1986)及《武則天與唐長安七寶臺石刻佛像》(《藝術學》第1期)。
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創建於明治四年(1871),目前展館完工於1938年;由一幢日本民族式雙層樓房和左側的東洋館、右側的表慶館以及大門旁的法隆寺寶物館構成,共有43個展廳。東洋館一層,陳列著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品,其中就有「七寶臺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