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一定認出來了這種毛茸茸的野草,它就是「狗尾巴草」。在鄉下成長的朋友,應該對狗尾巴草不陌生,長得像雜草,而且大有春風吹又生的姿勢。狗尾巴草在農村裡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野草了,基本上在我國大部分省市的農村裡都有,而且在路邊也隨處可以見。但凡你從地裡拔起它後,還有一點兒根莖埋在土壤中,便會有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機會。
對於不少種田種地的農民朋友來說,狗尾巴草就很討厭了。它頑強的生命力,或許令農民朋友們很煩惱,也很苦惱,但它的這種頑強,這種對生命的嚮往,又何嘗不是一種靈魂深處的感動呢?狗尾巴草常生長在麥類、穀子、玉米、棉花、豆類、花生、薯類、蔬菜、馬鈴薯等農作物田裡,發生嚴重時可形成優勢種群密被田間。
但狗尾巴草的默默無聞與低調,又被賦予了暗戀的含義。爭奪肥水,造成作物減產,因此許多種田種地的農民朋友就很討厭狗尾巴草,常把它當成一大害草處理了。它,沒有玫瑰的嬌豔,沒有曼珠莎華的妖嬈,沒有梅花的暗香撲鼻,也沒有菊花的高貴典雅,它,就是一株特立獨行的草,訴說著不為人知的花語。
不過對於農村娃來說,這狗尾巴草就是一種很好玩的玩具了。猶記得小時候喜歡拿狗尾巴草當玩具,那種淘氣的氛圍,記憶猶新。80年90年在農村裡長大的朋友,想必小時候都玩過狗尾巴草吧,把它那帶花的莖稈拔出來,叼在嘴裡,或者和小夥伴互相撈痒痒。也就是因為它叫狗尾巴草,所以會拿它做成小狗的樣子,煞是可愛。
其實不管狗尾巴草是農民朋友討厭的害草,還是農村娃喜愛的玩具,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本身的用處。當時只當是童趣,今日方曉它還是一味藥草。在筆者家鄉這邊,許多上了年紀的老農民朋友就很喜歡狗尾巴草的,主要是因為它有三大用處。狗尾巴草又名光明草,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細長,高一吃多,葉子細長,下部呈鞘狀包圍於莖上。
其一,狗尾巴草的稈和葉是一種很好的飼料,牛、馬、羊、驢等家畜都很愛吃。到了一定時間,狗尾草也會開花,只是它的花不同於一般的花,也是綠色的,是一種圓筒狀花,於莖頂抽穗,有芒刺,形狀像狗尾巴,也因此有了狗尾巴草的名字。其二,在山區裡,不少老農民朋友會把狗尾巴草割了以後是曬乾,把它當做柴火燒,用來生火燒水做飯以及取暖床鋪。
你知道嗎?就是這麼一個長得有點逗比的植物,居然能全草入藥,夏秋季可以採摘,洗乾淨後曬乾備用即可。其三,這一點除了一些老農民朋友以外,很多人都不了解,那就是狗尾巴草還是一種治病良藥。這狗尾巴草具體有何功效呢?據《中華本草》記載,狗尾巴草全草可入藥,具有清熱利溼、祛風明目、解毒、殺蟲的功效。
中醫學認為,狗尾巴草甘平,具有清肝明目、利尿解毒的功效。可用於眼結膜炎、視力減退、小便不利等的治療。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黃疸、小兒疳積、痢疾、小便澀痛、目赤澀痛、目赤腫痛等症狀,在一些山區裡就有不少老農民朋友會使用。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認為狗尾巴草能「治疣目、貫發,穿之即幹滅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轉目險,以一、二莖蘸水戛去惡血」。
雖然狗尾巴草有藥用價值,不過筆者並不建議隨意使用,了解一下就行。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又記載到,狗尾巴草能「治疔癰癬。面上生癬,取草效莖揉軟,不時搓之」。另外之前筆者還聽說狗尾巴草那毛茸茸的花序可以吃,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知道呢?《陸川本草》中說狗尾巴草可「去溼,消腫。治黃水瘡」。各位朋友,你們了解狗尾巴草嗎?歡迎留言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