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進入到Web2.0時代後,人們藉助網絡技術、服務、平臺獲得了與過往相比更多的人與人之間的分享、交流、協作,從而進行新一輪的網絡生活。人們習慣的把這種模式稱之為社會化網絡,微博、Facebook成為Web2.0時代的最大收益者。
隨著導演大衛·芬奇的電影《社交網絡》成為68屆金球獎的最大贏家之後,「社會化」的魅力更是讓眾人感觸頗深,逐漸被引入到各個行業之中。據悉,國內IT培訓機構北大青鳥APTECH就將社會化延伸到教育當中,在旗下品牌學士後中推出全在線模式構建學習社區,倡導在線教育應該加強「交互式教育體系」的應用,為學習者帶來前所未有的社會化學習的體驗。
交互式教育創新教學形式
建立起在線學習社區,可以說是社會化網絡在教育中的必然衍生,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教學視頻的播放。而對教育本身來說,交互式教育體系帶來的是教學形式的創新,是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變革,讓學習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
在現代網絡教育裡,講究的是教學過程中的交流。如果學生還是要面對一個老師教導多個學生的情況,就會變成網絡教育的悲哀。教師沒精力多做溝通,學生沒興趣多做交流,人與人之間永遠是獨立的個體。
從北大青鳥APTECH推出的全在線交互體系教學中,我們看見了遊戲化教學客戶端的新奇,也看見了「雙通信機制」的技術和IM即時通信軟體的應用。
學習者每一次登錄學習平臺的時間,對於個別知識點花費的時間比例都會被系統進行記錄,並生成日誌後反饋給教師。教師掌握這些信息之後,及時通過IM即時通信軟體與學習者溝通,輔助其學習。而且學習者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立即與教師在線溝通,甚至可以和幾位到十幾位教師多方交流。
交互式教育體系不僅是改變了教學形式,其更實質的意義是讓學習的過程更為輕鬆,同時也讓學習者增添了更多的學習興趣,學生不再會因為一位「死板」的老師而開始厭倦「聽課」,也不再會由於問題的堆積而喪失學習的自信。
交互式教育推倒教育的「圍牆」
國外交互式課程的口號是「為知識開鎖,讓大腦給力(Unlock knowledge,Empower mind)」。交互式教育體系,打開了傳統教育僵化的思維,推倒了灌輸性教育理念的「圍牆」。
教育最重要的精神也許並不是教什麼和怎麼教,而是一種開放的意識和一種主動學習的習慣養成。自古以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扮演著求學的角色,是被動的。而交互式體系帶來的是一種自主性學習。
全在線模式的學習平臺中設置了論壇,學習中遇見的問題,可以立即以發帖的形式進行展開討論,其他人會自發的對這個問題進行不同的分析和表達自己的看法;而博客的出現,會使得學習者可以更完整的表達對某種問題、現象、學習心得的觀點,其他學習者會通過Tag標籤、關鍵詞搜索以文找人,形成一個有共同興趣的的學習圈子。
有人說,由於學習的主動性加強,學習者由原來的知識接受者成為了指導者和傳遞者,單一的個體聚攏成一個共同學習的群體。但事實上,交互式教育體系更是把每個學生變成了一位表演者,向別人展示自己所學的本領,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功感。
交互式教育已成未來焦點
交互式教育體系也被稱作「教育web2.0」,如同這個網際網路2.0時代一樣,成為了教育行業在這個時代的焦點。它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告訴我們需要使用活靈活現的網絡來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它告別了Web1.0時代那種一對多的信息灌輸,強調供人分享的學習網絡,加強協作和交流。學習者通過網絡形成了學習社區,用戶不再是被動的接受,亦可以輸出知識和影響力,獲得了更大的學習空間,同時也使得教學得到了更廣泛的延伸。這在軟實力被追捧的今天,是比任何技術手段都要過硬的影響和存在。
現在,教育web2.0構建的人際關係網絡和交互形態正逐漸轉變著教育和學習的形態。在最近舉行的全球教育與研究會議中,中外教育界專家們對「教育web2.0的未來」這一議題都很是熱衷,換句話說,交互式教育體系已成為影響未來教育和學習的一種形態。
交互式教育體系是一種對社會發展的理性思考,是出於對網際網路、在線教育的一種綜合理解。在未來的發展中,一定會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追捧,甚至會成為在線教育中的Facebook。而北大青鳥APTECH率先將這種新穎的模式引入,也無不讓人對國內的教育行業頗感欣慰。但正如以往的任何一場變革一樣,這並不是技術的獨角戲,還需要多方教育學家的共同努力,而北大青鳥,給行業開了一個好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