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市民正在使用手機掃碼取紙機器。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公共衛生間為市民提供免費用紙。免費紙巾確實為市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另一方面,大肆浪費的情況也並不少見。記者探訪發現,目前濟南的公共衛生間取紙方式五花八門,不乏刷臉、掃碼這樣的高科技手段。
普通抽取紙
浪費嚴重
6月24日,記者走訪了一些商城、街頭連鎖快餐店等地的廁所,發現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普通抽紙盒。以泉城路上的恒隆、世貿兩個大型商場為例,其廁所裡的每個隔間都安有傳統壁掛式紙筒,在洗手區域旁還有倒置式抽紙盒。
中午12點,恒隆二樓的女廁迎來了高峰期,不少人洗手後想要從旁邊的抽紙盒取紙擦擦手,卻尷尬地發現所有抽紙盒裡都是空空如也,只好甩甩手上的水走了。在之後的一小時內,有不少人經歷了同樣的尷尬,直到保潔員將洗手池旁空的抽紙盒補上了紙。據保潔員介紹,每個衛生間共用五個洗手池,每個洗手池旁都有一個抽紙盒,一天固定中午和下午會對整個廁所補一次紙,包括廁所隔間和洗手池旁的抽紙盒。
據了解,一般規格的捲紙直徑約12釐米,而恒隆廁所隔間裡使用的捲紙直徑達24釐米。「平時一卷能用兩天,遇上節假日和周末等高峰期,一天得需要補上一兩回。」保潔阿姨說,相比之下洗手池區域的補紙頻率則要高得多。「每個抽紙盒一次放100張,一天大概得補3次,總共得用1500張。」保潔阿姨說,這還只是平時的用量,遇上周末一天要補更多。
在歷山路一家快餐店的廁所內,記者也發現了這種普通抽紙盒。這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紙巾使用得很快,小臂一樣寬的紙卷,一天就能用完。「有的不是顧客的也會來這裡上廁所,甚至有人會直接過來拿紙,一下子就能拿好多,浪費的情況也很嚴重。」
手機掃碼取紙
廣告煩人
6月26日,記者來到經四路一家商場內的公共衛生間,在廁所外面,記者發現了一個微信掃碼取紙裝置,用紅色字體標註「微信/支付寶 每天均可掃碼5次」。記者嘗試用手機進行掃碼,首先展示的是該裝置的廠家「紙巾寶」的廣告推介頁面,再次點擊下方的「點擊出紙」,跳出了幾幅「脫髮咋辦」「購物網站秒殺」和「心理諮詢師報名」的廣告圖片,上方顯示,「點擊圖片 立即出紙」。記者再次點擊廣告圖片,取紙裝置迅速出來了一段長度約75釐米的紙巾。
記者觀察到,該商場的衛生間使用頻率很高,僅待了3分鐘左右,就有十幾個人進進出出,但卻僅有兩人使用掃碼取紙機器,除了幾個看了一眼就走的,大部分人都是自備紙巾。「用手機掃碼才能取紙,比以前麻煩了不少。」一位使用的顧客表示,而且掃碼之後就是廣告,廣告還不止一個,就挺煩人的。
「紙用得很快,一天得換兩次。」該公廁的保潔人員告訴記者。但當記者問到這位工作人員是否用過時,她搖了搖頭,「我沒用過,年紀大了,不會用手機。」
位於大明湖景區內的人臉識別廁紙機。
刷臉取紙
消耗減半
6月25日,記者來到大明湖景區超然樓附近的公廁,該公廁外觀古色古香,與景區建築風格統一。在公共區域有一臺「人臉識別廁紙機」,識別人臉後自動出紙。廁紙機上方貼有文字提示,用戶需要摘掉眼鏡和帽子,並注視屏幕3秒。在廁紙機前方地面上,標有識別區,需站在識別區通過屏幕識別人臉後才可出紙。
記者站到識別區,按照提示摘下眼鏡,待識別成功,機器下方隨機「吐出」一段長度約60釐米的手紙,十分便捷。但當記者再次想要取紙時,廁紙機則響起語音提示「您已使用一次」。1個小時後記者再次嘗試,仍然提示「您已使用一次」,無法取紙。人臉識別廁紙機的管理員表示,對於取紙間隔的具體時間並不了解,「不過我試過,前一天來取紙,第二天來還能取。」該管理員還表示,機器有時會出現識別故障,比如你第一次取紙後,再次識別時做個鬼臉或者閉上一隻眼睛,可能還會出紙。
據該管理員介紹,2018年上半年,大明湖景區內的公廁設立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後,手紙使用量明顯下降,以超然樓旁的公廁為例,用紙量從每天四卷左右下降到兩卷,淡季的時候甚至一天用不完一卷。「以前手紙是免費不限量供應,有的遊客使用的時候就很浪費,撕的手紙可以繞胳膊三四圈,結果擦個手就扔了。」該管理員說,現在節約多了。
城管說法
將推廣刷臉取紙
「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們開始推行智慧化公廁的提升改造,其中就有一項要安放人臉識別取紙機。」濟南市市中區城管局基建科的孔繁榮告訴記者,在3個試點推行後,無論是先進的理念還是現實使用情況,效果都很不錯,「人臉識別取紙機既解決了公廁供紙的問題,又解決了過度取紙浪費的問題。」
孔繁榮說,機器可以從後臺設置取紙間隔時間、取紙長度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市民過度取紙,「我們目前設置的是5分鐘一次,儘量避免反覆取紙的情況。機器設置取紙上限是90釐米,我們按最長限度設置了90釐米出紙,滿足市民的如廁需要。」
「目前,我們已經著手智慧公廁的普及工作,下一步,將會對市中轄區69座公廁進行分批次改造。」孔繁榮告訴記者,首先會先選取經十路、舜耕路等主要幹道,以及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進行改造。效果好的話,還會繼續進行普及。
針對目前市面上掃碼取紙的機器是否會進行鋪設,孔繁榮說,目前正在進行論證和討論,人臉識別和微信掃碼這兩種取紙方式各有特點,我們更傾向於選擇簡單化的操作,以滿足老年人和孩子等不同人群的使用。」他說,下一步,我們也會考慮試點安置微信掃碼取紙,畢竟這也是智能取紙的一個方式。
專家說法
能減少浪費,還能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的教授曹現強表示,智能取紙機器的出現不僅是科技的進步,也是適應城市公共服務轉型過程的表現。「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看,可以看作是城市服務的一種升級。無論人臉識別取紙和掃碼取紙,都能夠有效地控制用量,減少不必要的用紙浪費,既能滿足市民的需求又能節省資源。」曹現強說,「從社會文明的角度來看,這種智能機器的出現,可以起到促進城市文明程度提高的作用。」
「不管是刷臉取紙還是掃碼取紙,都可能存在信息洩露的情況。」山東崇澤律師事務所的李雲慶律師說。普通公民有權利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福利,但在享受的過程中,社會服務的提供者,如果有需要和其他方面的考慮,比如為了監督大家不要浪費紙張,在獲得了公民信息之後,公共服務提供者在信息保護方面必須要嚴格保密。另外,李律師建議,公共服務提供者是否可以使用「個人負責制」,只要在信息洩露上出了問題,就由這個人負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見習記者 任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