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論商場、醫院、超市還是其他公共場所,自助設備無處不在,在節省人力、提高操作效率方面無疑是一種進步。然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不「聰明」的自助設備,反而給使用人增添了不少麻煩,讓人不由得想問:自助服務到底是為誰服務?
停車場
尋車設備難用成擺設
大型商場、寫字樓的地下停車場空間大、結構複雜,許多車主都有在「迷宮」中繞圈找車的經歷。為此,不少地下停車場都配備了自助尋車設備。
午飯時間,六裡橋商圈的銀座和諧廣場地下停車場,一臺自助尋車設備前,市民趙女士正焦急地對著屏幕輸入車牌號。取車查詢系統顯示,車主可輸入數字、時段、車位號進行查詢,然而趙女士試了幾次,系統總顯示「該車牌號沒有相應車輛信息」。趙女士又換了一臺自助尋車設備,輸入車牌號後終於出現了車輛停放畫面,但點擊「查詢路線」後,趙女士又蒙了,一張平面地圖上分了數個區塊,「我到底該怎麼走才能找到車位?」最終,還是一位保安通過查詢到的車位號,幫助趙女士找到了車。
北京坊地下停車場內也有數臺尋車繳費一體機,記者輸入車牌號點擊「尋車」後發現,畫面上的車位圖非常小且不清晰,規劃的尋車路線即使放大查看仍然很模糊,也無明顯顏色或字母分區,找到車位並不容易。
商場衛生間
刷臉三分鐘取出兩格紙
著急上廁所,自助取紙卻耽誤事兒。一家商場衛生間門口擺著一臺「刷臉」式自動取紙機,使用者將面部置於紅色「攝像框」內,注視3秒,就會自動出紙。記者按指引站在識別區範圍內,面部對準攝像頭。3秒後,機器毫無反應。記者嘗試調整身體位置,左右移動、前後移動,機器始終沒「吐」出任何紙張。
折騰了半天,記者發現,屏幕右上角有個小小的二維碼,需先用手機微信掃二維碼,登錄一款小程序,完成授權允許後,才能使用機器取紙。但當記者完成一系列操作,再次站在取紙機前,機器依然「無動於衷」。「把口罩摘下來再刷臉。」在公廁保潔員提醒下,記者摘掉口罩,正視攝像頭,自動取紙機裡才掉出兩格「來之不易」的衛生紙,為了這點兒紙折騰了三分鐘。
市民崔女士的遭遇更讓人同情。「我在一家商場公廁門口想從自助取紙機裡取紙,結果取紙機讓我掃碼關注某個公眾號,關注完,點擊取紙按鈕,屏幕立刻跳轉至另一個公眾號,又讓我繼續關注……我來來回回關注了三個公眾號,最後一張紙也沒從機器裡掉出來。」
醫院
自助機繳費後打票另排隊
還有一些自助設備,並未實現全流程自助服務,反而讓市民多排一次隊。
在航空總醫院,各個樓層顯眼位置擺放了多臺一站式自助服務終端,患者可以自助完成掛號取號、繳費等一系列就醫手續,操作起來也很簡便。在醫院二樓婦產科,李女士使用自助機掃碼微信繳費,機器很快吐出了一張憑條。拿著這張憑條,李女士有些疑惑:「我需要的是那種黃色醫療發票,我們單位報銷補充醫保時候要用,這個憑條是不行的。」
李女士來到一樓的導醫臺諮詢,導醫告訴她:「黃色發票自助機打不出來,去5號人工窗口那裡找工作人員可以列印。」李女士只好又到5號窗口排隊,使用人工辦法列印了發票。李女士認為,自助繳費後再到人工窗口打發票,反倒添了麻煩。
超市
自助結帳出門要過核驗關
在北京新奧天虹商場超市貨架上,市民趙女士發現了「手機快速買單,買單不排隊」的宣傳貼紙,還附有自助結帳二維碼。趙女士從冰箱裡取出一瓶牛奶,用手機對準二維碼一掃,手機屏幕上果然出現了自助結帳頁面。她用手機對準商品條碼掃一掃,微信支付9.2元,手機馬上出現「支付成功」的字樣。
趙女士拿著牛奶準備出超市,剛走到出口就被保安攔住了。「您得到另外一個出入口先核驗,我們這個出口沒有核驗機器,沒法知道東西和錢是不是對得上。」保安解釋。而另一個出口在超市另一頭,無奈之下,趙女士只好橫穿整個超市,才可離開超市。
「二維碼自助買單本該省時省力,結果因為出入口的核驗機器沒配齊,反而比人工結帳還麻煩了。」趙女士抱怨道。
記者手記
「高科技」≠優質服務
當下,許多行業在推行自助服務。刷臉、掃碼的設備替代人工,可以節約勞動成本,有的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高科技」不等於優質服務。
自助服務設備要想真正受歡迎、接地氣,不僅要有高科技、網際網路「外衣」,更要保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內核」。自助服務設置方應該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深入研究受眾使用習慣,簡化操作流程,儘量減少給用戶帶來的不便。只有以用戶為中心,自助服務才能為大家接受。否則,不但自助服務設施會被「嫌棄」,服務者在用戶心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得不償失。
(原標題:狀況頻出的自助服務為誰服務)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