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的定義
組織間隙或體腔內過量的體液瀦留稱為水腫。
水腫的病因
1.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可見於蛋白質吸收不良或營養不良及伴有大量蛋白尿的腎臟疾患等。當血漿白蛋白量降到2.5±0.5g%或總蛋白量降到5±0.5g%時,就可出現水腫,為全身性。
2.毛細血管內壓升高
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靜脈阻塞或靜脈回流障礙。局部靜脈回流受阻引起相應部位的組織水腫或積水,如肝硬變引起胃腸壁水腫的和腹水,心力衰竭時的腔靜脈回流障礙則引起全身性水腫。
3.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血管活性物質(組胺、激肽)、細菌毒素、缺氧等可增加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而引起水腫。炎性病灶的水腫即主要由於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管神經性水腫和變態反應引起的水腫亦屬此一機制。此類水腫通常發生於血管壁受損的局部。
4.淋巴回流受阻
乳腺癌根治術後,由於腋窩淋巴結切除後的局部淋巴液循環破壞,可發生患側上肢水腫;絲蟲病時下肢和陰囊由於淋巴管被蟲體阻塞,常發生下肢和陰囊水腫。此外淋巴管廣泛性的癌細胞栓塞可引起局部水腫。
水腫的病變
發生水腫的組織,體積增大,顏色蒼白,鏡下可見水腫液積於細胞和纖維結締組織之間或腔隙內。由於水腫液含血漿蛋白,故HE染成粉紅色。肺水腫時,肺泡腔內充滿水腫液。切開肺時可有泡沫狀液體自切面溢出。腦水腫時腦回變扁平,腦溝變淺。鏡下,腦灰質和白質疏鬆,血管周圍間隙加寬。嚴重時腦組織在高倍鏡下呈網化狀態。嚴重腦水腫時可形成腦疝。
例題:
下列哪項不是水腫發生的機制?
A.毛細血管濾過壓升高
B.組織壓力增高
C.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強
D.血漿肢體滲透壓降低
正確答案:B
更多信息請訪問山東省衛生招聘網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yangpeng)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