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舒說
最近看到「女廁所裡給男童設計小便池」的新聞,我也和幾個朋友討論了起來。雖然有陪伴妞妞告別尿不溼的經驗,但如今帶酒酒上廁所,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問題,還是讓我很頭疼。
但是在公共廁所裡,設置沒有遮擋的男童小便池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嗎?從媽媽視角看,我覺得這樣做最大的問題是,雖然到了廁所,孩子還是要在一群女性中方便,沒有隱私。
你怎麼看呢?你覺得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嗎?請大家評論支招吧!
某商場的女廁裡,設置了男童小便池,一時引起熱議。
有網友說,女廁出現男性小便池,讓自己非常不舒服,覺得隱私被侵犯了;也有人說,理解這一行為,方便了帶男孩上廁所的媽媽;性別意識、女權、喪偶式帶娃……什麼聲音都有。
上萬人在微博參與投票:
仔細看了下新聞,原本就有單獨隔間的洗手間裡,孤零零多了一個男童小便池放在角落,並且沒有任何遮擋,太突兀了。大家甚至可以在洗手間外就看到這個便池:
關於這個設計,質疑其不合理性的聲音,大多在於侵犯女性隱私。包括大浴室、遊泳池等公共空間,媽媽帶著男童進入,都不免有這樣的尷尬時刻。這種心照不宣的體諒,並不代表正確。當這種「體諒」被當作一種常規設計,搬上檯面時,引起了大家的不適。
看似方便、貼心的設計,其實帶來了不便。在沒有家庭衛生間的情況下,原本可以進隔間上廁所,照顧他人感受,並保護自己隱私的男孩,現在多了一個彆扭的選擇——在一堆陌生女性面前如廁,還是專門為他設計的。
第一次看到這種設計,是2015年,在一家三甲醫院的女洗手間裡。當時我還沒有當媽媽,排著隊上廁所時,忽然進來一個媽媽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媽媽排隊,小男孩就獨自在邊上的男童小便池解決了。他噓噓的時候,背後站著七八個「姐姐」、「阿姨」、「奶奶」……
當時的我,覺得這個設計很貼心,這樣小男孩就不用跟著媽媽排隊上女廁的蹲坑了,對媽媽來說,也方便很多。而且,每個廁所都有隔間設計,關上門依然是私密空間,也沒考慮過自己或其他人的隱私是不是會被侵犯。
現在,自己作為一個四歲女孩的媽媽,也接觸過其他男孩子,這才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出行,考慮得較少的,是對男孩的隱私保護。搜了一圈關於隱私、性教育的繪本,裡面的主人公,也通常是小女孩。男童,或是大一點的男孩子,反而會在繪本裡扮演對立角色。
大家不是不覺得男孩的隱私重要,而是排不上優先級。
假如有充裕的親子衛生間,有專屬的男/女童衛生間,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但現實的條件是,在一線城市的大商場、遊樂中心比較常見;三四線城市近乎於無,偏遠地區甚至不用考慮。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保護孩子的隱私,不矯枉過正,並讓孩子意識到隱私的重要性。
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還小,並不覺得在大家面前裸露身體或被觸摸會產生不舒服的情緒,作為大人,不用過度緊張和幹預;另一種是,孩子覺得裸露身體或被觸摸,讓他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但身邊的人認為這種隱私不被尊重是正常的,不必大驚小怪的。
也許這些事,當下對他不會產生生理上的傷害,但很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當別人對他做出同樣讓他不適的行為時,他也會覺得:他們這樣是正常的,我不必說出來。
寫這篇的時候,剛好是一個周末,我們幾個媽媽帶著孩子去了郊區的民宿度假。
因為我們房間提前開了地暖,孩子們就來我們房間洗澡。女孩們泡完澡,換男孩。其中一個男孩子洗完澡還沒穿衣服時,我女兒和幾個女孩突然就衝進來了(四、五歲),大家嘴上說著不許偷看哦,卻還是當成一件突發的、好笑的事,一陣哈哈哈就過去了。
晚上入睡時,我問女兒,女孩子噓噓的地方,可以給男孩子看嗎,女兒果斷說不可以的。我又問女兒,那男孩子噓噓的地方,女孩子可以看嗎,女兒說,可以呀!
他們沒有意識到有問題,而我沒有鎖門。女孩子洗澡的時候,我下意識鎖了門,換男孩子洗了,卻沒有。朋友在給兒子洗澡的時候,我前去搭把手,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也曾經在朋友忙得脫不開身的時候,帶著她的兒子去上廁所,不得不幫他翹起小雞雞噓噓。
小我12歲的表弟,小時候經常住我家,當時讀高中的我,自然承擔起照顧他的責任。給他洗澡、換衣服,互相都沒有覺得不合適。直到他7、8歲的一天,忽然對我說,姐姐我可以自己洗啦,不用你幫忙了。
這一切的界限在哪,如何做到保護孩子的隱私,並且不矯枉過正呢。
思考和反思的過程中,意識到有那麼多事是屬於「我知道但我沒做到」,也有很多事是屬於「我過度緊張了」。我們該如何應對?
尊重孩子的主觀感受
孩子的心理感受很重要。在男童小便池引起討論時,有的網友建議按年齡區分,比方說五歲以下的孩子可以隨媽媽進入,五歲以上則不可。這樣簡單的切割,是高效但粗暴的。不僅沒有考慮不同孩子的心理髮育程度,也沒考慮孩子是否願意。
我身邊就有四、五歲的小男孩,是打死不願意進女廁的,因為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男孩子不能進女廁」,這件事對別的同齡男孩沒問題,在他這裡卻是一件模糊性別、有羞恥心的事。
再回到洗澡這件事,最初我覺得是自己沒控制好私密性,有點自責,後來發現幾個孩子並沒有受影響。衝進來看別的孩子洗澡,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觀察,對不同性別身體的好奇。同樣是四、五歲,他們顯然還沒有「Body shame」的概念。
同樣的年齡,不同男孩對於隱私的態度不一樣。有的男孩不介意和異性一起洗澡,有的男孩可能連和同性一起洗澡也無法接受,這些都需要先問孩子的感受、從孩子自身出發。
隱私的範圍是因人而異的,隱私的部位也是。有的男孩也許不在意非親屬的異性長輩給自己洗澡、換衣服,陪著上廁所,卻介意別人摸他的耳朵。對於這個男孩來說,耳朵就是他的隱私部位,他不想在公共場合,或是被親屬以外的人觸摸耳朵。
「媽媽現在走不開,阿姨帶你上洗手間可以嗎?」
「你的小臉蛋好可愛,可以親親嗎?」
「這裡有點滑,我們要不要手拉手一起走過去?」
在和孩子互動時,多一點語言上的交流,多一些前提,可以更好得做到尊重他們的感受。
不逗笑,不鬧孩子
當我們遇到尷尬的時刻,很容易用起鬨來化解。有次出遊在鄉間,幾個男孩子們想小便,其中有個男孩不願意在別的孩子面前尿尿,大人們就會說,沒關係,看看誰尿得遠,比賽一下,諸如此類。最後孩子在不情不願下解決了,大人們拍手鼓勵。
回想起來,更好的解決辦法是,即使周圍沒有廁所,也可以照顧他的需求,在隱秘的地方解決。
常見的還有當眾換衣服——童裝店裡經常可以看到試衣服的男孩被當眾扒了衣服褲子,穿條小內褲試穿新衣服。「男孩子沒關係的」、「又沒什麼好看的」,這樣的聲音聽著就熟悉。
同樣的事,發生在女孩身上就很少。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無論孩子有沒有到「Body shame」概念的階段,家長都應該帶他進更衣室更換。
他們也許還小,不覺得當眾換衣服、脫衣服有什麼問題,甚至不願意進更衣室。但我們的堅持,可以讓他們開始有隱私意識,同時,也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
沒有什麼事是「男孩就該有男孩的樣」的,去更衣室換衣服也是「男子漢」可以做的事。
過年過節,經常會有一些親戚長輩,喜歡逗小男孩玩,突然脫掉他們的褲子,或是鬧著要看他們的小雞雞,這也是非常非常不好的行為。「彈小雞雞」,就是猥褻,這沒什麼好說的。
這種說起來是「逗孩子玩」的事,是對男孩身體的極度不尊重,存在潛在的孌童鼓勵。也許對於長輩來說,只是表達一種喜歡,父母們礙於面子的不制止,卻可能在下一次危險真正到來時,使孩子覺得「理所當然」。
不矯枉過正
保護男孩的隱私權,並不是一味灌輸羞恥心。
同齡孩子們一起玩,擁抱、撫摸、甚至親親,在他們對性別意識還沒有產生社會性認識時,都不必太過幹預,也許在他們看來,就和我們大人握個手一樣簡單。
一群小男孩在一起,他們也許還會互相觀察對方的小雞雞,在孩子不抗拒、不會受傷的前提下,也不用慌忙制止。
有的男孩子,兩三歲時,就可能開始有性快感等體驗,他們也許還會偷偷躲起來。家長們不要粗暴得打斷他們,偶爾裝作視而不見,或是溫和得轉移注意力,會有更積極的效果。
男童被猥褻、性侵事件頻發:
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提出,「姦淫不滿10周歲幼女將適用更重刑罰」。幼女,而不是幼童 。對男童的性侵犯,定義依然停留在猥褻,而非姦淫上。
事實上,男童受到的性侵、猥褻,並不比女童少。在知乎、微博等平臺上搜索下,就會出現各種相關新聞標題。
孩子的成長,我們也許無法步步緊隨左右,但在不好的事情發生之前,我們的確可以做些什麼。
讓他們知道,有些不適,是可以說出口的。男孩的隱私,同樣重要。
1 END
1
小孩憋不住尿 大人管不住嘴
兒童安全教育動畫短片
女子地鐵上給孩子把尿?別吵了!這些妙招幫你輕鬆搞定寶寶的屎尿屁
如果喜歡,請轉發分享:)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在評論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關注「夏天的陳小舒」,
回復以下關鍵字,就可以看到對應的推送啦
回復【懷孕】備孕知識、孕期疼痛、孕期營養、孕期美容 等;
回復【哺乳】開奶、母乳不足怎麼辦、母乳成分、哺乳期用藥 等;
回復【奶粉】配方奶知識及奶瓶餵養;
回復【乳腺炎】漲奶、母乳過多怎麼辦以及如何擠奶餵養;
回復【溼疹】了解嬰兒溼疹;
回復【生病】關於感冒、打鼾、發燒、咳嗽、便秘等幼兒常見病;
回復【睡覺】嬰兒睡眠知識綜述、新生兒睡眠安全等;
回復【頭型】如何塑造寶寶的漂亮頭型;